蝉和蚂蚁的寓言

来源 :散文诗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ang9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声誉首先是从传说那里获得的:描述动物和人的故事,优先于记述他们的历史。虫子总是在最不拘泥真实的民间传说中占有一席位置,所以昆虫始终特别能吸引我们。
  就拿蝉来说吧,有谁不知道它呢?起码它的名字是众所周知的。昆虫学领域里,哪儿还有像蝉一样出名的昆虫啊?它那耽于歌唱而不顾前程的名声,早在人们开始训练记忆力的时代,就被拿来当作主题了。那些学起来毫不费劲的短小诗句让我们知道,严冬到来之际,蝉一无所有,跑到邻居蚂蚁家去讨东西吃,这讨乞食物的不受欢迎,只得到对方一席戳到痛处的挖苦话;正是这些话语,让蝉出了大名。两句恶作剧性的粗俗答语是这样的:
  “那会儿您唱呀唱!我真高兴。”
  “那好,这会儿您跳呀跳吧。”
  这些话给蝉带来的名声,比它自己凭真本事建立的功勋还来得大。这种名声所钻入的,是儿童的心灵深处,因而再也不会从那里出来了。
  蝉在油橄榄生长区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大多数人没听过它的歌唱;可是它在蚂蚁面前那副沮丧模样,却已是妇孺皆知的了。名声就是这么来的!世上有糟蹋自然史和道德的大可非议的故事,有全部优点仅仅在于短小易唱的哺乳婴儿听的故事。
  这样的货色都成了声誉的基础。如此产生的声誉,将在各个时代支配人们紊乱的精神思想;其目空一切的淫威,看一看《小拇指》的皮靴和《小红帽》的煮饼所将显示的,也就清楚了。
  儿童是效果极佳的存储系统。习惯和传统一旦存入他的记忆档案,就再也无法销毁。蝉能如此出名,应归功于儿童。儿童在最初尝试背诵东西时,就结结巴巴地念叨了蝉的不幸经历。有了儿童,构成寓言基本内容的那些浅薄无聊的东西,便将长久保存下去:蝉将永远是在严寒袭来的时候忍饥挨饿,尽管冬天本来不会有蝉;蝉将永远乞求几颗麦粒的施舍,实际上那食物与它的吸管是根本不相容的;蝉还将总是一位乞讨者,所乞求的却是自己从来不吃的苍蝇和小蚯蚓。
  出现这些荒唐的谬误,责任究竟在谁?拉·封丹的大部分寓言,确实因为观察精细而引人入胜;然而在上述的问题上,他的确颇欠思虑。拉·封丹早期故事中的主题形象,诸如狐狸、狼、猫、山羊、乌鸦、老鼠、黄鼠狼,以及许许多多其他动物,拉·封丹自己是了如指掌的;它们所做的事情和动作,都描写得准确细腻,惟妙惟肖。这些故事人物就生活在当地,出没于附近一带,甚至与作者朝夕相处。这些动物的公共生活和私生活,都发生在他眼皮底下。不过,在他那个“兔子雅诺”蹦跳的地方,蝉是看不到的,属于外乡人;蝉的声音他闻所未闻,蝉的模样他见所未见。他的心目中,那名声蜚然的歌唱家,肯定就是螽斯这类东西。
  格朗维尔绘制插图,以其狡黠透顶的铅笔线条同寓言作品的原文争夺读者,却不知自己也出现了同样的混淆。他的插图里,蚂蚁被打扮成勤劳的家庭主妇。它站在门槛上,身边摆放着大袋大袋的麦粒,正调过脸去背对着前来求乞的蝉;那蝉则伸着爪子,唔,对不起,是伸着手。头戴18世纪宽大撑边女帽,胳膊下夹着吉他琴,裙摆被凛冽寒风吹得贴在腿肚子上,这就是那蝉的形象,而且是一副螽斯的长相。
  格朗维尔并不比拉·封丹高明,他没有猜对蝉的真实形象,倒是出色地再现了普遍的谬误。
  此外,在这内容单薄的小故事里,拉·封丹所起到的作用,只不过是另一位寓言家的回声。描写蝉如此备受冷遇的传说,可以说和利己主义,和我们的世界一样源远流长。古代雅典的孩童们,早已把这故事当作需要背诵的课文了。他们带着装满油橄榄和无花果的草筐去上学,一路上口中喃喃有声:“冬天,蚂蚁们把受潮的储备粮搬到阳光下晒干。忽然来了一只以借讨为生的饿蝉。它请求给几粒粮食。吝啬的藏粮者们答道:‘你夏天曾在唱歌,冬天就跳舞好了。’”这情节显得枯燥了点儿,但恰恰成了拉·封丹的主题。当然,这主题不符合人们的正常概念。
  这个寓言显然出自希腊,可希腊正是以油橄榄树和蝉著称的国度呀。因此我怀疑,伊索果真像人们历来想象的那样是作者吗?不过,疑问归疑问,不必大惊小怪,因为讲故事的毕竟是希腊人,是蝉的同胞,他们想必是充分了解蝉的。譬如,我至今还没见到我们镇上有那么缺见识的农民,竟看不出冬天有蝉这件事是荒谬绝伦的;冬天即将来到,需要给橄榄树培土,这时节,只要是翻弄土地的人,他就会看到蝉的初期形态,因为他时常用铁锹挖到蝉的幼虫;到了夏天,他又千百次地在小路边上见到蝉,知道其幼虫如何从自己修造的圆口井里钻出地面;他还清楚,出土的幼蟲怎样抓挂在细树枝上,然后背上裂开一道缝,接下去再丢弃比硬化羊皮纸还干枯的外皮;他看见,脱了皮的蝉,先是草绿色的,随后迅速变成了褐色的。
  古代雅典的农民也并不是傻瓜;他当时察觉到的,其实就是今人当中最缺乏观察力的人也能看到的情况;他当时知道的,也就是我的邻居老乡们今天一清二楚的事情。创作这个寓言的文人,无论如何,也是最有条件掌握上述情况的人,真不知他们那故事中的谬讹是从哪儿来的。
  让我们试为被寓言诋毁的歌唱家恢复名誉吧。有时候,蝉和蚂蚁之间是有关系,但都不是较为确定的关系:可以确定的只有一点,那就是,它们的关系恰恰与人们所说的相反。并不是蝉主动与蚂蚁建立关系,它活在世上,从来无需别人的援助;这关系是由蚂蚁的主动造成的,它是贪得无厌的剥削者,在自己的粮仓里囤积一切可吃的东西。任何时候,蝉都不会到蚂蚁的窝门前乞讨食物,也不会保证什么连本带利一起还;正相反,却是缺食慌神的蚂蚁,向歌唱家苦苦哀求。请注意,我说它是苦苦哀求!借还之事,绝不会出现在掠夺者的习俗当中。它剥削蝉,而且厚颜无耻地把蝉洗劫一空。我们现在讲一讲蚂蚁的劫掠行径,这是至少尚未查清的疑难历史问题。
  7月的下午,热浪令人窒息。干渴难忍的平民昆虫,个个打不起精神来,它们在已经蔫萎的花冠上转游,徒劳地寻找解渴的途径;可是蝉却满不在乎,面对着普遍的水荒,它付之一笑。这时候,它的喙,一种微口径钻孔器,在自己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酒窖上,找到一处下钻的位置。它一刻不停地唱着,在小灌木的一根细枝上稳稳站定,钻透平滑坚硬的树皮。树汁被太阳晒熟,把树皮胀得鼓鼓的。过后,它把吸管插入钻孔,探进树皮,津津有味地痛饮起来。此时此刻的蝉,纹丝不动,聚精会神,全身心沉醉于糖汁和歌曲之中。   我们守在这儿,看它一会儿。说不定还能看到什么意外的悲惨事件呢。果然,一大批口干舌燥的家伙在居心叵测地转游;它们发现了那口“井”,渗淌在“井沿儿”上的树汁把它暴露了。它们涌向井口。初来乍到,它们还算沉得住气,舔舔渗出的汁液而已。甜蜜的洞孔,四周一派匆忙,挤在那里的有胡蜂、苍蝇、蠼螋、泥蜂、蛛蜂和金匠花金龟,此外,更有蚂蚁。
  为了接近水源,个头儿小的溜到蝉的肚子下面;秉性温厚的蝉,用肢爪撑高身体,让投机者们自由通行。个头儿大的,急得跺起脚来,挤进去嘬上一口退出来,然后到旁边的枝叶上兜一圈;过一会儿又凑上去喝,而这一次已变得比刚才更肆无忌惮。贪欲益发强烈。刚才还能讲体面的一群家伙,现在已经开始吵闹叫骂,寻衅滋事,一心要把开源引水的掘井人从源头驱逐开。
  这伙强盗中,数蚂蚁最不甘罷休。我看到,有的蚂蚁一点一点地啃咬蝉的爪尖;还有的拽蝉的翅膀,爬到蝉背上,搔弄蝉的触角。一只胆大的蚂蚁,就在我眼皮底下,放肆地抓住蝉的吸管,使劲往外拔。
  遭这群小矮子的如此烦扰,巨虫忍受不住了,终于弃井而走。不过临走时,非要往这帮拦路抢劫犯身上撒泡尿不可。它是位受蔑视的主宰者,它做出的这种表示对蚂蚁毫无作用!蚂蚁已经得逞。这不,得逞的成了水源主宰。却不料,那水源是很快就干涸的,因为引其涌冒的水泵已停止运转。甘液可谓少而精也;能得此一口,足矣,足矣,足可以再耐心等待下一次机会了。只要机会一来,还可如法炮制,攫取下一口琼浆。
  大家这下看到了:事实把寓言臆想的角色关系,彻底颠倒了过来。专事趁火打劫,丝毫不讲客气的乞求食物者,那是蚂蚁;心灵手巧,乐于与受苦者分享利益的工匠,那是蝉。还有一点儿情况,更能揭示角色关系是被颠倒了的。歌唱家尽情欢乐了五六个星期。这段已不算短的日子过去后,它从树上跌落下来,生活耗尽了它的生命。尸首被太阳晒干,被行人踩烂。每时每刻都在寻找脏物的强盗蚂蚁,半路遇到蝉的遗骸。它把这丰盛的食物撕开,肢解,剪碎,化作细渣,以便进一步充实自己的储存食品堆。人们也常常遇见垂死的蝉,临终前,翅膀还在尘土里微微颤抖,一小队蚂蚁就已经在一下一下地拉拽,一点儿一点儿地移动它了。此时此刻的它,忍受着的是极度的忧伤。领略了这残食同类的行为,两种昆虫之间的真正关系,已经昭然若揭。
  (清歌摘选自《昆虫记》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著)
其他文献
刀的锋刃不易越过,譬如这场梅雨。邻居家的小脆桃在枝上摇摇,今天落几个,明天落几个。  在我的谱系中,除了小脆桃就是水蜜桃,前者是小家碧玉,后者来自宫廷,或者说贵妃吧。不避让丰沛,不逃脱厚眷。水蜜桃,以阳山的最好。  一个女人长到了三十岁,她将爱更丰润的桃子,她的口唇和腰身,进入一种熟甜。而外在的白的红的果皮,依然透着毛茸茸的性感。  回去到十七八岁的青涩,是一种未熟透的青皮桃子。将熟而未熟。它的清
期刊
老张是个裁缝。说是裁缝其实有些名不副实,他不过是做一些缝缝补补的小生意。铺子很小,是一间大概几平方米的土屋。有风的时候,风从砖缝里“哗啦啦”地吹进去,冷得很。他的身体似乎不错,好像从来没病过,一年365天除了春节几乎没见他关过门。每天不管我早自习多早,或者晚自习多晚,都能看到他在小屋里踩着那台百花牌缝纫机,“咿咿呀呀”。  老张中午通常用电饭煲煮饭,一竹筒米,一个青菜。他从不在旁边的餐馆买着吃。那
期刊
把棉花的種子种在岁月里,棉农一朵朵洁白的愿望,投影在蔚蓝的天空上。  风吹,一地青葱。风又一吹,一地变白。  棉田种出白。我看见棉农的汗珠,晶莹,透亮。  一种白,映照着另一种白。  时光在疾走。  风,温柔。却从不说出阳光的秘密,它撒下一种白,又凝结一种白,有咸苦味的白。  阳光吐出白。棉田,是一种成全。  一种白从棉田出走,奔赴阴冷的角落,像阳光撒播温暖。另一种有味道的白,在时光里,慢慢结晶,
期刊
像新娘,但未婚。  失业不是毕业的独子,还有失恋这个  女儿。  为自己的嫁妆做好了吗?二十几年  来,带着一身朝陽踏入,再抬头  天色已变。  渐黄昏?但这并不是惧怕的理由  有胆量迈进校门,你要确信自己就是  第一百零九个好汉,奔赴  这也许不是最适宜成婚的年龄  但烟火会为我们裁剪最精良的嫁衣。  你需要一场冷意。
期刊
應该有雪,向山野落着  应该有梅,在坡岩盛开  是什么把我淹没、沉浸、笼罩  只把风雪、流水、声响留在了身后  薄暮的野地,竟有撼人的沉寂  我醉而入眠,不知何时、何地  指上拈着清露,眼中藏着腊月  我又往梅香的深处挪了挪——  从婀娜的梅枝,从彳亍的雪花  从饱含雪光的骨朵,从我,到我
期刊
什么是早春?走出巷口我拈量到  了风还是那么冰凉,鸟声还是那么  嘶哑,吆喝声还是偎缩在火炉旁。  一切不可长此以往。桂树冠上已绽  放赭褐色的嫩尖,茶花树下已坠满  落红,雷声已提前打破惊蛰的禁锢。  此时,高高的天空找不到一片美丽  的云,也许云被风撕裂成硕大的苍  穹。鸟的翅膀还像树枝一样僵硬,  入云的巢穴却孕育著树木的春天。  它犹如鸟一般从一棵跳跃到另一棵  树,我感觉它似那团雾朝我扑
期刊
在安阳山 人间已远  仲夏 不会有人像我一样  迷惑于高挂树上的蝉噪  林间阳光的流水 直立的一段  像极一颗湿漉漉的太阳  太阳点燃山中的树木  照亮每一个可爱的动物  光在舞蹈 影在奔跑  一只受驚的鸟儿告诉我  鲜红的落日滚动在隐者的脊梁  如今的安阳山 安放着太阳  却没能把人的灵魂安顿好  孤独的太阳 忠诚地  守卫着幢幢破绽百出的吊脚楼  安阳山有着远离人世的苍凉
期刊
有个人做了个梦,他醒来后便去请教他的预言家,要求他解释清楚这梦预兆什么。  预言家便对这人说道,“你带着你清醒时看到的梦境來问我,我一定把梦境的意义告诉你。然而,你睡熟时做的梦,却既不属于我的智力的范围,又不属于你的想象力的范围。”
期刊
森林里有一块迷路时才能找到的空地。  空地被自我窒息的森林裹着。黑色树干披着地衣灰色的胡茬。缠在一起的树木一直干枯到树梢,只有若干绿枝在那里抚弄着阳光。地上:影子哺乳着影子,沼泽在生长。  但开阔地里的草苍翠欲滴,生机勃勃。这里有许多像是有人故意安放的大石头。它们一定是房基,也许我猜错了。谁在此生活过?没人能回答。他们的名字存放在某个无人查阅的档案里(只有档案永远青春不朽)。口述的传统已经绝迹,记
期刊
在台阶的高处,他站着,除了开幕时,现了一下身。  之后,这位制造鸟鸣的人,就一直在幕后隐身了。  舞台就搭建在原野之上,以天空作为背景。  一道道鸟鸣,在我眼前划过,它们来自于天空的空处,然后又掉落在大地的广袤里。  这些鸟鸣自带光亮,大多以翅膀的形式,让我们看见。有时,这些鸟鸣是翠绿的,裹着草木的韵味;有时,这些鸟鸣是蓝色的,深一些的蓝,属于天空,而淡的那一种,浸润着炊烟的色泽。  人们说,这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