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色青青碧连天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eng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青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在自然界中举目皆是,随处可见。人们习以为常,不以为贵,甚至觉得它平常低微,根本不值一提。但在古詩词中、文人眼里,却地位不凡,影响深远。
  诗词中借草起兴、比喻、借代比比皆是。早在《诗经》里就有多处出现了草的身影。古代,主要是用草来起兴。比如“野有蔓草”“何草不黄”等。在《楚辞》中,草的出现就更显频繁。从屈原的作品开始,就形成了“美人香草,以喻忠贞”的以物喻人的手法和传统。
  假如失恋或男女恋人分手,听到最多劝慰的话,就是引用苏轼《蝶恋花·春景》中的“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连不识几个大字的母亲,有一次在安慰失恋的表姐时,都会冒出“姑娘啊,这世上好男人还是很多的。何愁天下芳草稀嘛,慢慢等缘分吧”这种话,母亲都懂得把芳草比作好男人。
  早年读古诗,辛弃疾《清平乐·村居》中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一句,作者由远而近地将镜头推进,展现了春日农村的田园生活,留下了无限美好的意境。这不正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吗?几句经典诗词,由芳草、春草、青青草为景(前景、中景、后景),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恬静温暖的乡居美图。试想,如果这首词没有“溪上青青草”,那首句“茅檐低小”就仅有花的单调,没有绿叶的衬托,缺少许多田园的生动和情趣了。
  记得文天祥诗句“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还有孟浩然诗句“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均以芳草比喻自己追求的理想和意愿。文天祥希冀复国,孟浩然期待归隐,都是借草的蓬勃繁茂、顽强坚韧表达心中的意志。
  有的诗人以草为依托来表现主观情绪,草的意象又可表现出丰富而复杂的内涵。我们常常引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达我们无论如何去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情,都只能是寸草之心,难以回报春光的恩泽。
  又如汉乐府的诗句“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李冶的诗句“离情遍芳草,无处不萋萋”,以及李煜的著名词句“离情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都采用了寄托离别情怀、怀人思绪的草意象。诗人以连绵不绝,甚至无处不在的青青草象征同样连绵不绝和无处不在的亲情、友情、爱情和乡愁。
  同样是借草抒情,但在不同诗人笔下,表现总是丰富多彩,千姿百态。
  我最喜欢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写尽草的风骨。它彰显了青青草蓬勃的生命力,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将感伤哀怨、悲观低落的种种情绪一扫而光,让读者心里充满诗意、积极、阳光和希望。
  除了文史名家的诗词借草抒怀言志,当代以歌咏草也较为广泛。20世纪80年代风靡一时的《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该曲抓住小草身上的特有品质,表达平凡人的梦想和追求。前几年又由当代国风艺人改编演唱而重新流行。那美妙的歌声,清澈空灵的嗓音,让人仿佛躺在一片青青草地上,沐浴着和煦的阳光,鸟在呢喃,微风轻扬,小草在悠远而深沉地自叙着自己平凡、微不足道的生命,却满怀激情地感恩滋润它生命的阳光的照耀、春风的吹拂、山川河流的哺育、大地的拥抱。小草那种虔诚博大、乐于奉献、低入尘埃的豁达态度,更是代表了平凡大众的朴素情怀和质朴的思想。
  青青草平平凡凡、普普通通,高不过膝盖,娇小柔弱,也有被践踏、被蹂躏的伤痛,但它心胸开阔,内心坚强。依然不会放弃生命、放弃生长。
  青青草不羡慕花朵的芳香,不嫉妒大树的粗壮,默默无闻地做真实的自己。即使到了寒冬,燃烧成灰,也不伤心、不自卑,忍了孤单,耐住寂寞,紧紧依偎着大地,满怀春的希望。具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无与伦比的神奇力量和顽强的生命力。
  每一次台风袭击,每一场暴雪重压,总有些挺拔威猛的大树被折腰、被断裂、被放倒,还有娇艳的花儿们“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惨状。只有青青草“胜似闲庭信步”,依然牢固地扎根在泥土里,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由此,人们常常会用“疾风知劲草”的坚韧来识别和判断人是否经得起考验。
  有人说,自然界是一本无字的书。那么,青青草就是这本书的封面。因为它是这本书中不可或缺的主线,它铺垫了大自然的底色,成为大地最好的绿装。它让自然界的万物都变得和谐自由、高大雄伟。
  它赤胆忠心、义无反顾,把大地当作自己的母亲,无论是湖渚山岭、高楼雅院、厅前屋后,还是长城外、古道边……哪怕是天涯海角,青青草都寸步不离、匍匐在地,心甘情愿地装点和守护着大地母亲并让她永葆青春。
  青青草,不仅让我读懂生命的意义,而且让我懂得如何坚守生命中的顽强。
其他文献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想好好地为父亲洗一次脚,做一餐父亲想吃的饭菜,陪父亲好好喝一次酒,可是这个愿望永远无法实现了。每每想到父亲,不禁悲从中来。  父亲一生善良节俭,他不识字,知道没有文化的苦,因此就是再苦再难也要让我读书,他说知识能改变命运。家里养的母鸡下了蛋,父亲从不让母亲拿到街上卖了换钱,总是让母亲煮给我吃,说读书人用脑的时候多,多补补身体,对学习有益。  农村里的生活条件很苦很苦,但父亲处处
期刊
我与妻子牵手26年,虽然普通又平凡,却有万语千言。26个春秋,9000多个日夜,记不清携手度过了多少风风雨雨,也无法回忆共同迈过了多少沟沟坎坎。26年的相爱,就是26年的坚守。生活中并不全是风花雪月,总有一两件值得刻骨铭心并为之咀嚼回味的往事萦绕心间。  23年前,我正沉浸在与女友确定恋爱关系的幸福憧憬中,一件意想不到的祸事砸到了我的头上—场里突然开会,要调我到生产部门工作。我当即大脑一片混沌。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充足的物质条件不断地满足着人们多层次、多元化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也开始渐渐意识到一个严峻的问题:当你在工作中叱咤风云、如鱼得水的时候,也许身体正在无休_止的透支,并向我们发出了健康危机的红灯警示。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经济的发展伴随而来的生活模式和工作节奏也在逐渐加快,现代都市的人们就像一个上了发条的时钟,
期刊
淡若水,清若茶,指尖飞落花。风中魂,雾中影,雨中葬芳华。料峭的春风,携着缠绵的丝雨,唤出一碧如茵的新芽,晶莹的水珠儿,于悄无声息中,滴开了春天的大门。不胜娇羞的桃花,倦鸟归巢,黄昏披沙,眨眼间赋予了生命的色彩,湿润了每一寸肌骨。  不知今夜的月儿被谁偷去,任一帘桃花雨,淅淅沥沥,湿尽檐花,当情妄的箜篌,与淅沥的檐雨合欢,撩拨出断肠颤音,时而会想起那燃烧血液的影子和那个被你笑弯了的月牙。几许雨水还残
期刊
父亲年近七十岁,却还在劳作。每次回家,看到父亲一身泥、一身汗水的时候,既心疼又心酸。父亲和我说得最多的是:“孩子,工作咱努力,不屬于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多为人,触犯法律的事情咱不做……”  父亲兄妹八人,兄弟中排行老四。爷爷三十七岁去世时,父亲才两岁,叔叔八个月。那时,父亲和叔叔不懂得什么是死亡,什么是父亲,他们在奶奶、姑姑、伯伯的关心和照顾下长大成人。  幼年时,听到父亲经常提起爷爷去世前的一些事
期刊
忘我唯茶。一声悠长的磬音,进入静心。止语,赴一场心与茶的约会,感受不一样的美好。  静静地倒水,冰心去凡尘,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佳茗入宫,重洗仙颜,悬壶高冲,美妙的茶汤绽放出来,玉液移壶。舒缓的音乐,醇厚的茶汤,看着一朵花静静地开放,时光如流水般恬淡而素净。  每一次的茶会,都给予我不同的感受,心的领悟,新的能量。一位有才华的姐姐动情地分享,身边负能量的声音很多。例如,付出与回报不成正
期刊
四月,一个风轻云淡的午后,我们一行十余人从安徽合肥出发,乘中巴车直奔素有“天下第一奇山”美誉的黄山。  沿途经过巢湖、无为、铜陵、池州等地。正值初春时节,窗外一望无际的绿色涌入眼帘。树是绿的,草是绿的,原野里的庄稼更是绿得青翠、绿得浓厚。还有大片的油菜花点缀其间,俨然花的海洋。看到这绿、这花,不由得心动,这世间还有什么比生命的成长更快乐、更有意义的呢?我尽情地呼吸着春的气息、春的芳香、春的灵犀,一
期刊
湘西十八洞村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也是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地方。曾经的十八洞村,交通闭塞,与世隔绝,自然条件极其恶劣,家家户户都蜗居在泥巴和竹篾糊起来的板房里,守着几亩薄田艰难度日。如今的十八洞村,黑色的柏油公路平整而光滑,一幢幢别墅般的苗家吊脚楼,既整洁又漂亮。  2013年的一天,这里点燃了“精准扶贫”的篝火。从这一天起,偏远贫穷、远离城市的苗寨,变成了青山绿水的富贵祥和之地。  我们一行来到庭院整
期刊
“打丧鼓”又曰“唱丧鼓歌”,是我的家乡流行的一种民间艺术。相传庄子的妻子死后,别人都很悲痛,帮助他料理丧事,他却击缶高歌,祝福妻子脱离苦海升入天堂,其后流傳于民间,发展为领唱、群唱、边唱,且有节奏地击鼓,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民间寄托哀思的形式。尤盛行于民国初期,哪家做白喜事,如有打丧鼓的,便会被人们视为孝子,丧事办得体面,有排场。  20世纪60年代,在我们村子里打丧鼓只有伯父一人了。他高高的、瘦瘦的
期刊
庚子年冬至,长空澄碧。  我跟随慈溪市作家协会和诗词学会采风团,走进了傅家路村,当曾经的耳闻变成眼前的实景,心中赞叹不已。  连绵曲折的房黄路江自南向北缓缓流淌,大尺幅的《塘角记》画作在眼前铺陈开来,它穿越历史云烟,复原成一个曾经繁荣的塘角记忆:  晨光弥漫的河埠头迎来了一天中最繁忙的时光,船老大清脆的海螺声,催叫外出远行的船客,河埠头每天都有按时出发,早晚往返浒山、余姚的快船航班。许多有识之士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