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也是培养学生艺术修养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教师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要培养好学生的这种能力,要善于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关键词]提高;学习音乐;兴趣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健全审美心理是有着重要作用的。由于人的兴趣是通过实践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对音乐兴趣的提高就得从实践中开始。那么,教师该怎样起到这个主导作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一步提高对音乐的兴趣呢?
一、故事导入,引起兴趣
教一首新歌时,以故事导入,很能吸引小学生。如教第五册《卖报歌》前,生动地讲述聂耳在上海街头碰到贫苦报童的故事,风雨中报童的叫卖声,饥寒交迫的境地,悲惨的遭遇,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同情,唱起《卖报歌》来感情真实,更能体现作品的内涵。教师可以讲述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事迹:我国有一位十三岁的放牛娃,为掩护八路军的后方机关和几千名老百姓,他机智勇敢地把敌人引进我军的埋伏圈……严惩了敌人,然而小英雄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当教师讲到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上面时,学生们眼含热泪,有的泣不成声地说:“老师我们要为王二小报仇。”有的说:“我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做贡献。”这时教师再放音乐,颂扬小英雄王二小。这样通过讲故事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其受到了一定的思想教育,教学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生动范唱,激发兴趣
学生往往首先通过教师的范唱接触到新歌,所以教师的示范是否清晰、生动、准确颇为重要,生动的范唱,最能直接地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范唱时应吐字清晰、声情并茂、形象鲜明、风格突出。如《踩雨》这首歌生动的表现了孩子们在雨中戴着斗笠、光着脚丫、踩着雨点、嬉耍撒欢的情景。范唱中要将雨打斗笠“嘀嗒”,脚踩雨水“劈啪”“劈啪”的声音表现得形象、生动、活泼,唱“踩雨呀”一段要将孩子们撒欢的情绪推向高潮。孩子们一听,就非常喜欢,大大地激起了学习兴趣。又如在学习《火车开啦》这首歌曲时,教师引导学生用活泼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默记歌词,感受并掌握二分、四分、八分三种不同音符的时值,这样使学生通过律动、节奏游戏来表现音乐,通过聆听、默记来体会音乐,使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他们积极参与,集体配合,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音乐游戏,提高兴趣
迎合学习活泼、好动的孩子,寓教于乐,常有很好效果。在学唱《火车开啦》这首歌时,当一个同学扮演司机,随着“咔嚓”的节奏,将全班同学载上火车,奔向前方时,歌曲的节奏特点便有机的融入孩子们的切身感受之中了,学习兴趣大为提高。音乐教学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掌握音乐技能和技巧,会唱几首歌曲,更重要的是要引起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因此,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都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活动。如通过律动、舞蹈及使用节奏乐器伴奏等活动,进行节奏训练;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进行音高、音色的训练等。此外,还可以积极开展歌咏比赛、器乐演奏比赛、音乐技能竞赛等课外文艺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如在进行音乐节奏训练中,可采用“动物园”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学习兴趣,具体是这样操作的:把各种动物的叫声模拟成节奏型,然后,教师出示一种动物,就让学生模仿叫声并表演,要求节奏正确。学生都很希望能在老师面前表现良好,即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望又培养了他的兴趣,同时还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当然,游戏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教师要巧妙设计并组织好。
四、手舞足蹈,充满兴趣
利用舞蹈,以形体体会音乐的律动,使得学生充满兴趣。教唱《小孔雀,告诉你》,针对傣族舞节奏,编出简单的舞蹈动作,教学生边舞边唱;学唱《快乐的小木匠》时,让学生模仿木匠刨木头的姿态,随着音乐的节奏演唱歌曲,体验到劳动的乐趣,都能使学生手舞足蹈,充满兴趣,更深切地体会到不同民族的音乐节奏特点。教师可以将律动动作发展为舞蹈动作,并由室内移到室外,学生会争先恐后,非常认真,教师根据学生个人不同特点,有敲(拍)者,有奏者,有歌者,有舞者,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别开生面,趣味横生,这样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兴趣大增,他们真正体会到了“从做中学”,“从乐中学”的快乐。还可利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提高学生音乐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有重视音乐兴趣的培养,才能顺利的、出色的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才能真正使学生感受美、体现美,在艺术的空间中尽情翱翔、驰骋,真正做到“培养人”的目标。
责任编辑:王凌燕
[关键词]提高;学习音乐;兴趣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健全审美心理是有着重要作用的。由于人的兴趣是通过实践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对音乐兴趣的提高就得从实践中开始。那么,教师该怎样起到这个主导作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一步提高对音乐的兴趣呢?
一、故事导入,引起兴趣
教一首新歌时,以故事导入,很能吸引小学生。如教第五册《卖报歌》前,生动地讲述聂耳在上海街头碰到贫苦报童的故事,风雨中报童的叫卖声,饥寒交迫的境地,悲惨的遭遇,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同情,唱起《卖报歌》来感情真实,更能体现作品的内涵。教师可以讲述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事迹:我国有一位十三岁的放牛娃,为掩护八路军的后方机关和几千名老百姓,他机智勇敢地把敌人引进我军的埋伏圈……严惩了敌人,然而小英雄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当教师讲到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上面时,学生们眼含热泪,有的泣不成声地说:“老师我们要为王二小报仇。”有的说:“我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做贡献。”这时教师再放音乐,颂扬小英雄王二小。这样通过讲故事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其受到了一定的思想教育,教学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生动范唱,激发兴趣
学生往往首先通过教师的范唱接触到新歌,所以教师的示范是否清晰、生动、准确颇为重要,生动的范唱,最能直接地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范唱时应吐字清晰、声情并茂、形象鲜明、风格突出。如《踩雨》这首歌生动的表现了孩子们在雨中戴着斗笠、光着脚丫、踩着雨点、嬉耍撒欢的情景。范唱中要将雨打斗笠“嘀嗒”,脚踩雨水“劈啪”“劈啪”的声音表现得形象、生动、活泼,唱“踩雨呀”一段要将孩子们撒欢的情绪推向高潮。孩子们一听,就非常喜欢,大大地激起了学习兴趣。又如在学习《火车开啦》这首歌曲时,教师引导学生用活泼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默记歌词,感受并掌握二分、四分、八分三种不同音符的时值,这样使学生通过律动、节奏游戏来表现音乐,通过聆听、默记来体会音乐,使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他们积极参与,集体配合,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音乐游戏,提高兴趣
迎合学习活泼、好动的孩子,寓教于乐,常有很好效果。在学唱《火车开啦》这首歌时,当一个同学扮演司机,随着“咔嚓”的节奏,将全班同学载上火车,奔向前方时,歌曲的节奏特点便有机的融入孩子们的切身感受之中了,学习兴趣大为提高。音乐教学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掌握音乐技能和技巧,会唱几首歌曲,更重要的是要引起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因此,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都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活动。如通过律动、舞蹈及使用节奏乐器伴奏等活动,进行节奏训练;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进行音高、音色的训练等。此外,还可以积极开展歌咏比赛、器乐演奏比赛、音乐技能竞赛等课外文艺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如在进行音乐节奏训练中,可采用“动物园”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学习兴趣,具体是这样操作的:把各种动物的叫声模拟成节奏型,然后,教师出示一种动物,就让学生模仿叫声并表演,要求节奏正确。学生都很希望能在老师面前表现良好,即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望又培养了他的兴趣,同时还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当然,游戏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教师要巧妙设计并组织好。
四、手舞足蹈,充满兴趣
利用舞蹈,以形体体会音乐的律动,使得学生充满兴趣。教唱《小孔雀,告诉你》,针对傣族舞节奏,编出简单的舞蹈动作,教学生边舞边唱;学唱《快乐的小木匠》时,让学生模仿木匠刨木头的姿态,随着音乐的节奏演唱歌曲,体验到劳动的乐趣,都能使学生手舞足蹈,充满兴趣,更深切地体会到不同民族的音乐节奏特点。教师可以将律动动作发展为舞蹈动作,并由室内移到室外,学生会争先恐后,非常认真,教师根据学生个人不同特点,有敲(拍)者,有奏者,有歌者,有舞者,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别开生面,趣味横生,这样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兴趣大增,他们真正体会到了“从做中学”,“从乐中学”的快乐。还可利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提高学生音乐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有重视音乐兴趣的培养,才能顺利的、出色的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才能真正使学生感受美、体现美,在艺术的空间中尽情翱翔、驰骋,真正做到“培养人”的目标。
责任编辑: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