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17岁,于2000年2月行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术后恢复顺利,无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5 d拆线出院。同年5月开始,患者颈部手术切口左端发红,似有硬结,无疼痛及发热。后硬结逐渐扩展增大,表面皮肤呈暗红色,无破溃溢液,无发热咳嗽等。2000年6月再次入院,入院时查体:体温37℃,脉搏84次/min,颈部原手术切口左端皮肤呈棕红色,无水肿及溃破,触诊可扪及一大小约4 cm×2 cm之肿块,沿切口方向呈条索状,边界不清,不能推动,周边质硬,中央呈囊性波动感,无明显压痛,表面皮温不高,颈部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血常规:白细胞10.8×109/L,中性粒细胞0.85;血沉33 mm/h。肿物穿刺抽出淡黄色稀薄脓液,其中悬浮大量黄色颗粒状物,镜下可见革兰氏染色阳性放线状菌丝,诊断:甲状腺手术后切口放线菌病。行彻底切除病变组织,同时应用青霉素注射治疗,术后8 d痊愈出院。rn 讨论放线菌病是一种较少见的厌氧菌感染,为衣氏放线菌或牛型放线菌引起的慢性肉芽肿性疾病,绝大多数为内源性感染,特点是化脓、脓肿形成和经久不愈的脓窦,好发于面颈部,亦可发生于胸、肺及腹部,但较少见。其临床特征性发现为脓液中可见黄色硫黄颗粒,镜下发现革兰氏染色阳性之放线状菌丝可予确诊。面颈部放线菌病可分三级:局部硬块无窦道为一级,有外窦道为二级,侵入临近重要脏器为三级。本例为早期,依上述分级为一级,脓肿尚未溃破形成脓窦,因此,在治疗上相对较为容易,手术一期切除病变组织,佐以抗生素治疗,术后恢复顺利,伤口一期愈合,随访6个月无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