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手术后切口放线菌病1例

来源 :实用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17岁,于2000年2月行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术后恢复顺利,无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5 d拆线出院。同年5月开始,患者颈部手术切口左端发红,似有硬结,无疼痛及发热。后硬结逐渐扩展增大,表面皮肤呈暗红色,无破溃溢液,无发热咳嗽等。2000年6月再次入院,入院时查体:体温37℃,脉搏84次/min,颈部原手术切口左端皮肤呈棕红色,无水肿及溃破,触诊可扪及一大小约4 cm×2 cm之肿块,沿切口方向呈条索状,边界不清,不能推动,周边质硬,中央呈囊性波动感,无明显压痛,表面皮温不高,颈部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血常规:白细胞10.8×109/L,中性粒细胞0.85;血沉33 mm/h。肿物穿刺抽出淡黄色稀薄脓液,其中悬浮大量黄色颗粒状物,镜下可见革兰氏染色阳性放线状菌丝,诊断:甲状腺手术后切口放线菌病。行彻底切除病变组织,同时应用青霉素注射治疗,术后8 d痊愈出院。rn 讨论放线菌病是一种较少见的厌氧菌感染,为衣氏放线菌或牛型放线菌引起的慢性肉芽肿性疾病,绝大多数为内源性感染,特点是化脓、脓肿形成和经久不愈的脓窦,好发于面颈部,亦可发生于胸、肺及腹部,但较少见。其临床特征性发现为脓液中可见黄色硫黄颗粒,镜下发现革兰氏染色阳性之放线状菌丝可予确诊。面颈部放线菌病可分三级:局部硬块无窦道为一级,有外窦道为二级,侵入临近重要脏器为三级。本例为早期,依上述分级为一级,脓肿尚未溃破形成脓窦,因此,在治疗上相对较为容易,手术一期切除病变组织,佐以抗生素治疗,术后恢复顺利,伤口一期愈合,随访6个月无复发。
其他文献
患者男,40岁。因间断低热2年,活动后胸闷、气短2个月于1998年6月17日入院。患者于1996年4月始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低热,体温37℃~38℃,伴双肩酸痛,当地医院以“感冒”治疗。1997年9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1992~1998年,我科共收治心脏外伤16例患者,现报告如下。rn1 临床资料rn1.1 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15例,女1例,年龄11~60岁。致伤原因:枪弹伤1例,刀刺伤14例,炸伤1例,其中伤后至入院时间为0
各种原因致昏迷的病人 ,常伴有内源性吗啡样物质释放增多而加重昏迷[1] 。鉴于此 ,吗啡拮抗剂纳洛酮广泛被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昏迷 ,作为促苏醒剂。笔者试用于肝性昏迷 ,现将
患者男 ,3 5岁。因右耳前无痛性肿物发现 4月余 ,来我院求治 ,患者病后无发热寒战 ,无疼痛 ,无咳嗽、咳痰 ,无咯血 ,无胸闷憋气 ,无进食梗噎感 ,无鼻出血、鼻塞、耳鸣 ,无乏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联合雌激素预防人工流产术后子宫内膜炎临床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3月杭州市妇产科医院收治的80例人工流产患者,按照数字表
A genetic algorithm based multi-objective coordinative optimization strategy is developed to optimize the operation of a binary feed atmospheric and vacuum dist
患者女 ,2 5岁 ,农民。第一胎顺产后6个月 ,患者于妊娠末期出现多食、消瘦、怕热、多汗 ,产后上述症状未见减轻。于1998年 3月 10日晨起时发现右眼视物模糊 ,右眼睑肿胀 ,右
从 1998年 3月~ 2 0 0 0年 3月 ,我们对15例急性及亚急性脓胸病人采用了微创扩清手术 (腋下小切口开胸及胸腔镜手术 )及术后胸腔引流持续药物溶液冲洗的综合治疗方法 ,效果满
患儿男 ,4岁。因发现心脏杂音 2个月而就诊 ,否认有先天性心脏病史。查体 :发育正常 ,口唇无紫绀 ,心脏无明显扩大 ,左侧胸骨旁第 4肋间闻及 3 / 6级收缩期杂音。X线检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