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导向的“四对接”高职实践课程体系的研究和构建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222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就业导向”的教育强调培养出来的人才能适应未来职业岗位的要求,包括岗位的基本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等方面。在教学模式上,大多数高职院校目前都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研究基于就业导向提出了“四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软件技术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
  [关    键   词]  就业导向;实践课程体系;实训;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5-0048-02
  高职教育是典型的职业教育,侧重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针对性培养,高职计算机专业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就业中具备强强的竞争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也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能力导向教育理念)理念实施人才培养,要求课程目标从“传授知识”变为“培养能力”,而这里提到的“竞争力”和“能力”就是企业所要求的高职培养的高技能人才所应具备的。
  “就业导向”的培养模式正是从这个角度考虑,强调培养出来的人才能适应未来职业岗位的要求,包括岗位的基本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等方面。“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突出应用技术能力的培养、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其中能力体现在专业技术和职业素养两方面。“就业导向”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实现高职学生“毕业即就业”的目标。
  一、目前高职教育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的问题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本校软件技术专业的情况,目前高职学校软件技术专业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以本校的软件技术学生为例,学生入学基础普遍较差,对于专业课程大多反映难度较大,甚至部分学生因为自己感觉学不会而转到其他专业;学生大多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习惯了灌溉。(2)理论知识消化能力低。高职院校课程类型大多以“理论+实践”形式为主,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基础,不能忽视,学生只有掌握并理解了基本的理论知识才能有效地进行实践。(3)动手实践能力低。软件技术主要以编程类课程为核心课程,大多数学生对编程课程在学习方法上存在问题,编程语法能听懂,但是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大多数不能独立自主地进行思考编程,往往只是跟着敲或者模仿写,进而导致不能举一反三。(4)专业课程之间无法融通。学生往往只对单一课程进行学习,对课程和课程之间的关联、衔接并没有理解。以软件技术为例,一个项目实践课程涉及编程课程、数据库课程、软件工程类课程等,而对学生来说,其往往无法很好地将不同课程的知识应用到同一个项目中。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四对接”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针对本校软件技术专业现状,本文研究基于就业导向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并重点研究培养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有效实践课程设置,以多方位的实践课程消化专业理论知识,参与项目开发实战,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術能力。最终通过对实践课程体系的改革和优化,完成本专业校企合作在技术、项目、能力、实训四个方面的对接(即“四对接”)。
  (一)技术水平对接行业
  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的设置是基于企业人才需要标准。本专业充分关注企业用人单位目前的技术使用情况,分析专业相关岗位的职责要求,包括软件技术水平及职业素养要求,通过“反推”方式,将这些技术要求作为专业课程标准设置依据,对接到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
  (二)项目过程对接企业
  实践课程体系是以项目驱动方式进行的,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做什么样的项目,以什么方式来完成项目也是非常关键的。本专业基于“校企合作”的方式,所有实践环节采用“项目载体、成果导向、企业管理”的模式进行;第五学期为实训学期,所有实训项目直接对接企业提供的真实项目案例,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企业化项目训练环境,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及企业项目实战能力。
  (三)能力目标对接实战
  实践过程对学生的不断打磨最终能转换为学生内在能力的提升。本专业除了专业课程知识之外,每一个环节的专业实践课程基于不同规模的实践项目,使得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与企业岗位实际要求对接,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软件技术应用人才。
  (四)实训教学对接就业
  本专业的第五学期实训课程中,基于校企合作模式,教学组织采用企业化的项目管理,注重技能学习与企业人职业素养的双重培养。学生在项目完成接受企业答辩的同时,可以直接参加企业安排的笔试、面试,从而直接对接就业。
  三、实践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上述“四对接”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本专业在三年的课程体系中构建了一系列实践课程,包括课程模块项目实训、综合课程项目实训、企业项目实训。这三类实训课程规模从小到大,难度从低到高,相互衔接,循序渐进。
  (一)课程模块项目实训
  本专业的核心课程都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方式,课程标准中设置课程项目模块,重点是将理论嵌入项目中,通过项目实战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程知识要点和难点,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以本专业第一学期的编程I课程为例,课程后期进行课程项目开发,以团队形式完成相应规模的项目开发,综合考查学生对Java基础语法、循环、选择、数组、方法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最后通过项目展示及小组答辩的方式进行考核,课程项目考核分数是本课程考核的重要部分。   (二)综合课程项目实训
  综合课程项目实训一般是安排在学期末,为期1~2周,周期和规模比课程内实训有所提高,综合知识运用能力要求较高,贯通相关联课程知识体系。此类实训重点是基于2门或多门相关联的课程进行综合项目实训。例如,本专业在第二学期开设Java程序设计实训课程,该实训课程综合编程Ⅰ和编程Ⅱ及数据库课程进行综合实训,第三学期开设Web前端开发实训课程,主要综合Web前端开发Ⅰ和Web前端开发Ⅱ两门课程,针对前端开发核心技术的综合实训。(见图1)
  (三)企业项目实训
  本专业第五学期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开始企业实训项目,这一类实训在所有专业课之后进行,周期为4个月。项目实训课程采用“项目驱动、企业管理”的培养模式,通过技能训练、工程训练、外语训练、职业训练让学生体验企业工作环境、熟练掌握某一主流开发技术、积累企业项目开发经验、提升专业英语运用能力和职业化程度,从而全面提升职场竞争力,帮助学生完成从校园到职场的成功转换,成为一名准职业人。
  本专业实训课程分为三个不同的方向:Java+大数据方向、
  HTML5应用开发方向、UIUE产品设计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及兴趣爱好来选择实训方向,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同时对不同学习特点的学生进行了技术分流和就业分流。(见文末图2)
  四、总结
  本文以本校软件技术专业为例,分析了目前高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基于就业导向的“四对接”实践课程体系,并详细阐述了其构建方式及内容。本文提出的实践课程体系按照循序渐进,难度逐步提升的方式进行,给学生提供有梯度、易吸收的学习过程;同时每一个环节的实训在夯实基本的技术技能同时,强调硬技能和软素质同步培养和提升。在每个实训环节,要求学生进行答辩、项目展示、PPT制作、项目展示视频录制等,在这个过程当中,逐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项目展示能力、常用工具使用能力等。在第五学期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开展综合项目实训,学生在代码的规范、产品开发流程、团队沟通方式、项目验收标准等多个方面都基于企业的要求和规范。通过这样完整的实践课程体系,真正确保了“四对接”的目标,让学生有了企业级项目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真正做到培养面向企业的高技能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易浩.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探索[J].时代农机,2020,47(1):149-150.
  [2]卢玲,黄贤英,黄继平.能力导向的课程评价体系设计与实践[J].計算机教育,2020(3):131-135.
  [3]王宝妍,刘乔佳.以就业为导向改革高校计算机教学模式的策略分析[J].电子测试,2015(12):56-57.
  [4]李军伟.以就业为导向改革计算机教学模式策略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8,5(28):239-240,247.
  ◎编辑 郑晓燕
其他文献
[摘 要] 基于“县域‘非遗’技艺技能与中职专业融合传承创新”基础上的中职生创业是命题,更是责任和担当。临沂市理工学校响应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指导学生与时俱进,勤工俭学,依托兰陵县悠久的文化历史及5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创业,创立兰陵“非遗” 技艺技能传承创艺坊,本创艺坊遵循“为民族传承 为生活创新”的理念,是以“县域‘非遗’技艺技能与中职专业融合传承创新创业” 为宗旨;以“为非遺找市场 为
期刊
[摘 要] 随着计算机云技术的发展,基于在线实训平台的计算机课程教学越来越得到学校师生的重视。“实验楼”在线实训平台作为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学习平台,传统实训课堂的教学模式与在线实训平台的教学模式相结合,辅助教学手段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教师在新模式下不断尝试改变教学方式,通过智慧的教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和智慧发展。“实验楼”在线实训平台的课程教学新模式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和难以解决
期刊
[摘 要] 针对学生数学学习基础差、学习无兴趣的现状,通过实践提出让职高学生写数学周记,通过数学周记这种方法促进各学科的知识融合,学生通过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能力,能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从而获得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学相长的同时也促进教师改进教学,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  [关 键 词] 中职学生;数学周记;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
期刊
[摘 要] 大学语文是高职学生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这门课的作用被严重低估,无法发挥应有的价值。通过对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学生的调研及分析,寻求大学语文课程在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育方面发挥的作用,进而對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以促进大学语文教育的良性发展,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  [关 键 词] 大学语文;人文素质;教学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 自教育部2015年6月发布职业院校诊断与改进工作通知以来,职业院校“诊改”工作通过正式启动、试点探索、培训推动,正逐步从点到面、从上到下在全国如火如荼开展,并全面推进到“十三五”规划中。论述中职学校诊改建设过程中在学生层面诊改工作建设上的一些思考与体会,并对学生层面的诊改工作实践进行总结归纳,从而形成规范化、系统化、信息化的学生发展途径,扎实推行诊改工作。  [关 键 词]
期刊
[摘 要]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企业对综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在中职学校文秘专业开设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增强文秘专业学生未来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文秘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旨在将秘书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机融合。对中职文秘专业开设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必要性进行研究,并对开设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尝试初步探讨。  [关 键 词] 中职教育;文秘专业;人力资源
期刊
[摘 要] 由于职校生源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传统教学模式会陷入老师无奈、学生无心、教学无果之困境。要改变这种现状,需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入手,重构新型课堂,打破传统模式,变学生一贯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为主动,实施“八有教学法”,构建自主协作、开放竞争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校园响起来,搭建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册亨县中等职业学校为例,通过调查分析学校教学现
期刊
[摘 要]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人工智能加速了教育的创新,尤其体现在以就业与升学为双导向的职业教育方面,人工智能时代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它带来的影响对职业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全新要求。鉴于此,分析人工智能时代教育主体的变化,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内涵。  [关 键 词] 人工智能;高职教师
期刊
[摘 要] 对比学龄期听障学生和普通学生不同年级的语文水平,探索听障学生与普通学生语文水平的差距以及发展规律,为进一步探究听障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发展规律、入学评价、教学评估和实际语言能力测评奠定基础。  [关 键 词] 听障学生;语文;水平测试;语言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5-0008-
期刊
[摘 要] 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丰富的育人功能。工匠精神所包含的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激励作用。当前,社会存在对工匠精神的错误解读和职业价值的认知偏差,因此需要从文化的内涵解读和传承路径方面深入研究,培养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性认知和职业认同。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文化育人;柔性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