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年对人一生的影响,无论是好是坏,就像卡在喉咙里的鱼刺,不是那么容易清除的。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几位著名科学家、画家、建筑师和电影人,看看他们的童年对其人生有什么影响吧!
天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恩曼
美国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恩曼,被认为是爱因斯坦之后最睿智的理论物理学家,是现代乃至有史以来最受爱戴的科学家之一。
他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又是才华横溢的老师,还是深受欢迎的演讲人。他能够洞察事物本质,擅长用简练通俗的语言传达深刻的道理,令他的听众在大笑中获得科学的启示。除了研究物理学,他还有许多其他传奇的经历。比如,破解保险柜密码、破解玛雅象形文字,甚至调查航天飞机失事的原因。
费恩曼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父亲对他的童年教育。在他出生前,父亲就对他的母亲说:“如果是个男孩,那他就要成为科学家。”当他坐在婴孩高脚椅上时,父亲就拿着一堆不同颜色的小瓷片跟他一起玩耍。父子俩玩得不亦乐乎,母亲以为这不过是普通的游戏,父亲却认真地说:“我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教他什么是序列,并让他体会到这些是多么有趣呢!这是数学的第一步。”
父亲又常常让儿子坐在他的膝头,给他读《大英百科全书》里的内容。有一次读到恐龙,书上说:“恐龙身高有25英尺(1英尺约为30.48厘米),头有6英尺宽。”念完之后,父亲停顿了下来,开始给他解释:“唔,让我们想一下这两个数字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如果有一头恐龙站在我们家楼前的院子里,它的身高足以使它的头伸到我们二楼的窗户,可是我们不用怕,因为它的脑袋太宽了,根本伸不到我们的窗户里面来!”
听了父亲这番话,小理查德觉得新奇极了,原来曾经有这么巨大的动物在地球上存在过,后来又灭绝了。他一点也不怕恐龙从窗外一头扎进来,因為正如父亲给他解释的,它的头太大了。
就用这样的方式,父亲使他学会了琢磨所学到的任何知识,使书面知识真正变成自己所能理解的东西,而不是死记硬背一些数据。
小时候,父亲还经常带他去山里。在父子漫步丛林之际,父亲会指着眼前见到的动植物,引导他留心观察,并启发他思考。有一次,父亲指着一只鸟说:“瞧,那鸟儿在啄它的羽毛,它为什么要一边走一边梳理羽毛呢?”小理查德就猜测:“是它飞翔的时候,弄乱了羽毛,要啄一下把它们再梳理整齐吧?”父亲又问:“是不是还有别的可能呢?”小理查德又猜测:“要不就是因为它身上痒。”
结论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思考的过程。正是父亲的这些童年教育,使费恩曼认识到了世界的奇妙,引发了他强烈的好奇心,使他终生孜孜不倦地探索科学的奥秘。
建筑大师贝聿铭
贝幸铭出身显赫,他们贝家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就已是苏州最富有的家族之一。1917年,贝幸铭的叔祖花了9900块银元买下了苏州著名的园林——狮子林,贝聿铭因此得以在这座美丽的园林里度过惬意的童年时光。在这里,他与堂兄弟们接受传统古典文化熏陶,闲暇时奔跑捉迷藏。园林中的假山、石桥、山洞、池塘和瀑布,无不陶冶着他的情操,给他带来了无穷的幻想。
贝聿铭的父亲是当时有名的银行家,所以,贝聿铭从小接受的是精英教育,他高中在上海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就读,与不少政商名流后代是校友。高中毕业后,贝聿铭便赴美学习,并在美国主流社会迅速站稳脚跟。很快,他作为一名华人,站在了世界最核心的舞台上,施展他的建筑才华。
因为一生成就杰出,他被誉为“现代建筑最后的大师”,但贝聿铭说,自己“一直知道我从哪里来”。他知道自己的根在中国,对苏州园林一向怀有满腔深情。所以,当被邀请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时,八十余岁的他欣然接受。除了精心设计山、水、石和光影效果,他还在新馆中安放了一个紫藤园,这是他的得意之笔。园中古老的紫藤,从他美好的童年体验延伸,贯通了传统与现代,体现着传承与创新。
悬疑大师希区柯克
著名电影人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是举世公认的悬疑大师,列选入“世界100位最伟大的导演”中。他的作品总是在正常、平静的表象之下,涌动着令人心悸的暗流。他擅长不断制造意外,牢牢掌控着观众的情绪,让观众在紧张甚至恐惧之后连呼过瘾。
尽管他的电影总是疑云重重,充满不确定性,但据说希区柯克本人在生活中非常讨厌意外,连意外的好事也不喜欢。那他为何如此钟情悬疑电影呢?这与他的一段童年经历有关。
希区柯克回忆,童年时代,他曾因犯了过错被大发雷霆的父亲拖到了警察局。父亲为了吓唬他,还特意给警察写了张字条:“这小子坏透了!”希区柯克不知道字条上的内容,这使他害怕极了。他被关进了警察局的小黑屋,不清楚待了多久,但感到有几个世纪那么漫长。当门缝里最后一缕光线无情消逝的时候,小希区柯克确信世界末日到了。
这段经历带给希区柯克的心理阴影相当之深,可以说影响了他一辈子。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他的电影里总会笼罩着一种黑暗与恐惧交织的气氛。
独具风格的画家米罗
米罗1893年4月20日出生于西班牙,他与达利、毕加索并称为西班牙三大画家。很小的时候,内向、腼腆的米罗就对大自然风景非常热爱,他生活的小城和附近的农田让他感到亲切。金色的海滩、被海水冲刷的岩石、起伏的波浪、星罗棋布的农舍、远处的橄榄树与近旁的葡萄园……他静静地看着这些,总也看不够。他的父亲对天文有非常浓厚的兴趣,米罗也喜欢跟随父亲用望远镜观看天上的星星。
所有这一切,都在小米罗心灵中留下深刻的投影。等日后他拿起画笔,马上就表现出了对艺术的天分和敏感:“当我画画时,图像开始在我笔下自述……”
米罗的画,充满梦幻、狂欢和单纯而大胆的想象。简洁的线条、活泼的色彩,如孩童般的天真纯朴,又总是富有诗意,然而他的作品中同时也充满了隐喻,在象征和抽象中,流露出一言难尽的神秘色彩。因为画中闪耀的独具特色的米字星,米罗被誉为“星星王子”。
天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恩曼
美国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恩曼,被认为是爱因斯坦之后最睿智的理论物理学家,是现代乃至有史以来最受爱戴的科学家之一。
他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又是才华横溢的老师,还是深受欢迎的演讲人。他能够洞察事物本质,擅长用简练通俗的语言传达深刻的道理,令他的听众在大笑中获得科学的启示。除了研究物理学,他还有许多其他传奇的经历。比如,破解保险柜密码、破解玛雅象形文字,甚至调查航天飞机失事的原因。
费恩曼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父亲对他的童年教育。在他出生前,父亲就对他的母亲说:“如果是个男孩,那他就要成为科学家。”当他坐在婴孩高脚椅上时,父亲就拿着一堆不同颜色的小瓷片跟他一起玩耍。父子俩玩得不亦乐乎,母亲以为这不过是普通的游戏,父亲却认真地说:“我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教他什么是序列,并让他体会到这些是多么有趣呢!这是数学的第一步。”
父亲又常常让儿子坐在他的膝头,给他读《大英百科全书》里的内容。有一次读到恐龙,书上说:“恐龙身高有25英尺(1英尺约为30.48厘米),头有6英尺宽。”念完之后,父亲停顿了下来,开始给他解释:“唔,让我们想一下这两个数字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如果有一头恐龙站在我们家楼前的院子里,它的身高足以使它的头伸到我们二楼的窗户,可是我们不用怕,因为它的脑袋太宽了,根本伸不到我们的窗户里面来!”
听了父亲这番话,小理查德觉得新奇极了,原来曾经有这么巨大的动物在地球上存在过,后来又灭绝了。他一点也不怕恐龙从窗外一头扎进来,因為正如父亲给他解释的,它的头太大了。
就用这样的方式,父亲使他学会了琢磨所学到的任何知识,使书面知识真正变成自己所能理解的东西,而不是死记硬背一些数据。
小时候,父亲还经常带他去山里。在父子漫步丛林之际,父亲会指着眼前见到的动植物,引导他留心观察,并启发他思考。有一次,父亲指着一只鸟说:“瞧,那鸟儿在啄它的羽毛,它为什么要一边走一边梳理羽毛呢?”小理查德就猜测:“是它飞翔的时候,弄乱了羽毛,要啄一下把它们再梳理整齐吧?”父亲又问:“是不是还有别的可能呢?”小理查德又猜测:“要不就是因为它身上痒。”
结论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思考的过程。正是父亲的这些童年教育,使费恩曼认识到了世界的奇妙,引发了他强烈的好奇心,使他终生孜孜不倦地探索科学的奥秘。
建筑大师贝聿铭
贝幸铭出身显赫,他们贝家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就已是苏州最富有的家族之一。1917年,贝幸铭的叔祖花了9900块银元买下了苏州著名的园林——狮子林,贝聿铭因此得以在这座美丽的园林里度过惬意的童年时光。在这里,他与堂兄弟们接受传统古典文化熏陶,闲暇时奔跑捉迷藏。园林中的假山、石桥、山洞、池塘和瀑布,无不陶冶着他的情操,给他带来了无穷的幻想。
贝聿铭的父亲是当时有名的银行家,所以,贝聿铭从小接受的是精英教育,他高中在上海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就读,与不少政商名流后代是校友。高中毕业后,贝聿铭便赴美学习,并在美国主流社会迅速站稳脚跟。很快,他作为一名华人,站在了世界最核心的舞台上,施展他的建筑才华。
因为一生成就杰出,他被誉为“现代建筑最后的大师”,但贝聿铭说,自己“一直知道我从哪里来”。他知道自己的根在中国,对苏州园林一向怀有满腔深情。所以,当被邀请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时,八十余岁的他欣然接受。除了精心设计山、水、石和光影效果,他还在新馆中安放了一个紫藤园,这是他的得意之笔。园中古老的紫藤,从他美好的童年体验延伸,贯通了传统与现代,体现着传承与创新。
悬疑大师希区柯克
著名电影人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是举世公认的悬疑大师,列选入“世界100位最伟大的导演”中。他的作品总是在正常、平静的表象之下,涌动着令人心悸的暗流。他擅长不断制造意外,牢牢掌控着观众的情绪,让观众在紧张甚至恐惧之后连呼过瘾。
尽管他的电影总是疑云重重,充满不确定性,但据说希区柯克本人在生活中非常讨厌意外,连意外的好事也不喜欢。那他为何如此钟情悬疑电影呢?这与他的一段童年经历有关。
希区柯克回忆,童年时代,他曾因犯了过错被大发雷霆的父亲拖到了警察局。父亲为了吓唬他,还特意给警察写了张字条:“这小子坏透了!”希区柯克不知道字条上的内容,这使他害怕极了。他被关进了警察局的小黑屋,不清楚待了多久,但感到有几个世纪那么漫长。当门缝里最后一缕光线无情消逝的时候,小希区柯克确信世界末日到了。
这段经历带给希区柯克的心理阴影相当之深,可以说影响了他一辈子。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他的电影里总会笼罩着一种黑暗与恐惧交织的气氛。
独具风格的画家米罗
米罗1893年4月20日出生于西班牙,他与达利、毕加索并称为西班牙三大画家。很小的时候,内向、腼腆的米罗就对大自然风景非常热爱,他生活的小城和附近的农田让他感到亲切。金色的海滩、被海水冲刷的岩石、起伏的波浪、星罗棋布的农舍、远处的橄榄树与近旁的葡萄园……他静静地看着这些,总也看不够。他的父亲对天文有非常浓厚的兴趣,米罗也喜欢跟随父亲用望远镜观看天上的星星。
所有这一切,都在小米罗心灵中留下深刻的投影。等日后他拿起画笔,马上就表现出了对艺术的天分和敏感:“当我画画时,图像开始在我笔下自述……”
米罗的画,充满梦幻、狂欢和单纯而大胆的想象。简洁的线条、活泼的色彩,如孩童般的天真纯朴,又总是富有诗意,然而他的作品中同时也充满了隐喻,在象征和抽象中,流露出一言难尽的神秘色彩。因为画中闪耀的独具特色的米字星,米罗被誉为“星星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