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我院42例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移植术后心内膜心肌活检的病理改变,为术后治疗及疗效评价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心脏移植受者42例(男35例,女7例)进行了72次心内膜心肌活检(endomyocardialbiopsy,EMB),所取右室室间隔心肌组织按常规固定、脱水、包埋、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HE)和磷钨酸苏木素(PTAH)染色.光镜观察,按照2004年国际心肺移植协会(ISHLT)重新修定的EMB急性细胞性排异反应的标准进行分级.结果术后发生急性细胞性排异反应36次,其中1 R级(也称轻度排异,包括1990年标准的Ⅰa、Ⅰ b和Ⅱ级)32次,2 R级(也称中度排异,即1990年标准的Ⅲa级)4次;心肌缺血性损伤、坏死4次;Quilty病变1次;未见缺血性坏死及排异反应31次.结论EMB是评价心脏移植术后排异反应的"金标准",可指导临床治疗并对疗效进行评价.本组病例供体心脏发生细胞性排异反应的频率较低,程度较轻.移植术后死亡率低,与发达国家水平接近.移植术后1个月内供体心脏发生急性细胞性排异的比例较低,而且均为轻度排异.1~6个月期间,急性细胞性排异的发生率明显上升,但仍以轻度排异为主.6个月后,急性细胞性排异反应仍然存在.本组病例中心肌缺血性损伤虽然存在,但并不像文献报道的那么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