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师利用思维导图的特点,以思维导图为扶手,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使所学的分散知识系统化,通过课前复、课中析、课后思“三部曲”的实施,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复习课堂。
一、课前复
复习课开始之前,先向学生明确复习的内容和要求,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的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让学生带着问题提前复习: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它们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分别是怎样的?这些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让学生在课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好思维导图。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会把之前所学的知识梳理一遍,寻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找出自身的知识盲点和不足。
经过这样的课前复习,学生们就会带着问题来听课,这无疑提高了复习的效果。而且,知识疏通整理的工作在课前已经完成了一部分,既体现了复习课的自主性原则,还为课堂节约了宝贵的时间,使课堂40分钟的分配使用更加的合理,课堂学习更加的高效。
二、课中析
1.回忆概念,疏通联系
上课之初,归纳复习了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意义之后,引导学生回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电脑随机展示出这些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導过程,并可以适时展示学生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的思维导图,图中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基础,依次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又可以依次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由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辐射到所有与之相关的平面图形计算公式,思维导图的使用,体现了复习课的系统性原则,同时将三年级到六年级四年所学的平面图形计算公式融于一张表中,为接下来的复习课节约了疏通整理知识的时间。
2.基础练习,深化联系
(1)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求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
(2)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求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
这个题组,可以以文字题的形式出现,也可以以表格的形式出现。这个题组是基础题组,通过这个题组,能有效地帮助孩子们回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并可以进一步完善课前制作的思维导图: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面积不一定相等;同样,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周长不一定相等。由于意义、计算方法和单位都不同,因此周长与面积无法比较。有的孩子则直接在思维导图上做出这样的结论:周长与面积是密不可分的,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个题组,一张思维导图,将众多的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孩子们避免了大量、繁琐的机械练习,轻松地得出了如此重要的结论,复习可以说是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综合练习,完善导图
(1)将一根铁丝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捏住相对的两个角,把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比较,周长有变化吗?面积有变化吗?
(2)把圆通过切拼后变形为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近似的长方形与圆比较,周长有变化吗?面积有变化吗?
这一个题组的设计,进一步沟通了周长与面积间的联系,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思维导图“周长与面积”这一部分的知识:周长不变,面积变化;面积不变,周长变化。通过这样以线带面的复习,有效地节约了复习的时间。在复习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将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通过和老师制作的PPT一起回顾圆切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的过程,将孩子们的复习积极性充分地调动了起来,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向40分钟的课堂要质量。
4.错题展示,查漏补缺
错题展示的时候,可以展示课前孩子们收集整理在思维导图上的错题。
(1)一块三角形铁片的面积是30平方厘米,如果它的底边长6厘米,那么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2)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周长是a厘米,其中一条高是h厘米,用字母表示它的面积是多少cm2?
这一个题组,题目直接给出了三角形的周长或面积,要求孩子们倒回去思考问题。孩子们的错误集中在倒回去思考这类问题的时候,忘记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中的。展示孩子们自己收集整理在思维导图上的错题,这比一贯的题海战术有效,突出了复习课的针对性原则,复习时既注意针对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还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查漏补缺。
三、课后思
课堂上,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教师在学生展示时,适时引导学生指出自己小组制作的思维导图的优点以及存在的缺点,教师再展示其他小组绘制的思维导图,通过对比,学生们能进一步找出自己的知识盲区和不足,并做好记录。
课后,及时将课堂上记录的笔记进行梳理总结,将课前制作的思维导图进一步完善,这样,既强化了知识的记忆效果,又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恰到好处的课后练习,与思维导图完美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最终实现教学效率的综合提升。
1.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拼成一个什么图形?如果一条腰的长是4厘米,拼成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和正方形面积的比是多少?
3.在长6.1厘米,宽4.1厘米的长方形纸中,剪半径是1厘米的圆,最多可以剪多少个?
通过这一个课后作业题组的设计,沟通了三角形面积和平行四边形面积、圆的面积和正方形面积、长方形面积和圆的面积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平面图形面积的理解和运用,内化了学生的知识,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结合“思维导图”的特点,以思维导图为扶手,促使教师抓住教学焦点,从自身的教出发,变为从学生的学出发,采用课前复、课中析、课后思“三部曲”,既充分体现了复习课的三大原则,又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1.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复习课课堂教学的研究”
一、课前复
复习课开始之前,先向学生明确复习的内容和要求,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的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让学生带着问题提前复习: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它们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分别是怎样的?这些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让学生在课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好思维导图。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会把之前所学的知识梳理一遍,寻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找出自身的知识盲点和不足。
经过这样的课前复习,学生们就会带着问题来听课,这无疑提高了复习的效果。而且,知识疏通整理的工作在课前已经完成了一部分,既体现了复习课的自主性原则,还为课堂节约了宝贵的时间,使课堂40分钟的分配使用更加的合理,课堂学习更加的高效。
二、课中析
1.回忆概念,疏通联系
上课之初,归纳复习了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意义之后,引导学生回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电脑随机展示出这些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導过程,并可以适时展示学生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的思维导图,图中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基础,依次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又可以依次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由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辐射到所有与之相关的平面图形计算公式,思维导图的使用,体现了复习课的系统性原则,同时将三年级到六年级四年所学的平面图形计算公式融于一张表中,为接下来的复习课节约了疏通整理知识的时间。
2.基础练习,深化联系
(1)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求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
(2)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求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
这个题组,可以以文字题的形式出现,也可以以表格的形式出现。这个题组是基础题组,通过这个题组,能有效地帮助孩子们回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并可以进一步完善课前制作的思维导图: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面积不一定相等;同样,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周长不一定相等。由于意义、计算方法和单位都不同,因此周长与面积无法比较。有的孩子则直接在思维导图上做出这样的结论:周长与面积是密不可分的,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个题组,一张思维导图,将众多的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孩子们避免了大量、繁琐的机械练习,轻松地得出了如此重要的结论,复习可以说是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综合练习,完善导图
(1)将一根铁丝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捏住相对的两个角,把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比较,周长有变化吗?面积有变化吗?
(2)把圆通过切拼后变形为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近似的长方形与圆比较,周长有变化吗?面积有变化吗?
这一个题组的设计,进一步沟通了周长与面积间的联系,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思维导图“周长与面积”这一部分的知识:周长不变,面积变化;面积不变,周长变化。通过这样以线带面的复习,有效地节约了复习的时间。在复习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将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通过和老师制作的PPT一起回顾圆切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的过程,将孩子们的复习积极性充分地调动了起来,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向40分钟的课堂要质量。
4.错题展示,查漏补缺
错题展示的时候,可以展示课前孩子们收集整理在思维导图上的错题。
(1)一块三角形铁片的面积是30平方厘米,如果它的底边长6厘米,那么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2)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周长是a厘米,其中一条高是h厘米,用字母表示它的面积是多少cm2?
这一个题组,题目直接给出了三角形的周长或面积,要求孩子们倒回去思考问题。孩子们的错误集中在倒回去思考这类问题的时候,忘记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中的。展示孩子们自己收集整理在思维导图上的错题,这比一贯的题海战术有效,突出了复习课的针对性原则,复习时既注意针对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还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查漏补缺。
三、课后思
课堂上,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教师在学生展示时,适时引导学生指出自己小组制作的思维导图的优点以及存在的缺点,教师再展示其他小组绘制的思维导图,通过对比,学生们能进一步找出自己的知识盲区和不足,并做好记录。
课后,及时将课堂上记录的笔记进行梳理总结,将课前制作的思维导图进一步完善,这样,既强化了知识的记忆效果,又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恰到好处的课后练习,与思维导图完美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最终实现教学效率的综合提升。
1.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拼成一个什么图形?如果一条腰的长是4厘米,拼成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和正方形面积的比是多少?
3.在长6.1厘米,宽4.1厘米的长方形纸中,剪半径是1厘米的圆,最多可以剪多少个?
通过这一个课后作业题组的设计,沟通了三角形面积和平行四边形面积、圆的面积和正方形面积、长方形面积和圆的面积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平面图形面积的理解和运用,内化了学生的知识,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结合“思维导图”的特点,以思维导图为扶手,促使教师抓住教学焦点,从自身的教出发,变为从学生的学出发,采用课前复、课中析、课后思“三部曲”,既充分体现了复习课的三大原则,又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1.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复习课课堂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