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十年:一场从课堂起始的教育变革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447150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至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行进了十余年。十年里,各地不断涌现出新课改的成功范例,诸如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江苏省启东中学等,成为全国各地学校学习的楷模。但是同时,一些不争的现实也在不断冲击着新课改的理念,在一些人眼里,新课改似乎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怪圈,甚至在一些学校, “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依然是岿然不动。
  
  张卓玉
  山西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作为分管基础教育教学的副厅长,他有着自己独特的行走方式,每到一地深入课堂,走近教师,走近学生,是他惯常的一种工作方式,更是他多年来的一种教育情怀。其理论代表作为《第二次教育革命是否可能——人本主义的回答》一书。
  
  核心理念
  从以知识传授为起点的教育走向以问题解决式为起点的教育,是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这场革命力图使教育从成人为学生设定的生活回到学生的真实生活,从作为认知结果的知识体系回到认知起点的问题解决,从过去和未来回到现在。
  
  这是一场正反双方的博弈。似乎,各方都有足够的理论与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然而,在这片争议声中,山西省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却进行得如火如荼,风景这边独好。同是教育教学的参与者,其又是如何从宏观上来认识新课改?十年,其成就与经验总结又有多少值得深思与继承?其未来又将如何?本刊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卓玉。
  革新,还是革命?
  “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革命。”对于其所倡导的课堂改革,张卓玉如此言道。
  “目前,事实上,教育革命是全球性的话题。”张卓玉说,“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学家施瓦布就表达了今天中国教育所面临的困境:‘课程领域已步入穷途末路,按照现行的方法和原则不能继续运行,也无以推进教育的发展,现在需要的是适合于解决问题的新原则、新观点、新方法’。”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基础教育改革一直是党和国家工作关注的重点。张卓玉表示:“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的基础教育从未停止过改革。但只是在原有框架下的敲敲打打,修修补补。然而,改革的不断重复恰恰证明,仅有改革是不够的。在现有框架下的调整、补充、完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时,就必须考虑对现有框架的变革。这就是所谓‘革命’。”
  张卓玉强调:“知识是现代学校教育最为核心的概念,是现代学校教育大厦的第一基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知识展开,我称之为‘知识传授性教育’。而这种基于人本主义哲学、以问题解决为主要教育框架的教育,我称之为‘问题解决式教育’,或‘人本主义教育’。从以知识传授为起点的教育走向以问题解决式为起点的教育,是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这场革命力图使教育从成人为学生设定的生活回到学生的真实生活,从作为认知结果的知识体系回到认知起点的问题解决,从过去和未来回到现在。”
  “使用‘革命’这个词语,我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因为新一轮课程改革,课堂教学领域确实实现了很大突破。当然,革命与改革往往没有严格的区分界限。以我国过去30年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为例,我们的旗帜上始终写着的是改革与开放,但是,在许多领域,我们所经历的却是深刻的革命。我之所以使用‘革命’这个词,意在强调,教育变革需要建立新的教育哲学和以这种哲学为指导的实践模式。”张卓玉补充道。
  教育的困境
  “形成当前教育困境的主因,在于知识传授性教育的价值追求,是功能主义性的。”张卓玉概括道。
  张卓玉说:“就教育而言,知识的意义在于知识的应用。课堂回答问题或者考场答题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知识的真正价值只能体现在特定的应用过程中。知识传授性教育的困境在于,由于知识拥有无限的应用价值,学校因而要求学生无条件地去获得知识。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体验到知识的价值,因此无法感受到学习的意义,也就不可能积极主动地去学。学校对此采取的措施是无休止的考试,并辅之以‘将来有用’的说教。”
  “由于人们对知识的追求,教育因此陷入了一个教师、家长和学生都无所适从的怪圈。在知识传授性教育的思维模式下,从课程标准的编制到教材的编写,从课堂教学到测试评价,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围绕知识展开的。在这种教育框架之下,除了学习能力以外,其他能力无法进入教学视野,无法成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比如,每次教育改革都在强调个性发展,但是,知识传授性教育信奉‘知识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念,教学内容是统一的,教学进程是统一的,评价标准是统一的,其自上而下的权威性和整齐划一的计划性剥夺了个性培养的可能性。”张卓玉强调。
  “这种困境反映在课堂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课堂效率普遍低下。知识传授性教育框架下,课堂的主角是老师,作为课堂的主宰,其主要任务是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全面有效地灌输给学生,注定其课堂模式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导致学生缺乏有效地自主思考。第二,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逐渐会产生依赖性,自然会失去自主学习的动力。课改之前,山西一些学校的课堂就是如此。不管教师多么优秀,在课堂上多么卖力,都无法点燃一些学生的学习热情。”
  走出一条新路
  “目前,全新的教学模式正在形成,这种模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十年以来最重要的成果。这种模式是以课堂为主,从课堂必然走向学校,从教学走向教育,引发一系列教育变革。它不是一种学习方式选择或者教学方式的选择,它代表着一次社会进步。”谈到新的教学模式时,张卓玉如是评价。
  张卓玉说:“就学习程序而言,其具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学生自学。教师根据课程的基础目标,核心目标,延伸目标的要求形成‘学案’。所谓‘学案’即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师编写使用的‘教案’而言的,其编写的目的是为师生两个主体共同上好课而使用。主要内容为学习目标、基础知识、重点难点、能力提升与学法指导等。学生可据此展开自主学习。”
  “小组学习。根据情况,学生可以参与一个学习小组,或者同时参与几个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规模因问题的性质而定。教学过程因问题的解决的不同需要而不断变化。比如,去图书馆或计算机房查资料,在实验室做实验,到社区调查,在野外观察自然现象,向老师或各方面人士请教,小组间的讨论,根据需要听取学科教师进行专业知识讲解或辅导,以及在家中完成必要的作业和训练。”
  “交流展示。充分的展示将意味着教育的一场革命,学生的一次解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学案和小组交流的成果,将教师分配到本组的任务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其他小组成员可以针对内容进行质疑并提问,并对其进行补充和修改。教师适时辅以激励点拨与评价,形成一个在讨论解决问题中重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
  “教师点拨。教师根据交流展示环节的结果,对于共性问题,给以帮忙解决。 这部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虽占时间比例最小,但也不可忽视。”
  “总而言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学生的‘学’为核心,所有教学活动都围绕这个核心展开。”张卓玉总结道,“以运城市新绛中学为例,其课堂就分为自主课与展示课,每天上午五节课为展示课,小组之间、师生之间交流学习;下午三节为自主课,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学习。”
  “新的教学模式,也带来了师生角色的巨大变化。教师逐渐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学生确定探究课题并形成探究方案,提供可能选择的探究程序和活动程序,帮助学生完成探究活动等。学生之间也由以前单纯的竞争关系,转变为一种团体合作的伙伴关系,团体内集体荣誉感更加强烈,合作意识增强,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张卓玉补充说。
  未来不是梦
  当被问及新课改实际效果时,张卓玉言道:“山西近年的改革经验已经证明,这种新模式的运用,既保证了学生的考试成绩,又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持续发展。”
  “教育改革,只要方向正确,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走好每一步,而不在于是否迈出第一步。我国和许多发达国家一样,在中小学课程改革上已经做了大胆的尝试。教育教学改革正在向着以人为本的方向迈进;‘自主、探究、合作’的教育观念已经开始出现在课堂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国家课程在中小学陆续开展……我们有信心,在不远的将来,能够与人类分享中国教育改革的成果。”对于未来,张卓玉信心满满。
其他文献
看过那么多赞美一堂优质课的文字,在我心中,再华丽的词语都比上“灵动”二字。即使未曾谋面,也会因这两字的存在,而立刻充满灵气,鲜活起来。它让人明了,原来课堂不单单是物化的教学方式,亦可以成一首绮丽的诗、一段跃动的音符、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让人品读,使人愉悦,促人顿悟,激人创造。在我的眼中,灵动的课堂就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是闪动着智慧与人性的课堂,是充满创造性与拓展性的课堂,就如泰戈尔说:“向人
期刊
在几何教学中碰到不少这样的情况:同样一个图形,有的学生很快就从图中看出了问题解答所在;而有的要经过老师多次提醒才知道些一二。难道这其中有什么奥妙不成?是的,能否看出图中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几何问题的起始,做好了这一步,问题就成功解答了一半。那么如何做到这一层,老师在教学中应把握住哪一些玄机呢?本文就此作一些探讨,以作交流。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几何图感能力,判断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对几何定义、定理、性质的反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它在教学领域体现着鲜活的生命力。这为改革语文教学手段,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带来了蓬勃生机,注入了新的活力,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首要的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效率的提高与教学手段的运用密切相关。有人感觉语文课,“一本书,两支粉笔足矣。”殊不知,这仅仅是维持低效课堂活动的起码要求。口头讲
期刊
在一次语文观摩课后的评课活动中,一位数学老师说,他听了这么多节语文课,小学一至六年级甚至包括初中的语文课,每次课后研讨总有一个疑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提出来,今天要一吐为快。那就是:语文教学中除了各个阶段目标外,还要教什么?又想让孩子学会什么?难道学会一课的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抑或学会某种写作手法后娴熟的运用在自己的文章里?一堂语文课就算功德圆满了吗?  这个问题一出口,立刻引起语文组全体成
期刊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同农业、能源、材料、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及日常生活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人教版化学教材新增的内容,无一不与生产、生活相联系。化学教学同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是我们化学教育工者所要研究的课题,下面就结合自己多年工作实践谈一点体会。  一、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科技教育  广泛收集近年来化学科学领域的新发展、新成果,并在教学中渗透,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
期刊
纵观近几年全国部分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话题作文从1999年进入中考考坛,每年呈大幅度的上升趋势。它一方面适应了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对中考作文的要求,不得设置审题障碍,淡化文体要求;另一方面顺应了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需要,话题作文写作范围的宽泛性和文体的自由性使考生可在很宽阔的范围内去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并可选择自己能驾驭的表达方式行文,使考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我心写
期刊
河南省2010年中考英语试题坚持以《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主要依据,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以河南省教育厅颁布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命题要求为准则,科学、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诸方面的英语水平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河南省2010年中考英语试卷共10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共设七大题,保持三年来试题总体框架不变。  第一大题是“听力理
期刊
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推行的第八次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10年历程,10年来,新课改实施的现状如何?去年10月,《中国青年报》在《十年课改说成败》一文中说:“仅四分之一教师对新课改成效满意”;“新课改后教学难度加大,学生课业负担加重”;“新课改在高中成效最差”;“新课改应当探索自下而上的推进方式”。  一个时期以来,课改成为热点话题,课改仅仅是教育改革的一个方面。不仅是课改,而且是整个教育都要从
期刊
我们正置身于一个教育改革的时代,正置身于一个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时代。教育根本不像某些人理解的那样“自古华山一条路”,只有一种模式,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多种多样。教育实验和改革是教育科学、教育艺术的生命,为了教育的体内永远流淌着新鲜的血液,我们必须改革。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世界上不能只有一朵花,而应当有多种样式的花。课堂教学应该是各种样式、各种方法,都
期刊
中职生评价制度改革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建立新型教育评价体系的关键环节。因此,中职学校的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评价一直是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上一直流传“中职学生是‘差生’”的观点,不少教师也认为中职生“学习习惯差”、“行为习惯差”、“学习基础差”,认为上中职的学生都是差生。从而在评价学生中会习惯性的用考试分数做为依据,来判断“好生”或“差生”。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多元评价机制,用发展的眼光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