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中学会做人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p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次语文观摩课后的评课活动中,一位数学老师说,他听了这么多节语文课,小学一至六年级甚至包括初中的语文课,每次课后研讨总有一个疑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提出来,今天要一吐为快。那就是:语文教学中除了各个阶段目标外,还要教什么?又想让孩子学会什么?难道学会一课的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抑或学会某种写作手法后娴熟的运用在自己的文章里?一堂语文课就算功德圆满了吗?
  这个问题一出口,立刻引起语文组全体成员的热议。是啊,做了这么多年语文教师,很少深入的思考过这个问题。而今一经提出,不得不让我陷入沉思中??? ???
  大教育家蔡元培说过:“教育,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教育的第一要旨就是加强德育,培养学生人格”。人格到底是什么呢?心理学认为:人格是个人独特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社会性、人本性、特殊性。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因为接受各种教育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品质。
  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后,就开始接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那么在孩子接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同时,语文教育与个人人格养成到底有没有关系呢?毋庸置疑,答案是肯定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语文课堂上还只是重视认识了几个生字,背会了几篇课文,或者理解了几处修辞手法的运用。那么,在21世纪这个人才竞争的全新时代,思想观点创新和知识技术创新的全新时代,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才是广大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我们不能否认语文知识与技能是人才竞争的必要工具。
  语文包括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积淀着人类文化的精华,也承载着人类文化的梦想,是一个民族精神和文化的瑰宝。因此,成功的语文课堂不仅要让学生获得一定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学会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且还应该弘扬人类精神文明、挖掘人类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以便丰富学生的个性、完善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初步形成。
  高尔基曾提出过“文学即人学”的命题。由此看来,任何阶段的语文教学都会对学生的人格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当学生在学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时,将受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人格魅力的影响。将语文教育融入人格培养之中,这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要求。
  其次,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语文教材是人格教育的载体。
  因为语文教学与人格培养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培养健全、高尚的人格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如果一堂语文课,能在要求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相应的语文能力,并发展学生独特的个性,为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做铺垫。那才算是真正完成了语文教学的目标。
  语文教师应该都知晓:范仲淹“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 朱自清“不吃嗟来之食”,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手甘为孺子牛”等事迹。古往今来多少名人志士高尚的人格被传诵,但如何让这些名人志士的健全人格潜移默化的来影响学生呢?
  我认为,要善于调动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学生创造性人格的重要内涵之一,它包括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豪感,集体荣誉感等。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情者,文之经”“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可见,只有学生的情感受到触动、情真意切,才能被作者的思想所打动,才能实现个人的道德转化,这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见,情感是道德的内驱力,催化剂,它可以推动人们去克服困难,形成健全的人格。
  还要善于诱导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体现出的情感是认真、细致、谦逊等等。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表现社会责任感的篇目,如《诚实与信任》《郑和远航》《詹天佑》《钱学森》,这些篇目的人物形象更是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认真、细致、谦逊、勤劳的美好情感无一不迸发出来。如果语文教师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采用多种教法,诱导学生形成对祖国的忠诚感,对社会的责任感,对师长的尊敬,对朋友的信任等等这些积极的性格,就更能促进学生正视自己,形成积极的人格。相反,就会有自私、懒惰、骄傲等不良性格产生。
  最后,我们要合理的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语文学习,除了字词句外,还包含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教育意义。学生从教材中不但可以学习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还可以借助文章熏陶自己的审美情感,受到美的教育。如果学生能真正从语文中受到了各种熏陶和教育,那么,在他们的日常行为中就一定有所表现。如果老师不正确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就可能成为“课堂上激动,下课后心动,课后就不动”的局面。语文教学还有在读与写中寓教于乐得功能。在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方面,就不能只局限于遣词造句。特别在作文教学中,也不能只局限于“拿来主义”,还应引导学生开发与众不同的新思想,使之见解深刻,内容丰满,真正做到“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因此,作文教学必须与良好人格培养进行统一,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方法,树立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使他们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满招损,谦受益”“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等思想,正确地在自己的言行中表现出来,将语文学科特有的思想美、形象美、艺术美、语言美迁移成自己的人格闪光点。
  魏书生老师认为“作文教学的源头,就是雕塑学生的心灵”“教学生作文的过程也是育人的过程”。如在作文教学中正确认识社会上存在的各种消极现象,培养学生的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使作文和育人相辅相成,既训练学生写出声情并貌的文章,又培养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语文教学,不是单一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教学,是要教会学生用心去感悟生活,聆听他人只说,学会如果做人。人格教育才是语文教学的精髓,才是传统教育的灵魂。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初中散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有效达成《新课标》的规定呢?   笔者认为散文阅读教学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逐步培养学
期刊
小学生需要老师不断地营造一个好的教学环境,“愉快教育”是充分调动师生两方面积极性,使教师善教,学生乐学,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全体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愉快教育”的实质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双边作用”,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愉快教育”的特征是在教育的培养目标问题上,强调愉快发展,在发展中求愉快,在愉
期刊
当今的信息化潮流给整个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的信息素质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愈来愈显得重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逐步成为现实,所以,多媒体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对教育观念、教育环境、教育过程、教育方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多媒体教学下情境刺激的自主学习方式  该模式是针对低年级学生在教师设置情境方式开展的自主学
期刊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需要持续的发展,以适应教育的变革及其要求。与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相比较,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呈现出其新特点和新要求。小学英语处在英语教育的初级阶段,相对于其他科目而言,启蒙阶段英语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受教育者的未来。因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英语教师队伍是小学英语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下如何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将是我们探讨的主要问题。 
期刊
一、初中学生阅读教科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科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材料,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最基本依据,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传授知识的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源泉,是教师落实新课程标准,实现教学计划的载体。它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质量、数学学科特点等众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和很强的可读性。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
期刊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没有哪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进行提问,因为问题具有极强的情景性,能够强有力地牵引学生的兴趣和思维的走向。提问有利于打开学生的思路,学生有疑,才能打破头脑中的平静,激起思维活动的波澜,创造力的火花才一个个闪现。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李政道也曾说:最重要的是要提出问题,否则将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于向学生提出问题固然重要,但善于启发
期刊
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在美术教育教学中也专指绘画,而绘画是美的一种情感体验和表达。而无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表达都缺少不了一个“万法归宗”的原则——爱。爱的内源外化,决定了美的价值与美的内涵,以及美感主体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的全过程。而整个美术教育教学也是美与爱的交融,爱为美推波助澜,美为爱锦上添花,爱与美衍生着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因此,美术教学中应以“爱”的教育贯穿始终。  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活动,
期刊
看过那么多赞美一堂优质课的文字,在我心中,再华丽的词语都比上“灵动”二字。即使未曾谋面,也会因这两字的存在,而立刻充满灵气,鲜活起来。它让人明了,原来课堂不单单是物化的教学方式,亦可以成一首绮丽的诗、一段跃动的音符、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让人品读,使人愉悦,促人顿悟,激人创造。在我的眼中,灵动的课堂就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是闪动着智慧与人性的课堂,是充满创造性与拓展性的课堂,就如泰戈尔说:“向人
期刊
在几何教学中碰到不少这样的情况:同样一个图形,有的学生很快就从图中看出了问题解答所在;而有的要经过老师多次提醒才知道些一二。难道这其中有什么奥妙不成?是的,能否看出图中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几何问题的起始,做好了这一步,问题就成功解答了一半。那么如何做到这一层,老师在教学中应把握住哪一些玄机呢?本文就此作一些探讨,以作交流。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几何图感能力,判断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对几何定义、定理、性质的反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它在教学领域体现着鲜活的生命力。这为改革语文教学手段,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带来了蓬勃生机,注入了新的活力,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首要的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效率的提高与教学手段的运用密切相关。有人感觉语文课,“一本书,两支粉笔足矣。”殊不知,这仅仅是维持低效课堂活动的起码要求。口头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