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心理干预机制

来源 :高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网络对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了较大冲击,一些大学生因沉迷于网络而出现了各种心理问题,影响了他们健康成长。本文对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大学生沉迷网络的一些心理干预方法。
  【关键词】网络 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0(a)-0106-02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网络已经触及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每个角落。网络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增加了他们获取知识新途径,缩短了他们人际交往的距离。但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人格发展也产生了较大的冲击。网络中充满了新奇,缤纷多彩的网络世界对于渴求知识,追求刺激的大学生来说具有无限的吸引力。网络的特征与青年大学生的特点产生交合,使网络对青年大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致使不少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网上交流等活动,他们的心理生理正常发展受到影响,严重者出现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这些,给大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严重障碍。大学生自身心理原因是造成部分学生网络沉迷的内在因素,分析大学生网络沉迷的心理原因,对此积极干预,是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措施。
  
  1 心理需求——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内在原因
  大学生热衷于上网,部分大学生沉迷网络,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网络的开放、新颖、互动性强等特点,对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这是大学生产生网络沉迷的外在原因。然而,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还是来自大学生自身。一些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特征,遇到网络社会这种外在的条件,如果大学生自己不能把握和控制好,网络的那些消极的因素便会对大学生成长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大学生喜欢网络以致于一些学生出现网络沉迷,除学习和了解知识目地外,从心理需要角度分析,主要由下面四种因素导致:
  1.1 心理不成熟,意志力不强,难以控制网络的吸引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过渡期,他们是生理逐渐成熟但心理相对不够成熟的群体。事实上, 互联网给大学生成长带来消极影响的问题,根本原因并不在于网络本身,更主要在于大学生自身,一是大学生对网络的认识能力不够,缺乏成熟的认知心理;二是大学生的认识和行为又常常不能协调一致,对网络的一些事情能够认知但不能自控,意志力较弱,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能合理利用网络,反被网络的消极因素所影响。
  1.2 心理压力大,网络排解释放是重要形式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一些学生因为各种角色的需要,利益冲突,人际交往紧张;一些学生因为对学习的放松和不努力而导致成绩差,产生学习上的困难,出现学习障碍;一些学生面对求学、就业中竞争和冲突而感到不安和烦恼;还有的学生因为失恋、情感问题而郁郁寡欢,这些都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网络的隐匿、开放、互动的特点,给大学生转移、倾诉、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营造了相对平等而自由的空间,许多大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寻找心灵的慰藉,网络成为大学生排解、释放心理压力的场所。
  1.3 理想缺乏,心理空虚,上网能实现心理满足与替代
  很多大学生沉迷网络是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开始的。一些学生之前把进入大学作为自己的目标,一旦上了大学,便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对于上大学后该如何完成学业,未来要做成什么事,缺乏系统深刻的思考,学习上变得被动,没有计划性、不会有效的管理时间、生活没有规律。于是,空虚、寂寞、无兴趣感油然而生,无理想、无追求使一些人失去奋斗的动力。另外,入学之初的新奇感渐渐消失,他们会感觉生活的变得单调乏味、缺少刺激。当现实的生活无法满足其心理需要时,他们极易被网络所吸引,在网络上寻求精神刺激和心理上的满足,于是网络成了他们满足心理空虚的替代品,网上时间成了一些学生课余的主要时间。
  1.4 强烈的情感表达欲望通过网络实现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身心逐渐成熟,情感日益丰富, 这一阶段,情爱心理是他们非常重要的心理特征,情感表达成为显著的心理需求。另外,在进入大学后,一些学生因远离父母和家庭,感觉不被关爱和重视,产生孤独、寂寞心理。他们希望得到他人的关心,渴望友谊,憧憬爱情,他们需要将自己的这份孤独、渴望表现出来,而此时自尊心迅速增强的它们,对同学、老师和家长都不愿表达,网络便成为他们愿意并顺利进行情感表达、获取安慰和交流的平台。网络的便捷性,平等性、虚拟性以及表达的真实性,极大地满足了青年大学生的各种表达和表现愿望。
  
  2 心理干预——解决大学生沉迷网络的重要措施
  解决互联网消极因素给大学生成长带来的影响,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净化和规范网络,加强网络内容管理,加强上网场所管理,应该大力加强的工作。通过解决学生产生网络依赖的心理倾向,对大学生网络沉迷进行事前干预、事后解决,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性措施。
  2.1 加强网络心理教育与辅导,增强大学生认识网络的心理自觉
  2.1.1 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心理知识教育
  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大部分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还较欠缺,特别是对于网络认识方面,还没有必备的心理自觉,对网络性质、特征、哪些是积极哪些是消极、如何对待,都没有必要的心理准备。高校应充分利用心理健康课程,专题讲座和板报,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普及网络心理健康知识,针对学生网络心理中的普遍性问题提供教育和帮助,指导利用网络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问题。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 培养理性的上网心态,当大学生对网络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和心理准备后,网络对他们成长的消极影响就会大大减小。
  2.1.2 开辟网络心理健康知识专栏
  根据网络的信息开放性和信息承载量大的特点,各高校可以建立专门的网站或在主页上开辟专栏,建立网络心理健康知识窗口,将有关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上网,可以在专栏上介绍有关青年网络心理的资料,介绍上网可能产生的不良习惯,如何进行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介绍一些优秀的心理电影,邀请一些心理学家在做网络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推荐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有关网站。
  2.1.3 针对大学生沉迷网络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目前,团体辅导在大学校园中被逐渐推广。高校心理辅导要把有关网络心理辅导作为团体辅导的重要内容,也可将沉迷网络的大学生组成团体进行网络行为干预和专门网络心理辅导,依靠团体的力量与学生个人积极态度从而达到矫治沉迷网络的目的。团体辅导中也要注意个别与一般问题的区分处理,共性问题共同解决,特殊的网络心理状况要特别的对待。
  2.1.4 进行在线心理咨询和网上心理辅助治疗
  在进行面对面的个案与团体辅导的同时,通过网络实施在线心理咨询和网上心理辅助治疗,是一重要的有效的矫治方法。这也是网络虚拟性带给心理治疗的方便之处。通过网络心理门诊、BBS、E—mail及聊天室等方式,请心理专家进行在线心理咨询与辅导,针对大学生提供个性化心理服务,用权威的正确的意见去引导大学生,帮助他们发现网络心理问题,调整认知偏差,增强自控自制,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消除网络对个人成长造成的不良影响。
  2.2 开展网络心理训练,提高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心理防范能力
  开展网络自我心理训练是大学生网络心理调适的主要方法,通过网络心理训练可 增强学生心理“免疫力”,提高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心理防范能力,自觉摆脱网络心理障碍的困扰。具体可以开展以下心理训练:
  2.2.1 自我时间管理训练
  主要针对大一学生开展,尤其是在新生入学阶段,进行自我时间管理的训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时间管理方法,帮助大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上网时间, 辅导员、班主任老师要有计划地指导那些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的学生课余时间的管理训练,指导他们制定空余时间自我管理规划。
  2.2.2 认知训练
  即与大学生一起分析探讨沉迷网络的危害,学会正确评价自我和网络环境,增强自信心,树立正确的网络理念,科学理智合理的利用网络。正确评判网络与现实的差距,帮助学生矫正对网络的错误认识。上网之前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目标完成后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在上网的过程中知道该看什么,不该看什么,主动提高自己对网络消极因素的防范力。
  2.2.3 人际沟通技能的训练
  即积极为大学生的社会交往创造现实的实践条件,组织有利于学生交流、交往的活动,指导学生人际沟通的方法技巧,鼓励他们建立良好的现实人际交流方式,摆脱网络虚幻的沟通依赖。
  2.2.4 自信心的训练
  一是帮助大学生分析他们自身的特点、优点与共性,增强他们进行现实交流的信心;二是帮助他们制定成才规划,指导他们实施这个成长规划,从而摆脱和远离网络消极吸引,排除网络依赖。
  2.3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加强对高校教师尤其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心理咨询工作专职教师心理学专业知识和网络心理咨询技能,提高他们解决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能力。目前,大学生沉迷网络问题已经是影响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障碍,高校应该对此问题进行专门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研究,这是当前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目前高校一个重要任务,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中,提高他们对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具备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必备的重要素质。
  
  参考文献
  [1] 陶国富.王祥兴.大学生网络心理[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5.
  [2] 梁祝平.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及其团体咨询[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2.
  [3] 曹建平.当代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探析[J].科教论坛,2006.4.
  [4] 陈华.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心理原因与对策[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对现阶段材料物理专业实习内容进行了探索,对实习教学的理念、模式和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和实践,为进一步深化实习教学改革,保障和提高实习教学的质量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材料物理 实习 内容模式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0(a)-0101-02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