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天柱地区苗侗乡土教材的研究及构建,是2010年贵州省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实验省级立项课题。本课题立足于少数民族地区高中学校教育,围绕“发现乡土,构建教材,传承文化”的研究主题,开展系列有计划的调查和研究,科学缜密地规划构建乡土教材《乡野天籁》和《喜欢辫子的男生》,深刻地探究乡土教材研究、构建及教学的规律。现将其基本观点和主要结论简介如下,以便与大家交流。
关键词:苗侗地区;乡土教材;研究报告
【中图分类号】G630
一、研究的基本观点和主要结论
我们通过“天柱苗侗乡土教材的研究及构建”课题的研究,深刻地探讨,认真地总结出语文乡土教材研究、构建及教学的规律,得出下列基本观点和结论。
1.以校园为主阵地盘点乡土文化
以校园为主阵地盘点乡土文化是一条十分可行而有效的途径,也是民族地区实施乡土教材的研究及构建课题的天然优势。
因为在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体的民族地区学校,学生身上所固有的方言、俚语、口音、习俗,所掌握的儿歌、民谣、民间故事、村寨文化,就是鲜活的乡土民族文化元素,所以,乡土教材的研究和构建,可以运用文献调查法,到文献资料中去系统整理和清点乡土文化的存在种类、形式、地域和规模,也可以实地调查采访,更可以立足于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以校为本”,以校园为主阵地,调查、研究、盘点本地区的乡土文化资源。
本课题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向本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所熟悉的乡土文化的具体内容、程度和数量;另一方面,反过来将在文献资料调查法中得到的研究结果向学生求证,补充核实这些文化现象。还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开展乡土文化展示交流和观摩活动,以及少数民族教师的讲座和汇报活动。
2.以文学作品为主载体展示
民族地区通常有丰富、多元的乡土文化现象,如多彩的语言现象,特色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民歌,丰富的民谣和民间传说等。
但是,乡土文学作品的内容,对男女婚恋、喜庆、丧葬、节日习俗、饮食、服饰、建筑等,都有比较集中而具体细致的展现和描绘,所涉及的乡土文化的面非常广,可以说,一部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集,一部反映乡土长篇小说,就是一幅少数民族乡土文化特色的风情画。
所以,在整编乡土教材时,确定以乡土文学作品为主载体来展示乡土文化的行动路线是十分有效的。
3.以民族个性为核心提炼乡土文化
当前学校教育正向着素质教育转型,学生当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信仰缺失,道德滑坡,价值观错位等教育难题。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充分挖掘民族的优良个性特色来提升民族文化的品位,丰富民族文化的内涵,不仅有利于保护民族文化,优化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焕发出乡土文化恒久的生命力,更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给学生注入强大的精神成长动力,让学生树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例如,我们发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县域内的乡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重教兴学”,该县很早就在当地誉为“文化大县”,是与重教兴学的民族个性和精神文化密不可分的。同时,重教兴学,也是合乎时代潮流的良好风尚,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动力之一。于是,本课题在乡土教材的研究及构建课题实施过程中,充分挖掘并凸显出这一民族个性亮点,准确地抓住了乡土文化研究和乡土教材构建的要义。
4.以乡土教材为途径传播民族文化
以弘扬民族优良传统,展示少数民族的优秀个性特色,传播民族文化为主要核心来提振民族文化,是校本乡土教材研究及构建的当务之急。除了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乡土教材外,也可以在课外聘请作家到校给学生作乡土文学专题讲座,还组织学生举行读书交流会,写出读后感,建立读后感发表平台。
实验证明,以整编乡土教材为平台,开展系列教学措施,实施乡土教材课程教学,能有效地传播乡土文化,升华乡土文化,能达到新课标对乡土教材的开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5.以“三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少数民族地区校本乡土教材的研究、构建、实施过程中,一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具体感知民族语言美,感知民族服饰等;二要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唤起学生关注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回报家乡的激情;三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体现为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构建“三培养”模式,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和提升。
二、研究方法与创新
作为贵州省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实验课题,我们的“天柱侗苗乡土教材的研究及构建”课题,既采用了传统的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以及文献研究法,也创造性地结合了行动研究法,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路线如下:
1.为“构建”而“研究”
我们选定的课题是“天柱侗苗乡土教材的研究及构建”,从一开始我们的目标就十分清晰,即为着构建语文校本乡土教材而展开有目的性的研究,这其中主要是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以及文献研究法,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天柱地区的苗侗乡土文化丰富的现象和多元的存在形式,尽量做到涵盖面广,细致具体。
2.在“研究”中发现
在清点和梳理天柱地区苗侗乡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总结出:该地区的乡土文化存在形式虽然十分丰富而多元,但是可以从乡土文学入手,用乡土文学作品来统领众多的文化形式;我们发掘出该地乡土文化的精髓,用以提升乡土文化的品位,即丰富多元的天柱苗侗文化背景中,贯穿着一条精神主线,那就是该地区的“重教兴学”之风。
3.缘发现而“构建”
发现了天柱苗侗乡土文化总的规律和文化精髓后,我们把“重教兴学”这一民族个性亮点提炼出来,作为校本乡土教材的立意和纲领,用以切入目前语文教学,让学生亲近本土文化,提高民族自豪感,改善时下青少年学生信仰和价值观缺失的现状,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优化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在“构建”中总结
我们用了一年时间来调查、研究乡土文化和收集、整理、筛选乡土文学作品,然后及时编印有质量,有分量的乡土教材《乡野天籁》,及时出版了课题组长陈平老师的乡土长篇小说《喜欢辫子的男生》,用了一年时间来实施乡土教材,在试验性实施教材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接收来自师生的教学反馈信息,检验教材的实施效果,得出了进一步优化教材的思路。
实践证明,我们选择的上述研究方法和路线是科学而有效的。
本课题虽然已经顺利完成了天柱地区苗侗乡土文化教材的研究及构建这一重点任务,但对乡土教材的课堂教学实践还不够充分。我们将认真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我们在研究构建和课程实施中的不足,把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成果更多地运用到校本教材的研究和实践中去。
关键词:苗侗地区;乡土教材;研究报告
【中图分类号】G630
一、研究的基本观点和主要结论
我们通过“天柱苗侗乡土教材的研究及构建”课题的研究,深刻地探讨,认真地总结出语文乡土教材研究、构建及教学的规律,得出下列基本观点和结论。
1.以校园为主阵地盘点乡土文化
以校园为主阵地盘点乡土文化是一条十分可行而有效的途径,也是民族地区实施乡土教材的研究及构建课题的天然优势。
因为在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体的民族地区学校,学生身上所固有的方言、俚语、口音、习俗,所掌握的儿歌、民谣、民间故事、村寨文化,就是鲜活的乡土民族文化元素,所以,乡土教材的研究和构建,可以运用文献调查法,到文献资料中去系统整理和清点乡土文化的存在种类、形式、地域和规模,也可以实地调查采访,更可以立足于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以校为本”,以校园为主阵地,调查、研究、盘点本地区的乡土文化资源。
本课题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向本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所熟悉的乡土文化的具体内容、程度和数量;另一方面,反过来将在文献资料调查法中得到的研究结果向学生求证,补充核实这些文化现象。还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开展乡土文化展示交流和观摩活动,以及少数民族教师的讲座和汇报活动。
2.以文学作品为主载体展示
民族地区通常有丰富、多元的乡土文化现象,如多彩的语言现象,特色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民歌,丰富的民谣和民间传说等。
但是,乡土文学作品的内容,对男女婚恋、喜庆、丧葬、节日习俗、饮食、服饰、建筑等,都有比较集中而具体细致的展现和描绘,所涉及的乡土文化的面非常广,可以说,一部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集,一部反映乡土长篇小说,就是一幅少数民族乡土文化特色的风情画。
所以,在整编乡土教材时,确定以乡土文学作品为主载体来展示乡土文化的行动路线是十分有效的。
3.以民族个性为核心提炼乡土文化
当前学校教育正向着素质教育转型,学生当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信仰缺失,道德滑坡,价值观错位等教育难题。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充分挖掘民族的优良个性特色来提升民族文化的品位,丰富民族文化的内涵,不仅有利于保护民族文化,优化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焕发出乡土文化恒久的生命力,更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给学生注入强大的精神成长动力,让学生树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例如,我们发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县域内的乡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重教兴学”,该县很早就在当地誉为“文化大县”,是与重教兴学的民族个性和精神文化密不可分的。同时,重教兴学,也是合乎时代潮流的良好风尚,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动力之一。于是,本课题在乡土教材的研究及构建课题实施过程中,充分挖掘并凸显出这一民族个性亮点,准确地抓住了乡土文化研究和乡土教材构建的要义。
4.以乡土教材为途径传播民族文化
以弘扬民族优良传统,展示少数民族的优秀个性特色,传播民族文化为主要核心来提振民族文化,是校本乡土教材研究及构建的当务之急。除了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乡土教材外,也可以在课外聘请作家到校给学生作乡土文学专题讲座,还组织学生举行读书交流会,写出读后感,建立读后感发表平台。
实验证明,以整编乡土教材为平台,开展系列教学措施,实施乡土教材课程教学,能有效地传播乡土文化,升华乡土文化,能达到新课标对乡土教材的开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5.以“三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少数民族地区校本乡土教材的研究、构建、实施过程中,一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具体感知民族语言美,感知民族服饰等;二要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唤起学生关注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回报家乡的激情;三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体现为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构建“三培养”模式,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和提升。
二、研究方法与创新
作为贵州省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实验课题,我们的“天柱侗苗乡土教材的研究及构建”课题,既采用了传统的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以及文献研究法,也创造性地结合了行动研究法,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路线如下:
1.为“构建”而“研究”
我们选定的课题是“天柱侗苗乡土教材的研究及构建”,从一开始我们的目标就十分清晰,即为着构建语文校本乡土教材而展开有目的性的研究,这其中主要是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以及文献研究法,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天柱地区的苗侗乡土文化丰富的现象和多元的存在形式,尽量做到涵盖面广,细致具体。
2.在“研究”中发现
在清点和梳理天柱地区苗侗乡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总结出:该地区的乡土文化存在形式虽然十分丰富而多元,但是可以从乡土文学入手,用乡土文学作品来统领众多的文化形式;我们发掘出该地乡土文化的精髓,用以提升乡土文化的品位,即丰富多元的天柱苗侗文化背景中,贯穿着一条精神主线,那就是该地区的“重教兴学”之风。
3.缘发现而“构建”
发现了天柱苗侗乡土文化总的规律和文化精髓后,我们把“重教兴学”这一民族个性亮点提炼出来,作为校本乡土教材的立意和纲领,用以切入目前语文教学,让学生亲近本土文化,提高民族自豪感,改善时下青少年学生信仰和价值观缺失的现状,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优化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在“构建”中总结
我们用了一年时间来调查、研究乡土文化和收集、整理、筛选乡土文学作品,然后及时编印有质量,有分量的乡土教材《乡野天籁》,及时出版了课题组长陈平老师的乡土长篇小说《喜欢辫子的男生》,用了一年时间来实施乡土教材,在试验性实施教材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接收来自师生的教学反馈信息,检验教材的实施效果,得出了进一步优化教材的思路。
实践证明,我们选择的上述研究方法和路线是科学而有效的。
本课题虽然已经顺利完成了天柱地区苗侗乡土文化教材的研究及构建这一重点任务,但对乡土教材的课堂教学实践还不够充分。我们将认真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我们在研究构建和课程实施中的不足,把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成果更多地运用到校本教材的研究和实践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