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鉴赏是高考必考题,每年一般要考查一首诗(2012年仅浙江卷考查了2首),2-3道题,8-10分。不过这一项失分很多,究其原因还是知识储备有所欠缺,特别是考前缺乏必要的准备。各地《考试说明》都明确了考试的基本内容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2012年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仍是对诗句理解等内容方面的考查,以及情感、形象的分析。2012年35道小题,除去2道选择题,其余33个小题涉及考点如下:诗句理解或解析9题;分析情感(心情)6题;分析形象5题;分析意境(意象)4题;表现手法3题;炼字3题;作用3题。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对具体诗句内容的理解或解析将是考查的重中之重;对情感、形象、手法、语言等方面的准确把握将是理解和鉴赏诗歌的关键。因此,平时复习时要练好基本功,力求准确解读诗歌内容,正确把握作者情感,学会分析评价表现手法和语言技巧。
在表现手法中,2012年共有6套试卷9处涉及了对比、衬托、烘托、渲染等。依据历年高考经验,它们一直是诗歌鉴赏中重要的表现手法,也经常是答案中的关键得分点。在解析诗歌时,一定要思考一下该诗是否运用了以上几种手法。另外,以动写静(动静结合)、情景关系等也一直是考查的重点。
修辞被誉为“语言的艺术之花”,必然会成为诗歌鉴赏中常考的手法之一。修辞手法也几乎成了回答问题的一把“金钥匙”。在2012年高考题中共有8套试卷的答案中有修辞这一要点。在这些修辞手法中,涉及最多的是比拟,有6处;其次是比喻和通感,各有2处:夸张、对偶、借代各出现1处。
要高效备考,应该如何做呢?
一、 夯实基础,建立知识体系,力求厚积薄发。
现以景情诗为例,梳理如下:
1. 乐景与哀景
以冷色为主体色调,使读者在阅读之后产生悲凉、哀婉、惆怅等情绪的景物就是哀景。以暖色调为主体,使读者在阅读之后产生愉悦、欢快、赞美、兴奋等情感体验的景物叫做乐景。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2. 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不假外物,不加掩饰,直接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通过写景、叙事或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
3. 写景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移情于景、因情造景、以景衬情(乐景乐情、乐景哀情、哀景哀情、哀景乐情)。
4. 意象与意境
意象: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感情。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意境:“意”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5. 诗歌常见的思想情感
(1) 忧国伤时
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②反映离乱的痛苦;③同情人民的疾苦;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2) 建功报国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②保家卫国的决心;③报国无门的悲伤;④山河沦丧的痛苦;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⑥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3) 思乡怀人
①羁旅愁思;②思亲念友;③边关思乡;④闺中怀人。
(4) 生活杂感
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②昔盛今衰的感慨;③借古讽今的情怀;④青春易逝的伤感;⑤仕途失意的苦闷;⑥告慰平生的喜悦。
(5) 长亭送别
①依依不舍的留念;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二、 明确考试题型及答题步骤,做到心中有数。
题型一:表现手法、景情关系类
提问方式:
本诗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本诗某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
1. 明确手法(情和景的关系);2. 列举景物(意象);3. 这些景物共同营造了……的氛围(气氛、意境);4. 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题型二:思想情感、意境类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或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题步骤:
鉴赏古诗的意境,要注意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种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情感,情景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具体步骤如下:
1. 明确意象;2. 再现画面(写景运用什么手法);3. 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气氛或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4. 分析表达的思想情感。
三、 适当练习,增强自信,培养解题能力。
诗歌赏析,一般有下面几个步骤,一是读懂诗面,也就是读懂诗歌的字面意思,不仅能够准确翻译,而且要借助联想和想象丰富诗歌内容;二是结合诗歌作者及作者写作背景,特别是试题中提供的注释,知人论世,深入解读,力求读出作者在特定时期,特定背景,特定环境写作此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三是阅读试题,按照要求逐一解答问题。力求层次清楚,表达完整,最大程度地使用诗歌赏析的专业术语;四是检查答案的准确性与完整性。
诗歌鉴赏是一种综合的文学欣赏评价活动,它需要我们具有一定文化积淀和丰富的知识储备。俗话说,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只要我们掌握方法和技巧,循序渐进,就一定能够学会鉴赏诗歌,领略诗歌文化之美! 【牛刀小试】
1. 阅读一首元曲,回答问题。(8分)
双调·天净沙·夏
元·白 朴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①,玉人罗扇轻缣②。
注:①簟diàn,竹席。②缣jiān,细绢。
(1) 这首曲词的作者白朴善于选取日常景物描摹夏夜,试用你的语言描述曲中描写的景物。(3分)
(2) 曲中还描写了一个女子的形象,请作简要描述。(2分)
(3) 请简要分析该曲描写的夏夜的特征。(3分)
2. 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下列问题。(8分)
新晴山月
文 同
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
徘徊爱其下,及久不能寐。
怯风卷荷池,病雨①山果坠。
谁伴余苦吟?满林啼络纬②。
注:①病雨:受到雨的损害。②络纬,一种草虫,又名“络丝娘”。
(1) 文同是画家兼诗人,所以他擅长“在诗中描绘天然风景,常跟绘画联结起来”,试以诗歌一、二句为例加以说明。(4分)
(2) 有人评价《新晴山月》的下半首诗是风声、虫声和吟诗声交织成的月光曲。请作具体描述。(4分)
3. 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8分)
晚次鄂州
卢 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①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②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③声!
注释:① 估客:贩货的行商。② 三湘:泛指今洞庭湖及湘江流域一带。③ “鼓鼙(pí)”古代军队中用的小鼓,这里借指战乱。
(1) 试简析诗歌首联“犹”“孤”的含义。
(2) 简析诗歌颔联营造的意境。
(3) 仔细体会诗歌尾联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 (1) 云收雨霁,流水波添,雨过天晴,楼也显得比平时高,水散发着凉爽的气息,雨后的瓜也似乎显得比平时甜了,绿树的树阴一直垂到画檐。
(2) 纱帐中的藤席上,一个身着轻绢夏衣,手执罗扇的芳龄女孩,静静地消受着宜人的时光。
(3) 整首曲没有我们熟悉的夏天燥热、喧闹的特征,相反却描绘了一个静谧、清爽的情境,使人油然产生神清气爽的感觉。
2. (1) 这两句都是写月,第一句写月光的形,第二句写月光的神。第一句有强烈的立体感,株株高耸入云的青松,瑟瑟作响的层层针叶,丝丝闪烁的月光,层次分明,有动有静。第二句则成平面的图画,松影摇曳朦胧一片。两句仅十字,但境界很优美。
(2) 雨停了,月光洒照大地,松影婆娑,络丝娘在松林啼叫。风起了,松林里的松针瑟瑟作响,时而,还从远处传来山果落地的声音,在这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中,诗人又怎能入睡,怎能不低吟徘徊,流连忘返?风声、虫声和吟诗声交织成了一首优美的月光曲。
3. (1) 诗人思乡心切,日望归程,天际云开,引领而望,仿佛已见到汉阳城,真恨不得马上能够赶到。可惜天色已晚,须待明日,而屈指计算,竟还有整整一天路程。句中一个“犹”字,道出诗人的迫切心情,一个“孤”字,流露了旅途的寂寞情绪。
(2) 诗人简笔勾勒船舱中所见所闻:同船的商贾白天依窗而枕,不觉酣然入梦,此刻江上扬帆,风平浪静;夜深人静,忽闻船夫相唤,杂着加缆扣舷之声,不问而知夜半涨起江潮来了。诗人写的是船中常景,然而笔墨中却透露出作者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
(3) 家中原有用以维持生计的产业已随战乱化为乌有,但战火还未熄灭,在逃难的途中,难保前方水路上不再碰上兵灾。倘若真的碰上,那简直无法忍受了,从而控诉了战争的罪恶。
2012年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仍是对诗句理解等内容方面的考查,以及情感、形象的分析。2012年35道小题,除去2道选择题,其余33个小题涉及考点如下:诗句理解或解析9题;分析情感(心情)6题;分析形象5题;分析意境(意象)4题;表现手法3题;炼字3题;作用3题。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对具体诗句内容的理解或解析将是考查的重中之重;对情感、形象、手法、语言等方面的准确把握将是理解和鉴赏诗歌的关键。因此,平时复习时要练好基本功,力求准确解读诗歌内容,正确把握作者情感,学会分析评价表现手法和语言技巧。
在表现手法中,2012年共有6套试卷9处涉及了对比、衬托、烘托、渲染等。依据历年高考经验,它们一直是诗歌鉴赏中重要的表现手法,也经常是答案中的关键得分点。在解析诗歌时,一定要思考一下该诗是否运用了以上几种手法。另外,以动写静(动静结合)、情景关系等也一直是考查的重点。
修辞被誉为“语言的艺术之花”,必然会成为诗歌鉴赏中常考的手法之一。修辞手法也几乎成了回答问题的一把“金钥匙”。在2012年高考题中共有8套试卷的答案中有修辞这一要点。在这些修辞手法中,涉及最多的是比拟,有6处;其次是比喻和通感,各有2处:夸张、对偶、借代各出现1处。
要高效备考,应该如何做呢?
一、 夯实基础,建立知识体系,力求厚积薄发。
现以景情诗为例,梳理如下:
1. 乐景与哀景
以冷色为主体色调,使读者在阅读之后产生悲凉、哀婉、惆怅等情绪的景物就是哀景。以暖色调为主体,使读者在阅读之后产生愉悦、欢快、赞美、兴奋等情感体验的景物叫做乐景。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2. 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不假外物,不加掩饰,直接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通过写景、叙事或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
3. 写景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移情于景、因情造景、以景衬情(乐景乐情、乐景哀情、哀景哀情、哀景乐情)。
4. 意象与意境
意象: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感情。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意境:“意”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5. 诗歌常见的思想情感
(1) 忧国伤时
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②反映离乱的痛苦;③同情人民的疾苦;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2) 建功报国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②保家卫国的决心;③报国无门的悲伤;④山河沦丧的痛苦;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⑥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3) 思乡怀人
①羁旅愁思;②思亲念友;③边关思乡;④闺中怀人。
(4) 生活杂感
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②昔盛今衰的感慨;③借古讽今的情怀;④青春易逝的伤感;⑤仕途失意的苦闷;⑥告慰平生的喜悦。
(5) 长亭送别
①依依不舍的留念;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二、 明确考试题型及答题步骤,做到心中有数。
题型一:表现手法、景情关系类
提问方式:
本诗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本诗某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
1. 明确手法(情和景的关系);2. 列举景物(意象);3. 这些景物共同营造了……的氛围(气氛、意境);4. 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题型二:思想情感、意境类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或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题步骤:
鉴赏古诗的意境,要注意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种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情感,情景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具体步骤如下:
1. 明确意象;2. 再现画面(写景运用什么手法);3. 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气氛或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4. 分析表达的思想情感。
三、 适当练习,增强自信,培养解题能力。
诗歌赏析,一般有下面几个步骤,一是读懂诗面,也就是读懂诗歌的字面意思,不仅能够准确翻译,而且要借助联想和想象丰富诗歌内容;二是结合诗歌作者及作者写作背景,特别是试题中提供的注释,知人论世,深入解读,力求读出作者在特定时期,特定背景,特定环境写作此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三是阅读试题,按照要求逐一解答问题。力求层次清楚,表达完整,最大程度地使用诗歌赏析的专业术语;四是检查答案的准确性与完整性。
诗歌鉴赏是一种综合的文学欣赏评价活动,它需要我们具有一定文化积淀和丰富的知识储备。俗话说,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只要我们掌握方法和技巧,循序渐进,就一定能够学会鉴赏诗歌,领略诗歌文化之美! 【牛刀小试】
1. 阅读一首元曲,回答问题。(8分)
双调·天净沙·夏
元·白 朴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①,玉人罗扇轻缣②。
注:①簟diàn,竹席。②缣jiān,细绢。
(1) 这首曲词的作者白朴善于选取日常景物描摹夏夜,试用你的语言描述曲中描写的景物。(3分)
(2) 曲中还描写了一个女子的形象,请作简要描述。(2分)
(3) 请简要分析该曲描写的夏夜的特征。(3分)
2. 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下列问题。(8分)
新晴山月
文 同
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
徘徊爱其下,及久不能寐。
怯风卷荷池,病雨①山果坠。
谁伴余苦吟?满林啼络纬②。
注:①病雨:受到雨的损害。②络纬,一种草虫,又名“络丝娘”。
(1) 文同是画家兼诗人,所以他擅长“在诗中描绘天然风景,常跟绘画联结起来”,试以诗歌一、二句为例加以说明。(4分)
(2) 有人评价《新晴山月》的下半首诗是风声、虫声和吟诗声交织成的月光曲。请作具体描述。(4分)
3. 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8分)
晚次鄂州
卢 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①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②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③声!
注释:① 估客:贩货的行商。② 三湘:泛指今洞庭湖及湘江流域一带。③ “鼓鼙(pí)”古代军队中用的小鼓,这里借指战乱。
(1) 试简析诗歌首联“犹”“孤”的含义。
(2) 简析诗歌颔联营造的意境。
(3) 仔细体会诗歌尾联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 (1) 云收雨霁,流水波添,雨过天晴,楼也显得比平时高,水散发着凉爽的气息,雨后的瓜也似乎显得比平时甜了,绿树的树阴一直垂到画檐。
(2) 纱帐中的藤席上,一个身着轻绢夏衣,手执罗扇的芳龄女孩,静静地消受着宜人的时光。
(3) 整首曲没有我们熟悉的夏天燥热、喧闹的特征,相反却描绘了一个静谧、清爽的情境,使人油然产生神清气爽的感觉。
2. (1) 这两句都是写月,第一句写月光的形,第二句写月光的神。第一句有强烈的立体感,株株高耸入云的青松,瑟瑟作响的层层针叶,丝丝闪烁的月光,层次分明,有动有静。第二句则成平面的图画,松影摇曳朦胧一片。两句仅十字,但境界很优美。
(2) 雨停了,月光洒照大地,松影婆娑,络丝娘在松林啼叫。风起了,松林里的松针瑟瑟作响,时而,还从远处传来山果落地的声音,在这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中,诗人又怎能入睡,怎能不低吟徘徊,流连忘返?风声、虫声和吟诗声交织成了一首优美的月光曲。
3. (1) 诗人思乡心切,日望归程,天际云开,引领而望,仿佛已见到汉阳城,真恨不得马上能够赶到。可惜天色已晚,须待明日,而屈指计算,竟还有整整一天路程。句中一个“犹”字,道出诗人的迫切心情,一个“孤”字,流露了旅途的寂寞情绪。
(2) 诗人简笔勾勒船舱中所见所闻:同船的商贾白天依窗而枕,不觉酣然入梦,此刻江上扬帆,风平浪静;夜深人静,忽闻船夫相唤,杂着加缆扣舷之声,不问而知夜半涨起江潮来了。诗人写的是船中常景,然而笔墨中却透露出作者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
(3) 家中原有用以维持生计的产业已随战乱化为乌有,但战火还未熄灭,在逃难的途中,难保前方水路上不再碰上兵灾。倘若真的碰上,那简直无法忍受了,从而控诉了战争的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