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状分析:低年级的小学生社会阅历浅,生活经验少,读书少,积累的语言少,因此,低年级的写话教学历来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不少学生一提到作文就皱眉,感觉就像老虎吃天,无从下口。指导低年级学生走好写话第一步显得尤其重要,是指导学生写话的突破口。
实践与探索:新《课标》中强调要重视一、二年级学生的写话教学,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对于外界事物缺乏敏锐的观察、思考能力。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起点低,范围小,在写话时往往无从下手,不知该言何物。这就需要老师不断的指导与帮助,让孩子们睁开眼凝视万物,竖起耳倾听万籁,敞开心灵关怀、感悟生活,陶冶热爱生活的情趣,提高认识生活的能力,促进写话能力的提高。
一、创设情景,激发写话的兴趣
在低年级写话教学中,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多接触新事物,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开拓写作源泉。
1、利用电教媒体,激发观察兴趣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的观察往往处于无意观察阶段。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直观想象,表现力和可控性强。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优美的音响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是指导学生有意观察事物抓住特点,进行写话训练的最佳手段。如写“你最喜欢的动物”,选用了学生最喜欢的小白兔,巧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表现了小白兔在草地上蹦蹦跳跳的可爱样子,悦耳的音乐,诱人的画面,使学生个个兴趣盎然。采用特写定格的方法,依次显示小白兔的各部分,让学生边观察边说话,使学生变无意观察为有意观察,做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课堂上学生跃跃欲试,一只只小手举得高高的。有的学生说:“我最喜欢小白兔,它长着一身洁白的毛,漂亮极了。头上竖着一对长长的耳朵,一双又圆又红的眼睛像宝石一样,长着一张三瓣嘴,吃东西时一动一动的,多有意思呀!”还有学生说:“小白兔的尾巴短短的,像个棉球,它前腿短,后腿长,走起路来一蹦一跳的真可爱!”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能说出一段通顺而连贯的话,说明教学是成功的,这成功来自于电教媒体和教者的巧妙引导,从而激起学生的观察兴趣,获得有目的进行观察的效果。学生在说的基础再进行写话练习,也就不会感到没有话可写了。
2、从结果入手,激发观察兴趣
学生观察事物的直接兴趣可以引起无意注意;对观察事物的间接兴趣,可以引起有意注意。因此,在指导学生观察时,我们既要重视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观察的事物上,又不忽视激发他们的间接兴趣,使其观察活动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在开始观察第一事物时,我们除了指导学生观察时要学会开动各种感官,观其行、闻其声、品其味,寻找自己的感觉,注意自己的心理状态外,还特别注意从观察的结果去激发学生的间接兴趣,使学生充满求知欲望进行观察。
二、依托教材,提供写话的平台
在课堂教学中,教材其实是学生练习写话的一块肥沃土壤。依托教材,训练说话给学生创设一个驰骋的舞台,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它既是开启思维闸门的钥匙,又是思维的指南针。所以,教师应当为学生创一个驰骋的舞台,真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坚持以“让学生畅所欲言为本”,为学生的自主表达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为学生的写话创造一个自由驰骋的舞台,让学生在为他所提供的舞台上说自己要想说的话。第三册语文课本中的童话故事比较多,这些故事都是学生十分喜欢读的,比如:《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青蛙看海》《小鹰学飞》《小动物过冬》等。在教学时,我利用这些课文进行说话的训练。在教学《青蛙看海》一课时,我让学生通过议论和想象,感悟“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累了……渴……”等语句的含义,体会他们的辛苦,感受他们顽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刻苦精神。
三、走进生活,丰富写话的源泉
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我带领学生来到郊外找春天。一路上,同学们兴奋得如同小鸟从笼里飞回了林间。大自然的美丽多姿,触发了孩子们的灵感。他们情不自禁地吟起了诗歌《春晓》、《绝句》……一首接一首,真是行一路,诗一路。那情那景,那种童真的流露是在课堂中所无法达到的。来到郊外后,绿的柳树,白的玉兰,粉的桃花,我让学生仔细观察他们的叶和花,感受一下春风的温柔,学一句“吹面不寒杨柳风”。下春雨了,带他们到蒙蒙细雨中去,仰着头,伸出手,感受一下春雨的静、细、柔,看看万物在雨的滋润下抽绿绽红的美景。于是,颇有灵气的小朋友忍不住赞美道:“温柔的春风吹在脸上,就像春姑娘抚摸着我的脸。春雨是无色的,但它的心却不是无色的,雨落在花朵上,花儿变成红的,雨落在大地上,大地变成绿色的……”如诗般的语言来自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感悟。
四、开放评价,体验写话的乐趣
写话是孩子们真实生活的写照,真情实感的流露,思维火花的迸发。当孩子们把一次一次的写话练习呈现在老师面前时,不得不承认,这是他们一次次艰辛而富于创造性的劳动,是一枚枚或甜或酸,或带些涩的果实。而评价正是为了使这些原本酸涩的果实变得甜美,原本甜美的果实变得更成熟。低年级孩子萌发出的对写话的兴趣,像颗娇嫩的幼芽,需要老师悉心的爱护,不断地呵护,使他茁壮成长。评价尤其应小心维护孩子的自尊,树立他们写话的自信心。《语文新课程中》提到:“重视对学生写作的过程和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以鼓励。”强调了评价不仅要读文,更应该评人,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即怎样写的)。因此,让学生愿写话,写好话,老师应采用各种各样激励的手段,强化学生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语文课程标准中将写话作为一、二年级的作文教学要求,是为了为以后的作文教学打好基础,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从小就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引导他们走好写话第一步,促进他们的写话能力,学生的综合能力就能更好的得到提高。
实践与探索:新《课标》中强调要重视一、二年级学生的写话教学,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对于外界事物缺乏敏锐的观察、思考能力。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起点低,范围小,在写话时往往无从下手,不知该言何物。这就需要老师不断的指导与帮助,让孩子们睁开眼凝视万物,竖起耳倾听万籁,敞开心灵关怀、感悟生活,陶冶热爱生活的情趣,提高认识生活的能力,促进写话能力的提高。
一、创设情景,激发写话的兴趣
在低年级写话教学中,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多接触新事物,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开拓写作源泉。
1、利用电教媒体,激发观察兴趣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的观察往往处于无意观察阶段。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直观想象,表现力和可控性强。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优美的音响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是指导学生有意观察事物抓住特点,进行写话训练的最佳手段。如写“你最喜欢的动物”,选用了学生最喜欢的小白兔,巧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表现了小白兔在草地上蹦蹦跳跳的可爱样子,悦耳的音乐,诱人的画面,使学生个个兴趣盎然。采用特写定格的方法,依次显示小白兔的各部分,让学生边观察边说话,使学生变无意观察为有意观察,做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课堂上学生跃跃欲试,一只只小手举得高高的。有的学生说:“我最喜欢小白兔,它长着一身洁白的毛,漂亮极了。头上竖着一对长长的耳朵,一双又圆又红的眼睛像宝石一样,长着一张三瓣嘴,吃东西时一动一动的,多有意思呀!”还有学生说:“小白兔的尾巴短短的,像个棉球,它前腿短,后腿长,走起路来一蹦一跳的真可爱!”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能说出一段通顺而连贯的话,说明教学是成功的,这成功来自于电教媒体和教者的巧妙引导,从而激起学生的观察兴趣,获得有目的进行观察的效果。学生在说的基础再进行写话练习,也就不会感到没有话可写了。
2、从结果入手,激发观察兴趣
学生观察事物的直接兴趣可以引起无意注意;对观察事物的间接兴趣,可以引起有意注意。因此,在指导学生观察时,我们既要重视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观察的事物上,又不忽视激发他们的间接兴趣,使其观察活动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在开始观察第一事物时,我们除了指导学生观察时要学会开动各种感官,观其行、闻其声、品其味,寻找自己的感觉,注意自己的心理状态外,还特别注意从观察的结果去激发学生的间接兴趣,使学生充满求知欲望进行观察。
二、依托教材,提供写话的平台
在课堂教学中,教材其实是学生练习写话的一块肥沃土壤。依托教材,训练说话给学生创设一个驰骋的舞台,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它既是开启思维闸门的钥匙,又是思维的指南针。所以,教师应当为学生创一个驰骋的舞台,真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坚持以“让学生畅所欲言为本”,为学生的自主表达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为学生的写话创造一个自由驰骋的舞台,让学生在为他所提供的舞台上说自己要想说的话。第三册语文课本中的童话故事比较多,这些故事都是学生十分喜欢读的,比如:《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青蛙看海》《小鹰学飞》《小动物过冬》等。在教学时,我利用这些课文进行说话的训练。在教学《青蛙看海》一课时,我让学生通过议论和想象,感悟“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累了……渴……”等语句的含义,体会他们的辛苦,感受他们顽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刻苦精神。
三、走进生活,丰富写话的源泉
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我带领学生来到郊外找春天。一路上,同学们兴奋得如同小鸟从笼里飞回了林间。大自然的美丽多姿,触发了孩子们的灵感。他们情不自禁地吟起了诗歌《春晓》、《绝句》……一首接一首,真是行一路,诗一路。那情那景,那种童真的流露是在课堂中所无法达到的。来到郊外后,绿的柳树,白的玉兰,粉的桃花,我让学生仔细观察他们的叶和花,感受一下春风的温柔,学一句“吹面不寒杨柳风”。下春雨了,带他们到蒙蒙细雨中去,仰着头,伸出手,感受一下春雨的静、细、柔,看看万物在雨的滋润下抽绿绽红的美景。于是,颇有灵气的小朋友忍不住赞美道:“温柔的春风吹在脸上,就像春姑娘抚摸着我的脸。春雨是无色的,但它的心却不是无色的,雨落在花朵上,花儿变成红的,雨落在大地上,大地变成绿色的……”如诗般的语言来自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感悟。
四、开放评价,体验写话的乐趣
写话是孩子们真实生活的写照,真情实感的流露,思维火花的迸发。当孩子们把一次一次的写话练习呈现在老师面前时,不得不承认,这是他们一次次艰辛而富于创造性的劳动,是一枚枚或甜或酸,或带些涩的果实。而评价正是为了使这些原本酸涩的果实变得甜美,原本甜美的果实变得更成熟。低年级孩子萌发出的对写话的兴趣,像颗娇嫩的幼芽,需要老师悉心的爱护,不断地呵护,使他茁壮成长。评价尤其应小心维护孩子的自尊,树立他们写话的自信心。《语文新课程中》提到:“重视对学生写作的过程和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以鼓励。”强调了评价不仅要读文,更应该评人,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即怎样写的)。因此,让学生愿写话,写好话,老师应采用各种各样激励的手段,强化学生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语文课程标准中将写话作为一、二年级的作文教学要求,是为了为以后的作文教学打好基础,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从小就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引导他们走好写话第一步,促进他们的写话能力,学生的综合能力就能更好的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