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关键。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体现教育的公平,体现社会科学发展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一个范围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对国家教育战略决策的实施有决定性的作用。文章从达州市基础教育现状以及资源配置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出发,结合本市区域社会、经济、教育发展实际,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义务教育 资源配置 均衡发展 达州市 教育制度
中图分类号:G40-0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053-03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保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必须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地位并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切实予以保障。{1}可见,国家对基础教育的重视。重视基础教育,就要优先考虑资源配置。本文对达州市基础教育资源配置谈谈粗浅看法。
一、达州市义务教育发展实证调查
1.达州市普九情况。2010年,达州市教育经费总投入37.06亿元,比2009年增长16.54%,改扩建校舍8.56万平方米,新建校舍14.68万平方米,校舍总面积达到680.09万平方米。全市为12.70万名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补助生活费,资助家庭困难职工子女上学1375人,为2622人贫困大学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491.37万元。12333名教师参加骨干教师、普通高中新课程等培训,小学教师中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达80.14%,初中教师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54.94%,共认定各类教师资格4467人,28名中小学教师被省政府授予“四川省中小学特级教师”称号。学前一年入园率为84.36%,三年入园率为73.43%,小学入学率达到99.99%,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7.95%,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比例为77.71%,初中辍学率2.89%,15周岁人口中文盲率控制在0.05%以内。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比例为5.1∶4.9。全市有国家示范性普通高中4所,省示范性普通高中3所,市示范性普通高中14所。近几年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教育规模迅速扩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建立起初、中、高等教育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体系,教育服务经济和人民群众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基础教育教师现状。以渠县为例,虽然每年达州市渠县都会招考一定数量的教师,调配到农村学校去,但农村教师缺口仍然偏大,如三汇五小近6年未进一个教师。就现有教师来说,学科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及职称结构很不合理,而城区都存在学科缺编,据调查渠县第三中学需语数外理化等学科教师60名左右。目前,全县教师缺编800多人,尚有代课教师800多人。巨光小学校还有代课教师20余人,三汇五小有代课教师10人。而天星三小、渠江一小、渠江二小、渠江三小等城区学校分别有数十人甚至上百人富余师资。
从上表数据{2}可以看出,普通中学的生师比是19.37:1,初中的生师比是23.79∶1,其中民办初中的生师比是25.10∶1;小学的生师比是23.17∶1,其中民办小学师生比为27.488∶1,从这里的比值觉得小学初中生师比差别都不是很大,不存在超级大班。但是渠县的实际情况是农村小学大多数教师实行包班制,所有课程,语文、数学、思想、政治、美术、书法、体育等由一个老师上。试想每天的每节课都是同一个老师出现在你的面前,就算这个老师很优秀,也难免感觉疲倦。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效果很差。
3.办学条件方面。办学条件方面城乡差别很大。渠县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在区域间、校际间也存在较大差距,生均占地面积,校舍面积、绿化用地面积、体育活动场地严重不足,学校功能室、实验仪器设备及生活用房等设施设备严重滞后。按省定标准计算,小学需教室282间,差91间。初中需166间,差44间。总计差教室135间,学校严重超负荷运行。渠县二中40余亩土地承载了7000多名学生,渠江镇一小20余亩土地承载了4000多名小学生和900多名幼儿,办学形势十分严峻。而农村学校校舍相对富余,并出现闲置现象。据调查全县闲置教室2863间,闲置其他用房1865间,计23.5万平方米{2},主要集中在农村偏远学校。
4.教育经费方面。一是资金投入问题仍然困扰学校运转。国家虽然锁定普九债务,但新的债务不断增加。普九债务的资金利息、学校维修、安全维稳等事业发展,有的学校少则几十万元,多的上百万元,经常有人上门讨债。二是义务教育保证金的拨付方式不很适应渠县教育大县的实际。目前按小学生均150元,初中生均250元的标准提供义务教育保证金,生源少的4至6个班义务教育保证经费只等于一个大班额的经费。由于农村教育教学点零散、交通不便,物资运费提高,导致教学成本偏高。这使得农村偏远地区、困难学校的待遇极为不公平。全县850多名代课教师大多数分布在农村,为解决他们的代课经费,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又不得不重新分配本已紧张的学校公用经费。如三汇五小为解决代课教师中午生活而购买的一台电冰箱,至今未付款。该校目前没有一台电脑,尚未通有线电话。三是大部分学校无力改善教学设施、添置教学设备,仍然停留在一支粉笔,一个备课本的陈旧教学模式上。
二、达州市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达州市在义务教育的发展取得很大成绩后,更加注重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教育均衡发展。一是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根据达州地区的经济现状和教育实际,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项目,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二是加強农村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每年新招录教师一律分配到农村缺编学校并规定了服务期。同时加大校长交流制度,开展“传帮带”帮扶活动。三是对农村薄弱地区和学校增加一定的资金投入。但是在总体上仍不能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在均衡发展的程度上还有一定的差距,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真研究和解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物质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学校基本条件建设是办学的重要保障,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主要是指学校基础设施,包括学校校舍面积、建筑面积、占地面积、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硬件资源。在国家施行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以来,达州市中小学生均占地面积各个地区相差甚大。特别是城乡之间,差别尤其明显。在图书馆、音体美设施方面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资源的利用率相差很大,资源利用很不均衡。
按照目前达州市在校学生和教育部颁布的学校建设标准,达州市应具备校舍面积933.78万平方米,但现有校舍面积为693.44万平方米,下差240.34万平方米;现有校园面积1537万平方米,下差536.7万平方米。城镇学校生均占有校舍和活動场地面积小。达州市城镇(含达州城区和5个县镇)现有中小学校79所,校舍面积151.92万平方米、校园面积185.1万平方米,在校中小学生21.96万人,若按教育部颁布的学校建设标准,应具备校舍面积233.36万平方米、校园面积513.56万平方米,下差校舍面积79.44万平方米、校园面积328.46万平方米。{3}
整体来看,生均建筑面积和生均面积方面,县城学校比乡镇低,但在图书馆、音体美设施上,则县城学校比乡镇学校要高。
2.教育经费总体投入不足。教育经费,是指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的财政预算中实际用于教育的费用。教育经费包括教育事业费(即各级各类的学校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和教育基本建投资(建筑校舍和购置大型教学设备的费用)等。教育经费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教育费用,是办学必不可少的财力条件。
教育是长线投资,教育经费是一个学校运行的基本保障。由于城市建设,新县城搬迁,学校建设任务重,不少学校负债运营,县级财政对教育的实际投入尚不充足。
3.学生生源不均衡。渠县现有小学、初中教学班3877个,共有学生193421人,每班平均50人,其中50人以上的大班额有1518个。而城区小学、初中教学班296个,有学生10988人,班平71人,其中大班额296个,80人以上的超大班额233个。农村小学特别是偏远的村小生源很少。如三汇镇五小,有三个教学点共440名学生,其中中心校8个班249人,班平均30人,金河村小7个班180人,班均不足26人,重石村小2个班只有20人,该校今年秋季招收一年级新生适龄儿童不足10人{3}。由于城市建设的加快,学校资源没及时跟进,难以承载城市快速发展所增加的受教育子女,让城区学校的负荷处于超支状态。超级班现象日益突出,这对学校的安全管理、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教学质量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4.师资配置不均衡。教师是教育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是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一支充满活力开拓进取的师资队伍会把教育事业推向新的台阶。师资配备是否合理主要可以通过教师质量和数量来大致衡量。数量上主要从教师总数、生师比、学科分布等方面来考虑。质量上可以从学历层次结构、职称结构、年龄性别结构等几个方面间接考察。城乡教育的失衡问题主要是教师资源的配置问题。
三、针对达州市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建议
1.从长远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划校点。校点布局调整应按照弱村强镇,统筹兼顾的原则进行资源整合与规划,通过合并、改制、新办、城乡联合等形式,实行资源重组,资源共享。(1)把新建学校纳入城镇发展总体规划,或扩建、或迁建、或合并。资金也可以引进民间资本,或者半公半民。(2)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改善城镇小学、初中的教育瓶颈,促进城镇义务教育健康快速的发展。(3)撤并学生低于60人的教学点,对那些交通条件差的村,如果相邻的,可以考虑在相对中心村设立联合教学点。这样有效地解决了教学建筑的浪费、节约教学成本,集中不仅有利于统一管理,还能使教育设施的配置利用达到最大化。(4)撤并那些学生600人以下的乡镇中心校和单设初中,相邻的几个乡镇联合起来建一所寄宿制学校。(5)调整校点布局应该服从政府的统一领导,依靠主管教育部门的行政职能,人事、财政、国土、建设等部门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4}
2.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努力完善办学配置。以政府投入为主体,广泛吸纳民间资金,除积极争取国家、省教育项目经费外,应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不断完善办学条件。(1)出台教育用地、转让和学校基础设施所需费用的减免优惠政策。(2)有效利用那些教育与拆区并乡后闲置起来的资源,由政府牵头,财政、评估机构、教育、国土、建设等单位共同参与,积极、稳妥地处置闲置资产并用于教育事业。(3)建立起薄弱学校发展的专项补助基金,改善薄弱学校经费的制约瓶颈。(4)完善义务教育保证金的核算标准。根据不同类别、教学班数和学生数,各按一定比例进行核算,真正实现、落实对薄弱学校的经费倾斜。(5)增大教育投入,完善硬件建设。按照先薄弱学校后优势学校的顺序补充,努力完善教学设备设施,比如功能室、实验仪器、体育器材、图书、电脑等硬件建设。特别是那些完全没电脑的学校要优先重点解决,提升农村孩子的信息化水平。
3.创新管理机制,均衡教师资源。创新管理机制,均衡配置校长和教师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1)加大校长的轮岗交流力度。让那些有办学经验的校长给薄弱学校带去新的办学理念、管理方法,相互促进,相互学习,交流管理经验,提高管理实效。(2)建立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巡回授课机制。让名师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创新的教育理念、有效的教学方法去影响、带动一般教师,提高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师教学水平。(3)探索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结对帮扶的有效模式,对优质学校和帮扶学校实行捆帮式评价。(4)通过行政调控措施努力,促进区域内学校间的师资均衡。如培训、提升、评职、评优政策应向薄弱学校、弱势教师倾斜。(5)进一步完善教师绩效工资考核机制。调高奖励标准,细化考核内容,规范考核方法,让绩效管理真正起到激发教师安心从教、潜心工作、创优业绩的积极性。(6)切实解决超编学校的富余师资。教师工资实行打卡直发后,部分乡镇学校、城区学校的教师占编不在岗“吃空饷”的现象非常突出。这些人享受教师的待遇,不履行教育的职责,严重影响在岗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给学校管理增大难度。建议政府和人事、财政、教育主管部门下决心认真进行清理,突破阻力,规劝上岗。县财政根据人事局重新核定的学校编制、教师岗位划拨工资,教育局和学校根据教师实绩和考核结果确定绩效额。对不在岗的教师,只发一定的生活补助或劝其退岗。对执行不力的相关单位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7)积极推行教师轮岗交流制度。把轮岗交流作为教师评优、评职、晋级、提升的必备条件,原则上从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流动,逐步实现师资均衡。(8)加大新考录教师的指标,适度推行缺编学校定向考录制度,继续鼓励新考录教师到农村任教,适度提高边远学校教师相关待遇;妥善解决代课教师遗留问题,确保教育稳定、社会稳定。
注释:
{1}http://news.qq.com/a/20111213/001134.htm
{2}《达州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P45-90.
{3}成都商报,2011.5.19
{4}渠县教育局文件.渠教发〔2011〕10号
(作者单位:四川文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四川达州 635000)
(责编:若佳)
关键词:义务教育 资源配置 均衡发展 达州市 教育制度
中图分类号:G40-0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053-03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保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必须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地位并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切实予以保障。{1}可见,国家对基础教育的重视。重视基础教育,就要优先考虑资源配置。本文对达州市基础教育资源配置谈谈粗浅看法。
一、达州市义务教育发展实证调查
1.达州市普九情况。2010年,达州市教育经费总投入37.06亿元,比2009年增长16.54%,改扩建校舍8.56万平方米,新建校舍14.68万平方米,校舍总面积达到680.09万平方米。全市为12.70万名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补助生活费,资助家庭困难职工子女上学1375人,为2622人贫困大学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491.37万元。12333名教师参加骨干教师、普通高中新课程等培训,小学教师中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达80.14%,初中教师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54.94%,共认定各类教师资格4467人,28名中小学教师被省政府授予“四川省中小学特级教师”称号。学前一年入园率为84.36%,三年入园率为73.43%,小学入学率达到99.99%,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7.95%,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比例为77.71%,初中辍学率2.89%,15周岁人口中文盲率控制在0.05%以内。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比例为5.1∶4.9。全市有国家示范性普通高中4所,省示范性普通高中3所,市示范性普通高中14所。近几年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教育规模迅速扩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建立起初、中、高等教育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体系,教育服务经济和人民群众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基础教育教师现状。以渠县为例,虽然每年达州市渠县都会招考一定数量的教师,调配到农村学校去,但农村教师缺口仍然偏大,如三汇五小近6年未进一个教师。就现有教师来说,学科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及职称结构很不合理,而城区都存在学科缺编,据调查渠县第三中学需语数外理化等学科教师60名左右。目前,全县教师缺编800多人,尚有代课教师800多人。巨光小学校还有代课教师20余人,三汇五小有代课教师10人。而天星三小、渠江一小、渠江二小、渠江三小等城区学校分别有数十人甚至上百人富余师资。
从上表数据{2}可以看出,普通中学的生师比是19.37:1,初中的生师比是23.79∶1,其中民办初中的生师比是25.10∶1;小学的生师比是23.17∶1,其中民办小学师生比为27.488∶1,从这里的比值觉得小学初中生师比差别都不是很大,不存在超级大班。但是渠县的实际情况是农村小学大多数教师实行包班制,所有课程,语文、数学、思想、政治、美术、书法、体育等由一个老师上。试想每天的每节课都是同一个老师出现在你的面前,就算这个老师很优秀,也难免感觉疲倦。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效果很差。
3.办学条件方面。办学条件方面城乡差别很大。渠县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在区域间、校际间也存在较大差距,生均占地面积,校舍面积、绿化用地面积、体育活动场地严重不足,学校功能室、实验仪器设备及生活用房等设施设备严重滞后。按省定标准计算,小学需教室282间,差91间。初中需166间,差44间。总计差教室135间,学校严重超负荷运行。渠县二中40余亩土地承载了7000多名学生,渠江镇一小20余亩土地承载了4000多名小学生和900多名幼儿,办学形势十分严峻。而农村学校校舍相对富余,并出现闲置现象。据调查全县闲置教室2863间,闲置其他用房1865间,计23.5万平方米{2},主要集中在农村偏远学校。
4.教育经费方面。一是资金投入问题仍然困扰学校运转。国家虽然锁定普九债务,但新的债务不断增加。普九债务的资金利息、学校维修、安全维稳等事业发展,有的学校少则几十万元,多的上百万元,经常有人上门讨债。二是义务教育保证金的拨付方式不很适应渠县教育大县的实际。目前按小学生均150元,初中生均250元的标准提供义务教育保证金,生源少的4至6个班义务教育保证经费只等于一个大班额的经费。由于农村教育教学点零散、交通不便,物资运费提高,导致教学成本偏高。这使得农村偏远地区、困难学校的待遇极为不公平。全县850多名代课教师大多数分布在农村,为解决他们的代课经费,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又不得不重新分配本已紧张的学校公用经费。如三汇五小为解决代课教师中午生活而购买的一台电冰箱,至今未付款。该校目前没有一台电脑,尚未通有线电话。三是大部分学校无力改善教学设施、添置教学设备,仍然停留在一支粉笔,一个备课本的陈旧教学模式上。
二、达州市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达州市在义务教育的发展取得很大成绩后,更加注重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教育均衡发展。一是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根据达州地区的经济现状和教育实际,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项目,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二是加強农村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每年新招录教师一律分配到农村缺编学校并规定了服务期。同时加大校长交流制度,开展“传帮带”帮扶活动。三是对农村薄弱地区和学校增加一定的资金投入。但是在总体上仍不能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在均衡发展的程度上还有一定的差距,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真研究和解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物质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学校基本条件建设是办学的重要保障,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主要是指学校基础设施,包括学校校舍面积、建筑面积、占地面积、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硬件资源。在国家施行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以来,达州市中小学生均占地面积各个地区相差甚大。特别是城乡之间,差别尤其明显。在图书馆、音体美设施方面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资源的利用率相差很大,资源利用很不均衡。
按照目前达州市在校学生和教育部颁布的学校建设标准,达州市应具备校舍面积933.78万平方米,但现有校舍面积为693.44万平方米,下差240.34万平方米;现有校园面积1537万平方米,下差536.7万平方米。城镇学校生均占有校舍和活動场地面积小。达州市城镇(含达州城区和5个县镇)现有中小学校79所,校舍面积151.92万平方米、校园面积185.1万平方米,在校中小学生21.96万人,若按教育部颁布的学校建设标准,应具备校舍面积233.36万平方米、校园面积513.56万平方米,下差校舍面积79.44万平方米、校园面积328.46万平方米。{3}
整体来看,生均建筑面积和生均面积方面,县城学校比乡镇低,但在图书馆、音体美设施上,则县城学校比乡镇学校要高。
2.教育经费总体投入不足。教育经费,是指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的财政预算中实际用于教育的费用。教育经费包括教育事业费(即各级各类的学校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和教育基本建投资(建筑校舍和购置大型教学设备的费用)等。教育经费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教育费用,是办学必不可少的财力条件。
教育是长线投资,教育经费是一个学校运行的基本保障。由于城市建设,新县城搬迁,学校建设任务重,不少学校负债运营,县级财政对教育的实际投入尚不充足。
3.学生生源不均衡。渠县现有小学、初中教学班3877个,共有学生193421人,每班平均50人,其中50人以上的大班额有1518个。而城区小学、初中教学班296个,有学生10988人,班平71人,其中大班额296个,80人以上的超大班额233个。农村小学特别是偏远的村小生源很少。如三汇镇五小,有三个教学点共440名学生,其中中心校8个班249人,班平均30人,金河村小7个班180人,班均不足26人,重石村小2个班只有20人,该校今年秋季招收一年级新生适龄儿童不足10人{3}。由于城市建设的加快,学校资源没及时跟进,难以承载城市快速发展所增加的受教育子女,让城区学校的负荷处于超支状态。超级班现象日益突出,这对学校的安全管理、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教学质量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4.师资配置不均衡。教师是教育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是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一支充满活力开拓进取的师资队伍会把教育事业推向新的台阶。师资配备是否合理主要可以通过教师质量和数量来大致衡量。数量上主要从教师总数、生师比、学科分布等方面来考虑。质量上可以从学历层次结构、职称结构、年龄性别结构等几个方面间接考察。城乡教育的失衡问题主要是教师资源的配置问题。
三、针对达州市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建议
1.从长远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划校点。校点布局调整应按照弱村强镇,统筹兼顾的原则进行资源整合与规划,通过合并、改制、新办、城乡联合等形式,实行资源重组,资源共享。(1)把新建学校纳入城镇发展总体规划,或扩建、或迁建、或合并。资金也可以引进民间资本,或者半公半民。(2)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改善城镇小学、初中的教育瓶颈,促进城镇义务教育健康快速的发展。(3)撤并学生低于60人的教学点,对那些交通条件差的村,如果相邻的,可以考虑在相对中心村设立联合教学点。这样有效地解决了教学建筑的浪费、节约教学成本,集中不仅有利于统一管理,还能使教育设施的配置利用达到最大化。(4)撤并那些学生600人以下的乡镇中心校和单设初中,相邻的几个乡镇联合起来建一所寄宿制学校。(5)调整校点布局应该服从政府的统一领导,依靠主管教育部门的行政职能,人事、财政、国土、建设等部门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4}
2.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努力完善办学配置。以政府投入为主体,广泛吸纳民间资金,除积极争取国家、省教育项目经费外,应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不断完善办学条件。(1)出台教育用地、转让和学校基础设施所需费用的减免优惠政策。(2)有效利用那些教育与拆区并乡后闲置起来的资源,由政府牵头,财政、评估机构、教育、国土、建设等单位共同参与,积极、稳妥地处置闲置资产并用于教育事业。(3)建立起薄弱学校发展的专项补助基金,改善薄弱学校经费的制约瓶颈。(4)完善义务教育保证金的核算标准。根据不同类别、教学班数和学生数,各按一定比例进行核算,真正实现、落实对薄弱学校的经费倾斜。(5)增大教育投入,完善硬件建设。按照先薄弱学校后优势学校的顺序补充,努力完善教学设备设施,比如功能室、实验仪器、体育器材、图书、电脑等硬件建设。特别是那些完全没电脑的学校要优先重点解决,提升农村孩子的信息化水平。
3.创新管理机制,均衡教师资源。创新管理机制,均衡配置校长和教师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1)加大校长的轮岗交流力度。让那些有办学经验的校长给薄弱学校带去新的办学理念、管理方法,相互促进,相互学习,交流管理经验,提高管理实效。(2)建立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巡回授课机制。让名师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创新的教育理念、有效的教学方法去影响、带动一般教师,提高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师教学水平。(3)探索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结对帮扶的有效模式,对优质学校和帮扶学校实行捆帮式评价。(4)通过行政调控措施努力,促进区域内学校间的师资均衡。如培训、提升、评职、评优政策应向薄弱学校、弱势教师倾斜。(5)进一步完善教师绩效工资考核机制。调高奖励标准,细化考核内容,规范考核方法,让绩效管理真正起到激发教师安心从教、潜心工作、创优业绩的积极性。(6)切实解决超编学校的富余师资。教师工资实行打卡直发后,部分乡镇学校、城区学校的教师占编不在岗“吃空饷”的现象非常突出。这些人享受教师的待遇,不履行教育的职责,严重影响在岗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给学校管理增大难度。建议政府和人事、财政、教育主管部门下决心认真进行清理,突破阻力,规劝上岗。县财政根据人事局重新核定的学校编制、教师岗位划拨工资,教育局和学校根据教师实绩和考核结果确定绩效额。对不在岗的教师,只发一定的生活补助或劝其退岗。对执行不力的相关单位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7)积极推行教师轮岗交流制度。把轮岗交流作为教师评优、评职、晋级、提升的必备条件,原则上从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流动,逐步实现师资均衡。(8)加大新考录教师的指标,适度推行缺编学校定向考录制度,继续鼓励新考录教师到农村任教,适度提高边远学校教师相关待遇;妥善解决代课教师遗留问题,确保教育稳定、社会稳定。
注释:
{1}http://news.qq.com/a/20111213/001134.htm
{2}《达州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P45-90.
{3}成都商报,2011.5.19
{4}渠县教育局文件.渠教发〔2011〕10号
(作者单位:四川文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四川达州 635000)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