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九年义务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环境;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现目标,我省近年来对语文教学进行了新课程改革实验,突出强调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统一的三维目标。我多次参加了课改教学实践活动,结合以往几十年的教学经验,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与有益尝试,有许多新的感受与认识。现就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谈点粗浅的认识。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已有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自主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通过自我调节与控制完成对新知识的自我建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这就是所谓的学生主体性。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不仅指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增进学生的主体性,更是指教学过程是随学习内部矛盾展开,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活动和自我挖潜的过程,培養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交往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自主学习的核心,在于“自主”,把学生看成是活生生的个体,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差异性,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以弘扬学生个性为宗旨,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为目标,由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在教学中强化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强调的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主动探究的精神。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刻苦钻研,主动探求知识。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在校学习成绩,而且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将来不管知识更新的周期如何加快,科学技术综合化趋势如何强烈,他都可以从容应对。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我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强烈的成就动机
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或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控制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因此,我在教学中,从一开始就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语文课上,我首先通过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小学语文要求学生写寓言故事,我选了几个比较有表演天分的学生,戴上不同的动物头饰,乌龟和白兔一组,乌鸦和狐狸一组,启发学生进行想象:龟兔第二次赛跑会是怎样的结局,乌鸦再一次得到肉遇到狐狸会怎样,小羊遇到阴险的狼用什么办法逃脱……让那几个学生即兴表演动物们之间发生的故事,然后,请学生任选几种喜欢的动物,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动物之间的故事写下来。学生对整个学习写作的过程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另外,安排一些实践活动,这样,许多学生就对所讲的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然,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兴趣固然重要,但学习的兴趣仅仅停留在兴趣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必须有强烈的成就动机。人的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动机指导下,向着某一特定的目标进行的。动机的核心内容是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一个人力求获得成就的心理倾向,对人的学习和工作起着推动作用。学生有了强烈的成就动机就会对学习具有挑战欲,精力充沛,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对自己做出的决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并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直到成功。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将学生的成就动机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为得到赞许和表扬而学习的成就动机;二是通过学习而获得地位和声誉的成就动机;三是以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引导他们树立近期、中期和远期的不同目标和理想,并不断强化。从不同层面培养学生强烈的成就动机,使学生持久深入地研究和探索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以及世界的普遍本质和规律。
二、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
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的交流
教师在课堂上亲切而富有感召力的语言,大方得体的形体语言,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都会形成巨大的感召力,使广大学生内心自发地亲近老师,积极主动学习老师所教的知识。为此,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人格魅力,崇德立身,开拓进取,努力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还需要教师在课下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关爱与支持,对有各种困难和问题的学生给予及时合理的帮助,一句话、一本书、一支笔都会产生强大的亲和力,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
2.拓展语文课学习的空间,引领学生走向实际生活
教室是学生固有的学习空间,但也要做到“小课堂”“大社会”。例如,我经常给学生布置室外的实践性作业,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
(1)每天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把看到的新闻和自己的体会讲出来,遇到热点新闻时,还让全体学生参与讨论,并把主要内容、感想、体会写在读书笔记本上,通过坚持不懈的收听收看,学生了解了许多国家大事,在轻松愉快的观看中潜移默化地增长了知识。
(2)开展读书活动,积累佳词绝句,每星期,我会让学生背诵一首课外古诗词,小学生记忆力很强,而且童年背诵的文章对一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这样,拓展了学生的阅读空间,感受了汉语言的魅力。
(3)走进自然,感受生活。春天里小草的嫩绿、鸟儿的啼叫和夏天多姿多彩的景象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人们,因此要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去感受它的美,去聆听自然的声音。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学会观察,领悟更多的知识。生活是语文课的另一个大课堂,让每一个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有收获,得到锻炼,健康成长。
关键词: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环境;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现目标,我省近年来对语文教学进行了新课程改革实验,突出强调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统一的三维目标。我多次参加了课改教学实践活动,结合以往几十年的教学经验,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与有益尝试,有许多新的感受与认识。现就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谈点粗浅的认识。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已有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自主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通过自我调节与控制完成对新知识的自我建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这就是所谓的学生主体性。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不仅指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增进学生的主体性,更是指教学过程是随学习内部矛盾展开,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活动和自我挖潜的过程,培養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交往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自主学习的核心,在于“自主”,把学生看成是活生生的个体,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差异性,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以弘扬学生个性为宗旨,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为目标,由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在教学中强化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强调的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主动探究的精神。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刻苦钻研,主动探求知识。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在校学习成绩,而且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将来不管知识更新的周期如何加快,科学技术综合化趋势如何强烈,他都可以从容应对。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我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强烈的成就动机
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或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控制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因此,我在教学中,从一开始就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语文课上,我首先通过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小学语文要求学生写寓言故事,我选了几个比较有表演天分的学生,戴上不同的动物头饰,乌龟和白兔一组,乌鸦和狐狸一组,启发学生进行想象:龟兔第二次赛跑会是怎样的结局,乌鸦再一次得到肉遇到狐狸会怎样,小羊遇到阴险的狼用什么办法逃脱……让那几个学生即兴表演动物们之间发生的故事,然后,请学生任选几种喜欢的动物,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动物之间的故事写下来。学生对整个学习写作的过程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另外,安排一些实践活动,这样,许多学生就对所讲的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然,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兴趣固然重要,但学习的兴趣仅仅停留在兴趣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必须有强烈的成就动机。人的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动机指导下,向着某一特定的目标进行的。动机的核心内容是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一个人力求获得成就的心理倾向,对人的学习和工作起着推动作用。学生有了强烈的成就动机就会对学习具有挑战欲,精力充沛,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对自己做出的决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并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直到成功。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将学生的成就动机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为得到赞许和表扬而学习的成就动机;二是通过学习而获得地位和声誉的成就动机;三是以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引导他们树立近期、中期和远期的不同目标和理想,并不断强化。从不同层面培养学生强烈的成就动机,使学生持久深入地研究和探索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以及世界的普遍本质和规律。
二、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
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的交流
教师在课堂上亲切而富有感召力的语言,大方得体的形体语言,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都会形成巨大的感召力,使广大学生内心自发地亲近老师,积极主动学习老师所教的知识。为此,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人格魅力,崇德立身,开拓进取,努力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还需要教师在课下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关爱与支持,对有各种困难和问题的学生给予及时合理的帮助,一句话、一本书、一支笔都会产生强大的亲和力,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
2.拓展语文课学习的空间,引领学生走向实际生活
教室是学生固有的学习空间,但也要做到“小课堂”“大社会”。例如,我经常给学生布置室外的实践性作业,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
(1)每天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把看到的新闻和自己的体会讲出来,遇到热点新闻时,还让全体学生参与讨论,并把主要内容、感想、体会写在读书笔记本上,通过坚持不懈的收听收看,学生了解了许多国家大事,在轻松愉快的观看中潜移默化地增长了知识。
(2)开展读书活动,积累佳词绝句,每星期,我会让学生背诵一首课外古诗词,小学生记忆力很强,而且童年背诵的文章对一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这样,拓展了学生的阅读空间,感受了汉语言的魅力。
(3)走进自然,感受生活。春天里小草的嫩绿、鸟儿的啼叫和夏天多姿多彩的景象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人们,因此要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去感受它的美,去聆听自然的声音。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学会观察,领悟更多的知识。生活是语文课的另一个大课堂,让每一个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有收获,得到锻炼,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