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子今年大学毕业却没有回家,先是说要找工作,之后又说要考研,本来想着孩子未来自己决定我们就没干涉。可我们去学校看他,却发现他的状态完全不像在准备考研,还说他有一个师哥都在学校晃两年了,没啥可急的!我不知孩子这个心态和状态是否正常?我们要怎样帮他规划未来呢?沈阳:学辉
“校漂儿”是一个新生词汇,但所指的却不是一个新生群体。连年增加的就业压力催生了一个不敢踏入社会的群体。他们流连在母校这个熟悉的环境,逃避现实压力。值得家长和社会审视的是,他们究竟是不想“上岸”还是不能“上岸”。
“校漂儿”本质是逃避
毕业,必然会面临就业,然而工作却并不好找,“校漂儿”一族应运而生。这些人首先是没有找到工作,或在学校里考研等待机会,因为在学校周围拥有着熟悉的环境和氛围,所以选择了“校漂”;其次是学生受经济条件影响,即使是刚找到了工作的学生的待遇也不高,因此他们需要依赖于学校的食堂、学校的公共设施;三是对学校已经形成了心理上的依赖意识。
究其心理根源,首先是缺乏责任感,不愿意积极主动地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其次他们缺乏职业意识,对社会和职场的陌生导致了逃避心态。
盲目考研不如做好规划
“校漂儿”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盲目考研的大学生。他们报考研究生的目的不是出于对报考专业的热爱、深思熟虑希望深造,而是随大流、逃避就业的权宜之计。
很多学生都会说,现在本科不好找工作,考上研究生就好找了。当很多人把考研单纯当做就业缓冲的临时借口时,其实就是在逃避,三年后所面临的就业困局同样存在!如果目的不明确,朝秦暮楚、变幻不定,没有计划,方法不当,当自己都在学习上不停徘徊时,相信三年后的能力也会让企业有所徘徊。由此可见,考研并不是一把“万能钥匙”。
“心理就业”克服片面想当然
造就“校漂儿”一族的根本原因还是大学毕业生的心理“不就业”。让自己的心理就业,首先不能在没有工作时就给自己定一个超出你能力范畴的工作。据调查,大学生们普遍将自己定位于“受到高等教育的社会精英”,因此在实习、求职和面试的过程中,并没有感受到期望的“礼遇”,这使他们对职场提不起兴趣。过于理想化的想法只会让你离岸越来越远。、大学毕业生在“热门”岗位、“中心”城市面前要保持理智,不能受“理想主义”左右,应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到最能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去求职、去锻炼、去成长。
健康的职业心理在求职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遇到挫折,不消极退缩,而是采取积极的态度,勇于面对不足,才会快速“上岸”。
“校漂儿”是一个新生词汇,但所指的却不是一个新生群体。连年增加的就业压力催生了一个不敢踏入社会的群体。他们流连在母校这个熟悉的环境,逃避现实压力。值得家长和社会审视的是,他们究竟是不想“上岸”还是不能“上岸”。
“校漂儿”本质是逃避
毕业,必然会面临就业,然而工作却并不好找,“校漂儿”一族应运而生。这些人首先是没有找到工作,或在学校里考研等待机会,因为在学校周围拥有着熟悉的环境和氛围,所以选择了“校漂”;其次是学生受经济条件影响,即使是刚找到了工作的学生的待遇也不高,因此他们需要依赖于学校的食堂、学校的公共设施;三是对学校已经形成了心理上的依赖意识。
究其心理根源,首先是缺乏责任感,不愿意积极主动地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其次他们缺乏职业意识,对社会和职场的陌生导致了逃避心态。
盲目考研不如做好规划
“校漂儿”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盲目考研的大学生。他们报考研究生的目的不是出于对报考专业的热爱、深思熟虑希望深造,而是随大流、逃避就业的权宜之计。
很多学生都会说,现在本科不好找工作,考上研究生就好找了。当很多人把考研单纯当做就业缓冲的临时借口时,其实就是在逃避,三年后所面临的就业困局同样存在!如果目的不明确,朝秦暮楚、变幻不定,没有计划,方法不当,当自己都在学习上不停徘徊时,相信三年后的能力也会让企业有所徘徊。由此可见,考研并不是一把“万能钥匙”。
“心理就业”克服片面想当然
造就“校漂儿”一族的根本原因还是大学毕业生的心理“不就业”。让自己的心理就业,首先不能在没有工作时就给自己定一个超出你能力范畴的工作。据调查,大学生们普遍将自己定位于“受到高等教育的社会精英”,因此在实习、求职和面试的过程中,并没有感受到期望的“礼遇”,这使他们对职场提不起兴趣。过于理想化的想法只会让你离岸越来越远。、大学毕业生在“热门”岗位、“中心”城市面前要保持理智,不能受“理想主义”左右,应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到最能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去求职、去锻炼、去成长。
健康的职业心理在求职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遇到挫折,不消极退缩,而是采取积极的态度,勇于面对不足,才会快速“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