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线段和最小值问题考察的是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综合性较强。因此,它始终是中考的一大热点.解决此类问题的原理是线段公理和垂线段最短定理,但试题一般会综合考察轴对称、旋转、平移、函数等知识。本文运用基本模型及其变形来解析2019年中考相关题目。
【关键词】初中几何;线段和最小值;线段公理;垂线段最短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34-0114-02
1 基本模型
1.1 垂线段最短
过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1.2 线段公理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①线段公理变式1: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4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
②线段公理变式2:如图1,已知点A、B为射线ON和OM外的两个定点,P、Q分别为射线ON和OM上的两个动点,确定当PA+PQ+BQ最小时,P、Q的位置。
方法:分别过点A、B做射线ON、OM的对称点A′、B′,连接AB′,此时AB′与ON、OM的交点P1、Q1即为所求。(通过轴对称变换,将折线“掰直”)
③线段公理变式3:如图2,已知点A、B分别为直线l外同侧的两个点,P1、P2分别为直线l上的两个动点(P2在P1右侧),且P1P2=1,确定当AP1+BP2+P1P2最小时,P1的位置。
方法:将点B水平向左平移1个单位得到B′,过点B’做l的对称点B’″,连接AB″,此时AB″与l的交点P即为所求。(通过平移,将两条被P1P2分开的线段移在一起,再通过轴对称变换将折线“掰直”即可找到P1。)
2 运用基本模型来解2019年部分省市中考相关题目
例1(2019潍坊)如图3,直线y=x+1与抛物线y=x2﹣4x+5交于A,B两点,点P是y轴上的一个动点,当△PAB的周长最小时,S△PAB=____。
解析:由题意可知,点P在y轴上运动,A、B为y轴外的两个定点。要确定P点的位置使PA+PB最小,因此我们可确定本题的模型为变式1。确定点P位置只需作点B关于y轴的对称点B′,连接B′A与y轴的交点即为P。根据函数、方程、对称的相关知识,即可求出点P、C、B的坐标,所以S△PAB=S△PCB-S△PAC=2.4.
例2(2019达州)如图4,抛物线y=﹣x2+2x+m+1(m为常数)交y轴于点A,与x轴的一个交点在2和3之间,顶点为B。④点A关于直线x=1的对称点为C,点D、E分别在x轴和y轴上,当m=1时,四边形BCDE周长的最小值为+。其中正确判断的序号是____。
解析:由题意可知,D、E分别为x轴和y轴上的动点,B、C分别为x轴和y轴外的两个定点,题目是求BE+ED+DC的最小值.因此可确定本题的模型为变式2,求四边形BCDE周长的最小值,即求BE+ED+DC的最小值,要求BE+ED+DC的最小值,就要把折线“掰直”,其中B、C为定点,E、D为动点,所以根据将军饮马,分别作出C、B关于x、y轴的对称点C′、B′。因此,BE+ED+DC就转化为B′E+ED+DC′,B′E+ED+DC′的最小值就为C′B′,根据函数和对称相关知识即可求出C′B′=,进而可求出四边形BCDE周长的最小值为.
例3(2019成都)如图5,在边长为1的菱形ABCD中,∠ABC=60°,将△ABD沿射线BD的方向平移得到△A′B′D′,分别连接A′C、A′D′、B′C,则A′C+B′C的最小值为____。
解析:由题意可知A′、B′,以及A′、B′所在的直线都是动的,但两个动点A′、B′之间的距离不变,这与变式2模型类似,所以将A′C平移至B′C′(如图5),此时A′C+B′C最小值就是B′C’’+B′C,而此模型正是将军饮马的模型。所以连接AB′,B′C″+B′C的最小值就是AC″。因为A′B′移动的方向和长度固定,所以C″的位置是固定的.进而根据相关几何知识即可求出AC″=.
例4(2019长沙)如图6,△ABC中,AB=AC=10,tanA=2,BE⊥AC于点E,D是线段BE上的一个动点,则CD+BD的最小值是?
解析:由于定点B和动点D在同一条线段上,所以本題不是将军饮马的问题。因此解题的关键是要把线段CD和D“掰直”,但是还不知道BD代表哪一条线段,所以要想办法将BD转化成一条可视的线段.而且一般情况下,一条带倍数的线段可以通过三角函数将其转化为另一条线段,所以通过tanA=2可以计算出cosA=,因此,可以联想到将BD转化为以BD为斜边,且有一个角等于∠A的三角形中的一条直角边。所以过D作DF⊥AB于点F,此时BD=FD,因此BD+CD=FD+CD,这时FD+CD就可以“掰直”了,“掰直”之后就是CF,接下来根据垂线段最短,所以CF的最小值为CG=。
据不完全统计在今年各省市的中考试题中,成都市、达州市、武汉市、宿迁市的填空压轴,长沙市选择题压轴以及重庆市大题压轴题都考察了相关知识。这类题目综合性强,难度较大,虽然考察的内容与问题原型相比会有一些变化,但是仔细阅读题目,寻找与问题原型共通的地方,根据问题原型的解决办法去寻找题目的突破口,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朱广科.线段和(差)最值问题的变式探究与启示[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6(11).
【关键词】初中几何;线段和最小值;线段公理;垂线段最短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34-0114-02
1 基本模型
1.1 垂线段最短
过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1.2 线段公理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①线段公理变式1: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4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
②线段公理变式2:如图1,已知点A、B为射线ON和OM外的两个定点,P、Q分别为射线ON和OM上的两个动点,确定当PA+PQ+BQ最小时,P、Q的位置。
方法:分别过点A、B做射线ON、OM的对称点A′、B′,连接AB′,此时AB′与ON、OM的交点P1、Q1即为所求。(通过轴对称变换,将折线“掰直”)
③线段公理变式3:如图2,已知点A、B分别为直线l外同侧的两个点,P1、P2分别为直线l上的两个动点(P2在P1右侧),且P1P2=1,确定当AP1+BP2+P1P2最小时,P1的位置。
方法:将点B水平向左平移1个单位得到B′,过点B’做l的对称点B’″,连接AB″,此时AB″与l的交点P即为所求。(通过平移,将两条被P1P2分开的线段移在一起,再通过轴对称变换将折线“掰直”即可找到P1。)
2 运用基本模型来解2019年部分省市中考相关题目
例1(2019潍坊)如图3,直线y=x+1与抛物线y=x2﹣4x+5交于A,B两点,点P是y轴上的一个动点,当△PAB的周长最小时,S△PAB=____。
解析:由题意可知,点P在y轴上运动,A、B为y轴外的两个定点。要确定P点的位置使PA+PB最小,因此我们可确定本题的模型为变式1。确定点P位置只需作点B关于y轴的对称点B′,连接B′A与y轴的交点即为P。根据函数、方程、对称的相关知识,即可求出点P、C、B的坐标,所以S△PAB=S△PCB-S△PAC=2.4.
例2(2019达州)如图4,抛物线y=﹣x2+2x+m+1(m为常数)交y轴于点A,与x轴的一个交点在2和3之间,顶点为B。④点A关于直线x=1的对称点为C,点D、E分别在x轴和y轴上,当m=1时,四边形BCDE周长的最小值为+。其中正确判断的序号是____。
解析:由题意可知,D、E分别为x轴和y轴上的动点,B、C分别为x轴和y轴外的两个定点,题目是求BE+ED+DC的最小值.因此可确定本题的模型为变式2,求四边形BCDE周长的最小值,即求BE+ED+DC的最小值,要求BE+ED+DC的最小值,就要把折线“掰直”,其中B、C为定点,E、D为动点,所以根据将军饮马,分别作出C、B关于x、y轴的对称点C′、B′。因此,BE+ED+DC就转化为B′E+ED+DC′,B′E+ED+DC′的最小值就为C′B′,根据函数和对称相关知识即可求出C′B′=,进而可求出四边形BCDE周长的最小值为.
例3(2019成都)如图5,在边长为1的菱形ABCD中,∠ABC=60°,将△ABD沿射线BD的方向平移得到△A′B′D′,分别连接A′C、A′D′、B′C,则A′C+B′C的最小值为____。
解析:由题意可知A′、B′,以及A′、B′所在的直线都是动的,但两个动点A′、B′之间的距离不变,这与变式2模型类似,所以将A′C平移至B′C′(如图5),此时A′C+B′C最小值就是B′C’’+B′C,而此模型正是将军饮马的模型。所以连接AB′,B′C″+B′C的最小值就是AC″。因为A′B′移动的方向和长度固定,所以C″的位置是固定的.进而根据相关几何知识即可求出AC″=.
例4(2019长沙)如图6,△ABC中,AB=AC=10,tanA=2,BE⊥AC于点E,D是线段BE上的一个动点,则CD+BD的最小值是?
解析:由于定点B和动点D在同一条线段上,所以本題不是将军饮马的问题。因此解题的关键是要把线段CD和D“掰直”,但是还不知道BD代表哪一条线段,所以要想办法将BD转化成一条可视的线段.而且一般情况下,一条带倍数的线段可以通过三角函数将其转化为另一条线段,所以通过tanA=2可以计算出cosA=,因此,可以联想到将BD转化为以BD为斜边,且有一个角等于∠A的三角形中的一条直角边。所以过D作DF⊥AB于点F,此时BD=FD,因此BD+CD=FD+CD,这时FD+CD就可以“掰直”了,“掰直”之后就是CF,接下来根据垂线段最短,所以CF的最小值为CG=。
据不完全统计在今年各省市的中考试题中,成都市、达州市、武汉市、宿迁市的填空压轴,长沙市选择题压轴以及重庆市大题压轴题都考察了相关知识。这类题目综合性强,难度较大,虽然考察的内容与问题原型相比会有一些变化,但是仔细阅读题目,寻找与问题原型共通的地方,根据问题原型的解决办法去寻找题目的突破口,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朱广科.线段和(差)最值问题的变式探究与启示[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