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负压封閉引流(VSD)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在四肢骨科创伤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结合我科临床工作,本文主要通过回顾负压封闭引流的概况、原理、适应症和禁忌症、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优、缺点及术后护理工作,为临床使用提供更好的学习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创伤修复;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术后护理
1、概况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是1992年德国ULM大学Fleischman博士首创发明的。1994年裘华德教授率先将VSD技术引进中国,并创造性的应用于骨科及普外科。VSD(中文名:维斯第)材料(是一种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外观形同海绵,白色,无毒,无免疫活性,有极强的吸附和透水性,耐腐蚀,质地柔软,抗张力强。不含纤维,无固性脱落物,有效传导负压,并具有负压刺激性)+半透膜+三通接管+负压吸引器进行负压吸引的技术。
2、VSD负压引流术原理
是在清创完的创面上覆盖VSD敷料(可根据创面形状任意裁剪)然后用生物半透膜(单项透气)将其完全封闭。最后接通负压源给予VSD负压引流治疗,该治疗会把创面的一些坏死组织等分泌物抽出,加速局部的血液循环,提供非常好的肉芽组织生长环境,VSD的原理符合llizarov的张力-应力学说:即经生长中的组织缓慢牵引产生一定张力,可刺激组织的再生和活跃生长,从而使肉芽快速生长。
3、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1.大面积皮肤缺损、撕脱伤、脱套伤,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2.烧伤皮肤缺损的表面。3.感染无法控制的软组织表面。4.骨外露的表面。5.严重的关节腔感染。6.开放性骨折,骨髓炎,骨筋膜室综合征。7.褥疮、伤口不愈合、以及糖尿病足。禁忌症:活动性出血,凝血功能障碍,气性坏疽、破伤风。癌性溃疡。
4、使用方法
1、常规消毒后,清除坏死组织及异物,对疑似有血运的组织,予以保留,彻底止血2、依照创面修剪敷料,将引流管串联或并联,敷料缝合在一起,将敷料边缘与创缘周围皮肤固定,3、以75%酒精擦洗创缘周围皮肤,待干燥后贴膜,引流管处应仔细密封,防止漏气。
5、注意事项
1.彻底清创,不留死腔:引流不能代替清创,虽然负压封闭引流有一定的清创效果,坏死组织碎屑可经引流管引出,块状的坏死组织会被吸附于医用泡沫材料表面,而在更换引流时被清出,但适度的清创仍是必要的,使被引流区彻底开放,不遗留死腔,保证引流彻底。2每根引流管两侧的泡沫材料宽度不宜超过2~3cm,以保证泡沫表面有足够的负压,多侧孔引流管的端孔及所有侧孔都需位于泡沫内,避免堵塞。3.封闭良好:良好的封闭是保证引流效果的关键。清洁干燥周围皮肤,使生物膜粘贴密闭牢固,粘贴时薄膜的覆盖范围要包括3-4cm的创缘健康皮肤。4维持负压:持续高负压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重要特点,负压的高低和有无中断直接影响到引流效果,但负压太大可致出血。5.应用糜蛋白酶间断冲洗:糜蛋白酶具有分解肽键的作用,选择性分解变性蛋白质,溶化坏死组织,使其与脓液变稀,易于引流,消除炎症过程中所引起的纤维素沉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6、优、缺点
传统的骨科换药,特别是感染创面、需要频繁更换敷料,即使这样也不能有效清除创面积液、积脓及坏死组织,从而导致感染加重。
优点:
1治疗时间明显缩短,减少病人痛苦,并减轻工作量。
2有效地避免交叉感染,加快感染创面愈合,减少抗生素的应用。
3持续负压吸引促进了创面组织的体液向引流管方向不断流动,为创面的血运提供了有效的、持续的动力。
4负压封闭引流装置由于有医用泡沫材料,因而能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通畅,保证了引流效果。减少有关创面感染的问题,减少了抗生素的应用周期及用量,减少住院时间,同时也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5在骨科临床应用中有效控制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改变了传统换药、引流方式,使患者痛苦减轻,并提高治愈率。
缺点:
1·费用高,不能循环利用。
2·未进入医保,医保不能报销。
3.治疗期间管道容易堵塞。
7、术后护理
1、术后观察与处理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和观察创缘皮肤情况。引流颜色,量,气味变化,及半透膜周围的颜色的变化。
2、封闭持续负压的观察与护理
①保持创面持续有效的负压是引流及治疗成功的关键,也是护理的重点内容。首先要确保压力合适。其次,要确保各管道通畅、紧密连接,并妥善固定引流管。引流不畅可用20mh注射器向外抽吸或用0.9%生理盐水10~20ml冲洗管道,必要时予更换引流管。
② 负压瓶的位置要低于创面,有利于引流。一次负压密闭引流可维持有效引流5~7天,一般在7天后拔除或更换,有脓性渗出,可3天更换。
③注意观察引流液及掌握引流瓶的处理。引流液常规每4h清倒1次,并记录量、颜色、性质;引流瓶每天常规更换,更换前应阻断压力,夹闭近端引流管,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④提醒患者及陪护人员不要牵拉、压迫、折叠引流管,不可随意调节负压。
参考文献:
[1]裘华德,宋九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8
[2]李建飞,黄巧玲.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实用临床医学,2010,10(7):5152
[3] 姚元章,黄显凯,麻晓林,等.负压封闭技术治疗创伤后软组织缺损创伤[J].,2002,4(1):9-12.
关键词:创伤修复;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术后护理
1、概况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是1992年德国ULM大学Fleischman博士首创发明的。1994年裘华德教授率先将VSD技术引进中国,并创造性的应用于骨科及普外科。VSD(中文名:维斯第)材料(是一种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外观形同海绵,白色,无毒,无免疫活性,有极强的吸附和透水性,耐腐蚀,质地柔软,抗张力强。不含纤维,无固性脱落物,有效传导负压,并具有负压刺激性)+半透膜+三通接管+负压吸引器进行负压吸引的技术。
2、VSD负压引流术原理
是在清创完的创面上覆盖VSD敷料(可根据创面形状任意裁剪)然后用生物半透膜(单项透气)将其完全封闭。最后接通负压源给予VSD负压引流治疗,该治疗会把创面的一些坏死组织等分泌物抽出,加速局部的血液循环,提供非常好的肉芽组织生长环境,VSD的原理符合llizarov的张力-应力学说:即经生长中的组织缓慢牵引产生一定张力,可刺激组织的再生和活跃生长,从而使肉芽快速生长。
3、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1.大面积皮肤缺损、撕脱伤、脱套伤,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2.烧伤皮肤缺损的表面。3.感染无法控制的软组织表面。4.骨外露的表面。5.严重的关节腔感染。6.开放性骨折,骨髓炎,骨筋膜室综合征。7.褥疮、伤口不愈合、以及糖尿病足。禁忌症:活动性出血,凝血功能障碍,气性坏疽、破伤风。癌性溃疡。
4、使用方法
1、常规消毒后,清除坏死组织及异物,对疑似有血运的组织,予以保留,彻底止血2、依照创面修剪敷料,将引流管串联或并联,敷料缝合在一起,将敷料边缘与创缘周围皮肤固定,3、以75%酒精擦洗创缘周围皮肤,待干燥后贴膜,引流管处应仔细密封,防止漏气。
5、注意事项
1.彻底清创,不留死腔:引流不能代替清创,虽然负压封闭引流有一定的清创效果,坏死组织碎屑可经引流管引出,块状的坏死组织会被吸附于医用泡沫材料表面,而在更换引流时被清出,但适度的清创仍是必要的,使被引流区彻底开放,不遗留死腔,保证引流彻底。2每根引流管两侧的泡沫材料宽度不宜超过2~3cm,以保证泡沫表面有足够的负压,多侧孔引流管的端孔及所有侧孔都需位于泡沫内,避免堵塞。3.封闭良好:良好的封闭是保证引流效果的关键。清洁干燥周围皮肤,使生物膜粘贴密闭牢固,粘贴时薄膜的覆盖范围要包括3-4cm的创缘健康皮肤。4维持负压:持续高负压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重要特点,负压的高低和有无中断直接影响到引流效果,但负压太大可致出血。5.应用糜蛋白酶间断冲洗:糜蛋白酶具有分解肽键的作用,选择性分解变性蛋白质,溶化坏死组织,使其与脓液变稀,易于引流,消除炎症过程中所引起的纤维素沉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6、优、缺点
传统的骨科换药,特别是感染创面、需要频繁更换敷料,即使这样也不能有效清除创面积液、积脓及坏死组织,从而导致感染加重。
优点:
1治疗时间明显缩短,减少病人痛苦,并减轻工作量。
2有效地避免交叉感染,加快感染创面愈合,减少抗生素的应用。
3持续负压吸引促进了创面组织的体液向引流管方向不断流动,为创面的血运提供了有效的、持续的动力。
4负压封闭引流装置由于有医用泡沫材料,因而能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通畅,保证了引流效果。减少有关创面感染的问题,减少了抗生素的应用周期及用量,减少住院时间,同时也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5在骨科临床应用中有效控制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改变了传统换药、引流方式,使患者痛苦减轻,并提高治愈率。
缺点:
1·费用高,不能循环利用。
2·未进入医保,医保不能报销。
3.治疗期间管道容易堵塞。
7、术后护理
1、术后观察与处理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和观察创缘皮肤情况。引流颜色,量,气味变化,及半透膜周围的颜色的变化。
2、封闭持续负压的观察与护理
①保持创面持续有效的负压是引流及治疗成功的关键,也是护理的重点内容。首先要确保压力合适。其次,要确保各管道通畅、紧密连接,并妥善固定引流管。引流不畅可用20mh注射器向外抽吸或用0.9%生理盐水10~20ml冲洗管道,必要时予更换引流管。
② 负压瓶的位置要低于创面,有利于引流。一次负压密闭引流可维持有效引流5~7天,一般在7天后拔除或更换,有脓性渗出,可3天更换。
③注意观察引流液及掌握引流瓶的处理。引流液常规每4h清倒1次,并记录量、颜色、性质;引流瓶每天常规更换,更换前应阻断压力,夹闭近端引流管,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④提醒患者及陪护人员不要牵拉、压迫、折叠引流管,不可随意调节负压。
参考文献:
[1]裘华德,宋九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8
[2]李建飞,黄巧玲.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实用临床医学,2010,10(7):5152
[3] 姚元章,黄显凯,麻晓林,等.负压封闭技术治疗创伤后软组织缺损创伤[J].,2002,4(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