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隐性逃课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校教育工作,造成资源的浪费,教学秩序的混乱,因此,应该寻求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隐性逃课现象,为以后提高教学质量,减小不良影响,树立良好的学风、校风打下基础。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理论课;隐性逃课
1. 前言
高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而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最基本、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也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然而,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隐性逃课”行为较为常见,所谓“隐性逃课”是指学生按时来上课,人在教室内,并不认真听老师讲授知识或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是做与授课无关的事情,如小声说话、睡觉、看小说、看其它书籍、听音乐等。[1]总之,他们从事的活动与该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毫无关系。正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就是生命,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再说“隐性逃课”行为不但妨碍了正常教学秩序,而且影响了大学生知识的获得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这种现象有悖于高校的教育理念,应引起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教师的高度重视。一直以来我们对显性逃课关注较多,却忽视了隐性逃课,因此,必要通过研究解开隐性逃课的诸多真相,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清晰地了解此现象的不良影响,以引起足够重视,同时寻求解决办法。为以后提高教学质量,减小不良影响,树立良好的学风、校风打下基础。
2.“隐性逃课”行为对高校教育工作的影响
2.1 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课堂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主要载体,是学生猎取知识的主要途径。“隐性逃课”学生的思维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课堂对于这些学生形同虚设,毫无疑问,肯定是教育资源的浪费。一个大学课堂的形成,需要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既要有教学需要的各种设备,还要有担任教学工作的人员。高等教育资源若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然会对我国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2.2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众多的“隐性逃课”行为干扰了正常教学秩序。学生在课堂中的睡觉、聊天、玩手机、听音乐等心不在焉行为,毫无疑问会对教师心理造成冲击,制约授课老师的讲课兴趣、课堂发挥等,导致教学工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2.3导致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和混乱生活秩序的形成
“隐性逃课”的学生上课时心不在焉,对课堂上的授课内容漠不关心,导致课后复习时一片茫然,无从入手,因而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进而产生厌学的现象。同时,由于这类学生的心思根本不在课堂上,在课余时间就会毫无顾忌地挥霍自己的青春,在长期无所事事、又缺乏正面教育的情况下,将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侵袭,导致沉迷网络、违规经商、酗酒等违规违纪现象滋生,甚至荒废学业。
3 改革措施
3.1 认真组织和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当大学生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时,学校和学生家长都应通过教育使大学新生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和明确大学四年在自己人生中的关键位置和所起的深远作用,同时教育和引导他们明确今后的目标,树立为实现这些目标,迎接各种挑战和克服种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的思想准备。
3.2 改革教材体系,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
目前体育教育专业理论课的教材存在内容过多、过全、过深、教材形式单一的问题,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应朝着自动化、多样化、程序化的方向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引进课程教学之中,便于学生观摩学习,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知识;还可以建立网络平台,学生根据需要可多次重复学习,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自学、自评、自锻的综合能力培养有积极的帮助[2][3]。
3.3 改革高考录取分数
在高考录取时,可以采用多元化的录取方法。如:体育考试为五项,满分应该为500分,文化课部分应该为750分,进入我校的学生总分应该高于其它专业学生100分入校。只看总分,这样就形成了多元化录取分数。体育成绩高的,文化课可以低一些;文化课高的,体育成绩可以差一点。这样,理论课成绩好一点的学生也可以进入体育教育专业学习,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文化水平。
3.4 处理好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教的客体,又是学的主体。因此,如何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质量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实际的体育理论课教学中,“正确的导”和“主动的学”通常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4]。教师的主导性主要在于:明确教学目标,然后要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学习步骤等进行深入的了解,并根据目标和学习动机的关系来编制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这样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动机和学习积极性,使师生融洽地、相互配合地去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学得越好,学生的主体性越强,就越说明教师了解学生、理解教材透彻、选择教法得当,也就是说教师的主导性越强。如果学生没有学习主动性那么只能说明教师的指导是不正确的、不恰当的[5]。 “进学之功,贵在心悟;施教之功,贵在诱导”,思与诱辩证的统一,才是体育理论课教学取得成功的保证。[6][7]
4建议
4.1 让学生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让学生进校就设定自己发展目标。
4.2 加强课程建设,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先后顺序,加大基础理论课或选修理论课门数,减少术课学时数。
4.3 拓宽知识面,注重课程小型化。
4.4 改革录取方法,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理论基础水平。
4.5 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加强教学管理。
4.6 处理好师生之间关系,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4.7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加强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周琦.目标与手段的背离—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社会学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2(03):16-17.
[2]李建军改革[J]•体育科学, 2001(04):45-47.
[3]薄雪松,魏春立,李金花等.对体育教育专业室内理论课教学实习的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1999(04):44-46.
[4]毛振明.体育体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5]傅道春.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
[6]陈琦.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
[7]王升.教学策略与教学艺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理论课;隐性逃课
1. 前言
高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而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最基本、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也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然而,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隐性逃课”行为较为常见,所谓“隐性逃课”是指学生按时来上课,人在教室内,并不认真听老师讲授知识或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是做与授课无关的事情,如小声说话、睡觉、看小说、看其它书籍、听音乐等。[1]总之,他们从事的活动与该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毫无关系。正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就是生命,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再说“隐性逃课”行为不但妨碍了正常教学秩序,而且影响了大学生知识的获得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这种现象有悖于高校的教育理念,应引起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教师的高度重视。一直以来我们对显性逃课关注较多,却忽视了隐性逃课,因此,必要通过研究解开隐性逃课的诸多真相,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清晰地了解此现象的不良影响,以引起足够重视,同时寻求解决办法。为以后提高教学质量,减小不良影响,树立良好的学风、校风打下基础。
2.“隐性逃课”行为对高校教育工作的影响
2.1 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课堂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主要载体,是学生猎取知识的主要途径。“隐性逃课”学生的思维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课堂对于这些学生形同虚设,毫无疑问,肯定是教育资源的浪费。一个大学课堂的形成,需要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既要有教学需要的各种设备,还要有担任教学工作的人员。高等教育资源若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然会对我国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2.2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众多的“隐性逃课”行为干扰了正常教学秩序。学生在课堂中的睡觉、聊天、玩手机、听音乐等心不在焉行为,毫无疑问会对教师心理造成冲击,制约授课老师的讲课兴趣、课堂发挥等,导致教学工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2.3导致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和混乱生活秩序的形成
“隐性逃课”的学生上课时心不在焉,对课堂上的授课内容漠不关心,导致课后复习时一片茫然,无从入手,因而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进而产生厌学的现象。同时,由于这类学生的心思根本不在课堂上,在课余时间就会毫无顾忌地挥霍自己的青春,在长期无所事事、又缺乏正面教育的情况下,将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侵袭,导致沉迷网络、违规经商、酗酒等违规违纪现象滋生,甚至荒废学业。
3 改革措施
3.1 认真组织和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当大学生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时,学校和学生家长都应通过教育使大学新生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和明确大学四年在自己人生中的关键位置和所起的深远作用,同时教育和引导他们明确今后的目标,树立为实现这些目标,迎接各种挑战和克服种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的思想准备。
3.2 改革教材体系,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
目前体育教育专业理论课的教材存在内容过多、过全、过深、教材形式单一的问题,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应朝着自动化、多样化、程序化的方向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引进课程教学之中,便于学生观摩学习,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知识;还可以建立网络平台,学生根据需要可多次重复学习,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自学、自评、自锻的综合能力培养有积极的帮助[2][3]。
3.3 改革高考录取分数
在高考录取时,可以采用多元化的录取方法。如:体育考试为五项,满分应该为500分,文化课部分应该为750分,进入我校的学生总分应该高于其它专业学生100分入校。只看总分,这样就形成了多元化录取分数。体育成绩高的,文化课可以低一些;文化课高的,体育成绩可以差一点。这样,理论课成绩好一点的学生也可以进入体育教育专业学习,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文化水平。
3.4 处理好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教的客体,又是学的主体。因此,如何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质量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实际的体育理论课教学中,“正确的导”和“主动的学”通常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4]。教师的主导性主要在于:明确教学目标,然后要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学习步骤等进行深入的了解,并根据目标和学习动机的关系来编制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这样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动机和学习积极性,使师生融洽地、相互配合地去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学得越好,学生的主体性越强,就越说明教师了解学生、理解教材透彻、选择教法得当,也就是说教师的主导性越强。如果学生没有学习主动性那么只能说明教师的指导是不正确的、不恰当的[5]。 “进学之功,贵在心悟;施教之功,贵在诱导”,思与诱辩证的统一,才是体育理论课教学取得成功的保证。[6][7]
4建议
4.1 让学生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让学生进校就设定自己发展目标。
4.2 加强课程建设,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先后顺序,加大基础理论课或选修理论课门数,减少术课学时数。
4.3 拓宽知识面,注重课程小型化。
4.4 改革录取方法,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理论基础水平。
4.5 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加强教学管理。
4.6 处理好师生之间关系,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4.7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加强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周琦.目标与手段的背离—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社会学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2(03):16-17.
[2]李建军改革[J]•体育科学, 2001(04):45-47.
[3]薄雪松,魏春立,李金花等.对体育教育专业室内理论课教学实习的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1999(04):44-46.
[4]毛振明.体育体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5]傅道春.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
[6]陈琦.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
[7]王升.教学策略与教学艺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