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和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成为高校的主要研究性课题。在经过时间证明之后,创业被认为是当代社会经济增长和转型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拉动国民经济的重要引擎。就目前而言,大学生毕业后的创业成功率并不高。因此,加強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提高学生创业意愿的重要途径。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创业,能够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更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业意愿,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思维。基于此,本文调查了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对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并得出相关结论。这些调查研究旨在归纳和整理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研究动向。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创业意愿 影响分析
基于实证研究分析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
根据《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在2015年时大学生毕业创业率仅有2.86%,所占比例并不高。大学生创业意愿的调查研究显示,大多数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创业的比例较低,而表示在工作若干年后再进行创业的学生则占大多数。在这项调查中,表示毕业后会立刻创业的学生只有12.7%,表示在五年之内可能会开始创业的学生有36.1%,而表示在毕业五年至十年内创业的学生比例上升至56.8%。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基本上可以得知,就目前来看学生对于创业的意愿并不算高,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资源后再进行创业。影响学生创业意愿的因素有很多种,大致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内在因素,也就是学生的个人性别、性格特质、价值观、教育水平、工作经历等内容;二是外在因素,即市场环境、创业政策等内容。据不完全调查显示,专业状况、家庭背景和在校经历都会对学生的创业意愿产生较大影响,例如亲朋好友的支持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创业意愿,而亲朋好友的支持又会受到创业政策等内容的影响。除此之外,在《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的课题组调查中显示,创业率较高的是艺术类、工学和管理学的学生,Krueger和Garsurd的调查研究显示,如果学生的父母是企业家,他们在毕业后更容易选择创业。而在蔡颖的调查显示中,家庭年收入和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呈反向变动关系。郭蕾发现求职动机是“使个人价值得到社会承认”的学生相较于“得到更高经济效益、发挥自己兴趣爱好”为目的的学生具有更高的创业意愿。
在上述这些调查研究中,学生的个体特征、家庭情况和外部环境因素往往是学生个人难以控制和改变的,其中只有所受教育这一条,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培养来改变。因此,各个高校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这些活动是否对学生的创业意愿有影响和这些教育活动的开展是否具有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这对于我们更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创业意愿具有较高的价值。
1.运用TPB模型的调查研究结果
TPB的调查模型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收集各个不同专业的学生问卷调查,并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对比研究。这一调查实验主要是Kadir运用Ajzen的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开展的。通过对这些问卷的分析,得出了态度因素、行为因素和教育支持对学生的创业意愿影响显著,分别表现为0.5324、0.5668、0.6241。其中,创业教育的支持对创业态度因素的累计贡献率是40%,而态度、行为和教育支持能够解释创业意愿43%的变异。通过上述的调查结果可以得出,教育支持对学生的创业意愿具有较大的影响,同时创新创业教育也是学生进行创业获取知识点的必要途径。因此,高校要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创业意愿。与此同时,研究发现相较于提供更多的创业培训、讲座等创业研讨会的教育方式,学生对于创业网络辅导方面的活动需求更多,也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高校要加强这类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创业兴趣。
2.采用对照组实验研究
对照组实验研究主要是Stamboulis和Barlas两位共同研究的。他们认为当前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即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在实验过程中,Stamboulis和Barlas调查了169名参加创业教育项目的大学生,并采取了实验对照组的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参加创业教育和不参加创业教育的学生对于创业的观点、信心,对外部环境的感知和对教育项目的了解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包括时间管理、领导能力的培养和人际关系技巧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指导和系统的学习,这些都能够帮助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及时有效地进行应对。同时据调查结果显示,对学生进行持续的鼓励输出是帮助学生克服阻碍的有效途径。在接下来的研究中,仍然要更多地关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对创业困难的认知程度的区别。除此之外,在进行任何关于大学生创业意愿的调查研究中,性别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创业教育课程对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
课程教育是教育活动的中心,在高校内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意愿这一问题仍然处在讨论与调查之中。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充分了解学生对于创新创业课程的看法和参与程度,能够有效避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针对性不强、学生兴趣不高的问题。
1.反向或无影响
据不完全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于学生的创业意愿并没有显著的影响,甚至在学校开设相关的课程之后,学生的创业意愿出现不升反降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在深度接触创业的系统知识和操作步骤后,出现知难而退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据Zhao、Von Graevenitz、Gurel三位学者的调查研究显示,开展创新创业课程对提高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同时也发现,创新创业课程并不能像传统授课方式一样授课,而是需要学校对此类课程进行拓展,注重教学方法的转变,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创业意愿。除此之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相较于其他讲座,创业活动等形式要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2.显著正向影响
截至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问题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答案,但就目前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地区和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能够对学生的创业意愿产生积极作用。在Vaizler的調查研究中发现,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学生创业意愿的最大价值在于能够为学生树立成为企业家的想法和观念,这种观念的树立能够促使学生产生前期的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但仍然需要后期的持续性学习。而Khaoula则是从创业态度、创业项目、创业能力、沟通和人际关系、良好的声誉五个方面,来进行调查研究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该研究主要从两方面来进行考虑,一是考查创业意愿和参与者的形象;二是考查创业参与者在职业生涯中如何将所学到的知识内容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在经过长期的跟踪调查之后发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创业参与者的形象产生积极影响,并且能够帮助创业参与者将所学到的知识内容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除此之外,与大学生创业意向的调查研究还有许多,例如Rachel发现在经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培训后,男生的创业意愿有明显的提高。Karhunen则从创新创业教育的培训角度出发,认为创新创业的培训项目也需要延伸至大学生的创业课程体系中,这些系统的培训项目更能够促进知识型创业意愿存活率的提高。在Keat的研究调查中显示,创新创业课程影响学生的创业意愿是基于课程主体的配置和授课方式。在设置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时,学校要先对经济产业的发展情况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够为学生的创业意愿提供最为理想的生长环境。除此之外,个人的风险偏好也是影响学生创业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方面,学校要提早布置,使学生能够在进入工作场所之前获取到足够的创业教育内容,从而培养出潜在的企业家意识,减少创业失败的风险。对于高校而言,提高学生的创业意愿首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例如人才招聘、产品开发和市场分析定位等,都能够极大地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情况和现实需求。同时,加强对学生在资本管理和业务管理等硬性知识的培养,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升学生创业意愿的目的。
自我效能对创业意愿的影响
自我效能是人对自己是否能够做成一件事的主观判断,而在对学生创业意愿的调查中,自我效能也是众多学者一直研究和讨论的热点。在自我效能对创业意向的影响这一研究主题中,首先是Bird在基于创业模型上,得出自我效能能够对创业意向产生影响的研究结果。而在Krueger、Chen、Jung等人的研究中都无一不证明了自我效能对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呈正相关的关系。一方面,自我效能是作为自变量的形式对创业意向产生影响,是决定学生是否进行创业的潜在直接决定因素。另一方面,长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业意向。但同时,在这项调查研究中发现,在经过系统的学习过后,男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最为明显,而女生的创业意愿则不明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不能有效达到女生的自我效能需求,因此,这就需要在实验中重新进行实验设计,来增强女生的自我效能感,实现提高女生创业意愿的目的。除此之外,如果在实验之前,参与者就具备一定的创业倾向,那么实验结果就会存在一定的自我选择偏差。
结 语
提高学生的创业意向,需要高校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出发,并且持续广泛地开展相关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校园活动,以各类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活动影响学生、引导学生。除此之外,高校还需要始终把握社会的实际需求和创业动向,为学生提供最为准确、实际、有效的创业教育和创业项目培训,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业意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吕媛.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短长期创业意愿的影响[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6,8(6):22-27.
[2]郭昱铄,张秀娥.创新创业教育对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作用机制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12):69-72.
[3]熊素宜.“双创”背景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37(11):56-58.
[4]沈丽娟.高校创业教育对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实证探索——以福州地区为例[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6):31-38.
[5]井月,彭云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思政教育研究[J].价值工程,2016,35(10):9-11.
[6]唐瑶.刍议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培养途径[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1(9):37-38.
[7]谭力文,曹文祥,宋晟欣.高校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意愿关系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11):34-39.
作者单位:西安思源学院 陕西西安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创业意愿 影响分析
基于实证研究分析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
根据《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在2015年时大学生毕业创业率仅有2.86%,所占比例并不高。大学生创业意愿的调查研究显示,大多数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创业的比例较低,而表示在工作若干年后再进行创业的学生则占大多数。在这项调查中,表示毕业后会立刻创业的学生只有12.7%,表示在五年之内可能会开始创业的学生有36.1%,而表示在毕业五年至十年内创业的学生比例上升至56.8%。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基本上可以得知,就目前来看学生对于创业的意愿并不算高,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资源后再进行创业。影响学生创业意愿的因素有很多种,大致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内在因素,也就是学生的个人性别、性格特质、价值观、教育水平、工作经历等内容;二是外在因素,即市场环境、创业政策等内容。据不完全调查显示,专业状况、家庭背景和在校经历都会对学生的创业意愿产生较大影响,例如亲朋好友的支持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创业意愿,而亲朋好友的支持又会受到创业政策等内容的影响。除此之外,在《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的课题组调查中显示,创业率较高的是艺术类、工学和管理学的学生,Krueger和Garsurd的调查研究显示,如果学生的父母是企业家,他们在毕业后更容易选择创业。而在蔡颖的调查显示中,家庭年收入和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呈反向变动关系。郭蕾发现求职动机是“使个人价值得到社会承认”的学生相较于“得到更高经济效益、发挥自己兴趣爱好”为目的的学生具有更高的创业意愿。
在上述这些调查研究中,学生的个体特征、家庭情况和外部环境因素往往是学生个人难以控制和改变的,其中只有所受教育这一条,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培养来改变。因此,各个高校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这些活动是否对学生的创业意愿有影响和这些教育活动的开展是否具有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这对于我们更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创业意愿具有较高的价值。
1.运用TPB模型的调查研究结果
TPB的调查模型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收集各个不同专业的学生问卷调查,并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对比研究。这一调查实验主要是Kadir运用Ajzen的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开展的。通过对这些问卷的分析,得出了态度因素、行为因素和教育支持对学生的创业意愿影响显著,分别表现为0.5324、0.5668、0.6241。其中,创业教育的支持对创业态度因素的累计贡献率是40%,而态度、行为和教育支持能够解释创业意愿43%的变异。通过上述的调查结果可以得出,教育支持对学生的创业意愿具有较大的影响,同时创新创业教育也是学生进行创业获取知识点的必要途径。因此,高校要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创业意愿。与此同时,研究发现相较于提供更多的创业培训、讲座等创业研讨会的教育方式,学生对于创业网络辅导方面的活动需求更多,也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高校要加强这类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创业兴趣。
2.采用对照组实验研究
对照组实验研究主要是Stamboulis和Barlas两位共同研究的。他们认为当前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即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在实验过程中,Stamboulis和Barlas调查了169名参加创业教育项目的大学生,并采取了实验对照组的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参加创业教育和不参加创业教育的学生对于创业的观点、信心,对外部环境的感知和对教育项目的了解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包括时间管理、领导能力的培养和人际关系技巧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指导和系统的学习,这些都能够帮助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及时有效地进行应对。同时据调查结果显示,对学生进行持续的鼓励输出是帮助学生克服阻碍的有效途径。在接下来的研究中,仍然要更多地关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对创业困难的认知程度的区别。除此之外,在进行任何关于大学生创业意愿的调查研究中,性别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创业教育课程对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
课程教育是教育活动的中心,在高校内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意愿这一问题仍然处在讨论与调查之中。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充分了解学生对于创新创业课程的看法和参与程度,能够有效避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针对性不强、学生兴趣不高的问题。
1.反向或无影响
据不完全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于学生的创业意愿并没有显著的影响,甚至在学校开设相关的课程之后,学生的创业意愿出现不升反降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在深度接触创业的系统知识和操作步骤后,出现知难而退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据Zhao、Von Graevenitz、Gurel三位学者的调查研究显示,开展创新创业课程对提高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同时也发现,创新创业课程并不能像传统授课方式一样授课,而是需要学校对此类课程进行拓展,注重教学方法的转变,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创业意愿。除此之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相较于其他讲座,创业活动等形式要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2.显著正向影响
截至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问题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答案,但就目前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地区和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能够对学生的创业意愿产生积极作用。在Vaizler的調查研究中发现,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学生创业意愿的最大价值在于能够为学生树立成为企业家的想法和观念,这种观念的树立能够促使学生产生前期的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但仍然需要后期的持续性学习。而Khaoula则是从创业态度、创业项目、创业能力、沟通和人际关系、良好的声誉五个方面,来进行调查研究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该研究主要从两方面来进行考虑,一是考查创业意愿和参与者的形象;二是考查创业参与者在职业生涯中如何将所学到的知识内容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在经过长期的跟踪调查之后发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创业参与者的形象产生积极影响,并且能够帮助创业参与者将所学到的知识内容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除此之外,与大学生创业意向的调查研究还有许多,例如Rachel发现在经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培训后,男生的创业意愿有明显的提高。Karhunen则从创新创业教育的培训角度出发,认为创新创业的培训项目也需要延伸至大学生的创业课程体系中,这些系统的培训项目更能够促进知识型创业意愿存活率的提高。在Keat的研究调查中显示,创新创业课程影响学生的创业意愿是基于课程主体的配置和授课方式。在设置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时,学校要先对经济产业的发展情况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够为学生的创业意愿提供最为理想的生长环境。除此之外,个人的风险偏好也是影响学生创业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方面,学校要提早布置,使学生能够在进入工作场所之前获取到足够的创业教育内容,从而培养出潜在的企业家意识,减少创业失败的风险。对于高校而言,提高学生的创业意愿首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例如人才招聘、产品开发和市场分析定位等,都能够极大地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情况和现实需求。同时,加强对学生在资本管理和业务管理等硬性知识的培养,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升学生创业意愿的目的。
自我效能对创业意愿的影响
自我效能是人对自己是否能够做成一件事的主观判断,而在对学生创业意愿的调查中,自我效能也是众多学者一直研究和讨论的热点。在自我效能对创业意向的影响这一研究主题中,首先是Bird在基于创业模型上,得出自我效能能够对创业意向产生影响的研究结果。而在Krueger、Chen、Jung等人的研究中都无一不证明了自我效能对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呈正相关的关系。一方面,自我效能是作为自变量的形式对创业意向产生影响,是决定学生是否进行创业的潜在直接决定因素。另一方面,长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业意向。但同时,在这项调查研究中发现,在经过系统的学习过后,男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最为明显,而女生的创业意愿则不明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不能有效达到女生的自我效能需求,因此,这就需要在实验中重新进行实验设计,来增强女生的自我效能感,实现提高女生创业意愿的目的。除此之外,如果在实验之前,参与者就具备一定的创业倾向,那么实验结果就会存在一定的自我选择偏差。
结 语
提高学生的创业意向,需要高校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出发,并且持续广泛地开展相关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校园活动,以各类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活动影响学生、引导学生。除此之外,高校还需要始终把握社会的实际需求和创业动向,为学生提供最为准确、实际、有效的创业教育和创业项目培训,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业意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吕媛.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短长期创业意愿的影响[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6,8(6):22-27.
[2]郭昱铄,张秀娥.创新创业教育对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作用机制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12):69-72.
[3]熊素宜.“双创”背景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37(11):56-58.
[4]沈丽娟.高校创业教育对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实证探索——以福州地区为例[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6):31-38.
[5]井月,彭云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思政教育研究[J].价值工程,2016,35(10):9-11.
[6]唐瑶.刍议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培养途径[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1(9):37-38.
[7]谭力文,曹文祥,宋晟欣.高校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意愿关系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11):34-39.
作者单位:西安思源学院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