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各地展开,新课程所阐释、倡导的全新的基本理念也正如缕缕春风吹进校园、渗透到师生的心田。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自主探索,做学习的主体。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每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呢?本文就此问题,谈些个人做法,与各位同仁探讨。
一、注重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学习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创设乐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尤其在新课的导入上,应充分考虑鲜明的形象性、内容的新奇性及与生活密切相关性等。
例如,讲“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节内容时,课前先让学生用硬纸片制作等腰三角形模型,并要求沿底边上的高对折,然后让学生借助量角器进行测量。通过测量对折,得出“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一些结论。这些结论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得出的,因此他们都非常珍惜自己的实验成果。课上学生在对这些结论的推理证明过程中,都非常主动地寻求证明方法,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又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时,引入问题“在全国足球甲级联赛中,山东鲁能泰山队其中9轮比赛保持不败,共积25分。按比赛规则: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问山东队共胜几场球?”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了广大小球迷的兴趣,学生积极思维,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参与到了学习中去。同时,对所学内容产生了浓厚兴趣,加深了印象,促进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开展合作交流,带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
新课标要求应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适时开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平等交流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中位线”后,学生容易得到这样一个结论:把任意一个四边形各边中点顺次连结而成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把矩形、菱形、正方形各边中点顺次连结而成的四边形分别是菱形、矩形、正方形。于是,我给出这样一个问题:顺次连结一个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矩形,则原来的四边形是怎样的四边形?让学生抢答,大多数学生马上回答是菱形。显然,此答案不确切。但是,我不急于给出正确的结论.而是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开展小组内讨论,相互交流各自理由,说出自己的思维过程。于是,小组内展开了激烈讨论,你一言我一语,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道理越来越明。最后,统一了认识:只要原来的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即可。
三、变式训练,吸引学生参与数学练习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效率的高低。因此,教师在授完新课后,应针对新知识的重点、难点,选择一定量的题目加以练习。但是,如果练习题没有吸引力,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不能参与到练习中去,所学知识就得不到巩固。因此,我们就要采取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以及变换问题的条件或结论等形式,改变问题的情景、情趣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参与到数学练习中去。
例如,为了使学生会运用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我选编了这样一组题目作为课堂练习:
1.如图1,在三角形ABC中,BE、CF分别是AC、AB边上的高,D是BC的中点。求证:FD=ED。
2.在四边形ABCD中,如图2所示,∠ADC=∠ABC=90°,E是AC的中点。求证:DE=BE。
3.在下图的两个四边形中,∠ADB=∠ACB=90°,E、F分别是DC、AB的中点。如图3.试猜想EF与DC在位置上有无特殊关系?如果有,请证明;如没有,请说明理由。
以上这组题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乐于参与数学训练,巩固了所学知识。即使程度较差的学生,也顺利完成了前两个练习,对第3题跃跃欲试,积极探求答案。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增强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意识
新课标力求使学生认识数学是人类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的实用性。因而,教师应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从而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增强学好数学的决心,同时也可增强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
例如,在学习“统计和概率”后,指导学生去麦地考察麦子的株高和穗长,对不同品种进行对比,了解哪种品种较好;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这一章后,组织学生测量旅游景点——山的高度及校内旗杆高度;在函数最值教学后,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了解企业的生产、销售问题,使学生理解成本、产值、利润、税率的意义。
以上这些活动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学生乐于参与此类数学活动。
五、适时适度表扬、激励学生参与数学学习
教学中适当地运用激励表扬是引导学生行为习惯自然发生的有效手段。当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同时受到表扬时,就会产生满足感,增强自信心,从而转化为进一步参与学习活动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很好”、“你真聪明”、“你是怎样想到的”等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提问和板演时,进可能为中下等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对于他们的成功,不仅教师表扬,而且让全班学生用热烈掌声鼓励;在讨论问题时,对于学生“小小的发明创造”,要给予肯定的推广。诸如此类的做法,让学生每攻克一个难题、克服一个困难、创造一个新方法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升华为渴望学习的情感,激励学生参与数学学习。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开展,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只有学生参与了学习活动,教学任务才能顺利完成,教学质量才能大面积提高。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关注学生主体,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为社会主义多育新人。
(作者电话:13385175653)
一、注重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学习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创设乐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尤其在新课的导入上,应充分考虑鲜明的形象性、内容的新奇性及与生活密切相关性等。
例如,讲“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节内容时,课前先让学生用硬纸片制作等腰三角形模型,并要求沿底边上的高对折,然后让学生借助量角器进行测量。通过测量对折,得出“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一些结论。这些结论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得出的,因此他们都非常珍惜自己的实验成果。课上学生在对这些结论的推理证明过程中,都非常主动地寻求证明方法,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又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时,引入问题“在全国足球甲级联赛中,山东鲁能泰山队其中9轮比赛保持不败,共积25分。按比赛规则: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问山东队共胜几场球?”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了广大小球迷的兴趣,学生积极思维,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参与到了学习中去。同时,对所学内容产生了浓厚兴趣,加深了印象,促进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开展合作交流,带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
新课标要求应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适时开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平等交流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中位线”后,学生容易得到这样一个结论:把任意一个四边形各边中点顺次连结而成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把矩形、菱形、正方形各边中点顺次连结而成的四边形分别是菱形、矩形、正方形。于是,我给出这样一个问题:顺次连结一个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矩形,则原来的四边形是怎样的四边形?让学生抢答,大多数学生马上回答是菱形。显然,此答案不确切。但是,我不急于给出正确的结论.而是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开展小组内讨论,相互交流各自理由,说出自己的思维过程。于是,小组内展开了激烈讨论,你一言我一语,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道理越来越明。最后,统一了认识:只要原来的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即可。
三、变式训练,吸引学生参与数学练习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效率的高低。因此,教师在授完新课后,应针对新知识的重点、难点,选择一定量的题目加以练习。但是,如果练习题没有吸引力,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不能参与到练习中去,所学知识就得不到巩固。因此,我们就要采取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以及变换问题的条件或结论等形式,改变问题的情景、情趣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参与到数学练习中去。
例如,为了使学生会运用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我选编了这样一组题目作为课堂练习:
1.如图1,在三角形ABC中,BE、CF分别是AC、AB边上的高,D是BC的中点。求证:FD=ED。
2.在四边形ABCD中,如图2所示,∠ADC=∠ABC=90°,E是AC的中点。求证:DE=BE。
3.在下图的两个四边形中,∠ADB=∠ACB=90°,E、F分别是DC、AB的中点。如图3.试猜想EF与DC在位置上有无特殊关系?如果有,请证明;如没有,请说明理由。
以上这组题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乐于参与数学训练,巩固了所学知识。即使程度较差的学生,也顺利完成了前两个练习,对第3题跃跃欲试,积极探求答案。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增强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意识
新课标力求使学生认识数学是人类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的实用性。因而,教师应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从而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增强学好数学的决心,同时也可增强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
例如,在学习“统计和概率”后,指导学生去麦地考察麦子的株高和穗长,对不同品种进行对比,了解哪种品种较好;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这一章后,组织学生测量旅游景点——山的高度及校内旗杆高度;在函数最值教学后,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了解企业的生产、销售问题,使学生理解成本、产值、利润、税率的意义。
以上这些活动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学生乐于参与此类数学活动。
五、适时适度表扬、激励学生参与数学学习
教学中适当地运用激励表扬是引导学生行为习惯自然发生的有效手段。当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同时受到表扬时,就会产生满足感,增强自信心,从而转化为进一步参与学习活动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很好”、“你真聪明”、“你是怎样想到的”等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提问和板演时,进可能为中下等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对于他们的成功,不仅教师表扬,而且让全班学生用热烈掌声鼓励;在讨论问题时,对于学生“小小的发明创造”,要给予肯定的推广。诸如此类的做法,让学生每攻克一个难题、克服一个困难、创造一个新方法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升华为渴望学习的情感,激励学生参与数学学习。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开展,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只有学生参与了学习活动,教学任务才能顺利完成,教学质量才能大面积提高。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关注学生主体,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为社会主义多育新人。
(作者电话:13385175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