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生逐渐脱离了小学时期的稚嫩,自身的脑力发展水平、认知能力也逐步完善,对周围一切的感知、好奇达到了一个空前的状态,在此背景下,如果能够巧妙运用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兴趣、热情,以兴趣为师,引导学生自发地喜爱数学、学习数学、学以致用,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潜能开发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角度出发,试图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
【关键词】兴趣初中数学情景生活方法
物理天才爱因斯坦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文学巨匠莎士比亚也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由此可见,兴趣对于一切的学习、学问来说,不仅是源头,更贯穿始终,是学生孜孜不倦学习的动力,学以致用的良师。特别是对于初中生来说,初中生逐渐脱离了小学时期的稚嫩,自身的脑力发展水平、认知能力也逐步完善,对周围一切的感知、好奇达到了一个空前的状态,在此背景下,如果能够巧妙运用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兴趣、热情,以兴趣为师,引导学生自发地喜爱数学、学习数学、学以致用,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潜能开发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展现数学之美,打动学生心湖
庞加莱曾经说过:“感觉到数学的美,感觉到数与形的协调,感觉到几何的优雅,这是所有真正的数学家都清楚的真实的美的感觉。”数学的美是自然存在的,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正可以通过向他们展示数学中各种各样的美来实现,以数学之美,打动学生的心。例如: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x1 x2=-ba,x1x2=ca学生肯定会为其简单而统一的规律感动。又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的时候,老师教授学生认真画出各种二次函数的图形,看各种二次函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看看谁画的图形最准确,准确的图形看上去是非常漂亮的,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便会产生很大的兴趣,动手去画图,知识也在这个过程中掌握了。再比如,在教授黄金分割知识的时候,教给学生黄金分割用于优选法及建筑、绘画、舞台艺术设计等各种实际应用,再通过一些艺术设计图片来感染,让学生学好黄金分割知识。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鉴赏和感受数学美,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巧用情景导入,吸引学生兴趣
图像属于快思考的范畴,而数学则归属于慢思考的范畴。以情景导入数学知识的学习,正是将两者有效结合的典范。通过向学生展示与课程相关的图像、情景等,让数学在学生眼中变得生动、立体,吸引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印象,让学生有提起后续学习的兴趣。比如,在“七巧板”的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事先准备好“七巧板”,在讲台前展示出“七巧板”所拼出的各种有趣的图案,通过优美的图案引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教师展示完毕后,可以进一步鼓励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这些由七巧板拼就的图案是由哪些基本的图形所组成呢?”“这些图形的各个边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然后,教师再在同学们的答案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总结。这样的教程安排,使得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在饶有兴趣的教学情境中开始,营造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三、多加鼓励赞扬,增强学生信心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仅次于父母的第三人。常言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由此可见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也因此,老师的一句话,有可能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进入初中时期的学生,自尊心、独立性开始增强,但在学习上,无可避免地存在学得好的学生和学得差的学生,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做到一视同仁,对学得好的肯定赞扬,对学得差的安慰鼓励,而不是一味重视学得好的,忽视学得差的。在日常授课过程中,也应该根据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层次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尽可能让学习内容能辐射到每个学生。对于跟不上的学生,要多加关注,多加帮助,鼓励帮助他们尽快跟上来。
四、开辟第二课堂,实现潜能开发
快乐学习在学生素质教育中是一个重点。第二课堂的开发对于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快乐的学习都十分有效。教师可以通过课上或者课后,不定时举报和数学有关的比赛或者进行和数学有关小游戏,比如,数学知识比猜、小制作比赛、拼图游戏、开展兴趣小组等,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领悟数学自身的迷人魅力,让学生自主地为数学所吸引,自发地学习数学,激发其学习潜能。还是以教学“七巧板”为例,教师不仅要在讲台上拼出各种图案,还要“发动”学生进行“自由合作”,自己制作“七巧板”,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学生通过直接参与和“表演”,对于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采取“自由组合”的方式分成几个小组,请同学们担当教师的小助手,与教师一起进行数学实验的准备与演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数学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提高了学习兴趣。
五、融洽师生感情,激发学习热情
教师是学生的第二父母,教师与学生之间感情的好坏很多时候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热情和态度。特别是对于中学生来说,初中阶段还处于一个未定性、情绪多变的状态,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关心关注孩子的情绪起伏,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情绪上的问题,与他们培养融洽的师生情谊,师生之间更好地完成学习这个共同的命题。
此外,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师还应当不断发散自身的教学思维,积极学习和努力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让学生怀抱浓厚的兴趣和愉快的心情投入到数学学习的海洋当中,更好地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黄文军.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兴趣教学法[J].新课程(下).2012(02)
[2]师秀侠.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兴趣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01)
[3]董红艳.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与学生兴趣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6)
【关键词】兴趣初中数学情景生活方法
物理天才爱因斯坦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文学巨匠莎士比亚也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由此可见,兴趣对于一切的学习、学问来说,不仅是源头,更贯穿始终,是学生孜孜不倦学习的动力,学以致用的良师。特别是对于初中生来说,初中生逐渐脱离了小学时期的稚嫩,自身的脑力发展水平、认知能力也逐步完善,对周围一切的感知、好奇达到了一个空前的状态,在此背景下,如果能够巧妙运用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兴趣、热情,以兴趣为师,引导学生自发地喜爱数学、学习数学、学以致用,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潜能开发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展现数学之美,打动学生心湖
庞加莱曾经说过:“感觉到数学的美,感觉到数与形的协调,感觉到几何的优雅,这是所有真正的数学家都清楚的真实的美的感觉。”数学的美是自然存在的,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正可以通过向他们展示数学中各种各样的美来实现,以数学之美,打动学生的心。例如: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x1 x2=-ba,x1x2=ca学生肯定会为其简单而统一的规律感动。又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的时候,老师教授学生认真画出各种二次函数的图形,看各种二次函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看看谁画的图形最准确,准确的图形看上去是非常漂亮的,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便会产生很大的兴趣,动手去画图,知识也在这个过程中掌握了。再比如,在教授黄金分割知识的时候,教给学生黄金分割用于优选法及建筑、绘画、舞台艺术设计等各种实际应用,再通过一些艺术设计图片来感染,让学生学好黄金分割知识。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鉴赏和感受数学美,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巧用情景导入,吸引学生兴趣
图像属于快思考的范畴,而数学则归属于慢思考的范畴。以情景导入数学知识的学习,正是将两者有效结合的典范。通过向学生展示与课程相关的图像、情景等,让数学在学生眼中变得生动、立体,吸引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印象,让学生有提起后续学习的兴趣。比如,在“七巧板”的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事先准备好“七巧板”,在讲台前展示出“七巧板”所拼出的各种有趣的图案,通过优美的图案引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教师展示完毕后,可以进一步鼓励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这些由七巧板拼就的图案是由哪些基本的图形所组成呢?”“这些图形的各个边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然后,教师再在同学们的答案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总结。这样的教程安排,使得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在饶有兴趣的教学情境中开始,营造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三、多加鼓励赞扬,增强学生信心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仅次于父母的第三人。常言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由此可见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也因此,老师的一句话,有可能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进入初中时期的学生,自尊心、独立性开始增强,但在学习上,无可避免地存在学得好的学生和学得差的学生,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做到一视同仁,对学得好的肯定赞扬,对学得差的安慰鼓励,而不是一味重视学得好的,忽视学得差的。在日常授课过程中,也应该根据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层次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尽可能让学习内容能辐射到每个学生。对于跟不上的学生,要多加关注,多加帮助,鼓励帮助他们尽快跟上来。
四、开辟第二课堂,实现潜能开发
快乐学习在学生素质教育中是一个重点。第二课堂的开发对于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快乐的学习都十分有效。教师可以通过课上或者课后,不定时举报和数学有关的比赛或者进行和数学有关小游戏,比如,数学知识比猜、小制作比赛、拼图游戏、开展兴趣小组等,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领悟数学自身的迷人魅力,让学生自主地为数学所吸引,自发地学习数学,激发其学习潜能。还是以教学“七巧板”为例,教师不仅要在讲台上拼出各种图案,还要“发动”学生进行“自由合作”,自己制作“七巧板”,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学生通过直接参与和“表演”,对于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采取“自由组合”的方式分成几个小组,请同学们担当教师的小助手,与教师一起进行数学实验的准备与演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数学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提高了学习兴趣。
五、融洽师生感情,激发学习热情
教师是学生的第二父母,教师与学生之间感情的好坏很多时候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热情和态度。特别是对于中学生来说,初中阶段还处于一个未定性、情绪多变的状态,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关心关注孩子的情绪起伏,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情绪上的问题,与他们培养融洽的师生情谊,师生之间更好地完成学习这个共同的命题。
此外,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师还应当不断发散自身的教学思维,积极学习和努力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让学生怀抱浓厚的兴趣和愉快的心情投入到数学学习的海洋当中,更好地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黄文军.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兴趣教学法[J].新课程(下).2012(02)
[2]师秀侠.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兴趣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01)
[3]董红艳.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与学生兴趣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