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观察巴曲酶、舒血宁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方法 4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患者中听力在30分贝-60分贝10人,61分贝-90分贝10人,其中患有糖尿病者5人。治疗组应用巴曲酶、舒血宁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应用舒血宁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后听力恢复的程度。结果 治疗组听力恢复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巴曲霉、舒血宁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巴曲霉;舒血宁;高压氧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1012-02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的听力一般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下降至最低点,少数患者可在3天内;可同时或先后伴有耳鸣及眩晕;除第VIII对脑神经外,无其他脑神经症状[1]。目前具体病因尚不明确,主要有6种学说:①病毒感染;②内耳供血障碍;③窗膜破裂;④免疫因素;⑤血管纹功能不良;⑥代谢障碍[2]。我院耳鼻咽喉科对4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分成人数相等的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巴曲酶、舒血宁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应用舒血宁治疗,并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耳鼻咽喉科对确诊的4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患者中听力在30分贝-60分贝10人,61分贝-90分贝10人,其中患有糖尿病者5人。治疗组应用巴曲酶、舒血宁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应用舒血宁治疗。治疗组平均年龄56.1岁,对照组平均年龄55.8岁,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后听力恢复的程度。
1.2 治疗方法 4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入院时进行纯音听阈测定、凝血四项检查及进行分组,每组患者中听力在30分贝-60分贝10人,61分贝-90分贝10人,其中患有糖尿病者5人。两组中非糖尿病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静点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三磷酸腺苷40mg、辅酶A100U、利多卡因注射液0.1、地塞米松注射液5mg。两组中糖尿病患者均给予静点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三磷酸腺苷40mg、辅酶A100U、利多卡因注射液0.1。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点舒血宁20ml,同时做高压氧治疗,凝血四项检查无异常者临时给予巴曲霉10U、隔日检查复查凝血四项,若纤维蛋白原>1.00g/L,再给予巴曲霉5U;隔两日检查复查凝血四项,若纤维蛋白原>1.00g/L,再给予巴曲霉5U。对照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点舒血宁20ml治疗。治疗1周及治疗2周各复查纯音听阈测定,记录数据,进行对比及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199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喉学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关于突发性耳聋疗效分级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3]。治愈:250-4000赫兹各频率听阈恢复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显效:250-4000赫兹各频率平均听阈提高30分贝以上。有效:250-4000赫兹各频率平均听阈提高10-30分贝。无效:250-4000赫兹各频率平均听阈提高5-10分贝或无提高。以上评定已考虑到主观测听的误差因素。
2 结 果
2.1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对比 见表1。
经过2周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两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过程中均进行严密观察,确保治疗的效果及預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其中治疗组中糖尿病患者有效3例,无效2例;对照组糖尿病患者有效1例,无效4例。经过对突发性耳聋伴有糖尿病的患者临床治疗观察对比,治疗组的有效率为6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20%,突发性耳聋伴有糖尿病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正常突发性耳聋患者。
3 讨 论
突发性耳聋系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亦称突聋。病变可能在耳蜗或蜗后,临床表现及听力图常表现出多样性。其致病原因不清,与内耳微循环障碍、病毒感染、变态反应、听神经炎、自身免疫、代谢紊乱及内耳压力突变等因素有关[2]。因突发性耳聋病因较多,并且绝大多数患者不能明确具体病因,在治疗方案上多采取针对多种可能的病因进行治疗,再根据临床治疗效果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巴曲霉可分解纤维蛋白原,抑制血栓形成,促进纤维蛋白酶的生成,以溶解血栓的作用,针对内耳微循环障碍(血栓形成)的治疗。舒血宁为银杏叶提取物,可对内耳血管有舒张作用,又可降低血粘度,高压氧治疗能改善内耳循环、提高血氧分压、增加血液氧溶解度,改善血红蛋白的氧化障碍,增加血液携氧量,从而改善耳蜗缺氧,缓解因缺氧造成的内耳组织水肿、渗出和出血,可使椎动脉扩张,改善内听动脉血液供应。巴曲酶、舒血宁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经过临床疗效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应用舒血宁治疗。
参考文献
[1] 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88-990.
[2] 姜泗长,顾瑞,王正敏.耳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836-845.
[3] 中华医学会耳鼻喉学会,中华耳鼻咽喉科学杂志编辑委员会.突发性耳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32(2):72.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巴曲霉;舒血宁;高压氧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1012-02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的听力一般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下降至最低点,少数患者可在3天内;可同时或先后伴有耳鸣及眩晕;除第VIII对脑神经外,无其他脑神经症状[1]。目前具体病因尚不明确,主要有6种学说:①病毒感染;②内耳供血障碍;③窗膜破裂;④免疫因素;⑤血管纹功能不良;⑥代谢障碍[2]。我院耳鼻咽喉科对4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分成人数相等的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巴曲酶、舒血宁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应用舒血宁治疗,并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耳鼻咽喉科对确诊的4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患者中听力在30分贝-60分贝10人,61分贝-90分贝10人,其中患有糖尿病者5人。治疗组应用巴曲酶、舒血宁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应用舒血宁治疗。治疗组平均年龄56.1岁,对照组平均年龄55.8岁,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后听力恢复的程度。
1.2 治疗方法 4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入院时进行纯音听阈测定、凝血四项检查及进行分组,每组患者中听力在30分贝-60分贝10人,61分贝-90分贝10人,其中患有糖尿病者5人。两组中非糖尿病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静点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三磷酸腺苷40mg、辅酶A100U、利多卡因注射液0.1、地塞米松注射液5mg。两组中糖尿病患者均给予静点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三磷酸腺苷40mg、辅酶A100U、利多卡因注射液0.1。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点舒血宁20ml,同时做高压氧治疗,凝血四项检查无异常者临时给予巴曲霉10U、隔日检查复查凝血四项,若纤维蛋白原>1.00g/L,再给予巴曲霉5U;隔两日检查复查凝血四项,若纤维蛋白原>1.00g/L,再给予巴曲霉5U。对照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点舒血宁20ml治疗。治疗1周及治疗2周各复查纯音听阈测定,记录数据,进行对比及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199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喉学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关于突发性耳聋疗效分级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3]。治愈:250-4000赫兹各频率听阈恢复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显效:250-4000赫兹各频率平均听阈提高30分贝以上。有效:250-4000赫兹各频率平均听阈提高10-30分贝。无效:250-4000赫兹各频率平均听阈提高5-10分贝或无提高。以上评定已考虑到主观测听的误差因素。
2 结 果
2.1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对比 见表1。
经过2周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两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过程中均进行严密观察,确保治疗的效果及預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其中治疗组中糖尿病患者有效3例,无效2例;对照组糖尿病患者有效1例,无效4例。经过对突发性耳聋伴有糖尿病的患者临床治疗观察对比,治疗组的有效率为6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20%,突发性耳聋伴有糖尿病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正常突发性耳聋患者。
3 讨 论
突发性耳聋系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亦称突聋。病变可能在耳蜗或蜗后,临床表现及听力图常表现出多样性。其致病原因不清,与内耳微循环障碍、病毒感染、变态反应、听神经炎、自身免疫、代谢紊乱及内耳压力突变等因素有关[2]。因突发性耳聋病因较多,并且绝大多数患者不能明确具体病因,在治疗方案上多采取针对多种可能的病因进行治疗,再根据临床治疗效果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巴曲霉可分解纤维蛋白原,抑制血栓形成,促进纤维蛋白酶的生成,以溶解血栓的作用,针对内耳微循环障碍(血栓形成)的治疗。舒血宁为银杏叶提取物,可对内耳血管有舒张作用,又可降低血粘度,高压氧治疗能改善内耳循环、提高血氧分压、增加血液氧溶解度,改善血红蛋白的氧化障碍,增加血液携氧量,从而改善耳蜗缺氧,缓解因缺氧造成的内耳组织水肿、渗出和出血,可使椎动脉扩张,改善内听动脉血液供应。巴曲酶、舒血宁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经过临床疗效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应用舒血宁治疗。
参考文献
[1] 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88-990.
[2] 姜泗长,顾瑞,王正敏.耳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836-845.
[3] 中华医学会耳鼻喉学会,中华耳鼻咽喉科学杂志编辑委员会.突发性耳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32(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