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是江苏省实验小学、省级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特色学校的内涵应该是在学科教育、教学和活动项目等方面形成一定的优势,成为高地。我校在以上三个方面总结了如下经验:
一、科学教育实施有保障
我们认为,科学教育就是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加强青少年科普意识,向学生传播科学思想,努力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校专设1名副校长,和校中层干部一起全面负责指导科技活动,有专职科学教师、科技辅导员,每个年级都有年级活动组长负责科技活动。有固定的活动室,经常添置科普材料。学校的图书馆和教室图书角有许多科普书籍供学生阅读。科技教育做到校长心中有目标,分管领导有措施,辅导员有特长,活动有场所,经费有保证。学校除了有提高型的科技竞赛、地质、奥数、计算机、模型等校级兴趣小组,还有以班为单位的普及型科技活动,做到人人参与,让每一个学生从小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良好品质。
二、科技活动丰富多采
多年来,我校十分重视科普教育和科技竞赛活动,并努力使科技活动具有科学性、普及性和实践性。
(1)科普宣传活动
学校利用红领巾广播、闭路电视、黑板报、晨会、科技小报为宣传阵地,结合“地球日”、“环境日”、“气象日”等纪念日做好科普宣传。每年“金钥匙”竞赛我校学生参加人数是区内最多的。鼓励学生自编环境小报多年。校报“雏声报”第四版专门开辟了“科普园”版面。
(2)模型科技制作活动
航模、车模是集动脑动手于一体,寓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身的科技教育活动,已成为我校科技活动中的传统项目,学校因此被评为省“航模优秀学校”。车模比赛我校也成绩显著。
(3)科技月活动
自1996年至今我校每年的11月份均为“科技月”,我们根据年级特点举办丰富多采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科技活动中去。主要的活动有:科技论文比赛、“异想天开”设想、科技主题队会、每周一问、科技幻想画、开展科技讲座、看科学书籍……低年级以翻阅科技书籍、展开想象为主要内容;中年级以校园植物、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高年级以动脑动手、搞小发明创造为主要内容。科技月结束后。我们还评选出各个单项奖及最佳组织奖在全校进行表彰。
三、校本课程收获多
地质校本课程是我校最具有特色的科学教育活动。学生通过对本地地质的了解和实践,增强探索、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运用地质知识来解释镇江地区的山水、土地、矿产和环保等方面的问题。
(1)地质校本课程的理念: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能不能在语文、数学、外语课程以外建立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呢?我们了解由于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准备搬迁,原来为培养中学地理教师和旅游系学生而准备的地质标本室正在寻找能发挥其作用的地方。听到这个消息,学校行政和老师们多次研究论证,决定以镇江地方地质为特色,以近1600多块有价值的岩石矿物、化石、地质构造标本为基础。开发具有特色的地质校本课程。经过不断努力、协商,终于将地质标本室搬迁到我校。
(2)地质校本课程的组织结构:理论指导、专业引领是校本研究得以深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专业研究人员参与校本研究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于是我们多次和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研制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郝京华老师联系,请她从课程开发的理论角度进行宏观指导,并且邀请南师大课程开发的两位研究生和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张学礼教授担任顾问,我校专门负责教学的副校长、两位专职科学教师具体操作,建立健全了地质校本课程的组织结构。
(3)建构地质校本课程的认知结构:作为地质校本课程的实施者,科学专职教师对地质知识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大家一边整理地质标本室的标本。一边了解其中的知识。标本主要来自镇江市,从地质地貌来看,镇江的地层非常齐全。山体主要由古生代和中生代三叠纪灰岩、砂岩、页岩组成。镇江共发现矿种44种,矿产资源综合储量列全省第三位,其中膨润土储量位居全国前列。丰富的镇江地质地貌为我校地质校本课程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资源,增强了我们开发好课程的信心和决心。
(4)地质校本课程的实践活动:在课程活动中我们把矿物作为载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乐于动手,培养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和合作、搜集和处理信息等的能力。以及热爱家乡、热爱地矿的情趣。使教育价值达到最大值。校本课程在三、四、五年级开设,分为科学发展史、科学探究的经历过程、科学与社会、与其他学科整合几个部分,每个年级分别上1~2个单元。使知识和能力螺旋上升。实施过程分成三个阶段:
1,走进地矿室。学习地质的基本知识,激发兴趣
在科学《课程标准》“地球与宇宙”部分中,与地质有联系的是岩石及矿物、进化论等单元。上到这一部分,我们都要将学生带到地质标本室参观,让学生知道我们家乡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矿产资源不可再生的特点;并将地质标本室内同学们采集的矿物带到科学实验室进行研究。同学们经过观察、敲击、滴稀盐酸等方法,动手了解岩石的基本特征。兴趣大大增加。
2,走进大自然。野外考察,培养学生情趣
地质校本课程的实践性是很强的。到大自然进行考察是孩子们最开心的事情。2004年暑假。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了地质夏令营活动。同学们参加地质讲座,考察了天然磁铁矿,采集了沸石、白云石等矿物。回到学校,同学们利用地质锤和放大镜仔细观察自己采集的岩石,那种兴奋无法用语言表达。2005年春天,我们地矿考察小组的4位教师和20多位学生到韦岗铁矿和船山矿去考察。我们参观了韦岗铁矿的地矿展览厅,室内有磁铁矿、孔雀石、蓝铜矿、石英脉型黄铁矿、狼鳍鱼化石标本、三叶虫化石标本、鹦鹉螺化石标本……在韦岗铁矿的石料场,同学们握着地质锤,拿着放大镜,寻找自己认为有价值的矿石。每年学生的春、秋游,也是我校开展地质校本课程的好机会。我们科学老师将公园内有地质特征的部分告诉所有带队老师,并发放相关的资料,让学生边游玩边了解地质知识,一举两得。
3,走进心灵,总结考察收获,提升地矿志趣
活动中,我们特别注意资料的积累和总结。孩子们的文章里就表达了考察的收获。如:“这次收获不少,从这次活动中我懂得了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付出劳动和做任何事都要仔细观察的道理。”“参加这次活动,我长了不少见识,制作了许多矿物标本,学到了我们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张教授是一位地质专家。在采集矿石的过程中,他仔细地、耐心地为我们解答心中的疑问;回到学校,他认真地帮我们把在韦冈铁矿学到的东西重新消化了一遍;后来,他又把矿石分了类给我们看。还详细地教了我们做矿石标本的方法……”学生们采集了有用的矿石,如磁铁矿、钼铜矿、金矿、铜矿、自云石矿、煤矿。知道了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早年曾经在镇江南郊进行研究,由此建立了“山”字型构造学说,创立了举世闻名的地质力学理论。镇江著名的旅游景点也与地质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白蛇传”中的金山、刘备招亲的北固山都是由历史上的几次火山喷发形成的,有“江中浮玉”美称的焦山是地质断层的产物等等地质知识都深入孩子们的心灵。
活动中,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我们的学生更早地接触地质矿物、地球地貌的知识,把目光投注到更为广阔的大自然。也许将来像李四光这样的地质新星就会从这里升起。我们还认识到地质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艰巨的工程,需要我们付出辛勤的劳动。班级人数多,考察实践活动需要时间、人力、财力,无法在一个学期进行多次实地考察,都是我们面临的问题,这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校本课程的进展。我们将在科技普及和科学课程上加大投入,使我校的科学教育特色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镇江市中山路小学)
一、科学教育实施有保障
我们认为,科学教育就是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加强青少年科普意识,向学生传播科学思想,努力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校专设1名副校长,和校中层干部一起全面负责指导科技活动,有专职科学教师、科技辅导员,每个年级都有年级活动组长负责科技活动。有固定的活动室,经常添置科普材料。学校的图书馆和教室图书角有许多科普书籍供学生阅读。科技教育做到校长心中有目标,分管领导有措施,辅导员有特长,活动有场所,经费有保证。学校除了有提高型的科技竞赛、地质、奥数、计算机、模型等校级兴趣小组,还有以班为单位的普及型科技活动,做到人人参与,让每一个学生从小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良好品质。
二、科技活动丰富多采
多年来,我校十分重视科普教育和科技竞赛活动,并努力使科技活动具有科学性、普及性和实践性。
(1)科普宣传活动
学校利用红领巾广播、闭路电视、黑板报、晨会、科技小报为宣传阵地,结合“地球日”、“环境日”、“气象日”等纪念日做好科普宣传。每年“金钥匙”竞赛我校学生参加人数是区内最多的。鼓励学生自编环境小报多年。校报“雏声报”第四版专门开辟了“科普园”版面。
(2)模型科技制作活动
航模、车模是集动脑动手于一体,寓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身的科技教育活动,已成为我校科技活动中的传统项目,学校因此被评为省“航模优秀学校”。车模比赛我校也成绩显著。
(3)科技月活动
自1996年至今我校每年的11月份均为“科技月”,我们根据年级特点举办丰富多采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科技活动中去。主要的活动有:科技论文比赛、“异想天开”设想、科技主题队会、每周一问、科技幻想画、开展科技讲座、看科学书籍……低年级以翻阅科技书籍、展开想象为主要内容;中年级以校园植物、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高年级以动脑动手、搞小发明创造为主要内容。科技月结束后。我们还评选出各个单项奖及最佳组织奖在全校进行表彰。
三、校本课程收获多
地质校本课程是我校最具有特色的科学教育活动。学生通过对本地地质的了解和实践,增强探索、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运用地质知识来解释镇江地区的山水、土地、矿产和环保等方面的问题。
(1)地质校本课程的理念: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能不能在语文、数学、外语课程以外建立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呢?我们了解由于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准备搬迁,原来为培养中学地理教师和旅游系学生而准备的地质标本室正在寻找能发挥其作用的地方。听到这个消息,学校行政和老师们多次研究论证,决定以镇江地方地质为特色,以近1600多块有价值的岩石矿物、化石、地质构造标本为基础。开发具有特色的地质校本课程。经过不断努力、协商,终于将地质标本室搬迁到我校。
(2)地质校本课程的组织结构:理论指导、专业引领是校本研究得以深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专业研究人员参与校本研究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于是我们多次和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研制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郝京华老师联系,请她从课程开发的理论角度进行宏观指导,并且邀请南师大课程开发的两位研究生和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张学礼教授担任顾问,我校专门负责教学的副校长、两位专职科学教师具体操作,建立健全了地质校本课程的组织结构。
(3)建构地质校本课程的认知结构:作为地质校本课程的实施者,科学专职教师对地质知识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大家一边整理地质标本室的标本。一边了解其中的知识。标本主要来自镇江市,从地质地貌来看,镇江的地层非常齐全。山体主要由古生代和中生代三叠纪灰岩、砂岩、页岩组成。镇江共发现矿种44种,矿产资源综合储量列全省第三位,其中膨润土储量位居全国前列。丰富的镇江地质地貌为我校地质校本课程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资源,增强了我们开发好课程的信心和决心。
(4)地质校本课程的实践活动:在课程活动中我们把矿物作为载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乐于动手,培养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和合作、搜集和处理信息等的能力。以及热爱家乡、热爱地矿的情趣。使教育价值达到最大值。校本课程在三、四、五年级开设,分为科学发展史、科学探究的经历过程、科学与社会、与其他学科整合几个部分,每个年级分别上1~2个单元。使知识和能力螺旋上升。实施过程分成三个阶段:
1,走进地矿室。学习地质的基本知识,激发兴趣
在科学《课程标准》“地球与宇宙”部分中,与地质有联系的是岩石及矿物、进化论等单元。上到这一部分,我们都要将学生带到地质标本室参观,让学生知道我们家乡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矿产资源不可再生的特点;并将地质标本室内同学们采集的矿物带到科学实验室进行研究。同学们经过观察、敲击、滴稀盐酸等方法,动手了解岩石的基本特征。兴趣大大增加。
2,走进大自然。野外考察,培养学生情趣
地质校本课程的实践性是很强的。到大自然进行考察是孩子们最开心的事情。2004年暑假。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了地质夏令营活动。同学们参加地质讲座,考察了天然磁铁矿,采集了沸石、白云石等矿物。回到学校,同学们利用地质锤和放大镜仔细观察自己采集的岩石,那种兴奋无法用语言表达。2005年春天,我们地矿考察小组的4位教师和20多位学生到韦岗铁矿和船山矿去考察。我们参观了韦岗铁矿的地矿展览厅,室内有磁铁矿、孔雀石、蓝铜矿、石英脉型黄铁矿、狼鳍鱼化石标本、三叶虫化石标本、鹦鹉螺化石标本……在韦岗铁矿的石料场,同学们握着地质锤,拿着放大镜,寻找自己认为有价值的矿石。每年学生的春、秋游,也是我校开展地质校本课程的好机会。我们科学老师将公园内有地质特征的部分告诉所有带队老师,并发放相关的资料,让学生边游玩边了解地质知识,一举两得。
3,走进心灵,总结考察收获,提升地矿志趣
活动中,我们特别注意资料的积累和总结。孩子们的文章里就表达了考察的收获。如:“这次收获不少,从这次活动中我懂得了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付出劳动和做任何事都要仔细观察的道理。”“参加这次活动,我长了不少见识,制作了许多矿物标本,学到了我们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张教授是一位地质专家。在采集矿石的过程中,他仔细地、耐心地为我们解答心中的疑问;回到学校,他认真地帮我们把在韦冈铁矿学到的东西重新消化了一遍;后来,他又把矿石分了类给我们看。还详细地教了我们做矿石标本的方法……”学生们采集了有用的矿石,如磁铁矿、钼铜矿、金矿、铜矿、自云石矿、煤矿。知道了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早年曾经在镇江南郊进行研究,由此建立了“山”字型构造学说,创立了举世闻名的地质力学理论。镇江著名的旅游景点也与地质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白蛇传”中的金山、刘备招亲的北固山都是由历史上的几次火山喷发形成的,有“江中浮玉”美称的焦山是地质断层的产物等等地质知识都深入孩子们的心灵。
活动中,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我们的学生更早地接触地质矿物、地球地貌的知识,把目光投注到更为广阔的大自然。也许将来像李四光这样的地质新星就会从这里升起。我们还认识到地质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艰巨的工程,需要我们付出辛勤的劳动。班级人数多,考察实践活动需要时间、人力、财力,无法在一个学期进行多次实地考察,都是我们面临的问题,这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校本课程的进展。我们将在科技普及和科学课程上加大投入,使我校的科学教育特色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镇江市中山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