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堂有效情境创设的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识和能力来源于自身的学习活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培养学生具备各方面能力的需要。其实,一个简单的情境创设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二、一些课堂有效情境创设的案例实践与反思
(一)有效情境创设结合教学目标选择应具有典型和生活化
案例1:在进行“克的认识”教学时,创设如下情境:
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商场买东西吧?那你们都喜欢到商场买些什么呢?老师这里有几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轻一些吗?
商场里常见食品的轻重学生一般比较熟悉,特别是他们自己喜欢的食品,这样设计容易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活动课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重在学生实践。结合教学目标选择应具有典型和代表的情境来引导孩子参与新课的学习
(二)有效情境创设应有童趣,符合小学生的特点
案例2:在进行“认识吨”教学时,创设如下情境:
谈话:孩子们,春天来了,这天春光明媚,你们看小牛、小熊、小马、小鹿,也相约一起出去春游,小熊400千克,小马300千克,小牛500千克,小鹿100 千克四个小动物,可是他们要经过一座桥,当它们正准备一起过桥时,小熊急忙阻止道:“等等,你们看,这儿有个牌子,上面写着什么?(限重1吨)”。看到这样的情境,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1: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呢?
生2:1吨到底有多重啊?
生3:吨会不会和千克有关系?
生4:4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
师: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它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探究“吨”。
“吨”是一个较大的重量单位,我们很难让学生进入到真实的物理环境,教师也无法把一吨的物体搬到教室里来让学生体验、感受。像这种概念课,那如何让学生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应从哪些方面去考虑?都是今后在这类学习领域中要思考的问题。总之,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将书本知识活学活用,使小小的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生活天地,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数学必须贴近生活,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味为有趣。让数学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
(三)有效情境创设应能够激发学生动脑动手的参与意识
案例3:在进行“面积单位”教学时,创设如下情境:
1.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师:如果妈妈问我们课桌面的面积有多大,你准备用什么东西来打比方呢?
生1:我想用书本来打比方。
生2:我想用树叶来打比方。
师:那就让我们用一些物品来铺整个桌面,看看课桌面的面积到底有多少个这种物品的大小。(指导学生分别用一次性纸杯、数学练习簿、大楷簿和树叶等物品铺满课桌面,要求同一张课桌面只能用同一种物品来铺。)
师: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你是用什么物品来铺的,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有几个这种物品那么大?
生1:我是用数学练习簿来铺的,课桌面面积大约有8本数学练习簿那么大。
生2:我是用树叶来铺的。课桌面面积大约有15片树叶那么大。
生3:我铺的是大楷簿,课桌面面积大约有6本大楷簿那么大。
生4:我铺的是纸杯,我的课桌面面积大约有40个一次性纸杯口那么大。
师:(电脑出示用四种物品铺桌面的过程)我们一起来回顾刚才铺物品的过程,(指铺满纸杯的图)纸杯那么多,你们是怎么数出来的?
生:先数一行有10个,再数正好有4行,4 × 10 = 40,所以一共有40个。
师:说得真好!(指四种铺法的图)我们用这些物品铺在桌面上,能形象地说明桌面的面积有多大。但是,看了这四种铺法和得到的结果,你觉得有什么不妥吗?
生:这些数都不同。
师:是啊,同样大小的桌面,怎么表示面积的数却不同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生:用同样的物品来铺。
师:同学们,还记得学习长度单位时的情境吗?当时,我们用铅笔、小刀、手来测量课桌的长,也得到了不同的数,觉得不好,后来学习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要准确测量或计算面积的大小,就要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的面积做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在课桌面上铺物品,其实质是让学生自选单位计量面积,选择的单位不同,计量结果就不同,学生因此产生统一计量单位的心理需求。提供四种物品让学生选用,增强了“不同单位,不同结果”的对比度,学生统一单位的愿望也更强烈,也能突出作为单位的本质特征:同一种单位的形状、大小必须相同。指导学生数纸杯个数的过程,蕴伏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回忆长度单位的引入过程,为引入面积单位寻找了另一個“固着点”,激发了学生的动脑动手的参与意识。
(四)有效情境创设应借助直观,让学生领悟新知
案例4:在进行“认识面积”教学时,创设如下情境:
1.师:(出示中国地图)今年暑假老师准备去四川旅游,谁能帮我在地图上找到四川省?我们属哪个省?在地图上找一找。
提问:江苏省和四川比,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我们所比的大小指的是这两个省什么?(面积) 师:你还在哪儿听过面积?
预设:生:我们国家的面积很大。
生:水库的面积。……
2.师:到底什么是面积?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这样的借助直观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反馈热情空前高涨,他们学习、探索知识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答案层出不穷。学生不仅在脑海里建立了面积单位的表象,而且再一次巩固了面积的概念。这样的学习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
三、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的思考
情境的创设是为了帮助学习者理解、内化学习内容。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表现手段与表现方式,要求不同的学习方法。同时,不同的情境类型在不同类型的内容的学习中所起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如提供丰富学习资源的学习情境的创设适用于结构严谨的学科内容,提供学习场景的情境创设可用于教学结构不严谨的学科。从教学内容的类型上分,提供学习资源的学习情境的创设易用于知识的学习,尤其是概念、规律等逻辑性较强的内容的学习。
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情境时,不仅要注重童趣,更关键的是要紧扣教学知识或技能。“情境”不是让学生为了故事而故事,为游戏而游戏,学生是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化”的过程,情境创设要对学生学习有意义。情境是对学生熟悉的或可以理解的,但包含的数学问题对学生又要富有挑战性、能引发学生的思考。
小学生由于认知、心理年龄等原因,的确需要情境生动、有趣。但“生动、有趣”并不是有效情境的标准。关键是这些情境是否有效促进学生“快乐、有效”学习。只要是基于学生实际、有助于学生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的情境就是有效的情境。
试想,一个生命个体总希望控制另一个生命个体,或凌驾于其他群体之上,他们之间怎么可能产生互动?怎么可能会有动态资源的产生。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教学是教师个性与学生个性之间的影响过程,教师一刻也不能忽视个性问题。”
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正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同时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广阔的数学探索空间,但创造有效的教学情境绝非是把“现成的”情境照搬过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要在实践中多多反思,把创设情境的重点放在“趣”“实”“思”等方面,让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活力,让务实高效的教学情境,真正在数学教学中发挥作用。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创设出的问题情境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加注意。通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为学生们创设出具有吸引力、有意义的问题情境。由于笔者受自身科研水平和能力的限制,对问题情境教学的理论性、系统性、实践性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因此,对我来说,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还要继续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将理论知识更好地与实践相結合,积累资料,总结经验,继续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的探索与研究,使之更具系统性、理论性和实用性,让情境教学为数学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实施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苏光中心小学 江苏】
《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识和能力来源于自身的学习活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培养学生具备各方面能力的需要。其实,一个简单的情境创设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二、一些课堂有效情境创设的案例实践与反思
(一)有效情境创设结合教学目标选择应具有典型和生活化
案例1:在进行“克的认识”教学时,创设如下情境:
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商场买东西吧?那你们都喜欢到商场买些什么呢?老师这里有几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轻一些吗?
商场里常见食品的轻重学生一般比较熟悉,特别是他们自己喜欢的食品,这样设计容易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活动课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重在学生实践。结合教学目标选择应具有典型和代表的情境来引导孩子参与新课的学习
(二)有效情境创设应有童趣,符合小学生的特点
案例2:在进行“认识吨”教学时,创设如下情境:
谈话:孩子们,春天来了,这天春光明媚,你们看小牛、小熊、小马、小鹿,也相约一起出去春游,小熊400千克,小马300千克,小牛500千克,小鹿100 千克四个小动物,可是他们要经过一座桥,当它们正准备一起过桥时,小熊急忙阻止道:“等等,你们看,这儿有个牌子,上面写着什么?(限重1吨)”。看到这样的情境,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1: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呢?
生2:1吨到底有多重啊?
生3:吨会不会和千克有关系?
生4:4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
师: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它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探究“吨”。
“吨”是一个较大的重量单位,我们很难让学生进入到真实的物理环境,教师也无法把一吨的物体搬到教室里来让学生体验、感受。像这种概念课,那如何让学生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应从哪些方面去考虑?都是今后在这类学习领域中要思考的问题。总之,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将书本知识活学活用,使小小的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生活天地,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数学必须贴近生活,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味为有趣。让数学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
(三)有效情境创设应能够激发学生动脑动手的参与意识
案例3:在进行“面积单位”教学时,创设如下情境:
1.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师:如果妈妈问我们课桌面的面积有多大,你准备用什么东西来打比方呢?
生1:我想用书本来打比方。
生2:我想用树叶来打比方。
师:那就让我们用一些物品来铺整个桌面,看看课桌面的面积到底有多少个这种物品的大小。(指导学生分别用一次性纸杯、数学练习簿、大楷簿和树叶等物品铺满课桌面,要求同一张课桌面只能用同一种物品来铺。)
师: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你是用什么物品来铺的,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有几个这种物品那么大?
生1:我是用数学练习簿来铺的,课桌面面积大约有8本数学练习簿那么大。
生2:我是用树叶来铺的。课桌面面积大约有15片树叶那么大。
生3:我铺的是大楷簿,课桌面面积大约有6本大楷簿那么大。
生4:我铺的是纸杯,我的课桌面面积大约有40个一次性纸杯口那么大。
师:(电脑出示用四种物品铺桌面的过程)我们一起来回顾刚才铺物品的过程,(指铺满纸杯的图)纸杯那么多,你们是怎么数出来的?
生:先数一行有10个,再数正好有4行,4 × 10 = 40,所以一共有40个。
师:说得真好!(指四种铺法的图)我们用这些物品铺在桌面上,能形象地说明桌面的面积有多大。但是,看了这四种铺法和得到的结果,你觉得有什么不妥吗?
生:这些数都不同。
师:是啊,同样大小的桌面,怎么表示面积的数却不同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生:用同样的物品来铺。
师:同学们,还记得学习长度单位时的情境吗?当时,我们用铅笔、小刀、手来测量课桌的长,也得到了不同的数,觉得不好,后来学习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要准确测量或计算面积的大小,就要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的面积做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在课桌面上铺物品,其实质是让学生自选单位计量面积,选择的单位不同,计量结果就不同,学生因此产生统一计量单位的心理需求。提供四种物品让学生选用,增强了“不同单位,不同结果”的对比度,学生统一单位的愿望也更强烈,也能突出作为单位的本质特征:同一种单位的形状、大小必须相同。指导学生数纸杯个数的过程,蕴伏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回忆长度单位的引入过程,为引入面积单位寻找了另一個“固着点”,激发了学生的动脑动手的参与意识。
(四)有效情境创设应借助直观,让学生领悟新知
案例4:在进行“认识面积”教学时,创设如下情境:
1.师:(出示中国地图)今年暑假老师准备去四川旅游,谁能帮我在地图上找到四川省?我们属哪个省?在地图上找一找。
提问:江苏省和四川比,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我们所比的大小指的是这两个省什么?(面积) 师:你还在哪儿听过面积?
预设:生:我们国家的面积很大。
生:水库的面积。……
2.师:到底什么是面积?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这样的借助直观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反馈热情空前高涨,他们学习、探索知识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答案层出不穷。学生不仅在脑海里建立了面积单位的表象,而且再一次巩固了面积的概念。这样的学习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
三、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的思考
情境的创设是为了帮助学习者理解、内化学习内容。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表现手段与表现方式,要求不同的学习方法。同时,不同的情境类型在不同类型的内容的学习中所起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如提供丰富学习资源的学习情境的创设适用于结构严谨的学科内容,提供学习场景的情境创设可用于教学结构不严谨的学科。从教学内容的类型上分,提供学习资源的学习情境的创设易用于知识的学习,尤其是概念、规律等逻辑性较强的内容的学习。
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情境时,不仅要注重童趣,更关键的是要紧扣教学知识或技能。“情境”不是让学生为了故事而故事,为游戏而游戏,学生是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化”的过程,情境创设要对学生学习有意义。情境是对学生熟悉的或可以理解的,但包含的数学问题对学生又要富有挑战性、能引发学生的思考。
小学生由于认知、心理年龄等原因,的确需要情境生动、有趣。但“生动、有趣”并不是有效情境的标准。关键是这些情境是否有效促进学生“快乐、有效”学习。只要是基于学生实际、有助于学生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的情境就是有效的情境。
试想,一个生命个体总希望控制另一个生命个体,或凌驾于其他群体之上,他们之间怎么可能产生互动?怎么可能会有动态资源的产生。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教学是教师个性与学生个性之间的影响过程,教师一刻也不能忽视个性问题。”
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正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同时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广阔的数学探索空间,但创造有效的教学情境绝非是把“现成的”情境照搬过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要在实践中多多反思,把创设情境的重点放在“趣”“实”“思”等方面,让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活力,让务实高效的教学情境,真正在数学教学中发挥作用。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创设出的问题情境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加注意。通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为学生们创设出具有吸引力、有意义的问题情境。由于笔者受自身科研水平和能力的限制,对问题情境教学的理论性、系统性、实践性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因此,对我来说,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还要继续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将理论知识更好地与实践相結合,积累资料,总结经验,继续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的探索与研究,使之更具系统性、理论性和实用性,让情境教学为数学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实施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苏光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