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空空导弹发展史

来源 :海事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mmore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人对中国空对空导弹的发展历史,几乎一无所知。因此,西方对中国空对空导弹的报道,往往是极不准确的。西方只有对中国出口的空对空导弹技术数据的报道,才可以说是八九不离十。
  直到现在,西方还不清楚,在中国是哪种飞机第一次携带导弹上天。据称,携带空对空导弹的飞机是苏制米格-17PFU飞机,它携带的是K-5 (RS-1U)空对空导弹。但是,苏联对向中国出口这种米格-17变型机一事从未被证实过。可以肯定的是,中苏在1958年所签订的协议中包括有转让特许生产米格-19PM飞机的全部文件资料的内容。而这种战斗机的制式装备中就包括K-5M(RS-2U)空对空导弹。该空对空导弹,在中国生产时被称为PL-1导弹。PL的意思是“霹雳”,此后中国所生产的所有空对空导弹都叫作“霹雳”。
  “霹雳”-1空对空导弹实际射程极为有限,其飞行制导阶段的持续时间只有12秒,而且该导弹必须沿着飞机制导雷达持续不断发出的波束飞行。因此,中国的其他飞机,如歼—7和歼—8从未采用过“霹雳”-1空对空导弹。
  
  早期的红外制导导弹
  
  1961年,苏联向中国交付过一小批挂装有R-3空对空导弹的早期型“米格"-21F-13飞机,因此,中国生产的第二种空对空红外制导导弹——“霹雳”-2是苏制R-3导弹的仿制品。在中苏关系破裂后,中国继续生产“霹雳”-2的一种改进型导弹,但是,该导弹的性能仍然赶不上苏制R-3S导弹的性能。
  尽管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表过携带导弹的歼—7飞机的多幅照片,但是,实际是在10年后,才开始开足马力大批量生产“霹雳"-2导弹。1974年,一种改进型歼—6战斗饥样机面世,这种战斗机可携带两枚“霹雳”-2导弹。
  “霹雳”-2导弹的自动寻的头内装有硫化铅光电探测器,探测角度不超过3.5度。导弹发射前必须锁定目标,因为探测角度非常狭窄,这就需要飞机精确地对准目标,在25度锥角范围内跟踪目标。“霹雳”-2导弹的最小有效射程为1000米,最大射程约为4000米。导弹固体推进剂助推器的工作时间只有两秒钟,可把导弹加速到约700米渺。这种导弹的破片战斗部可产生约1000个破片,战斗力还算不错,但其红外近炸引信的灵敏度不够,普通的干扰措施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它蒙骗。据中国近期发表的照片推断,“霹雳”-2导弹仍在使用,至少在JJ-7战斗教练机上还在使用着。
  在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研发出“霹雳”-2导弹的改进型,即“霹雳”-2A导弹。“霹雳”-2A导弹的特点是装有经改进的自动寻的头,抗干扰能力有所增强。其外形与美国的AIM-9D导弹和苏联的B-13M导弹一样,但是,它有一个锥形弹头部,为非冷却光电探测器开设的自动寻的头窗口小多了。这种导弹的三角形空气动力控制面和尾翼稳定器依然如故,而弹体略有增大。“霹雳”-2A导弹虽然很可能是某种“临时的”代用品,但是,它仍然进入了中国空军的武器装备序列。
  “霹雳”-2导弹最后一个改进型号是“霹雳”-2B导弹。它比前两种导弹重,战斗部有所增大,三角形空气动力控制面几乎已经前移到弹体的尖端部位。据称,该导弹的其他改进还包括红外近炸引信和更为可靠的电子装置。在相当长的时期,这种导弹被西方人称为“霹雳”-3导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霹雳”-5导弹的变化较为明显。据中方有关人士称,“霹雳”-5导弹最明显的特点有两个:一是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的推力更大,二是自动寻的头采用压缩空气冷却。“霹雳”-5B导弹增设了更大的尾翼稳定器,在弹头部装了双三角形控制面。导弹发射器与其说像苏联的 APU发射器,不如说更像美国的 LAU系列发射器。“霹雳”-5导弹最多可承受30g的加速度,可以在偏离瞄准线的有限范围内实施攻击。
  凡是能携带“霹雳”-2,2A,2B导弹的飞机,都能携带“霹雳”-5导弹。然而,中国新型喷气式飞机为什么常常装有两对性能大致相同却型号不同的红外制导空对空导弹,这一点依然不清楚。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较为新型的导弹的交付数量不足,因此,中国空军不得不在前线飞机上装备一对较老式的导弹,用来对付机动性较差的目标,再装备一对较先进的导弹,用来对付机动性好的目标。
  “霹雳”-5E导弹属第三代导弹,从1999年开始对外销售。它采用一种新型自动寻的头,因而,发射前的最大瞄准角可达25度,发射后的最大瞄准角可达40度,跟踪速度高达20度/秒,导弹可承受40g加速度的载荷。这种新型自动寻的头能在前半球跟踪目标,冲着太阳时的“盲区”不到15度。为了增加该导弹的机动性,设计人员把尾翼稳定器稍稍往前移了,但是,尾翼稳定器的形状和尺寸照旧。很可能,该导弹弹体内各部分的布置也改变了,现在引信就放在战斗部的后面。
  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空军开始采购国外红外制导空对空导弹,因此,“霹雳”-5E导弹结构的诸多新特点是中国利用国外技术的结果。中国在1987年展出了“霹雳”-7红外制导导弹。虽然中国官方对这种导弹的来源从未证实,但是,这种导弹与法国马特拉550“魔术”导弹可谓如出一辙。这样看来,“霹雳”-7导弹要么是法国导弹的特许仿制品,要么就是法国的导弹贴上中国的标签。“霹雳”-7导弹往往出现在中国出口的飞机(如F-7M、A- 5C、FT-7P和K-8飞机等)上。“霹雳” -8导弹是1997年年中展出的,也源自外国,具体地说,是以色列。最可能作出的一种假设是,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购买了估计几千枚“巨蟒”(PYTHON)3导弹。“霹雳” -8导弹的采用标志着中国空军作战效能明显提升,因为这种武器可以在前半球对付目标,自动寻的头可利用来自飞机雷达的数据将导弹导向目标。中国最新型的战斗机歼7M和歼811,在公海上空飞行巡逻时,通常携带一对“霹雳”-8空对空导弹 (这是该机惟一携带的导弹武器)。与美国EP-3电子侦察机相撞的歼 811飞机是一个例证。
  
  自行研制
  
  由中国设计和制造的“霹雳”-9空对空导弹的露面,可以证实“霹雳”-7和“霹雳”-8导弹的数量有限。“霹雳”-9导弹的外形和弹体直径虽然与以色列“巨蟒”3导弹的一模一样,但是,一看其控制面和稳定器就使人想起了“霹雳”-5导弹。据有关人士称,“霹雳”-9导弹是全方位导弹,可承受35g加速度的载荷。该导弹上的自动寻的头可由雷达或头盔式瞄准镜来导引。上述特点表明,“霹雳”-9导弹的跟踪距离增大,偏离瞄准线的性能增强。“霹雳”-9导弹的激光引信和自动寻的头看来与“霹雳”-8导弹一模一样,而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也许还不如“霹雳” -8导弹的先进,因为“霹雳”-9导弹后半球的射程只有5千米。
  “霹雳”-9导弹虽然在1999年露面,但是它的照片难得一见。即便是中国最新型的喷气式飞机样机携带的也是“霹雳”-5导弹。
  “天燕”-90导弹是中国最新研制的空对空导弹之一。该导弹在20世纪90年代末作为武装直升机的专用导弹展出过,但是,中国空军的武装直升机机队约有30架武装直升机服役,仅仅为这约30架武装直升机研制专用的空对空导弹,这种说法是难以令人信服的。这种新型导弹的名称与中国所有其他空对空导弹的名称不同,说明这种导弹可能是中国研制新型“MANPPADS”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副产品。
  
  雷达制导导弹
  
  有关中国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的资料非常罕见。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发表了1张极像美国AI财—7导弹的中国雷达制导导弹照片,即“红旗”-61(HQ-61)地对空防空导弹。该导弹虽然酷似美国的“麻雀”导弹,但是它比美国的“麻雀”导弹要长(长330毫米),要大(弹径大83毫米),要重得多(重90公斤)。种种迹象表明,“红旗”-61导弹可能装备歼81战斗机,但是,此说法从未得到证实。空中发射往往难度很大,因为地对空导弹的控制面和稳定器安装在不同的平面内(两者相差45度),也就是说,当控制面的位置对时,稳定器的位置就不对了。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在国际航空防务展览会上展出的大量战斗机模型和样机上携带一种“霹雳”-11导弹。这种半主动空对空导弹,可能是意大利的“蝮蛇” (ASPIDE)导弹,因为中国在1988~ 1989年从意大利购买了一定数量的“斯帕达”(SPADA)地对空导弹零部件,“斯帕达”导弹是“蝮蛇”导弹的地面发射型。1997年,在媒体上出现多幅歼811样机右机翼下方携带1枚“蝮蛇”导弹的照片。再后来,还出现过一些新型战斗机携带两枚“蝮蛇”模型弹的照片。然而,这并不足以说明,“蝮蛇”导弹已被部署使用了。
  1996年,中国仿制的“蝮蛇”导弹霹面。该导弹的外形跟更为先进的“蝮蛇”2导弹相像,但是,中方宣称其导弹性能与“蝮蛇”导弹的一样。此后,中国出口的各种型号的战斗机通常装备的就是这种导弹,对外称“霹雳”-12。
  采用自动寻的头的“闪电”-10导弹,据说已经研制了10年。在2002年年末,这种导弹的简易模型首次在巴基斯坦展出,数月之后,这种导弹的首幅照片就刊登在中国的军事报刊上。与早先的报道相反,与俄罗斯导弹在外表上毫无共同之处,“闪电”-10导弹的设计颇为传统,呈三角形的稳定器和大型转向面置于后部。人们对这种转向面的形状颇为好奇,这也许旨在改进该导弹的灵活性。据中方有关人士称,“闪电”-10导弹试射了20多次,其性能超过了A1M-120导弹。此说法令人置疑。
  
  两大突破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空军空对空导弹装备出现惊人突破,俄罗斯除了向中国交付首批苏-27SK战斗机,还交付了R-27系列多种先进导弹。俄罗斯6种批量生产的R- 27导弹型号中,向中国交付了哪几种型号不得而知,但是,装有半主动雷达自动寻的头的R-27R和装有红外自动寻的头的B-27T短程导弹以及装有半主动雷达寻的头的远程 R-27ER导弹,很可能就在其中。此外,苏-27战斗机也携带R-73近程红外制导导弹,作为其制式空对空导弹武器之一。
  除了俄罗斯的几种空对空导弹外,据报道,中国还从其他国家获得了特许生产空对空导弹技术。人们对中国这种国产导弹的称谓尚不清楚,不过令人费解的是,这种国产导弹据悉首次使用场合是在新型舰载舰对空导弹系统上。
  另一个突破是,中国的1架苏-30MKK战斗机首次对俄罗斯 R-77主动雷达寻的导弹进行了一系列试射。俄罗斯向中国销售了多少枚R-77主动雷达寻的导弹仍然是个谜。
其他文献
1961年5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向国人夸下海口,力争在10年内把美国人送上月球并使其安全返回。苏联随后也制定了载人登月计划并极为秘密地加紧实施,但对外却矢口否认。对苏联太空计划一无所知的美国,惟恐在载人登月方面被苏联超过,因此当肯尼迪宣布登月目标之后,美国的情报机构就开始全力搜集有关苏联实施登月计划的情报。由此拉开了长达30年的美对苏登月情报搜集的间谍战序幕。    一、美国间谍卫星显神功    1
期刊
2004年4月,一则关于美军即将进驻马六甲海峡的消息,顿时扯紧了亚太国家的神经。  这则新闻的大意是,据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法戈透露,美军方将制定名为《区域海事安全计划》的反恐新方案。根据计划,美国将向马六甲海峡派驻海军陆战队和特种部队,以防止恐怖分子的袭击。  消息传到东南亚,立即引起轩然大波.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表示不会接受美国的提议。我国作为该地区的大国。同样,在关注着美国的动向。  已连续5
期刊
1960年代初,英、法开始联合研制一种新型近距支援/教练机,这原本在设计方案中仅只有590公斤载弹量的超轻型飞机,在英方的坚持下提高了性能规格,重新设计后演变成为今日欧洲上空的“美洲虎”——超音速攻击/教练机、“美洲虎”已在英国、法国及其他一些国家空军中服役数十年,经历了数次战火考验,表现出良好的适用性和维护性。其他短矩起落能力更是让人过目难忘。可在半修整的跑道或公路上作短距离紧急起降,如今服役中
期刊
2004年12月10日,日本政府批准了《新防卫大纲》和《新军事拨款法》。这个早在2004年7月6日就已出笼的《新防卫大纲》,把编造“中国威胁”作为掩盖日本扩充军力的烟幕,将防卫战略的重心转移到针对中国的一面。在美国的支持、纵容和鼓励下,军事上迅速崛起的日本以邻为敌,正在成为威胁东亚地区稳定的不安定因素。堪称亚洲第一的日本航空自卫队的作战能力,已达到了整个西太平洋区域,是一支不容忽视的海空支援力量。
期刊
印度海军参谋长阿伦·普拉卡什上将2004年11月27日证实说,印度海军正在建造航空母舰,总耗资 300亿卢比。  自造的航母听起来蛮像回事——4台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仿制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LM-2500燃气轮机,两轴驱动;飞行甲板全长174米,最多可搭载25架舰载机,机种包括米格-29K、“海鹞”或印度国产LCA海军型。此外,舰上还可停放10架“海王”或印度国产ALH直升机,还有两架俄制“卡-31”直
期刊
据日本媒体近期报道,日本防卫厅将在下地岛建立反潜基地,以加强水下情报的侦察。同时,日本防卫厅向媒体透霹,2005~2006年,日本将再发射两颗侦察卫星,与2003年发射的两颗侦察卫星组成太空侦察网。与此同时,日本还决定扩编情报队伍,建立起类似美国情报局的机构。对此,外电分析称,日本这一系列动作表明其正紧锣密鼓地打造自己独立的情报网。    欲建“日式中情局”    由于情报人员的实地侦察具有其他技
期刊
基因是人类破译生命密码的钥匙,基因工程技术使人类有可能最终掌握操纵生命的本领。1997年2月27日,英国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刊登了一篇震撼世界的文章,宣布世界上第一例真正的无性繁殖克隆小绵羊——“多利”问世。2000年6月26日,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基因组草图——人类生命蓝图终于完成,并被世界各大媒体称为是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人类登上月球媲美的“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人类生命科学的里程碑
期刊
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围绕钓鱼岛主权问题, 中日两国展开了激烈斗争。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不断在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上大做文章,多次登上我钓鱼岛,企图给国际社会造成一种日本已对该岛拥有支配权的假象。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政府对右翼势力行动所采取的态度,已从暧昧的支持转向强硬地表示日方对钓鱼岛的主权要求,并直接导致了非法粗暴扣留我民间“保钓”人士的事件发生。这其中既有现实利益问题又有其深
期刊
韩国石油开发公社2004年7月9日透露,韩国最近开始在远离朝鲜半岛西部海岸的大陆架勘探石油。在中日两国就大陆架石油开发出现争议的情况下,韩国也悄悄地加入到争夺黄海大陆架石油资源的竞争行列。韩国的石油钻机伸向黄海大陆架底土,试图在那里分一杯石油之羹,由此形成了日韩向东海、黄海大陆架底土资源挺进的局面。     7月底的勘探仅是前奏    韩国到黄海大陆架勘探石油并没有像日本那样张扬。韩国的大多数媒体
期刊
最近,日本一些不寻常的动向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先是日本媒体指责中国侵占日本海底资源,从而挑起了一场中日“东海资源之争”;接着日本内阁最新“防卫白皮书”再次炒作中国威胁论,建议东京方面“小心鉴别”中国军力发展“是否已超越国防之需”。  日本的所作所为,源于其对未来国家战略地位的定位。二战后,战败的日本在美国的扶持下经济迅速腾飞,加上两极格局瓦解,国际政治格局出现变化,使日本对未来的国家定位产生了无限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