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G联合抗-D致新生儿溶血病并D抗原遮蔽1例

来源 :中国输血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yey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1例RhD阴性产妇所育新生儿因D抗原遮蔽现象造成血清学假阴性的特点,及分析新生儿发生溶血病多次配血不合的原因,探讨提高抗体检出率的方法,及时解决新生儿HDFN的输血救治问题.方法 采用盐水法和微柱凝集法结合吸收放散实验鉴定产妇及新生儿的抗体,RhCE exon1-10外显子测序鉴定新生儿血型,找到相匹配的血液给新生儿换血治疗.结果 新生儿血型初次鉴定为AB、ccdEe,患儿母亲血型为AB、ccdee;患儿红细胞经ZZAP处理及基因鉴定后Rh分型为ccDEe;母亲、新生儿游离血清及新生儿红细胞放散液中检测出抗-D+抗-G.测得产妇血清中抗-D效价为1024、抗-G效价为8;患儿抗-D与抗-G效价分别为128、4.从血库中筛选出与新生儿血清交叉配血相匹配的0型洗涤红细胞.结论 产妇抗-D可导致新生儿D抗原完全遮蔽,在临床检测过程中需采用多种血清学方法结合基因方法鉴定;对RhD阴性的孕妇要进行产前抗体筛查和鉴定,新生儿注射免疫球蛋白后交叉配血要格外关注,及时为新生儿发生HDFN的换血输血提供了相匹配血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 建立适用于苏州市区临床血小板需求预测ARIMA模型,以此为参考预测未来的临床血小板需求量,从需求出发,为采供血机构对本地区血小板采集制备、库存管理、临床调配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最大程度实现血小板的供需平衡.方法 收集苏州市区2009~2019年血小板每月临床用量数据,运用SPSS 26软件分析,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ARIMA模型,通过模型识别、参数估计及最优模型检验,确定临床血小板需求预测的最优模型;运用所得最优模型对2020年1~11月的血小板临床用量进行预测,将预测值与实际数值比较,验证模型
目的 了解广州市全面取消互助献血政策对该市无偿献血的影响.方法 1)在广州血液中心采供血管理系统中收集2016年7月~2019年12月(广州市正式取消互助献血政策日前后42个月)的无偿献(采)血数据,包括献全血和献血小板人次,按“月”做间断时间序列分析;2)随访在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献过血[包括全血和成分血(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至2019年12月31日,使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其再次献血情况.结果 间断时间序列分析:取消互助献血的政策对献全血没有
目的 制定并实施基于采供血全程信息化管理的精准化、高效的成分血捐献者电话招募策略.方法 制定成分血捐献(者)全程信息化管理的电话招募策略(简称电话招募),自2019年1月1日起对本中心建立的智能化献血者招募系统(简称招募系统)中存储的对杭州市成分血捐献者,运用电话或(和)短信方式开展献血招募工作,告知其招募(献血)间隔期、招募咨询要点、献血预约时间和注意事项等;统计并比较电话招募实施前2018年与实施后2019年及2020年[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与流行期间]的杭州市成分血捐献者的赴(
目的 了解郑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NAT反应性人群特征,分析NAT残余风险及在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的感染情况.方法 对2018~2019年郑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标本全面筛查(ELISA双试剂反应性除外),对无偿献血者职业、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2018~2019年郑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标本488365份,共筛查出NAT反应性标本323例(0.66‰),其中HBV反应性318例(0.65‰),HIV反应性5例(0.01‰),未检出HCV反应性.经统计分析,无偿献血人群中筛查NAT反应性率
目的 探讨不同来源的普通血浆制剂中血浆总蛋白(TP)含量、凝血因子Ⅷ(FⅧ)活性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差异,为普通血浆制剂相关质量标准的建立及细化提供依据.方法 试验涉及的样品包括全血来源的冰冻血浆与去冷沉淀冰冻血浆以及去白细胞全血来源的冰冻血浆与去冷沉淀冰冻血浆;血浆总蛋白含量(TP含量)采用双缩脲法进行测定;FⅧ活性(FⅧ∶C)与Fib含量均采用凝固法进行测定.结果 全血来源冰冻血浆、全血来源去冷沉淀冰冻血浆、去白细胞全血来源冰冻血浆与去白细胞全血来源去冷沉淀冰冻血浆的TP含量分别为(59.64
目的 对智能语音呼叫技术(intelligent voice call technology,IVCT)在流失献血者召回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为献血者招募智能化发展提供支持.方法 利用短信、人工电话、IVCT对2016~2018年的流失献血者进行召回,并对召回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20年8月20日~12月30日对20406名流失献血者进行召回,共拨打人工电话1029通,智能语音电话7571通,发送短信11806条,人工电话、智能语音电话和短信的召回成功率分别是4.81%(32/665)、3.44%(
目的 制备抗-AB血型抗原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并进行初步的鉴定.方法 采用人AB型红细胞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细胞技术,细胞融合、筛选并获得能分泌抗-AB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利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对抗-AB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以及识别的抗原表位进行了初步鉴定,并对临床标本进行了检测.结果 经筛选获得1株能够稳定分泌抗人AB血型的IgM型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经鉴定,该细胞分泌的抗体能够与A型、B型、AB型红细胞均发生凝集反应,而与O型红细胞无凝集反应.红细胞吸收放散试验验证了该抗体识别的是A和B抗原共
目的 建立助滤剂硅藻土、珍珠岩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并进行适用性验证.方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通则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要求,在进行供试品微生物限度检查之前,对助滤剂微生物限度计数方法进行适用性试验.采用平皿法分别对3批次珍珠岩和硅藻土进行微生物回收试验,依据相应计数培养基适宜条件培养,在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成立的情况下,对助滤剂微生物生长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分别计算各试验菌回收率.结果 各试验菌试验组菌落数减去供试品对照组菌落数的值与菌液对照组菌落数的比值均在0.5~2.
目的 分析研究血小板捐献者外周血参数在血小板捐献前后的变化情况.方法 以在2019年8月1日~2020年7月31日于广州机采献血点的10444位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将初次献血者作为对照组,献血次数≥2次的献血者作为实验组.采用倾向性匹配方法匹配2组的年龄和性别后,t检验对比2组研究对象外周血参数变化的差异.结果 捐献血小板后血小板计数增加(P<0.05);白细胞计数减少(P<0.05);血红蛋白减少(P<0.05);红细胞计数减少(P>0.05);红细胞比积不变(P>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排除
目的 鉴定1例Rh血型D变异型个体的血型抗原表位,并分析其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 采用盐水试管法及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微柱凝胶)鉴定RhD血型,应用抗球蛋白微柱凝胶卡进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并用RhD抗原表位检测试剂盒(D-Screen)检测RhD抗原表位;此外,采用Rh血型分型卡检测RhCE表型;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对标本RHD基因合子型进行分析;对RHD基因的10个外显子进行PCR扩增及直接测序分析.结果 该个体直接抗球蛋白试验结果阴性,血清学结果显示RhD抗原弱阳性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