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艺术师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学是美的,它的美是教材与教师集中的艺术体现,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地成长,而且还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培养高尚的人格。教师要充分发现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去品赏。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在导语中感受愉悦美。人们都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一堂课的开头非常重要。富有经验的教师很重视导语的设计,他们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投石激浪”,往往瞬间就可勃发学生热情,引人入胜。精妙的导语能够调节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五彩缤纷的语文课堂。导语主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文体来设计。它可以是一段风趣生动的语言,可以是一幅优美宜人的画面,可以是一段轻松明快的音乐,可以是一个蕴含哲理的问题,也可以是一次小小的活动。
例如:在执教《惊弓之鸟》时,开篇就布疑设阵:“现在,空中飞着一只大雁,大家想想,用什么办法能把它打下来?”学生凭经验纷纷说,用箭射,用枪弹……至此,老师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但话锋一转,说:“可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更羸,却只拉弓不用箭,嗖的一声就把这只大雁射了下来,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看谁先找到答案。”导语巧设悬念,为学生进一步体验教材中的人物美起到一个铺垫作用,它强烈的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审美教学活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愉悦的情绪对学习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它能引起和保持学习的兴趣,给大脑带来明晰的状态。因此,适当得体的导语不仅能消除学生的疲劳,集中学生的精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给学生一种和谐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愉悦美。
二、在诵读中体味美。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有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也有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但任何一篇关于自然美的描绘,都不是单纯的自然美的复现,而是作者意象的凝聚,是作者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一幅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如何引导学生鉴赏这整体美?诵读课文就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一节成功的阅读课,琅琅的书声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称诵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告诉我们诵读要美,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情感,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通。实践证明,学生在抑扬顿挫、高低起伏中,领会了文章的思想内涵,表达技巧,同时又体会到课文的情感美,享受到节奏美,受到美的熏陶。
三、在情境中感受意境美。兴趣是学习的力量和源泉,来源于寓教育于娱乐之中。让学生学习中感到精神和谐,这就要创设好审美情境。对课文的欣赏实践,教师要指点门径,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揣摩语感,以景生情,从情联想到境。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意境、制造气氛、表情范读、看图描述、配乐朗诵等多种艺术手段,以情动情,使语文教学上升到一个更完美的境界。如教学《荷花》一课时,教师可创设情境,在学生随着轻柔的音乐来到“荷花池”边。通过画面的展示,再加上生动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入了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之中。
四、在揣摩理解中感知形象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好好揣摩故事中人物的言行,并透过表面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运用判断、比较等方法剖析他们的性格特征,寻找他们的思想根源,从而感知人物的形象与心灵。如《西门豹》这篇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以西门豹和巫婆为代表的两种人和事进行比较分析,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各自在不同的角度上发表对美与丑的不同看法,通过借鉴、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提高学生对美丑的认识,培养学生强烈的审美能力。
五、在想象中创造美。创造美的能力是在感受美、拓展美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能动作用,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训练,掌握创造性的技能,大胆地运用在实践之中,由此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课文古诗《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学生学习完课文后,我让学生根据古诗所描绘的情境独立去画一幅画,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诗中所描绘的初夏小荷初现的情境,而且通过绘画表达出了对色彩美、形象美的理解。
六、在板书设计中体现和谐美。在语文教学中,板书设计是一门重要的教学艺术,精心的板书设计有助于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的段落层次,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课文的中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语文的板书追求的正是对应、整齐,因而它能给人一种形式美。黑格尔在论述形式美时,认为整齐一律,平衡对称就是美。因此,一块对称整齐的板书不仅给人以形式美,也给人一种美的熏陶,达到了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从而给人以和谐的美。
总之,语文教学美是多方面美学因素有机的统一。以上简单的分类也不完全科学,但只要我们根据不同的内容,用不同形式的教学美来感染学生,让课堂美一点,使学生在美的世界里徜徉。
一、在导语中感受愉悦美。人们都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一堂课的开头非常重要。富有经验的教师很重视导语的设计,他们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投石激浪”,往往瞬间就可勃发学生热情,引人入胜。精妙的导语能够调节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五彩缤纷的语文课堂。导语主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文体来设计。它可以是一段风趣生动的语言,可以是一幅优美宜人的画面,可以是一段轻松明快的音乐,可以是一个蕴含哲理的问题,也可以是一次小小的活动。
例如:在执教《惊弓之鸟》时,开篇就布疑设阵:“现在,空中飞着一只大雁,大家想想,用什么办法能把它打下来?”学生凭经验纷纷说,用箭射,用枪弹……至此,老师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但话锋一转,说:“可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更羸,却只拉弓不用箭,嗖的一声就把这只大雁射了下来,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看谁先找到答案。”导语巧设悬念,为学生进一步体验教材中的人物美起到一个铺垫作用,它强烈的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审美教学活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愉悦的情绪对学习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它能引起和保持学习的兴趣,给大脑带来明晰的状态。因此,适当得体的导语不仅能消除学生的疲劳,集中学生的精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给学生一种和谐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愉悦美。
二、在诵读中体味美。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有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也有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但任何一篇关于自然美的描绘,都不是单纯的自然美的复现,而是作者意象的凝聚,是作者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一幅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如何引导学生鉴赏这整体美?诵读课文就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一节成功的阅读课,琅琅的书声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称诵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告诉我们诵读要美,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情感,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通。实践证明,学生在抑扬顿挫、高低起伏中,领会了文章的思想内涵,表达技巧,同时又体会到课文的情感美,享受到节奏美,受到美的熏陶。
三、在情境中感受意境美。兴趣是学习的力量和源泉,来源于寓教育于娱乐之中。让学生学习中感到精神和谐,这就要创设好审美情境。对课文的欣赏实践,教师要指点门径,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揣摩语感,以景生情,从情联想到境。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意境、制造气氛、表情范读、看图描述、配乐朗诵等多种艺术手段,以情动情,使语文教学上升到一个更完美的境界。如教学《荷花》一课时,教师可创设情境,在学生随着轻柔的音乐来到“荷花池”边。通过画面的展示,再加上生动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入了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之中。
四、在揣摩理解中感知形象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好好揣摩故事中人物的言行,并透过表面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运用判断、比较等方法剖析他们的性格特征,寻找他们的思想根源,从而感知人物的形象与心灵。如《西门豹》这篇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以西门豹和巫婆为代表的两种人和事进行比较分析,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各自在不同的角度上发表对美与丑的不同看法,通过借鉴、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提高学生对美丑的认识,培养学生强烈的审美能力。
五、在想象中创造美。创造美的能力是在感受美、拓展美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能动作用,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训练,掌握创造性的技能,大胆地运用在实践之中,由此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课文古诗《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学生学习完课文后,我让学生根据古诗所描绘的情境独立去画一幅画,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诗中所描绘的初夏小荷初现的情境,而且通过绘画表达出了对色彩美、形象美的理解。
六、在板书设计中体现和谐美。在语文教学中,板书设计是一门重要的教学艺术,精心的板书设计有助于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的段落层次,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课文的中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语文的板书追求的正是对应、整齐,因而它能给人一种形式美。黑格尔在论述形式美时,认为整齐一律,平衡对称就是美。因此,一块对称整齐的板书不仅给人以形式美,也给人一种美的熏陶,达到了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从而给人以和谐的美。
总之,语文教学美是多方面美学因素有机的统一。以上简单的分类也不完全科学,但只要我们根据不同的内容,用不同形式的教学美来感染学生,让课堂美一点,使学生在美的世界里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