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还债也是政绩”的执政理念,使他成了舆论的焦点和社会关注的热点人物;因为受贿触犯党纪国法,使他又遭到了公众的唾弃。然而,就在他“出事”两个月之后,一篇记录他在任时突出政绩的新闻报道却“意外”获奖……
“不知道怎么回事儿,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国庆节,希望不是我们老百姓多虑了。”
2006年10月初,本该热闹的国庆节假期在重庆市铜梁县却显得意外“冷清”。按照铜梁县退休老干部赵和平(化名)的说法,往年国庆节县里都是张灯结彩,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应接不暇,“但是今年连标语都很少见到,实在有些不正常”。
赵和平说,出现这样反常的现象,可能是因为“2006年5月县里刚刚经历了一场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原县委书记马平由于受贿被革职。2006年8月30日,重庆市人大召开主任会议,决定许可检察机关对马平采取刑事拘留、逮捕强制措施。
在中国的反腐浪潮中,一位县委书记落马不能算是太大的新闻。可是,这个马平却有点儿不一样。由于提出“新官要理旧事,还债也是政绩”的执政理念,他曾经获得了很大的名声。
县委书记的还债新论
拥有81万人口的铜梁县位于重庆市西部,是国际主义战士邱少云的故乡,这里因技艺精湛的纸扎彩龙和气势磅礴的龙舞, 被冠以“龙都”之美誉。
2004年12月7日,是铜梁县国土局局长王清伟任职以来最开心的一天。他向《重庆晚报》记者表示:“当天县委、县政府在15个乡镇向914户村民发放了拖欠农民的征地拆迁安置补偿费,共计930余万元。看着农民那个高兴劲,我感动得直想流泪!”
王清伟称,自他上任以来,很少高兴过,铜梁县国土部门累计欠农民征地拆迁款六、七千万元,有些欠款长达10年之久,“人家天天找上门来闹,个别极端的人甚至喊着要去自杀。”
铜梁县建委主任胡胜利也表示,2002年10月他任职伊始,建委系统共欠外债3185万元,“说来有点委屈,这几千万外债没一分钱是我任上欠的,可债主只找我。但话说回来,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可我哪来钱还?但必须想办法还。”截至2005年1月,按照县里的统一安排,建委系统累计还款3030万元。
一名官员回忆说,那几年庞大的债务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群众上访时有发生,有些乡镇干部和教师长达半年发不出工资,干群矛盾尖锐。
“政府形象遭遇公信危机,严峻地考验着执政者的勇气与魄力。”时任县委书记马平经过深入调研后多次公开表示,“新官理旧事,还债也是政绩。”
对于为什么要还债,马平表示:债不还,它会永远背在你身上,这实际上是对执政党唯物史观的考验;现实的财政非常困窘,你还戴着镣铐跳舞,跳得动吗?
县里很多干部当时并不理解:凭什么要由我给上一届揩屁股?马平说:“债务从表面看是欠老板的,但最终是欠广大农民兄弟的。敢不敢正视历史遗留问题,敢不敢把还债视为政绩看待,不仅是责任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他告诫下属,不求官做多大,但求百姓不骂,“如果听任本届不管往届事,任由债务高悬,老百姓是要骂娘的,最终损害的则是党的威信和政府的形象!又何谈构建和谐社会?”
2000年,马平由彭水县调任铜梁县委书记,他首先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7亿多元的债务。但到2004年,县里已偿还共5个亿。从理论上说,铜梁县历年的老债务到此仅欠两亿多。铜梁县财政局局长熊泽亮表示,“理论上说”的意思是:铜梁经济要发展,老债要清偿,适度的新债也会产生。而马平对新债务的意见是“关键是对适度的理解与把握”。
还债是政绩,欠债也是政绩?
铜梁县的“还债”事迹通过媒体的广泛报道,迅速引起高层关注。2005年,全国人大、财政部调查组分别来到重庆市铜梁县,就其破解县乡债务问题进行调研。与此同时,河南省一个学习考察团也来到铜梁县。
当地媒体在2005年初曾经有过这样的评论:“铜梁翻天覆地的变化发生在最近若干年,变化的代价是负债,负债的代价是民怨。当我们的父母官意识到危害时,他们开始了坚决的行动与作为。”
马平说:“铜梁还债最重要的收获是找回了政府信用。”他认为,从经济学概念上来看,早就应该破产了,更谈不上信用。如果政府一旦失去群众的信任,就很难取信于民,很难管理辖区内的事务了。还清债务,让群众重新相信政府,相信党,这样的政府才能是人民的政府。
然而,就在马平“还债也是政绩”的执政理念还在大张旗鼓推行之时,他自己却“出事”了。2006年5月,马平因经济问题被双规。8月7日,经重庆市纪委和市检察院初步调查,发现马平在担任铜梁县委书记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多次非法收受他人贿赂,数额巨大,随后检察机关决定对其立案侦查。
一个引起社会极大关注的“还债”书记突然落马,他的“还债”理念一时成了当地的一个敏感的话题。
铜梁县的一名官员说:“其实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思考,马平书记如此高调地‘还债’,不知道有没有考虑过前任书记的感受,这样会不会在两位书记间产生一种微妙的政治矛盾呢?所以对于马平书记‘出事’这件事情,目前基本上没有人敢公开身份说话。”
所谓的“欠债人”,即马平的前任、现任重庆市江北区委书记的史大平。铜梁县一名官员认为:“不要认为欠债的官员就是有问题的官员,要看是什么原因欠债,铜梁县如果当时不欠点债,很难有后来的大发展和大转变”。另一名官员看法是:无论是“欠债”的史大平,还是“还债”的马平,都是经过上级党组织考察和任命的干部,他们的工作应该有一种延续性,“无论是‘欠债’还是‘还债’,都是他们的职责所在,是份内工作。如果一定要‘论功行赏’,我认为只要是出于公心在工作,不仅积极还债是政绩,敢于欠债同样也是政绩。”
这名官员同时强调,之所以自己有这样的评价,并不是想为史大平开脱什么,事实上史大平能够从铜梁县调任江北区,足以说明他在铜梁的工作是得到上级党委认可的,“相反令人遗憾的是马平,不但工作没有完成,而且可能成为阶下囚……”
“平稳过渡”中的理念冲突
“以前马平书记在的时候,我们全县的领导干部都积极围绕他的执政理念工作。今年5月他‘出事’后,新书记上任,县里并没有出现什么混乱,大家的工作仍然正常进行。尽管私下里情绪也会有些影响,但是都没有表现到工作上。”铜梁县委的一名干部告诉记者。他认为这样的“平稳过渡”显示出党委政府在政治上越来越成熟。
2006年6月6日,重庆市委组织部部长马儒沛在铜梁县领导干部大会上说,铜梁个别领导干部所犯的错误,要与对铜梁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评价区分开来;市委对铜梁这些年的发展成绩是肯定的,对铜梁的“四大班子”整体和广大干部队伍是肯定的。他表示,铜梁有今天的发展现状,是历届班子不懈努力的结果,其中有个人力量,但更多的是集体智慧;铜梁个别领导干部出问题,给发展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
2006年10月11日,现任铜梁县委书记魏寿明主持召开了县行政区划调整暨换届工作会,将原有的8个乡、25个镇调整为3个乡、22个镇和3个街道办事处,另外还将原有568个自然村调整为282个。魏寿明表示,此举是为了解决铜梁县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巩固基层政权的迫切需要,是加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2006年5月马平被双规后,新闻媒体对其本人及其执政理念的热切关注突然间全部消失。重庆市一名官员说:“这也不难理解,马平现在已经是一名问题书记,还可能成为一名罪犯,所以无论官方还是媒体突然哑语也不为怪,但可惜的是他的那些执政理念很可能不会再原样延续了。”他表示,就现时期而言,“新官要理旧事,还债也是政绩”的执政理念还有必要继续提倡,否则许多已经形成的执政困局很难改变。就铜梁县本身而言,新任县委书记魏寿明会不会继续这样的执政理念现在很难猜测,而且外界也不可能对其提出要求。
在2006年10月的重庆市,马平案件已经显得异常敏感,但是也有意外之处:《重庆晚报》在2005年1月发表的《不富的铜梁:三年还债五个亿》长篇报道,在马平被双规后两个月、即2006年7月荣获“2005年度重庆新闻奖二等奖”,该报道内容对当时仍然在位的马平书记的执政理念和各种工作事迹进行了非常详尽的报道和分析。
“在这样的背景下,这篇采访报道还能获奖,的确超出了常人的想象,但似乎也说明了其中的一些微妙玄机。”《重庆晚报》的一名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