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写字与毛笔书法过渡转换的策略

来源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e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书法作为民族传统文化,其艺术价值得以弘扬。但是反观书法教育现状,“断层现象”和“脱钩现象”尤为严重。其主要问题是硬笔教学和毛笔教学在选择临习范本上出现重要失误,即各自自身无法向高级目标过渡。因此需要根据书写的发展规律寻找良好学习范本,继而明辨各自要求,才能相互打通形成系统的书法(写字)教学模式。
  【关键词】书法教学;硬笔;毛笔;过渡策略;二王书风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5-0076-04
  【作者简介】杨旭,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国英小学(江苏常州,213000)书法教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教育部于2011年8月下发《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2013年1月又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全国范围内的书法(写字)教育由此开展得愈加轰轰烈烈,书法教育一时成了宠儿,这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细细想来,书法自身的艺术价值以及运用书法这一杠杆发挥育人意义都是其他学科和艺术门类所不能比拟的。但是思考眼下书法教育的现状,不难发现,“断层现象”和“脱钩现象”尤为严重。
  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对小学各阶段硬笔与毛笔的书写都做出了细致具体和切实有效的要求。在硬笔书写方面,要求小学低年级学习用铅笔写正楷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的偏旁部首和基本的笔顺规则;会借助习字格把握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书写力求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小学中年级开始学习使用钢笔,能用钢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平正、匀称,力求美观,逐步提高书写速度。小学高年级,运用横线格进行成篇书写练习时,力求行款整齐、美观,有一定速度。在毛笔书写方面,要求小学中年级学生掌握毛笔的执笔要领和正确的书写姿势,了解常用书写用具的使用与护理,保持书写环境的整洁。学习用毛笔临摹楷书字帖,学会基本笔画的写法,运用习字格把握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开始接触楷书经典碑帖,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尝试集字练习。小学高年级能比较熟练地掌握毛笔运笔方法,能体会提按、力度、节奏等变化,较好地把握笔画之间、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逐步做到笔画规范,结构匀称,端正美观;在书写活动中,养成先动脑再动手的习惯;通过欣赏经典碑帖,初识篆、隶、草、楷、行五种字体,了解字体的大致演变过程,初步感受不同字体的美,留意书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一、剖析硬笔结症,寻找“治病”良方
  《纲要》中提出的要求是符合学生认知以及书法学习规律的。如果一个学生能够系统地按照纲要中的流程学习书法,则学生的书法和写字水平会相当了得。然而,我们在书法写字教学中不难发现,目前小学硬笔写字教学从低年级段向中年级段过渡尚且勉强,再向高年级段硬笔书写过渡就更加困难。硬笔的提升已然十分困难,如若让学生从低年级段硬笔书写直接向中年级段毛笔书写就显得更加举步维艰。
  一来,硬笔教学本身要一以贯之;再者,硬笔与毛笔的用笔方法要能互相融通。这两点是我们作为书法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思考和攻克的重要难题。究其硬笔和毛笔之间互相不能贯穿和打通的原因:一是现行的一些书法写字教材有不妥之处;二是从教者自身在教授过程中或因个人水平问题,或教学不能前后贯穿,导致如此这般的局面。
  当我们走出课堂,充分实践之余,静心思考之后,若干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法和具体途径即不免浮现于脑海。
  小学低年级段硬笔书写问题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临写范本选择的错误,二是用笔方法的不恰当。硬笔书写的产生源于毛笔书写,书写的仍旧是汉字,只是运用的书写工具有差异。大部分用笔方式与楷书中的小楷书写十分接近。所以很多从教者在这一点上都是有共识的。不过再细察现行的硬笔教学,发现其所借之法大都源于楷书中的“唐楷”。然而选择“唐楷”作为硬笔教学的参考是颇为不适的,原因有二:其一,“唐楷”在古时实属“大字”范畴,用大字的笔法进行缩略书写是不可取的。系统学习过书法的人都知道,小字和大字书写本身的用笔方法是不一样的,就好似毛笔书写小楷,却选用摩崖刻石作为范本,岂非笑谈!此番类比,我们自然明了硬笔书写的临习参考范本出现了问题。其二,毛笔是软笔,笔毫聚拢铺开灵活自如,即笔画书写的轻重细粗可以通过提按来实现。而学生所使用的普遍意义上的硬笔是不能通过笔毫的聚拢铺开来解决笔画书写的轻重问题的,所以在用笔方法上就不能延用“唐楷”中的“提”“按”,甚至有些地方的硬笔教学还要加上“逆锋”“回锋”这样的毛笔用笔方法。硬笔书写一般是通过“俯冲速度”和“拖行书写”来实现笔画之间的轻重对比。至于“逆锋”“回锋”在毛笔书写中也非处处要用,更何况硬笔书写。硬笔书写的范本应当选用“毛笔小楷”,用笔方法上应兼顾书写工具的改变而做出适当调整。
  如果说小学低年级阶段的书写问题不是太容易发现的话,那么到了小学3-4年级用钢笔在方格中写字就明显发现学生的书写能力在退步。为什么在低年级阶段用田字格能相对写好字,而到3-4年级在方格中就写得到处分家七零八落呢?有人归结为是书写工具变成钢笔和书写量增大所导致。这样浅层的分析实则是为书写问题寻找客观借口,而不是对书法写字教学本体进行整体的总结反思。要想彻底解决问题的结症必然需要从内因进行反思。如果能敢于否定自我,细细梳理书写规律和脉络,则会发现:一是沿用了错误的低年级段的用笔方法,这就相当于在不断地实践和巩固错误,使问题和结症越来越严重;二是在低年级阶段过分依靠“田字格”来摆放笔画和部首位置,从而忽略了汉字整体性的教学方法,因而导致到了3-4年级在方格中书写字无线可找,无处可摆的困境。要想达成纲要中小学中年级段的书写目标,最好的捷径就是以之前所讲的“毛笔小楷”为蓝本,实施强化结构书写的整体性的教学方式。
  小学高年级阶段硬笔要求能快速书写,这不是通过简单地加速书写就能实现的。在之前的“错误方法”下,现有的高年级快速书写真可谓“龙飞凤舞”、面目全非,甚至有些字,学生们自己写完后都不一定能再度辨识。如果想解决问题所在,则还需继续对毛笔小楷的书写进行深层探究。毛笔小楷书写笔速较快、用笔轻盈,这也正是高年级段硬笔书写的具体要求。小楷书写时行笔多用手腕,停行节奏明确,笔势呼应强烈。于是,“串联式”训练应运而生,践行于平日教学。   首先,无论毛笔小楷还是硬笔,任何速度的书写都需要注意停行节奏,这就像人的呼吸一样,在呼气与吸气之间总有停歇。其次,笔画书写的中段即行笔大都需要手腕自然摆转,这样才能克服硬笔书写时向纸下错误用力的问题。通过手腕自然摆转,书写不再费力,线条的弧度和曲直也是自然且顺畅,不再是刻意描画出来的。再次,笔画与笔画之间需要运用手腕进行空中弧线过渡承接。以往的书写,学生往往忽略了笔画之间的过渡衔接,大都将“两点间直线最短”的认识运用于实际书写。学生的书写过程是“迅速摆放”,而不是“顺势落笔”。以上三点看似孤立地解决了小学高年级阶段的书写问题,实则,需要从低年级阶段就要一以贯之地逐步实施,才能有所成效。
  通过以上对小学硬笔教学各学段问题的发现,以及解决途径的探究,我们基本解惑了整个小学阶段硬笔书写的实际问题,以及贯穿于书写过程中各年级段的过渡衔接难题。
  二、细数毛笔之宗,寻求经典范本
  再来思考毛笔自身书写的贯穿性问题。小学生书写毛笔字,单字个体较大,自然应当选用符合“大字”书写的一些经典范本。基于小学生的实际书写能力,以及硬笔所学方法和毛笔书写尊崇一致性的要求来说,我们多以“二王”体系的书风和用笔方法为主。上面所提及的现行硬笔书写大多遵循“唐楷”模式,自然现行的毛笔教学也依照相同途径。但几经推敲,实不可取,其因有三:一、唐楷存世多为碑刻版本。所谓碑刻,是将书写好的墨迹复写于平整的石碑上,然后经由刻工镌刻而成。所以我们眼见的碑刻版本字帖早已经过工匠“演绎”,即使技艺精巧,也不免与“原作”产生差异。再者由于石碑受到日晒雨淋早已有些斑驳破损,初学书法者更加难以辨识,即使是水平较高的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也大多在用“猜想”来进行教学,与原作早已相去甚远了,所以应当竭力避免。相比而言,“墨迹本”用笔清晰明了便于领会,字形势态了然有趣,笔势连贯气韵生动。二、唐代楷书多“尚法”,即一点一画要求极高,用笔和结构稍有安排欠妥之处就毛病毕露。小学生学习书法是锻炼毅力和耐心,若长期看不到进步或进步不明显,会略有懈怠不满的消极情绪,这也会慢慢磨损书法学习的兴趣。唐楷的学习无形之中给学生将来临习毛笔行书暗埋障碍,欲徜徉肆恣而不得,致终究泥古拘谨。三、选用“唐楷”不能实现与硬笔书写的对接,“唐楷”在古时实属“大字”范畴,用大字的笔法进行缩略书写现在硬笔小字是不可取的。小学生毛笔书法学习恪守惯性思维的“唐楷模式”已不再适合。选择“二王体系”的书法经典则可以规避以上问题。
  我们需要从书法专业角度来理解“二王书风”。所谓“二王”指的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二人。晋代人的书法风格,飘逸洒脱,姿态悠扬,能绝俗气,有“潇散、简远、超逸、恬淡、平和、自然、蕴藉”之感。体现了超越世俗而趋向自由、生动、妙趣盎然的艺术风格,几乎摒弃了先秦两汉时期重形轻神、重外轻内的审美哲学,成为古典美学的典范。可以说这是由魏晋时期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决定的,是时代精神的产物。王羲之父子二人俨然成为这个时代书风的领跑人。谈及“二王书风”的发展,就必须讲到唐太宗李世民。他独尊王羲之,在其登基之初,即采取一系列措施弘扬王羲之的书法,并亲自为王羲之撰写传记,不惜重金搜求其墨迹三千六百纸。死后竟以《兰亭序》随葬,由于他的提倡与推崇,确立起了王羲之“书圣”“书法至尊”的崇高地位,开创了有唐一代书风,并开始影响了从唐至今一千多年的中国书坛。自唐代开始,历代书家无不以“二王”为尊,细数各朝历代书法名家,如宋代米芾,元朝赵孟頫,明代董其昌、文征明、王宠、王铎都是“二王”门徒,米芾、王铎在二王体系基础上又各成风格。“二王书风”已然成为一种书学体系,不再是单指王羲之父子二人。从审美上来说“二王”书法大多是凌空取势,露锋入笔,所以几乎没有起止痕迹。有起笔,就纸上顺势切入,没有起笔,就依势而下。凡是纸面没有起笔痕迹、直接打在纸上的东西,就感觉萧散渐远,就空灵,空灵的东西就会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在笔法和笔势上,推行沉着痛快,痛快就是实际书写过程中所需要的速度、一种自然产生的笔势。如果用笔侧锋居多、不沉着,就会笔力轻浮。相较于“唐楷”“二王体系”用笔简化,笔意连接较强,易于书写。
  对于小学生而言,直接学王也非是不可,不过难度较大。其原因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二人留存于世的作品暂未看到原迹,都是后世的描摹本,用笔已然失真,如果理解不当,又有学错之嫌。如果学习后世“习王”名家,又因有自身一些个人特征,怕离“二王”较远。纵观历代名家以及留存名作,隋代智永和尚的《千字文》应堪称入“二王”法门之上乘范本。
  在中国古代,书法技艺的学习一般都是以家传或门传为主,外人一般难以得道。智永和尚是王羲之的第七世孙,书法学习也自然是正统的家学,虽然有传教遗失演绎之处,但相对于“外人”而言,还是更加贴合“二王”之风。据史料记载,智永一生书800余遍《千字文》以布施于众。其文是当时的蒙学教材,也符合今天我们所提倡的“诵读经典”,其字亦是“二王”遗风的追随,《智永千字文》又是墨迹本,这无疑是走进“二王”的最好入门阶梯。
  若以智永《千字文》为书法学习范本,长远而言,学生日后向毛笔行书过渡也会更为便捷,优势日益突显。毛笔临习范本的选择是事关书法学习的重要门径,选对了帖,书法学习才能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
  至于硬笔所选择的小楷范本也应该“二王”体系之内,可以参考的历代名家小楷范本也很多,比如明代文徵明、王宠等都是习王小楷高手。
  三、打通软硬关节,明晰转换过节
  当我们依次疏通硬笔以及毛笔所遇的难题之后,我们再来研究硬笔与毛笔书写的“对接转换”问题就不再是难题了。硬笔书写工具多以铅笔、钢笔为主,难以表现粗细轻重。当硬笔入手转而进入毛笔书写时,就需要补充“提”“按”等毛笔基本用笔方法,这是由于书写工具的转化而带来的。与此同时,书写动作也有所变化,硬笔学习以毛笔小楷为基本范本,在书写时多以手腕自然摆转运动为主,而毛笔书写大字的时候,则在手腕运动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部分膀臂运动。至此,硬笔书写向毛笔书写的对接与过渡则在实践中自如完成。
  通过以上对硬笔书写、毛笔书写以及两者间过渡转换的学习方法探析,就基本可以实现《纲要》中小学阶段硬笔写字与毛笔书法的各自系统性的构建,以及二者之间过渡的相对统一性。执教者,抑或是受教者,仰取俯拾,行为本焉。
其他文献
摘 要:基于对科学探究内涵的正塑,本文通过构建科学教材内容的科学探究分级目标,设计不同的问题类型与呈现方式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生成。在以任务单为载体的科学探究教学中,强调不同形式任务单的设计、开发与使用,引导学生经历融合STSE的任务单设计、源于馆场科技现象的任务单设计、基于技术与制作的任务单设计等,理解科学探究始于问题、科学探究没有单一的步骤等。进而以科学探究学生评价(VASI),结合学生研究项
摘 要:在《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一节的教学中,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实现了教学突破。本节的教学设计中将实验探究与理论探究相结合,在课堂上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实施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和经历探究过程,学习和体会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关键词:简单实验;探究方案;同课异构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5-0004-3  爱因斯坦说过:“伽利略的发
摘 要:翻转课堂作为发展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正在我国逐步开展,本文基于“微课程教学法”,提出了翻转课堂设计的基本模型,并以“库仑定律”教学为例,介绍了课前任务单设计、微课制作、课堂活动设计的基本想法和做法,以及多元智能评价的方式,努力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实施教学,着力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库仑定律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发展更加重视,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在物理学习方面,建议教师培养学生使用概念图作为学习物理的基本学习工具,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构图和修改,以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使用概念图,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学会学习;概念图;物理;基本学习工具;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8)4-0014-5  1
作者简介:刘林,女,硕士,正高级教师。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物理教研员,青岛市人大代表。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青岛市拔尖人才,全国优秀物理教研员,全国教研工作先进个人,教育部课程中心确立的高中物理学科青岛教研基地主持人,青岛市委统战部无党派人士工作室主持人,青岛市首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兼任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和青岛大学硕士生导师,山东省基础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会员,山東省教育学会科
物理课程应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自然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课程应使学生体验物理与生活、物理与自然、物理与技术、物理与社会的密切联系,这是新课标下物理教学的基本理念。与此相对应的是近几年的物理中考题里面出现了大量的STS(科学、技术、社会)试题。下面我们以2006年的中考题为例,分析该类试题的特点,供同学们参考。    一、安全类试题    1、(福州市)《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
摘 要: 在中学阶段开展物理学科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终身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文章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多年的活动组织经验为基础,以组织纸桥大赛活动为案例,介绍了策划一场学科活动的一般流程,并说明了每个步骤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学科活动;活动策划;纸桥大赛;一般流程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20)8-0073-4
摘 要:新课程要求高中物理教学要突出科学领域中最基本的一些概念和重要规律,让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如何在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物理学中最本质、最核心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仍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以《小球碰撞》一节的教学为例,从生活中的物理情境出发,引出物理问题。通过一系列变式思考和物理问题的分析,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深入
摘 要:在2012版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发现学生主要有三个需求,希望更新教材素材,希望将后续知识前移,希望补充习题。基于此,根据学生的需求,通过行动研究,形成了教材处理的策略,即更新教材素材,激发学习兴趣;整合章节顺序,破解学生疑惑;补充教材习题,提升解题能力。  关键词:学生需求;物理教材;教材处理;教材素材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
摘 要:新课改中教材的变化给一线教师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性。就“如何使用新教材”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育实践,给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教材;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09)12(S)-0008-2    全国越来越多的省市相继进入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对于将要进入新课改的一线教师来说,面临的最显性的变化便是“新教材的变化”,首先,它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