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文化产业发展的亮点和前景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广西自治区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加大力度,开展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以旅游产业为平台,积极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重大项目建设,以旅游产业带动文化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注重内容产业的支持,营造艺术氛围,提升了文化产业的品质档次;开展以“一带一路” 建设为主题的文化交流与产业合作,展现了广西文化产业的国际性区域发展张力。发挥优势,补足短板,继续深化改革,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加强制度建设,适应新时代需求,进行融合发展,是广西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
  广西文化产业的发展注重发挥民族文化、区域文化和面向东盟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按照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把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上,在提高文化法治化建设水平同时,努力激发文化发展活力,鼓励文化内容创新,融合发展,发展 “一带一路”国际性文化,实现文化服务均衡化发展,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取得初步成效,并正在向纵深方向探索发展。
  在改革中稳步发展的广西文化产业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广西文化产业发挥文化社会功能,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优质文化产品,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广西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持续发展动力
  为持续推进广西文化产业的发展,广西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加大力度,开展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1、广西文化体制改革,围绕着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目标进行
  为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强区,广西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求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制度建设,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突出民族文化的特色,融合发展,不断提高优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供给水平,更好满足全区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大力推动广西优秀文化走出去,推动文化贸易提质升级,努力把广西打造成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枢纽、中华文化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省区,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贡献广西力量。
  2、出台一系列重要文件和措施,逐步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梳理汇编一系列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政策,2019年11月16日制定并于2020年4月推出的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于支持广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是历年来针对性最强、干货最多的一个政策性文件。同时,进一步理顺文化企业管理体制。2019年,出台了一批文化政策。修改完善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评选管理暂行办法》,加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规范、引导和管理;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联合多部门出台了《广西深化影视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文旅厅出台了《广西村(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服务标准(试行)》,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广西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9-2022年)的意见》《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措施》,全面加强革命文物工作,推动全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编制了《广西大健康旅游产业工程实施方案》,为广西大健康旅游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进一步理顺文化企业管理体制,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广西坚持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把国有企业建成能面对市场竞争、以质量和效益为导向的现代企业。2019年2月,广西出台“三定方案”,明确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承担自治区本级文化企业相关管理工作,指导市县国有文化企业资产管理工作。经自治区党委同意,自治区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从自治区国资委划转到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承担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广西文化产业集团、广西广电网络公司等3家文化企业相关管理工作。在自治区层面构建了“四管统一”的文资监管格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考核体系逐步建立。党报、党刊、广播电视、文化旅游归口管理体系逐步成型。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分类稳步推进,逐步实现集中统一监管。
  文化体制的改革,一方面凸显了文化企业的社会效益。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等重大活动中,自治区直属文化企业讲政治、顾大局,坚决服从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圆满完成了各项创作、展演任务,打造了一批精品项目,不断提高文化产品服务供给质量。广西出版传媒集团组织实施的“我们的广西”丛书大型复合出版工程,广西文化产业集团创作了交响乐《壮乡和韵》、民族舞剧《花界人间》、电影《又是一年三月三》、歌剧音乐剧《血色湘江》等精品力作,广西出版传媒集团积极推动全民阅读,筹办中国全民阅读年会暨广西书展,广西文化产业集团开展文艺精品下基层惠民演出活动年均500场次左右、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0万多场次,广西广电网络公司全力推进“壮美广西·智慧广电”工程建设,2019年全区广电光缆通达率在行政村达到100%。
  另一方面,增强文化企业改革发展活力。自治区直属文化企业不断深化改革、强化管理、降本增效,连续三年全部实现盈利,资产总额由2017年的145.87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80.24亿元、增长23.56%,营业收入由62.31亿元增加到65.49億元、增长5.10%,利润总额由4.45亿元增加到4.59亿元、增长3.15%。随着改革的深入,更多的资本进入文化领域。2019年,自治区文化经营单位已达51378个,规模以上文化企业765家。自治区建成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8家,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1家,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2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31家。广西主流媒体融合也在深入推进,打造了“广西云”“广电云”两大融媒体平台,正在向“一朵云”融合发展,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得到增强,经营能力显著提升。   (二)加大重大项目建设,旅游文化互动发展,文化产业规模快速扩展
  为推进文化产业规模发展,广西以旅游产业为平台,积极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重大项目建设,以旅游产业带动文化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1、主打“重大项目建设攻坚突破年”活动
  2019年重点推进“三区一带”和桂林融创万达文化旅游城、南宁万有国际旅游度假区、北海银基国际医疗康养旅游产业新城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建设。纳入自治区层面文化旅游产业重大项目共计224个,计划总投资6360.35亿元,截至目前完成投资450.96亿元,2019年计划投资274.74亿元,2019年度完成投资215.31亿元。阳朔三千漓文化旅游区等一批特色项目先后建成营业,成为推进全区文化旅游强劲发展的引擎。
  2、加强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为助推旅游演艺的发展,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印发了《关于开展2019年度特色旅游演艺项目申报评选的通知》,鼓励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结合脱贫攻坚目标,吸收当地群众参与经营服务的中小型旅游演艺项目申报。目前全区有面向游客为主、较大规模的旅游演出16台。评选公布了《印象·刘三姐》等13个广西特色旅游演艺项目,旅游演艺健康快速发展。
  2019年,为了稳步推进黄姚古镇文化和旅游产业示范区建设,文旅厅与贺州市签订了框架协议,成立合作共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完成概念性规划编制工作,全面推进示范区建设。全年示范区累计完成投资 128651万元,全力打造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增强,加强农旅、林旅、体旅融合,创新“金融+旅游”融合发展模式。
  3、扩展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的承载能力
  2019年新推广西文化创意产业大厦、广西四叶草动漫创意制作中心等13家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百益·上河城智慧型文创科创孵化产业园、桂林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桂林智慧谷文创产业园等3家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为文化企业争取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200多万元。以项目为抓手积极开展调研,赴各地市走访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开展座谈,了解企业经营现状,协调自治区金投、农业发展银行等帮助梧州茂圣六堡茶有限公司贷款5000万,解决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组织相关民营企业参加全国各类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和交易会,加强全区重点文化产业投资项目库管理,扶持打造一批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重点项目。
  4、提升公共服务体系项目建设,夯实文化产业发展基础
  扎实推进全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美术馆免费开放规范化、服务项目品牌化、文化活动常态化、文化服务均等化,提高公共设施的服务水平。2019年全区新建8个图书馆、8个文化馆、5个博物馆和新建改扩建4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桂北红军长征湘江战役一园三馆、兴安灵渠展示中心、柳州白莲洞古人类遗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广西群众艺术馆、广西博物馆改扩建,广西民族剧院建设项目等加快推进。继续推进1000个村级服务中心建设,全区已建成12322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覆盖全区86%的行政村,为广西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持。
  2019年支持各级博物馆、纪念馆、村史馆建设、提升项目44个。全区共有96家博物馆、纪念馆实行免费开放,全年观众超过2000万人次。广西民族博物馆、合浦县博物馆、冯子材旧居获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举办了“八桂烽火·涅槃新生”广西革命文物巡展、“八桂清风——广西廉政文化展”等一系列陈列展览,崇左市壮族博物馆的“壮族历史文化展”,荣获第十六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评选活动优胜奖。
  (三)注重内容产业的支持,营造艺术氛围,提升了文化产业的品质档次
  1、突出时代要求,抓住民族区域特色,为文化产业提供内容支持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广西文艺创作推出现代彩调剧《新刘三姐》、音乐剧《血色湘江》、话剧《父亲的革命生涯》等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优秀作品。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习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批示精神,广西创作了一批歌颂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的音乐作品。出版行业推出湘江战役等主题图书,组织策划出版《中国革命的成功密码——共产党人湘江战役后的涅槃重生》《信仰的力量——湘江战役故事集》等7种主题出版图书,向中宣部申报25种2019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漓江出版社《大桥》和广西人民出版社《齐家——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入选2019年全国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目录。
  为营造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喜庆、热烈的深厚氛围,广播电视除了同步转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大会、阅兵、群众游行和首都群众联欢活动现场直播外,还组织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广播电视精品的创作生产,推出一批影视精品,包括专题片、电视剧、动画片、纪录片和少儿节目、公益广告等64件选题作品,策划推出了《走过七十年——广西大事记》《七十年 国旗飘扬在南疆》等系列重点报道,举办“不忘初心 砥砺奋进”大型采访活动,与全国70家省市电台联合推出《我家住在解放路》节目,播出《我和我的祖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特别节目》,举办《我们都是追梦人——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书信征文活动》、大型系列音乐节目及音乐诗会《七十年放歌》《民族文化·我心中的歌》,拍摄制作了重点文献纪录片《铁血湘江》,制作重点献礼纪录片《国旗在我心中》,制作广播剧《我的爸爸叫建国》《维和西非》,系列动画片《八桂奇遇记》。此外,该台运用中央厨房的运作模式,将“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稿件经过译制后在越南、缅甸、柬埔寨、泰国等媒体的境外落地节目中播出。
  2、内容支持有量的扩大,也有质的提升
  民族舞剧《花界人间》入选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获第十六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提名剧目奖。壮剧《牵云崖》入选201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并参加全国“两会”期间在北京举办的2019年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参加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现场竞演,演员哈丹获得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壮剧《百色起义》入选2019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10台重点扶持剧目。桂剧《破阵曲》入选参加2019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交响乐《壮乡和韵》入选参加第五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周。广西6个折子戏组合入选参加2019年戏曲百戏盛典。儿童剧《月亮上的妈妈》获评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艺术创作提升计划专家支持项目。现代彩调剧《新刘三姐》、民族歌舞剧《扶贫路上》获评2019年全国现实题材创作重点剧目。2个项目获评2019年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戏曲专项扶持项目。《花山歌潮》获评“交响——中国交响音乐作品创作扶持计划”2018-2019年扶持作品。参加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庆祝活动群众游行广西彩车设计制作和游行展示工作,荣获国庆七十周年群众游行地方彩车“华美奖”。   以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为主线,广西广播电视精品叠出。广西的纪录片《铁血湘江》《苗寨八年》和电视剧《江上有红船》、动画片《八桂奇遇记》入选了总局优秀创意选题扶持;动画片《白头叶猴之嘉猴壮壮》获国际动画大赛优秀奖;广西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在线》电视专题《“时代楷模”黄文秀——风雨兼程新长征初心无悔永芳华》入选国家总局2019年第三季度优秀广播电视新闻作品,这是广西首次获得新闻作品季度推优;公益广告宣传片《我们在守护》获得总局2018年度全国广播电视公益广告电视类一类作品扶持,这是广西首次获得公益广告一类扶持。还有5部廣播电视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在广电总局组织开展的“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优秀少儿节目创作扶持活动中,选送参加南方片区少儿节目,广西广播电视台《六一的礼物》获优秀少儿电视节目三等奖,柳州市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非同小可——信仰的力量》获优秀少儿广播节目三等奖。
  3、精彩纷呈的艺术活动,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受文化和旅游部邀请,组织广西艺术团参加亚洲文明巡游活动,全国仅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参加演出,展现了新时代广西的壮美风姿。举办了第十届全国杂技展演,汇聚了全国33个杂技艺术单位的6台杂技剧,36个杂技、魔术节目。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广西地方戏曲优秀剧目进京展演活动,史诗壮剧《百色起义》、新编历史壮剧《冯子材》、现代桂剧《赤子丹心》等广西地方戏曲优秀剧目在北京各剧场接连亮相,一展广西璀璨多姿的民族文化和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近4000名观众现场观演,各界反响热烈。举办了第七届广西戏曲青年演员比赛,全区9个文艺单位、79名戏曲演员、71个戏曲节目参加决赛。举办了第十届广西音乐舞蹈比赛,57个单位、158个节目参与决赛角逐,得到社会各界群众的广泛关注和支持,不仅线下演出场场爆满,线上直播观看人数也突破40余万人。广西美术馆的《壮美长歌——广西文明史诗重大题材美术创作项目作品收藏展》入选2019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广西美术馆的《画说周末——广西美术馆公共教育系列活动》被评为“全国优秀公共教育提名项目”。举办了“壮美广西”2019年广西文化旅游摄影展,250幅展现新时代广西文化旅游发展新成果、新面貌的摄影作品在南宁、来宾、玉林等地展出。
  4、面向基层的惠民文艺活动,走进大众,影响面广
  主办2019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广西站),国家级文艺院团的60多位艺术家和广西演员一起开展惠民演出,为老区人民献上丰盛的文化大餐。持续打造“民族戏苑”周末有戏、“南国之声”周末音乐会、南宁民歌湖周周演、桂林有戏等一批常态化驻场演出品牌。举办“5·23全民艺术普及日”、“魅力北部湾”、“春雨工程”、“戏曲进乡村”等系列活动,2019年春节期间,全区各市县积极开展“非遗进万家”,非遗宣传展示、民俗活动近200场。“壮族三月三”期间,全区各地组织了“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主会场活动、“壮族三月三·相约游广西”系列主题活动900多场,打造群众活动品牌,组织创作了一批群众文艺精品节目,进一步丰富了群众文化活动产品供给,同时创新志愿服务方式,将文化志愿服务与旅游推介宣传有机结合。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开展“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广西文艺精品下基层演出活动,开展驻场演出和下基层惠民演出1.6万场,观众1500多万人次。
  (四)开展以“一带一路” 建设为主题的文化交流与产业合作,展现了广西文化产业的国际性区域发展张力
  广西地处中国-东盟区域中心,具有中国-东盟博览会框架下合作交流的机制和平台优势,有利于构建“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对外文化交流和产业合作。
  1、借力中国-东盟博览会框架下的系列展会,搭建广西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平台
  2019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于7月5日至8日继续成功举办,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促中国-东盟民心相通”为主题,展览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参展企业共计514家,现场贸易成交额约人民币1443万元,意向成交额约为人民币2882万元,举办各类文化交流活动60场,集中展示符合中国-东盟文化产业市场需求的文化综合产业、战略合作主题推介、国际(东盟)创意文化生活、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旅游文化、数字与科技文化、文化艺术、文化精品长廊等精彩展示内容,同时举办国际舞蹈文化节、国际(东盟)精品购物节、文化合作项目推介会、文化产品采购对接会、花道艺术大赛、茶艺仙子大赛、好少年礼仪大赛、香道文化大赛、特色民俗文化展演等文化氛围浓厚的活动。
  2019中国-东盟博览会动漫游戏展,于7月5日至7日再次成功举办,以“打造中国-东盟动漫游戏产业集散地,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为目标,突出展示动漫游戏及相关行业的产品进出口、服务外包、开发制作、版权交易、出版发行、译制播放、项目发布、人才培训、产业基地建设、衍生品销售、互动体验等内容,展览面积1万平方米,吸引了5家东盟企业和83家来自北京、广东、湖南、湖北、广西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企业参展
  第14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于2019年9月20日开幕,中国与东盟各国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高级官员、东盟秘书处等国际组织代表出席。本届论坛以“‘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为主题,旨在深入探讨文化与旅游互促共荣关系,交流中国与东盟各国文化与旅游业发展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夯实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与合作成果,助力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2019中国(广西)-东盟文化旅游周于9月19日启动,举办了2019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第21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系列活动、广西文化旅游推介会、广西民族文化展示、广西文化旅游考察、广西文化旅游大集市、方特东盟神画东南亚文化风情节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形象生动展示广西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业态,深化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文化旅游交流与合作,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2、旅游与文化互设平台,推动国际交流合作
  一是积极参加境外重点旅游文化展会。组团参加了海峡两岸台北旅游展、新加坡旅游展等境外旅游展;组织相关地市参加了德国柏林旅游交易会、澳门产业博览会、香港国际旅展、台北夏季旅展等境外展览,积极宣传推广广西旅游线路和产品。二是主动“走出去”开展文化旅游推介活动。组团赴马耳他、希腊、罗马尼亚、老挝、马来西亚、韩国、日本等国举办广西文化旅游推介活动,与当地文化旅游部门开展文化与旅游交流,拓展了与境外旅游业界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了广西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请进来”邀请境外旅行商、藝术家和媒体到广西踩线采风。2019年10月下旬邀请澳门文化社团艺术人才约20人到广西南宁、三江等地采风,此次采风活动围绕广西少数民族织染绣技艺,走进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实地考察、写生采风、走访参观、生活体验等形式充分体验和展示广西少数民族指尖上的文化。
  旅游文化的互动推介,推动广西文化企业走出去。2015-2019年,广西出版企业向东盟国家输出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2125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实现从“产品走出去”到“版权走出去”,到“资本走出去”。接力出版社在埃及成立分社。2019年,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与3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60多家媒体建立了合作机制。广西演艺集团原创民族舞剧《花界人间》在新加坡连续上演3场,广西交响乐团赴马来西亚参加庆祝中国与马来西亚建交四十五周年音乐会.广西新影响文化投资集团与柬埔寨内政部合办的NICETV卫星电视台于2017年4月开播,在柬埔寨翻译播放多部中国影视作品。桂林坤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动画片《可可小爱进东盟》在缅甸、老挝、柬埔寨播出。
  3、持续推动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和机制合作,加强大区域合作
  一是承接文化和旅游部海外“欢乐春节”品牌活动。2019年春节前后,广西文化和旅游厅共组织了4个文化艺术团147名成员,赴新加坡、塞浦路斯、巴林、阿曼、马耳他、菲律宾等6个国家举办“美丽中国·壮美广西”欢乐春节专场文艺演出、展览、民俗文化交流活动59场次,吸引当地观众10万多人次到场观看,获得广泛好评。4个艺术团出访时间累计四十七天,行程5.6万公里。
  二是积极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19年5月17日,在澳门举办“2019广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走进澳门”推介会,以广西文化和旅游推广大使、广西旅游文化网红达人、广西本地优秀的青年艺术家和民俗传承人为推介人,通过传统民俗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场展示、人员口头推介、PPT展示、系列短视频穿插播放、广西民族歌舞表演以及互动等形式,围绕广西旅游资源老、少、边、山、海、寿六大关键词,生动立体地展示广西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和极具特色的旅游文化。
  广西出版部门9月在台北市举办2019年台湾广西图书展,现场展销全区各出版单位图书、期刊1000多册;广西民族出版社、广西美术出版社分别与台湾有关出版社达成了《桂西秘境》《八桂古城》《八桂古镇》、“工笔新经典”系列等版权贸易,共输出图书版权9项。广西出版交流团参访了台湾有关文化机构,并赠送《汉画总录》(33册)、《广西美术发展史》《中国养生史》等一批精品图书,总码洋约10万元。组织9家出版发行企业参加香港书展,展销出版物500多种。组织广西展团参加2019年法兰克福书展,共展出主题出版“我们的广西”丛书、中华传统文化、少儿读物等260多种,书展期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接力出版社等出版单位与德国、法国等国家开展了多项版权贸易。
  三是参加2019湄公河旅游论坛。5月份,参加在云南大理举办的2019湄公河旅游论坛,与来自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等国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旅行商以及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东盟中心、湄公河旅游协调办公室等机构代表和国内相关地方旅游主管部门代表、中外旅游企业代表,就共推湄公河区域旅游合作进行探讨。桂林旅游学院、龙胜县围绕论坛主题“旅游——文化传承与保护和脱贫的驱动力”进行了大会发言和经验介绍。
  四是举办广西与越南四省文化旅游联席会议。7月16日,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的2019中国广西与越南边境四省文化旅游联席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广西与越南广宁、谅山、高平、河江边境四省文化旅游部门就进一步开展多边文化旅游交流与合作事宜达成共识,并建立联席工作会议机制。
  五是做好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对口合作工作。2019年广西对口合作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开展了6次项目合作,大力提升了广西文化旅游在马耳他及地中海地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2月份,组团赴马耳他参加地中海旅游论坛,开展“美丽中国·心仪广西——广西文化旅游推介活动”。10月上旬,组织演员赴马耳他参加“瓦莱塔不夜城”、“地中海流行音乐节”等活动。11月下旬,组织广西艺术团在马耳他总统府及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开展“美丽中国 壮美广西”民乐演出交流、广西非物质文化艺术木偶进校园展示互动、广西文化旅游资源推介等活动,展示了壮美广西的独特少数民族风情和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推动广西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
  广西文化产业发展中现存的问题
  广西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做出很多努力,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都收获了丰硕成果。然而,由于受到文化经济观念、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等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广西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老问题仍然有待解决。
  (一)文化产业投入产出均不足,整体质量偏低
  广西财政每年划拨5000万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但所支持的项目较多,与邻近西部省份的文化产业投入相比还很不足,产出也处于较低的状态。在《2019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一文的四象限矩阵组合图中显示,广西属于19个“低投入——低产出”状态的省份之一,且位置靠下。
  同时,在我国31个省份(不包含港、澳、台地区)文化产业指数总分整体均值为52.56分,其中2/3以上的省份指数总分低于整体平均分。而广西得分系数为38.35,排名25位,仅位于新疆、甘肃、内蒙古、青海、黑龙江、宁夏6个省(区)之前。邻近的西部少数民族省区云南(得分系数45.81)、贵州(得分系数40.20)均排在广西之前。①   (二)龙头文化企业少,中小企业发展缓慢
  广西文化产业领域,中小微企业占绝大多数,大规模的龙头文化企业少,引领作用不够突出。文化企业小、散、弱的现状仍然存在,也将继续存在。企业成长初期,大多市场规模小,经营模式不成熟,生存风险高,想要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比较困难。文化产业知识产权评估体系和市场交易体系尚未完善,文化企业拥有的是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无形资产,而金融机构一般要求实物资产等进行抵押。文化产业项目资金到位少,融资受限,建设资金缺口较大,文化企业融资面临更高的成本和门槛,影响项目实施进度。
  (三)产业发展不平衡,市场意识需加强
  广西文化产业仍以比较传统的产业形态为主,高渗透性和联动性的现代文化服务业、高科技文化行业比重较小,新业态占比仍有待提升。文化企业数量虽有增加,但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以国有企业居多,民营文化企业规模和实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国有文化企业的市场意识不强,开拓创新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还比较严重。广西14个市之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这大体和经济发展的差距相一致。
  (四)著名文化精品少,产品质量待提升
  广西现有文化产品内容比较单薄,展现形式比较单一,未能摆脱传统价值形态,文旅项目建设和文化产品偏向同质化,缺少发挥特色的创新思维,缺少与时俱进的潮流观念,在全国叫得响的精品不多。如,演艺业等传统文化产品,除了《印象·刘三姐》这台全国著名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其他演艺项目尤其是国有文艺院团的演艺作品,很多还停留在传统的剧场演出形式,内容缺乏新意,重投入、轻市场,市场宣传推广滞后,难以吸引年青一代观众,走向市场的道路比较困难。再如,广西的动漫作品绝大部分是面向儿童的动画,故事情节较简单甚至有不少逻辑硬伤,说教意味比较浓,画面设计也普遍不够时尚,与当今世界画面精美、内涵丰富的动漫作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五)高素质复合型文化人才缺乏
  文化事业高素质人才缺乏。部分文化机构尤其是基层文化机构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素质不高的情况,如基层群众艺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公共服务中心等文化事业机构,人员年龄偏大,已无法承担表演等职能,空余的编制数量又过少,年轻人才难以进入。
  文化产业复合型人才紧缺。缺少既懂文化规律,又善经营管理的综合型文化管理人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由于近几年文化产业升温,不少投资者带着热钱进入该领域,然而很多项目最后并不成功,一大原因就是由于擅长经营的人对文化规律不了解,或者文化创作者不懂市场。如,有的商业演艺项目,为了赢得视觉效果一味追求场面宏大,却忽略了文化内涵的载入,对文化的传播出现偏差,让观众产生文化疏离感和千篇一律的审美疲劳感。而有的民族演艺项目表现的民族文化过于“原生态”,缺乏艺术加工,缺少对市场趋势的研判,也出现经营困难。
  广西文化产业提升发展的路径建议
  发挥优势,补足短板,继续深化改革,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加强制度建设,适应新时代需求,进行融合发展,是广西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
  (一)统筹规划设计,提供文化和旅游产业保障
  1、规划布局,鼓励各地差异化发展
  重视文化产业对广西经济社会的拉动作用,加大文化产业投入,降低投入和产出比,提高产业效能。加强顶层设计,破除地区隔阂与行业壁垒,鼓励各地依托优势资源,根据自身发展情况,打造“特色市县”、“一县一品”等差异化发展格局,弥合地区间、城乡间文化旅游发展差距,助推城镇化建设。通过突出文旅融合,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面貌和吸引力逐步提升,引导传统农民经由文化旅游业经营、管理和服务,逐渐向现代市民转化。
  2、推进文化产业金融保障
  推动文化与金融对接,搭建文化融资、文化项目孵化、文化企业信用评价、文化金融信息传播等平台,以政府引导资金撬动社会资本,为广西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多元化的资金支持。设立广西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对有潜力的文化企业和项目进行股权投资。支持金融机构设立文化产业小额贷款,为文化企业贷款进行融资担保和再担保,为文化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解决中小微文化企业的融资需求。
  3、完善文化旅游人才机制
  人才是发展的关键,既要培养优秀人才,也要想办法引入人才、留住人才。编制全区文化旅游人才发展规划,重点抓好管理、经营、创意和服务等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文化旅游领域职称改革,进一步完善文化旅游人才激励机制。将文化旅游人才培训纳入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就业培训和职业教育计划,依托重点院校、龙头企业、社会机构建设一批示范性文化旅游培训基地,进一步提高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引入各种层次的职业经理人,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研究制定更为合理公平的薪酬、奖励体系,充分发挥薪酬管理在人才激励中的作用。推动成立新型文化旅游智库和文化创业研究机构,加强文化和旅游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平台建设。支持文化旅游企业与区内高等学校、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支持开展职业技术类的社会办学。鼓励校企通过项目锻炼人才,提高团队综合素质。同时探索与粤港澳地区、东盟国家的区域性人才培训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前沿思维的新型人才。
  4、深化部门间合作,加强数据统计
  推动大数据统计平台建设,提高沟通效率,实现相关部门之间信息共享,采用信息化手段,不断简化相关手续办理环节,提升对文化产业的管理和服务能力,推动文化相关多部门联动合作新机制。目前广西旅游产业统計分析平台已经比较稳定,形成了定期数据统计机制。但文化产业覆盖范围广、涉及部门多,统计平台还需完善。应深化部门间合作,加强数据统计,搭建稳定的文化产业统计平台,把年度统计数据填报机制固定下来。对数据采样方式和算法进一步优化和改进,强化数据分析,为文化产业发展数据分析与预测提供数据支撑和有力保障。   5、加强文化旅游市场监管
  加强文化旅游市场事中事后监管、加强对文化旅游经营场所的现场巡查,认真抓好专项督查检查工作,加强对文化旅游市场经营场所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开展文化旅游安全生产大督(检)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确保广西文化旅游市场持续平安稳定。
  (二)注重龙头引领,延伸文旅产业链条
  1、引进培育文化骨干企业
  积极引进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战略投资者和运营商。支持万达集团、新奥集团、华润集团、恒大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大集团、大企业投资开发大项目树立行业标杆。加快培育壮大一批本土文旅骨干企业,推动广西文化产业集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接力出版有限公司等文化产业集团,采取市场化手段有效整合文化资源,丰富产品供给,提升服务水平,带动全区文化产业规模化、集团化运营。
  2、着力发展“文旅+”大产业
  发挥“文旅+”杠杆效应,推进文旅产业与农业、交通、森林、体育、医疗、互联网、水利等多产业融合,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等文化旅游关键要素,全产业链条推进文化旅游项目策划和开发。培育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强的文化业态和产品体系,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共同提升。着力推动文旅联合体发展,破除县域壁垒,创新营销推广,引导联合产品全面投入市场。引导建设一批主题鲜明、功能完善、宜游宜业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重点打造提升中国-东盟影视演艺中心、贺州黄姚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梧州骑楼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桂林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北海文化产业园等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集聚区,加快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推动文化旅游产業出品牌、出项目。
  (三)以供给侧改革创新为线路,做好内容系统和发展环境建设
  1、深化文化系统改革创新
  将工作创新重心下移,重点推进基层工作改革创新。进一步深化区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加快南宁、梧州、北海、钦州、贺州5市印发实施方案进度,督促钦州市、河池市印发“三定”规定或获编委同意整合组建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全面推开全区国有文艺院团社会效益考核评价工作,着力引导国有文艺院团践行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创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作品。加快广西美术馆、柳州美术馆、桂林美术馆完成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工作。
  加快推进国有文化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各种所有制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利用好国企混改项目信息发布平台,与全国企业增强信息交流,学习先进经验,拓展合作空间,加快改革步伐。可尝试通过打造上市公司、增资扩股、员工持股、整合优势资源等方式,实现国有文化企业的转型升级。发挥民营的灵活优势,进一步强化市场意识,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
  2、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
  文化遗产是珍贵的文化旅游资源,应当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开发利用。应推动文物保护利用工程,指导各地公布全区文物名录,继续加强世界文化遗产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保护管理工作。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北海史迹、灵渠、侗族村寨·三江侗族村寨保护和申遗基础工作。继续实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促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办出特色,成为新的文化旅游示范区。深入推进中越边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惠民富民示范带建设,主动将当地文化遗产融入旅游路线和项目。
  3、加快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文化产业提供发展设施,打好群众基础。继续补齐短板,新建一批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新建改扩建一批乡镇综合文化站,到2020年底实现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覆盖。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进公共文化领域重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推动公共文化机构承载文化旅游服务机能。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向基层延伸,为乡村文化旅游服务。以支持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发展示范县、全民艺术普及等为依托,持续打造“全民艺术普及日”系列活动、“魅力北部湾”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交流活动、全民阅读推广和展览活动等公共服务品牌。支持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建设博物馆,进一步完善特色博物馆体系建设,加快文化资源向文化旅游产品的转化。
  (四)加大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建设力度
  1、加快建设文化旅游产业重大项目
  抓好高端项目谋划、储备工作,建立自治区级文化旅游产业重大项目库,举办文化旅游产业投资推介会,利用多种机会和平台向海内外投资商推介重大项目。依托世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旅游资源,加强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和开发,提升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品质。优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纳入重点项目进行调度,推动一批文化旅游精品工程、示范项目落地。重点推进南宁万有国际旅游度假区、世界实景演艺之都、白浪滩·航洋文旅综合体、黄姚古镇文化和旅游产业示范区等文化和旅游产业重大项目。依托巴马世界长寿品牌,推进以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北海银基国际医疗康养旅游产业新城为代表的大健康文化旅游产业项目,高起点、高标准完善大健康产业规划和空间规划。全力推进扶贫项目建设,帮助落后地区文化和旅游产业迎头赶上。深化粤桂旅游扶贫协作,全面实施文化旅游扶贫计划。抓好旅游扶贫宣传推广,落实扶贫专案系列推广营销,开行多趟通往贫困地区的生态扶贫专列。
  2、加强文旅项目建设用地保障
  加强文旅项目用地保障。文旅产业项目的土地供给是关键,项目落地难成为一个重要瓶颈。可以学习上海等地先进经验,在合法合规前提下,活用土地政策,多种方式供应土地。科学谋划,规划一批集中连片式产业园,并预留适当战略空白地,既避免项目同质化问题,又可以连片开发,形成产业集群。   建立产业评估机制。广西作为欠发达地区,引进企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没有适当的商住配比很难发展。但是设置多少的商住比例,需要有一套相对统一的评估机制。建议由指挥部办公室牵头,各个专项组派人集中研究制定评估机制,为文旅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保障。
  (五)升级文旅消费,助推高质量发展
  1、出台措施,鼓励文旅消费升级
  根据广西文化产业本身发展特点,制定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实施方案,出台具体政策措施,重点培育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消费示范城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进一步完善修订《广西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评选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标准规范、实行动态化管理机制,成熟一批审批一批,提高行政服务效能。根据广西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出台措施,调整上下班时间和大小周末休假制度,将居民的业余时间从碎片化整合成片,鼓励日常文化消费和夜间文化消费,为周末近距离出游消费提供更多时间。
  2、科技支撑,积极培育文旅新业态
  借助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科技的支撑,整合技术资源,搭建公共服务智慧平台,以租赁、合作等方式向行业提供综合技术服务,防止资源浪费与重复建设,降低产业成本。“互联网+”“科技+”正向传统消费领域迅速渗透,新兴消费势头迅猛,要促进文化消费不断提挡升级,引导消费新模式加快成长。要与现有网上文化交易平台积极对接,通过发放广西文化惠民卡、文化消费券等方式,培育壮大本地消费市场。
  借助文旅消费升级的拉动,加大网络文学、网络影视、网络动漫、手机游戏、现代演艺、创意设计、旅居休閑等领域的互融互渗和产业联动,培育创意娱乐、沉浸式小剧场等文化新业态。打造城市综合体、田园综合体等文化消费聚集地,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质优价廉的文化消费体验。鼓励新商业模式,细分文化市场,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如,当今更多年轻人追求个性化、高品质的服务,而老年人对健康、养老等服务更为关注。要针对不同人群细分消费领域,积极培育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时尚消费等消费新热点,以适应新时代下居民消费的新特点、新需求。同时,重视内容产业原创内容的打磨,走IP化、精品化路线。
  3、进一步打造高质量文化艺术品牌
  不断满足群众对高质量文化艺术产品的追求,进一步打造文学桂军、漓江画派、刘三姐、壮族三月三等广西文化品牌,积极发展织绣、山歌、戏曲等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积极推动“南国之声”周末音乐会、“民族戏苑”周末剧场等展现当代广西风采和南国风情的现代文化艺术。通过举办中国-东盟文化艺术节、广西青年舞蹈演员比赛,提升艺术活动的品牌效应。开展旅游演艺项目实地调研考察,促进旅游演艺提质升级,打造旅游演艺精品。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组织全区文艺院团打造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展现壮美广西风采的优秀作品。重点抓好壮剧《黄文秀》、桂剧《燕歌行》、民族歌舞剧《扶贫路上》等重要作品的创作,抓好现代彩调剧《新刘三姐》、话剧《父亲的革命生涯》等作品的修改提高及全区巡演。
  (六)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升广西文化精品影响力
  1、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以沟通交流为渠道,打造和推介具有海上丝绸之路特色的文化产品,进一步促进广西外向文化经济发展。支持广西文化精品“走出去”,如继续推进广西优秀影视动漫作品译制工程,鼓励国际合作拍摄、制作、发行,推进跨国旅游演艺合作等。做好与新西兰中国文化中心对口合作工作,继续推进文化和旅游部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合作共建工作。举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旅游展、动漫游戏展等国际文化旅游展会,举办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等国际旅游论坛。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提升广西文化旅游影响力。
  2、主动向外对接和宣传推介,赴境外开展文化旅游宣传推广工作,重点做好港澳台和东盟国家的宣传推广。与脸书(FACEBOOK)、抖音等境内外新媒体平台合作,宣传推介文化旅游。继续利用平面媒体、电视广告投放以及网络社交媒体构成的持续性立体营销手段打造广西“文化之乡、旅游胜地”新形象。继续建设和推广边海国家风景道,展现广西边疆文化风貌。
  3、继续做好对外品牌活动。持续推进“欢乐春节”品牌活动,按照文化和旅游部港澳台办公室安排,到大湾区地区开展广西文化旅游综艺表演、民俗展演、图片展示、广西剪纸、木偶、魔术等非遗项目等活动。举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框架系列活动,做好与新西兰中国文化中心对口合作工作,做好河内中国文化中心及与越南的合作,展现中华优秀文化和广西民族文化。
  注释
  ①《2019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https://www.sohu.com/a/400527843_676039
  参考文献
  [1]广西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关于印发《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范晓莉在全区文化企业改革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的通知
  [2]广西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3]广西关于加快提振文化和旅游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
  [4]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2019年度工作总结
  [5]自治区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的相关部门材料
  作者简介
  何 颖 广西区委党校文史教研部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国际文化
  刘倩玲 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
其他文献
他是一个充满英雄主义情结的作家。这一点不仅体现在他独特的叙事风格中,也体现在他笔下令人陶醉的壮美风景、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以及一个个令人怦然心动的浪漫传奇中。  他将自己的写作比作像考古工作者修复文物一样。他认为,作家有责任将隐藏在历史深处的文化残片挖掘出来,把这些碎片拼凑在一起,还原出一个久远年代曾经发生过的真实故事。  2018年初,一部三十余万字的长篇小说《浚稽山》悄然面世,引起评论界的极大兴
期刊
推进工业园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既是陕西工业园区转型发展的难得机遇,也是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工业园区融入“一带一路”的基本方向可概括为“内部提升,外部拓展,协同推进”。具体路径为:积极打造特色工业园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园区合作计划,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加强质量和品牌建设,打造智慧园区,加强招商选资力度,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工业园区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是重要的经
期刊
水晶兰在秦岭国家植物园保护区内的发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秦岭的生态环境保护已经颇有成效,但要让水晶兰永远盛开,让三秦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依然任重道远。  因为秦岭国家植物园的一个项目,接触到陕西省周至县殿镇田峪村主任徐德奎,了解到他在秦岭国家植物园保护区内发现了一种罕见植物——水晶兰。为了一探这神奇的植物,六月初我与同事晓筠陪同《三秦都市报》记者王晓峰一起驱车前往周至县田峪村,寻觅
期刊
《浚稷山》以中国古代汉武帝时期骑都尉李陵和汉使苏武的历史事件为经,以草原帝国的地理风俗环境为纬,网罗历史残片,将那些斑斓孤立的人物各安其位,形成一个浑然的整体。伴随着历史中匈奴民族的没落和大汉的日益强盛,一个或许更加符合历史逻辑的真实的汉匈纵横捭阖史,穿过重重帷幔,走向了读者面前。  《浚稷山》,当我拿起杭盖这部小说,面对这座陌生的山脉字符打量时,唤起的是极为模糊遥远的记忆。我知道,在这个遥远而又
期刊
这是一次难得的茶马古道之旅,也是一次从丽江到丽江的历史之旅。因为丽江因“美丽的金沙江”而名,元朝时就在石鼓设置过丽江路。而我们刚好在一天之间,从现在的丽江城,穿越茶马古道寻访香格里,朝圣玉龙雪山,面壁老君山,俯瞰金沙江,遥指石鼓城,触摸蒙古哨,感受那份历史的不可承受之重……  行百里半九十,人生如赶路,愈到后头活愈多、事愈忙、心愈累,过年也是如此,难得浮生半日闲。正月初九,受海市公司老总和丽刚先生
期刊
5月18日下午,主题为“数字经济 智造未来”的京东全球个性化定制产业创新2018高峰论坛暨京东西安首届硬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在西安航天基地举行。  本次论坛由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主办,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承办,京东云联合承办,京东云创新空间(西安)独家执行,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智能制造产业与大数据行业科技创新发展,迎接和庆祝改革开放四
期刊
随着社会对公共管理人才要求的提高,公共管理专业学位对人才的培养已经从专一性向全面的素质教育模式转变。本文以长安大学MPA教育中心为例,初步探究了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素质教育的路径。  公共管理(MPA)专业学位是以公共管理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为基础的研究生教育项目,是为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从事公共管理、公共事务和公共政策研究分析等方面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自从1999年5
期刊
根据马克思主义异化观点,我们以“映秀母亲”和“山里码头”项目为例,反思广东绿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近十年灾害社会工作的经验教训,认为“中国式灾后重建模式”在推动经济(基础设施和GDP)跨越式增长的同时,却在社区生计、生态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重建面临结构性困境,出现马克思所说的“三重异化”问题。通过教育与唤醒的过程,呼吁全社会敬畏生态环境、尊重生命价值,重拾道法自然。  自2008年6月24日广东绿耕
期刊
近年来,在现代城市信息化进程中,陕南农村生态社区建设如同雨后春笋。针对这一特殊新生区域,笔者通过走访陕西省白河县相关单位部门和深入乡镇实地调研,对陕南农村生态社区建设的现状、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分析与思考,最后提出关于加强农村生态社区治理的几点建议,旨在为陕南农村生态社区建立起与现代农村文明相适应的社区治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服务体系提供相应的决策参考。  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是推进城乡一体化进
期刊
习近平提出,亚太梦想就是坚持亚太大家庭精神和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共同致力于亚太繁荣进步;就是继续引领世界发展大势,为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就是让经济更有活力、贸易更加自由、投资更加便利、道路更加畅顺,人与人交往更加密切;就是让人民过上更加安宁、富足的生活,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新背景下,关于梦想的思路已经不再局限于一个国家和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