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新的清澈与纯粹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bing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面对面坐着。
  他有一张黑而清癯的面孔,眼神中闪烁着一种或许只有孩童才有的清澈与纯粹。这一点让我大为讶异。毕竟,他已经是“奔50”的人了。所谓人生过半,世态炎凉,人世沧桑,该经历的也都经历了,却还能于眼神中保有那样的一份清澈与纯粹,我只能将其称之为“奇迹”。
  坐在我面前的这个名叫胡玉新的中年人,就是如此的纯粹——在二炮某研究所工作的20多年间,他一直都埋首于一项项科研中,穷经皓首,废寝忘食,孜孜以求,成果多多。而名利于他,只如过眼浮云。
  这样的科技工作者,又怎能不清澈,怎能不纯粹?!
  他当然谈不上高大、威猛,但因了这份清澈与纯粹,在我眼里,甚至在所有知悉他的人眼中,会瞬间高大起来。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上世纪60年代,胡玉新出生于苏北农村,上面有3个姐姐,大姐从小得小儿麻痹症,不能行走,全家生活都指望父母在生产队挣的那点“工分”,家里生活的艰窘与困顿也就可想而知了。胡玉新现在还记忆犹新的,就是家里每到春季青黄不接时没有粮吃、只能向邻居家借粮的情景。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胡玉新从上小学到中学,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竹篮子,一边打猪草,一边放山羊;星期天还要帮父母到地里干活,就为了多挣几个“工分”,积攒下来交学费。上初中时,父亲得了慢性肝炎,不能干活也挣不下“工分”了,两个姐姐都在上中学,家里的负担从此落到母亲一个人身上。原本就艰难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了。为了给母亲分忧,胡玉新每天一放学就拿起农具下地干活,虽说还是个孩子,他干的却是只有大人们才干的力气活。正是这种特殊的经历,培养起他日后在科研工作中从不后退的吃苦耐劳精神。
  胡玉新上小学时,文化大革命还未结束,“批林批孔”、“学习黄帅”、抄写大字报、游行集会是那时学校里的主要活动内容,文化课学习变得可有可无。好在,他碰到了一位好老师——一位姓沈的语文老师,不忍心让聪明伶俐的胡玉新荒废学业,就不断告诉他要好好学习,不要听信读书无用论,知识将来总有一天会有用的。正是老师的教诲,使胡玉新一直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并且,即使是在艰苦的环境和一般孩子都难以承受的劳作之后,也总是保持着刻苦学习的状态。于是,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他的成绩始终位列全班、全年级第一。
  1981年,胡玉新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大学物理系核物理专业。四年苦读,学有所成后的他,又如愿所偿地进入二炮某研究所工作。而他的生命,也从此与阵地安全防护结下了不解之缘。
  
  “请小胡来!”
  
  有人告诉我,胡玉新是一个兴趣寡
  然的人,因为他的活动场所只局限于办公室、机房、实验室、资料馆,生活内容除了搞科研、干项目,就是不断去靶场和阵地做各种与专业有关的试验。
  如此说来,胡玉新的生活似乎也确实称得上“无趣”。
  但也正是因为这种“无趣”,二十多年来,胡玉新才能匆匆疾走,将几乎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到科研和不断的学习中,得以从一个曾经青涩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一名军事科研领域的一流人才和专家。
  迄今为止,几乎每一个跟胡玉新共过事的人,都对他的痴迷和执着印象深刻。刚进研究所的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精力充沛的他总是以一种让人吃惊的钻劲痴迷于阵地防护技术、计算机安全及军事网络等专业领域。无论在单位、家里,还是在班车上,在饭桌上,总有他看不完的各种书籍和专业资料。这份专注与勤奋,让他不断提高着自己的科技嗅觉和学术敏感度,也不断扩展着自己的专业视野。
  可以说,在对知识的汲取和专业进步的追求上,胡玉新是个永不知足的人。有一件事就颇能说明这一点。2005年,他已经41岁了,作为一名科研骨干,正承担着多个项目的研究工作,但当他听说研究所的强军计划中有提供考博的机会,便立刻报了名。随后,在全力以赴做科研的同时,他用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每天晚上都要挑灯苦读至深夜,最后终于考上了清华大学核物理专业的博士。当然,对于他而言,这也就意味着三四年边工作边上学、更艰辛、更忙碌的岁月!但他依然兴高采烈,因为他觉得自己又得到了一次深化和提高的机会。
  还有一件事,胡玉新也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胡玉新读大学的时候,只上过一个学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课,而且,因为很少能够见到实物,那课上得也就等同于纸上谈兵。但到单位工作后,他发现研究室里的档案、科研成果等日常管理,大多借助于手工完成,便开始恶补计算机,最后居然开发出了一套让计算机专业的人都叹为观止的“计算机计划管理系统”,实现了单位日常管理的计算机化。后来,当计算机逐渐普及,他“计算机专家”的名声也越来越大。别的办公室计算机出了问题,大家会异口同声地说:“请小胡来!”
  自然地,“小胡”一来,问题也就不成其为问题了。
  
  干好科研才是硬道理
  
  阵地洞库是导弹的“安乐窝”,但由于自然和武器使用上的原因,有时也弥散着一些有害气体,其中代号为a的气溶胶,就是各种有害气体的“头儿”,如果浓度超标,会对部队人员的健康产生危害;大范围泄漏,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
  要防治气溶胶危害,必须实时监测,只有测试准确,才能及时采取措施。然而,部队阵地氡气较重,在高氡环境中,气溶胶容易被氡子体所淹没,因此,实时监测空气中气溶胶浓度非常困难,国内外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久未攻克这个难题。
  阵地安全的责任,牵引胡玉新选择这块硬骨头啃,他下决心研制一套自动监测系统。
  这是一种全新的开创性工作,相关资料少得可怜,胡玉新只能摸索中前行。他们认真分析气溶胶生成机理,进行大量气溶胶验证试验,穿云破雾,独辟蹊径,开创性提出了“甄别能量的假符合方法”,这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破解了高氡背景下有效提取气溶胶的谜团,探明了国内外尚未探明的“黑洞”。
  找到了登山的路径,还要用艰苦地攀爬达到顶点。苦苦求索中,遇到一座“冰山”挡路:就是取样滤纸的研制。这需要材料、化工、造纸等多专业融合,胡玉新对这方面一无所知。但他秉烛苦攻,检索探寻,终于打开智慧闸门。他从滤膜材料分析切入,系统研究了滤膜的表面特性和改进方法,成功试制出气溶胶复合滤膜。这种滤膜收集效率高、表面特性好,提高了测量精度和能量分辨率。
  胡玉新敢为天下先。他调动一切潜质潜能,闯关夺隘,后劲井喷,带领课题组驾驭先进的FPGA技术,打造了专用电路模块,解开了探测器温度漂移难题,铸就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气溶胶监测处理系统,实现了实时监测、超标报警、及时应对全自动化,目前已大批量装备部队,为洞库内人员和环境安全撑起保护伞,摘取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桂冠。
  这些年来,胡玉新总是将自己全部的心力投入到科研中去,并能够根据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向,及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自己的研究水平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同时,他也乐于将所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及时与周围同事分享。一旦同事在技术上碰到什么问题,总是会先想到他,他也很高兴自己刚学到的技术能马上派上用场。
  目前,胡玉新已完成重大科研项目2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三等奖10余项,还有多项国家专利。但是,他的身份却一直是个普通高工。因为,他始终坚信一点,那就是,作为一名科技人员,搞好科研才是硬道理。只要能多出成果,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奉献自己的心血和忠诚,那就一切OK了!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老”火车司机,他驾驶过十几种型号的机车,见证了我国铁路的大发展,获得过铁路系统的最高荣誉火车头奖章;成为一名“新”司机,他从头开始,十天内掌握CRH3型动车组驾驶技术,在京津城际铁路上超越“风时速”,刷新世界最高纪录;他就是李东晓。    2008年8月1日,饱含中国几代铁路人心血的首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正式开通运营,李东晓驾驶“和谐号C2001”次动车组,成功开行,时速为350公里。
期刊
5月19日下午,我出席了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办的“中国人寿杯”职场新女性挑战行动暨企业和职位亮相新闻发布会。职场新女性挑战行动是阳光媒体集团和东方卫视携手中国人寿、安博教育共同推出的一个大型真人秀活动。我们希望借助这个活动能够引起社会对女大学生就业的更多关注,提供给女大学生平等的就业机会,同时,我们也希望借助那些卓有成就的职业女性的经验分享,让即将踏入职场的大学生们有更好的职业规划。  现在都
期刊
品酒师在中国目前属新兴行业,但在欧美还是比较普遍的,也有很完善的职称考核制度。品酒师的最高级别是考取伦敦葡萄酒学院的Master of Wine,直译为葡萄酒硕士。但实际上,这是世界上最难取得的资格考试,自上世纪50年代学院成立以来,全世界目前只有240人获得资格。  品酒师是一个一生都需要学习的职业,郭月说。“我想,假以时日,我会成为葡萄酒业内的专家。”对此,郭月有着坚定的自信。    五月的阳
期刊
近日读书,读到一则有关毛竹的故事:在亚洲国家生长着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它以一种不易被人发觉的方式向地下生根,在5年时间伸展出长达几公里的根系,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发展变化。第6年雨季到来时,毛竹终于钻出地面,而后,像被施与了魔法一样,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生长,迅速到达30米的高度。  毛竹神话般的生长速度,让人惊叹不已。世间万象,事理相通。毛竹的生长方式,给人深刻的启迪。试想,没有笃定的目标,没有
期刊
5月5日,由北京人艺和紫禁城影业联手拍摄的电影《第一书记》(原名《沈浩日记》)在北京盈之宝北青剧场拍摄最后一场戏。扮演男主角沈浩的杨立新被几十家媒体“围追堵截”。拍完自己的戏份后,在剧场一隅,他接受了《中华儿女》的独家专访。  身穿白色衬衣的杨立新因连夜赶戏显得有些疲惫,但是,坐下开始接受采访时,又恢复了镜头前的神采飞扬。他认真地听着记者的提问,仔细地回答着每个问题,声调不高,语速平缓,不时举例或
期刊
一个多月前,许遵武双喜临门,先后出席了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表彰大会。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完全退去、全球航运企业复苏艰辛的背景下,能获得这一荣誉殊为不易。谈话中,他却以“我只是中远集团四名获奖者的其中之一,是中远集团的代表而已”一句话带过。  过去的一年多来,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国际航运市场一片萧条,许多著名的大型航运企业遭遇到了空前的困难。保持了105年盈利记录的航
期刊
热词,就在身边    如今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常常能让爱上网的年轻人也听得“会心一笑”,诸如“智能化房屋设计让‘宅男’、‘宅女’不出家门也能知尽享社会生活的快乐”、“‘拼客’拼出绿色生活”等新闻标题让他们感觉非常亲切。不像从前网络与其它媒体的语言似乎总是隔着一层看不见的墙,大量的网络热词跳出了虚拟世界,不断地出现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广告等各种媒体形式上。像“蚁族”这样刺眼又鲜明的新词汇,在网
期刊
A:在一些相关网站上,个人和企业只需要发布任务公布报酬,天南淘北的“威客”就会通过竞标来争取接下任务。这些任务小到为人取名,大到产品设计应有尽有,报酬也根据难度不同小到几十元大到数万元。  B:生活在城市里,却有游客的心态,他被称为酒店“试睡员”,专门入住酒店、感受服务并撰写住店评论,并从专业的角度给出参考意见,帮助人们找到最适合的酒店。有人说这是一份“中国最舒服的工作”。  C:早晨6点,他走进
期刊
平和的仪表,从容的神情,掩饰不了“中关村策划第一人”、“杀毒市场电子商务第一人”毛一丁的成熟、自信与干练。对面这个说话像杯清茶、不温不火的“白面书生”,居然在中国软件领域里,游刃有余地运作了一个又一个高科技企业。他的侃侃而谈,犹如一泓小溪,流淌出这个“中关村策划第一人”的职业传奇……    从“武教头”到“电脑通”    大学三年级有选修课,开了10多门,要求每人必须选修3门。我选了5门,但没有选
期刊
一场让生灵涂炭的地震,却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希望。  多难兴邦,中国人的一句古训,经总理之手,在一块普通的黑板上穿越了时空,照亮了神州,点燃了无数中国人的心灵之光。  中华民族从伏羲至今,有着近三千年部落史和五千年的国家史,有着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五千多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即使魏晋南北朝长达360年的分裂,最终重新归于统一。惟其文明悠久,愈显其灾难深重。洪水地震等天灾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