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使他们能充分认识到提高信息素质的重要性,增强信息意识,培养其正确评价信息、快速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養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信息素质;信息素质教育;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
信息素质作为信息社会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社会人们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目前高等院校对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培养及其重要性的认识还比较薄弱,学生信息意识淡薄、信息敏感性较弱、处理信息的能力较低。
一、信息素质及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
1、信息素质的含义
信息素质(Information Literacy)又称"信息能力"、"信息素质",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主要指人们在信息认知、获取、利用、交流等方面所具备的比较稳定的一种基本素质,主要由"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四个方面构成。它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创造信息的能力。具体来说信息素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信息意识。是指人们对信息的态度和反映,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等,从信息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评价。(2)信息知识。是指人们具备对信息的本质、特征,信息活动的规律、信息系统的构成、信息技术与信息方法等方面的必要知识。信息知识既是信息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又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要求。(3)信息能力。是指人们在信息认知、获取、利用等方面所拥有的具体方法和技能,是人们成功地进行信息活动所必须具有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等。(4)信息道德。是指人们在信息活动中体现的道德水准。这也是大学生信息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
2、信息素质教育的含义
信息素质教育(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是指人们在信息社会中为了提高自身信息素质而接受的系统教育,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等多方面能力为宗旨的教育。其目的就是通过开展信息素质的教育增强学生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发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水平。信息素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信息能力教育。包括信息理论基本知识的教育,获取和存储信息方法技能的教育等。(2)信息意识教育。包括信息主体意识、信息传播意识、信息保密意识、信息守法意识等。 (3)信息伦理教育。包括信息道德以及推动信息活动法制化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们能够遵循相应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分辨信息的真伪情况。(4)信息观念教育。是指信息的价值观教育,使学生们认识到信息是资源、财富的观念。
二、高等院校学生信息素质现状分析
经过作者在读研究生期间对本科生的调查表明,大学生的信息素质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大多数大学生都能认识到信息重要性,但还是习惯于传统的信息获取渠道,缺乏开放的信息意识,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信息意识应进一步强化和提高。2、 面对大量纷繁复杂的文献信息,学生在利用、判别、判断上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障碍,不知道如何去筛选可用信息,信息利用率较低。3、学生已经开始意识到外语和计算机不仅是一门学科,在信息时代他们还将成为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创造新信息、交流传递信息和利用信息的工具。4、少部分学生不曾使用电子阅览室,不会使用数字资源。虽然多数学生上网主要的目是获取信息、学习及知识浏览,但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上网是为了休闲娱乐等其他需求。对于数字化文献,部分学生由于缺少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加之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对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强,积极性不高。
三、提高高校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信息素质作为当代人才必备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高等院校应认识到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把信息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学科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教学、指导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图书馆教育等环节,加强信息素质教育的力度,提高学生的整体信息素质。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提高重视程度,将信息素质教育与学科教学工作相结合
高等院校应重视在校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围绕信息素质教育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素质教育计划,推动学校教育思想和教学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各个环节的全面变革,形成信息教育蓬勃开展的局面。大学阶段的学习主要是教授学习方法和培养学习能力。要把信息素质教育与学科教学工作结合起来,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通过对计算机技能和信息技能的教学,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的能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质。
2、扩大教育范围,将信息素质教育与学生的学习相结合
促进学生将信息素质教育的学习延伸到课堂教学体系之外,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高等院校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应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制定不同的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标准,从而达到有针对性的、全面的提高学生信息素质能力的目的。
3、丰富馆藏资源,将信息素质教育与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相结合
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是信息素质教育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场所。因此,图书馆应该发挥其信息服务功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素质教育氛围,应该尽量开展各种培训活动,以便学生能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各种信息资源,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
4、提高馆员自身素质,将馆员队伍与信息服务相结合
随着电子文献资源数量的增加和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新信息的需求,这就对馆员自身的素质,尤其是在知识结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员的工作就是要对这些信息进行评价和选择,为读者提供有序、优质的信息资源。因此,要有计划、有步骤、多层次、全方位的提高馆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特别是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包括计算机基本技能、网络检索技能及常用数据库结构、检索语言、图书馆服务软件的知识等等,不断提高馆员信息素质和能力,提升馆员信息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程焕文.信息污染综合症和信息技术恐惧综合症.图书情报工作.2002(3):5-7.
[2].黄晓瑜.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与高校图书馆.科技咨询.2007(3).10-28
作者简介:
刘祥,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组织人事处,助理研究员
王晓艳,沈阳体育学院图书馆,研究员
【关键词】信息素质;信息素质教育;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
信息素质作为信息社会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社会人们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目前高等院校对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培养及其重要性的认识还比较薄弱,学生信息意识淡薄、信息敏感性较弱、处理信息的能力较低。
一、信息素质及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
1、信息素质的含义
信息素质(Information Literacy)又称"信息能力"、"信息素质",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主要指人们在信息认知、获取、利用、交流等方面所具备的比较稳定的一种基本素质,主要由"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四个方面构成。它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创造信息的能力。具体来说信息素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信息意识。是指人们对信息的态度和反映,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等,从信息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评价。(2)信息知识。是指人们具备对信息的本质、特征,信息活动的规律、信息系统的构成、信息技术与信息方法等方面的必要知识。信息知识既是信息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又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要求。(3)信息能力。是指人们在信息认知、获取、利用等方面所拥有的具体方法和技能,是人们成功地进行信息活动所必须具有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等。(4)信息道德。是指人们在信息活动中体现的道德水准。这也是大学生信息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
2、信息素质教育的含义
信息素质教育(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是指人们在信息社会中为了提高自身信息素质而接受的系统教育,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等多方面能力为宗旨的教育。其目的就是通过开展信息素质的教育增强学生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发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水平。信息素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信息能力教育。包括信息理论基本知识的教育,获取和存储信息方法技能的教育等。(2)信息意识教育。包括信息主体意识、信息传播意识、信息保密意识、信息守法意识等。 (3)信息伦理教育。包括信息道德以及推动信息活动法制化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们能够遵循相应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分辨信息的真伪情况。(4)信息观念教育。是指信息的价值观教育,使学生们认识到信息是资源、财富的观念。
二、高等院校学生信息素质现状分析
经过作者在读研究生期间对本科生的调查表明,大学生的信息素质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大多数大学生都能认识到信息重要性,但还是习惯于传统的信息获取渠道,缺乏开放的信息意识,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信息意识应进一步强化和提高。2、 面对大量纷繁复杂的文献信息,学生在利用、判别、判断上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障碍,不知道如何去筛选可用信息,信息利用率较低。3、学生已经开始意识到外语和计算机不仅是一门学科,在信息时代他们还将成为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创造新信息、交流传递信息和利用信息的工具。4、少部分学生不曾使用电子阅览室,不会使用数字资源。虽然多数学生上网主要的目是获取信息、学习及知识浏览,但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上网是为了休闲娱乐等其他需求。对于数字化文献,部分学生由于缺少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加之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对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强,积极性不高。
三、提高高校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信息素质作为当代人才必备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高等院校应认识到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把信息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学科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教学、指导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图书馆教育等环节,加强信息素质教育的力度,提高学生的整体信息素质。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提高重视程度,将信息素质教育与学科教学工作相结合
高等院校应重视在校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围绕信息素质教育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素质教育计划,推动学校教育思想和教学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各个环节的全面变革,形成信息教育蓬勃开展的局面。大学阶段的学习主要是教授学习方法和培养学习能力。要把信息素质教育与学科教学工作结合起来,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通过对计算机技能和信息技能的教学,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的能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质。
2、扩大教育范围,将信息素质教育与学生的学习相结合
促进学生将信息素质教育的学习延伸到课堂教学体系之外,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高等院校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应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制定不同的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标准,从而达到有针对性的、全面的提高学生信息素质能力的目的。
3、丰富馆藏资源,将信息素质教育与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相结合
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是信息素质教育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场所。因此,图书馆应该发挥其信息服务功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素质教育氛围,应该尽量开展各种培训活动,以便学生能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各种信息资源,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
4、提高馆员自身素质,将馆员队伍与信息服务相结合
随着电子文献资源数量的增加和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新信息的需求,这就对馆员自身的素质,尤其是在知识结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员的工作就是要对这些信息进行评价和选择,为读者提供有序、优质的信息资源。因此,要有计划、有步骤、多层次、全方位的提高馆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特别是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包括计算机基本技能、网络检索技能及常用数据库结构、检索语言、图书馆服务软件的知识等等,不断提高馆员信息素质和能力,提升馆员信息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程焕文.信息污染综合症和信息技术恐惧综合症.图书情报工作.2002(3):5-7.
[2].黄晓瑜.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与高校图书馆.科技咨询.2007(3).10-28
作者简介:
刘祥,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组织人事处,助理研究员
王晓艳,沈阳体育学院图书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