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热线”更要有“热心”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6s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线电话是百姓与有关部门及单位沟通的渠道之一。然而调查发现,部分地方公开电话多达数十个,却存在电话难打通、难沟通、难办事等问题,不仅使得热线电话难以发挥应有效力,也给政府公信力带来了负面影响。
  政府设立热线电话的宗旨,就是给百姓提供咨询和投诉的渠道,方便百姓办事。这本是便民利民的好事,但一些地方好事没有办好,热线电话“打了不接,接了白接”,让群众渐渐失去了信心和耐心。零点咨询去年进行的公共服务热线公众印象调查显示,54.7%的受访者认为“有些鸡肋”,还有16.5%认为“纯属摆设”。
  便民热线不便民,是另一种形式的不作为。热线不“热”的症结在于有关部门重建设轻管理,未能厘清责任,讲求实效。一名称职的接线员,不应只是单纯的记录员,还应成为政策的讲解员、问题的咨询员。但在现实中,一些热线主管部门往往只要求工作人员注意文明礼貌用语,却忽视了相关政策和业务知识的学习。
  热线不“热”的另一原因是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存在行政壁垒。在处理一些涉及跨部门、跨层级或疑难复杂事项时,经常出现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现象。公众诉求涉及方方面面,市长热线等政府公开电话只是一个平台,能否“一拨就灵”关键看有没有统筹各部门的职责,实现协同作战。时下,一些地方的公共热线电话并没有建立与功能相匹配的响应体系,未能达到权力内部的“互联互通”。有的热线只能起到查号台的作用,让老百姓打了N个电话还找不到真正管事的部门。
  要想热线电话畅通,必须打通责任的任督二脉。首先,建立和完善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群众的意识和水平。其次,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聘请专业的调查机构对热线接通率、答复准确率、结果满意率进行测评,成绩单向社会公布。此外,有关部门还要变被动为主动,运用大数据梳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定期发布信息,回应民生关切。
  责任编辑:段培华
其他文献
公共服务涉及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养老、就业、社保、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文化体育等公共事业。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公共服务供给经历了一个从政府自己直接生产,到服务外包、发动社会和市场力量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再到复杂的混合式供给的变迁过程,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是社会事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据民政部统计,2014年全国社会服务事业费支出4404.1亿元,占国家财政支出比重为2.9%(其
一、引言随着高等学校综合改革的推进,高校改革的力度越来越大,各高校在教学、科研、人事、财务等方面的自主权不断加大,社会对高校自我办学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校内
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是我国第一个以现代化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是江苏继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之后又一个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规划的颁布实施,使苏南站在了科学发展新
随着经济转型和人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个人所得税即将成为我国最有发展前途的税种.尽管实际纳税额逐年大幅增加,但是个人所得税的偷漏现象仍比较严重,而且高收入阶层缴纳的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明确了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是全面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遵循,更是党员干部强化政治自觉、提升自我修养、加强作风建设的内在要求。组工干部作为引领干部奋发前行的“风向标”和“指南针”,要让“严”和“实”的精神融入“血脉”,认真把握三个维度。  把握对党忠诚这个“定海神针”,当政治上的“明白人”。  忠诚是人品之本、事业之基、官德之核,是组
最近,淮安市委党校就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期盼和建议进行调研。调研人员深入国有企业、市县机关、农村田间地头,采取个别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相结
数据一:据有关资料统计,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国内10大城市中有93%的少年儿童、98%的老人、50%的中青年人都在使用各类保健食品。数据二:国内保健食品生产企业1980年不足
根据已经给出的β-PSML中的混合推理算法,通过结合产生规则,给出了β-PSML中混合推理算法的正确性证明及其复杂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描述逻辑是可确定的情况下,无递归的β-PSML知识
战国宋玉的《风赋》写道:“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缘太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飘忽淜滂,激扬熛怒。耾耾雷声,回穴错迕,蹶石伐木,梢杀林莽。”风起于青苹之末,止于林莽之间。这启迪我们:在事物尚处于萌芽之时,就要认清它的本质特征,预见它的发展方向,引导它走向正确的道路。  风起于青苹之末,须知防微杜渐。欧阳修说过: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忽微常积”。能否化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民生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重要论述,反映了党中央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再深化,标志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