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沈亚威诞辰百年作品音乐会在南京举行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giang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约信息员葛逊报道 由中国文联、中国音协、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联共同主办,省音协、省演艺集团承办的纪念沈亚威诞辰100周年作品音乐会,最近在南京江苏大剧院隆重举行。
   沈亚威,抗战时期是新四军的著名音乐家。在小学和初中求学时,受到民间戏曲、滩簧的陶冶,1938年5月考入江西省青年服务团,同年8月赴皖南参加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担任歌咏指挥。抗战时期,他创作了《打个胜仗哈哈哈》等一批优秀歌曲,极大鼓舞了华中军民团结抗日的革命斗志。在此后的音乐创作中,他以战斗的抒情为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了《淮海战役组歌》《战士第二故乡》《行进在祖国大地》及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合唱曲为毛主席诗词《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谱曲等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曾出任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歌舞团团长、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化部部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等职。2001年被中国文联和中国音乐家协会授予“中国音乐金钟奖”终生荣誉勋章。
   音乐会上,盛万航、周磊、刘延庆、张其萍、有德乡、范雪妍、于海洋、蔡静雯、孙振华等歌唱家,携手江苏省演艺集团爱之旅合唱团、菠萝蜜童声合唱团,演唱了沈亚威创作的音樂作品。原前线歌舞团著名指挥家常畅执棒,江苏省演艺集团交响乐团全程伴奏。
   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韩新安,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江苏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水家跃,中国音协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王宏,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王建,省文联副主席、省音协主席朱昌耀,省演艺集团副总经理、省音协副主席杜小甦等领导出席观看音乐会。解放军原总政歌舞团副团长程桂兰,沈亚威生前挚友以及来自全国及江苏音乐界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参加音乐会。
其他文献
父亲郑永宽,1929年9月9日出生于涟水县东胡集镇莲花村,兄妹8人。幼年念过半年私塾,后因家境贫寒而辍学。全家仅靠耕种胡庄地主家的9亩多薄田生活。父亲除了帮祖父母种地,还要给地主家放牛。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千补万纳的衣服,住的是破旧不堪的草房。   1939年3月,日军侵占涟水城后,日伪军在时码、嵇荡、钦工、鲁渡等地建了炮楼,经常下乡烧杀抢掠。尤其是离莲花村较近的嵇荡炮楼,日伪军更是经常来袭扰
期刊
多年从事党史军史编研工作,接触最多的就是历史档案,也常常会被其中充满正能量的内容所感动。在我心中,就有这样一个故事,令我感慨万千,难以忘怀。   故事发生在1947年5月,著名的孟良崮战役打响前夕。12日那个晚上,山东沂南县马牧池村妇救会长李桂芳接到一道紧急命令:5个小时内在崔家庄与万粮庄之间的汶河上搭建一座桥,以便华东野战军某团过河作战。命令来得突然,时间只有5个小时,李桂芳焦急起来,村里的青
期刊
黎明(100岁)  人们熟悉的36个伤病员已离开了我们,而新四军“江抗”后方医院护士还有健在。原上海电报局党委书记黎明,今年恰逢百歲,她曾是这个医院的护士。当年日军扫荡,部分医护人员和伤病员被捕,黎明保释出狱后,在新四军部队剧团、电台、报社任团员、报务员、新闻抄写员。晚年写过《印痕和思念》一文,阳澄湖畔“沙家浜”故事,成为黎明最难忘记忆。
期刊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扶学”,10多年来,柳堡镇老促会一直致力于老区贫困学生助学工作,成效显著。  为使助学扶贫成长效机制,镇老促会先后多次向镇党委、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被党委、政府采纳,镇财政拨专款20万元成立柳堡扶贫基会,每年基金的利息作为助学专用经费,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同时镇老促会还向有志扶贫事业的企业老板、能人志士募捐,通过自愿捐款扶贫助学。  镇老促会先后助资特别困难家庭没能就读高中的学生
期刊
本刊综合信息 4月23日,海军三型主战舰艇——长征18號艇、大连舰、海南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集中交接入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交接入列活动并登上舰艇视察。这次集中入列创下三个“首次”:国家最高统帅首次同时为三艘大型主战舰艇入列授旗;海军首次同一天一次性入列三艘主战舰艇;一支舰队首次同天接收三艘水面、水下大型主战装备。   军事专家认为,这三艘舰艇都是大国重器,同一天部署
期刊
南京紫金山麓、玄武湖畔有座军营,其中央地带的原大礼堂(现南京军区军史馆)门前有两棵白榆,据南京市绿化园林局2015年颁发的“古树名木”标牌显示,这两棵树栽种于1915年,算起来,已有106岁了。我在这座军营工作生活近30年,与老榆树经常见面,今年因组织召唤又来到大院工作,巧的是,办公室与老榆树相邻,隔窗便可看到它们苍劲挺拔的雄姿。   望着眼前的老榆树,心中总有一些感慨。人们常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
期刊
新四军纪念馆周振华报道 194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新四军军部在盐城重建,对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打退反共势力和投降逆流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成为新四军迅速发展壮大的重要转折点。2021年1月20日,新四军重建军军部80周年纪念会在江苏盐城举行。   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爱军在会上指出,江苏是新四军坚持抗战的主要地区,新四军的铁军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江苏儿
期刊
阳春三月,我们再次与雷锋相遇。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雷锋以他22岁的青春,开出了人生绚丽的花朵。   习主席说过:“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雷锋精神的永不过时,是和中华民族“向上”“向善”等传统美德联系在一起的,尤其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价值取向趋于多元的今天,仰望和追寻、提倡并践行雷锋精神——爱岗、敬业、奉献、乐于助人等等,有着与时俱进的现实意义。雷锋精神是一面永
期刊
俞宜桐(101岁)   俞宜桐,原名俞仪凤,籍贯常州,1920年9月生于北京。1940年,经中共地下组织联系,她和妹妹来到盐城参加新四军,在抗大五分校文工团做战地服务工作,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离休前,时任冶金部北京鋼铁设计研究院教育处顾问。  (责任编辑 黄朱清)
期刊
大舅是通如一带远近闻名的抗战老英雄,他17岁那年参加革命,曾担任过区武工队的队长,后来又正式入伍,加入新四军第一支队,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敌人进行过大大小小无数次战斗,留下的传说众多,而抗战时期与日军的数次战斗是大舅一生中最骄傲的经历。我小时候经常听他给我们讲抗战的故事,听起来荡气回肠,惊心动魄。   1943年深秋的一天傍晚,大舅带领区武工队配合县警卫团执行任务凯旋,他们走到车蓬街附近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