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掌握每个领域特别的工作方式
蕾切尔·艾伦从印第安纳大学心理学专业毕业不久,和父母在美国威斯康星州游玩时,接到了招聘人员的电话。他们在领英用户资料库里了解到了艾伦,并觉得很满意,鼓励她应聘在线调查平台Qualtrics的职位。许多人会认为大学期间能够学习到的“技术能力”仅仅是计算机科学,艾伦并没有计算机相关的背景,可她意识到,如今的非实用学科课程内也会包含一些实用却不太热门的技术。比如她就读的心理学专业,也让她能够快速熟练地运用一些分析软件,例如MedialLab、SPSS和Qualtrics调查软件。她还创建过许多电子表格,分析过体育迷的态度和法庭审判等各类数据。对于Qualtrics及其用户来说,这是不可多得的优势。
好好掌握和利用每个领域中特有的研究方式,并且记住,你认为简单普通的技能,对你未来的老板来说也许是难得且有价值的。帕特里克·泰勒·哈斯就是如此。他本科学习古典文学专业,硕士学习古典考古学专业,2013年开始找工作时,他以为老板们对他的学历不感兴趣,可他错了。他获得了一家咨询公司和一个专注于全球扫盲的非营利机构的聘书,因为他之前在希腊一个考古挖掘现场组织考古记录的经验非常适合在这些机构的工作。
获得这种技能的方式也很重要。像麦玲·加西亚一样,许多想提升自己能力的人会通过一些短期的数字技术课程来给自己充电,扩宽自己的市场就业空间。这些课程可以在代码学院、创业研究所或一些机构的网站中获取。多数网站会涵盖大量的交叉型技能,比如电子商务、设计或用户体验课程。这些课程跨学科,将单纯的技术和审美、人际关系等人文特点融合在一起。在简历中增添一笔类似这样的技能,比辛辛苦苦再读一个学位来得更快捷,也更便宜。
评估自己是否适合岗位
若对整个面试过程追根究底,你会发现面试官其实是从3个最基本的角度判定面试者的:你是否能胜任这份工作?你有无意愿就职?你能否适应工作环境?在这3个角度中,最后一个关于“适应性”是最难确认的,也是在最终一轮筛选时最具决定性的选择标准。
过去,雇主们会使用一些笨拙的方式判断一个人的适应能力。比如FBI(美国联邦调查局)以前会问面试者喜欢读什么书。直到后来,一些人打探到了该问题的理想答案是“汤姆·克兰西的侦探小说”。答案一经泄露,每个面试者都开始声称自己是汤姆·克兰西的书粉,这一问题也继而失去了意义。有的时候,还会涉及宗教、政治观点和一些与工作无关的话题。问这种问题非常不明智,而且极具歧视性。现在的雇主趋向于询问一些普世的问题,引导你主动地分享脑海里浮现的生活片段或价值观,以此判断你的适应能力。最常见的3个问题是:你对我们有什么样的了解?为什么想来我们公司?你未来5年的规划是什么?
这时,一定要争取主动权!在面试前你就应该对该岗位进行批判性的研究学习,不仅要浏览公司的网站,还要阅读最近的公司新闻、研究报告和各路在线资源。比如求职网站、幻灯片分享平台、视频网站和专利局的检索目录等。面试的时候可以赞扬一下应聘的公司,但不要阿谀奉承。要将话题转向公司的发展前景,还有自己的这种背景学历如何能帮助公司更快地实现这些愿景。稍微回避一下“未来5年规划”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已经不适用于变幻莫测的现代工作了),讲一讲你希望如何帮助公司迎接未來的挑战,并表达想要一直在公司做下去的愿望。
最重要的是通过一些细致入微的提问来展现个人的适应能力,进一步地询问公司近来最具创新性(或最具争议)的决策,邀请面试官分享他/她的故事——招聘历程、工作第一个月的感受、现有的工作任务、工作中最有趣的部分、对工作的建议等。人们一般都喜欢聊聊自己,尽可能表现出自己是真的对应聘公司很感兴趣非常重要。
评估为何留下的是你
那些有热情、有智慧和有独创力的成功人士,他们的经历无不令人震撼,可如果他们没有派送披萨和在巴厘岛拍摄纪录片的那些经历,他们现在还会如此不可替代吗?
这个答案也许我们永远都无法知道。但是在众人竞争的招聘过程中,你一定不会想做那个平庸的、面试完2小时就被所有人遗忘掉的人。如能脱颖而出,一切都会变得更顺利。即使最终没被录用,面试官也很可能会给你回个电话,或者再给你一个头脑风暴的机会,了解你下一步工作的计划。
在最直接的情况下,面试官会直白地问:“你凭什么值得留下?”不过很少人敢这么直接问。一般来说谈话过程中让你展现个性的机会是一些普遍的、看起来无趣的问题。比如:“请介绍一下自己,你怎么应对压力?你目前最大的成就是什么?”还有被滥用无数的“你的优点和弱势是什么”。
耐心地回答每一个问题。先积极地给出一些直接的回应,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严肃对待面试的人。找到一个自己同应聘公司和工作机会相契合的点是关键。
就算讲完了最基本的信息,也要借机再展现一下自己自信坚定的一面。别忘了将自己的经历和应聘要求联系起来,再用语言润色一下你的故事。
(摘自中信出版集团《能力迁移》)
蕾切尔·艾伦从印第安纳大学心理学专业毕业不久,和父母在美国威斯康星州游玩时,接到了招聘人员的电话。他们在领英用户资料库里了解到了艾伦,并觉得很满意,鼓励她应聘在线调查平台Qualtrics的职位。许多人会认为大学期间能够学习到的“技术能力”仅仅是计算机科学,艾伦并没有计算机相关的背景,可她意识到,如今的非实用学科课程内也会包含一些实用却不太热门的技术。比如她就读的心理学专业,也让她能够快速熟练地运用一些分析软件,例如MedialLab、SPSS和Qualtrics调查软件。她还创建过许多电子表格,分析过体育迷的态度和法庭审判等各类数据。对于Qualtrics及其用户来说,这是不可多得的优势。
好好掌握和利用每个领域中特有的研究方式,并且记住,你认为简单普通的技能,对你未来的老板来说也许是难得且有价值的。帕特里克·泰勒·哈斯就是如此。他本科学习古典文学专业,硕士学习古典考古学专业,2013年开始找工作时,他以为老板们对他的学历不感兴趣,可他错了。他获得了一家咨询公司和一个专注于全球扫盲的非营利机构的聘书,因为他之前在希腊一个考古挖掘现场组织考古记录的经验非常适合在这些机构的工作。
获得这种技能的方式也很重要。像麦玲·加西亚一样,许多想提升自己能力的人会通过一些短期的数字技术课程来给自己充电,扩宽自己的市场就业空间。这些课程可以在代码学院、创业研究所或一些机构的网站中获取。多数网站会涵盖大量的交叉型技能,比如电子商务、设计或用户体验课程。这些课程跨学科,将单纯的技术和审美、人际关系等人文特点融合在一起。在简历中增添一笔类似这样的技能,比辛辛苦苦再读一个学位来得更快捷,也更便宜。
评估自己是否适合岗位
若对整个面试过程追根究底,你会发现面试官其实是从3个最基本的角度判定面试者的:你是否能胜任这份工作?你有无意愿就职?你能否适应工作环境?在这3个角度中,最后一个关于“适应性”是最难确认的,也是在最终一轮筛选时最具决定性的选择标准。
过去,雇主们会使用一些笨拙的方式判断一个人的适应能力。比如FBI(美国联邦调查局)以前会问面试者喜欢读什么书。直到后来,一些人打探到了该问题的理想答案是“汤姆·克兰西的侦探小说”。答案一经泄露,每个面试者都开始声称自己是汤姆·克兰西的书粉,这一问题也继而失去了意义。有的时候,还会涉及宗教、政治观点和一些与工作无关的话题。问这种问题非常不明智,而且极具歧视性。现在的雇主趋向于询问一些普世的问题,引导你主动地分享脑海里浮现的生活片段或价值观,以此判断你的适应能力。最常见的3个问题是:你对我们有什么样的了解?为什么想来我们公司?你未来5年的规划是什么?
这时,一定要争取主动权!在面试前你就应该对该岗位进行批判性的研究学习,不仅要浏览公司的网站,还要阅读最近的公司新闻、研究报告和各路在线资源。比如求职网站、幻灯片分享平台、视频网站和专利局的检索目录等。面试的时候可以赞扬一下应聘的公司,但不要阿谀奉承。要将话题转向公司的发展前景,还有自己的这种背景学历如何能帮助公司更快地实现这些愿景。稍微回避一下“未来5年规划”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已经不适用于变幻莫测的现代工作了),讲一讲你希望如何帮助公司迎接未來的挑战,并表达想要一直在公司做下去的愿望。
最重要的是通过一些细致入微的提问来展现个人的适应能力,进一步地询问公司近来最具创新性(或最具争议)的决策,邀请面试官分享他/她的故事——招聘历程、工作第一个月的感受、现有的工作任务、工作中最有趣的部分、对工作的建议等。人们一般都喜欢聊聊自己,尽可能表现出自己是真的对应聘公司很感兴趣非常重要。
评估为何留下的是你
那些有热情、有智慧和有独创力的成功人士,他们的经历无不令人震撼,可如果他们没有派送披萨和在巴厘岛拍摄纪录片的那些经历,他们现在还会如此不可替代吗?
这个答案也许我们永远都无法知道。但是在众人竞争的招聘过程中,你一定不会想做那个平庸的、面试完2小时就被所有人遗忘掉的人。如能脱颖而出,一切都会变得更顺利。即使最终没被录用,面试官也很可能会给你回个电话,或者再给你一个头脑风暴的机会,了解你下一步工作的计划。
在最直接的情况下,面试官会直白地问:“你凭什么值得留下?”不过很少人敢这么直接问。一般来说谈话过程中让你展现个性的机会是一些普遍的、看起来无趣的问题。比如:“请介绍一下自己,你怎么应对压力?你目前最大的成就是什么?”还有被滥用无数的“你的优点和弱势是什么”。
耐心地回答每一个问题。先积极地给出一些直接的回应,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严肃对待面试的人。找到一个自己同应聘公司和工作机会相契合的点是关键。
就算讲完了最基本的信息,也要借机再展现一下自己自信坚定的一面。别忘了将自己的经历和应聘要求联系起来,再用语言润色一下你的故事。
(摘自中信出版集团《能力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