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的抢救性发掘,在网络时代显得坐立难安。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刘煜说:“考古学界这么多年来没出过这样的事。”
曹操安葬之处,史书上叫“高陵”。“高陵”真假已在岁末酿成事件。“这么多更有价值的考古发掘在默默进行,无人关注,一个‘曹操墓’点燃了网民的兴奋点。也难怪,他是名人。”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汉魏室主任梁满仓说。
在采访中,记者请教的几位考古学界、文学界人士都对此中喧嚣不太赞赏。其中一位打趣:“不管曹操葬在哪里,要是地下有知,恐怕都会被吵醒,难免挣扎起来辩白一番,不然学界、半学界、民众三足鼎立起来,天下又要‘大乱’。”
“他真是一个时代英雄”
东汉的行政区划是分13个州,12州各有一个刺史,另有1个州,由司隶校尉掌管。曹操当过刺史、州牧的兖州是个小州。各州下面有郡,长官叫太守;下面再分县,户口多的县,长官叫令,少的叫长——跟后世的情形是一样的。
汉末乱源有三:宦官、外戚、黄巾军。黄巾军领头的是张角、张修、张鲁、于吉等人,从平民百姓到上层阔人,各有工作对象。其中张角是要煽动造反夺取天下的。
宦官被司隶校尉袁绍一网打尽之时,西凉守将董卓应国舅何进之召,正好这时候进京。西凉的兵是强的,董卓又是个粗暴的人,敢于妄为,进京之后便专擅朝权,把少帝废掉,立刘协为帝,就是汉献帝。于是袁绍逃到东部。东部的州郡,纷纷起兵讨伐董卓。董卓把洛阳烧毁,逃到西京长安。其实东部起兵的人,并不想跟董卓打,而是各自占据地盘,互相争夺,天下从此就分裂了。
三国的局面,从董卓起兵算起,一直到晋武帝把东吴灭掉,天下才算统一。分裂扰乱的局面,一共91年。
曹操的父亲名叫曹嵩,沛国谯县人(今安徽亳县)。曹操生于公元155年,字孟德,小名阿瞒。他年轻时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工学业、不修品行,但有识人之士看出他的机智警敏和随机应变。有个叫桥玄的人对他说:天下要大乱,不是命世之才不能解救,能搞定的,就是你了!
曹操平定黄巾军时显露头角,被封为西园八校尉之一,跟天下诸侯一起讨伐董卓。董卓死后,他发展了自己的势力,南征北战,先后战胜了吕布、袁术,并接受了张绣的投降。他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仓亭(今河南管县)打败袁绍的两场仗很漂亮,其中一次还是以少胜多。他在52岁的时候,基本统一了中原地区。而11年前,他已“挟天子以令诸侯”。
史家吕思勉在《三国史话》里讲,令曹操登上权力顶峰的关键是他的兵力而非“挟天子”,东吴孙权、蜀地刘邦并没因为汉献帝在曹操那儿就放弃跟他的抗衡。
曹操会用人是各家史书里都写到的。“唯才是举”就出自他的《求贤令》。因为识人善用,他的政策往往能够向“众多选择里较好的那一个”靠拢。像“挟天子以令诸侯”、募民屯田、招怀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充实编户、恢复租调制度等政治和经济策略,均出自部下的建议和他自己的判断。
曹操一生杀人无数,但并非涂炭生灵。攻打陶谦那一次用兵很残暴,《三国志》里说“所过多所残戮”。吕思勉先生认为,这不像是曹操做的事,估计是他收编的青州黄巾军所为——张角本是强盗,所以他手下的兵难于约束。
至于“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吕思勉说,那是《三国演义》妆点附会的话。他比较《三国志》、《后汉书》、《魏书》里的记载,判断说,曹操路过故人吕伯奢家将其家人杀掉,或吕伯奢儿子想要打劫曹操而被曹所杀,都有可能,不过其中并无陈宫这个人出现,所以也不可能有这句对话。
赤壁之战是曹操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这场战事,已被拍成电影《赤壁》。
“他真是一个时代英雄。”梁满仓说。
古直悲凉,有吞吐宇宙气象
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公元196-220年)。这时期的政治大权完全操纵在曹操手里。“建安风”文学阵容颇强,曹操是开创者。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都爱好文学,喜欢招揽文士,所以在他们周围聚集了许多文人。“建安风”除了“三曹”,还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同时代还有一个才女蔡琰(文姬)。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李剑冰老师向记者娓娓道来:曹操留下来20多首作品,数量不多,但质量很高。《短歌行》是对酒当歌,抒建功立业之情;《薤露行》与《蒿里行》记录董卓兵乱期间的社会现实,堪称“诗史”,可与杜甫的“三吏三别”相媲美,表达了像“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这样的情怀。“曹操的《步出夏门行
曹操安葬之处,史书上叫“高陵”。“高陵”真假已在岁末酿成事件。“这么多更有价值的考古发掘在默默进行,无人关注,一个‘曹操墓’点燃了网民的兴奋点。也难怪,他是名人。”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汉魏室主任梁满仓说。
在采访中,记者请教的几位考古学界、文学界人士都对此中喧嚣不太赞赏。其中一位打趣:“不管曹操葬在哪里,要是地下有知,恐怕都会被吵醒,难免挣扎起来辩白一番,不然学界、半学界、民众三足鼎立起来,天下又要‘大乱’。”
“他真是一个时代英雄”
东汉的行政区划是分13个州,12州各有一个刺史,另有1个州,由司隶校尉掌管。曹操当过刺史、州牧的兖州是个小州。各州下面有郡,长官叫太守;下面再分县,户口多的县,长官叫令,少的叫长——跟后世的情形是一样的。
汉末乱源有三:宦官、外戚、黄巾军。黄巾军领头的是张角、张修、张鲁、于吉等人,从平民百姓到上层阔人,各有工作对象。其中张角是要煽动造反夺取天下的。
宦官被司隶校尉袁绍一网打尽之时,西凉守将董卓应国舅何进之召,正好这时候进京。西凉的兵是强的,董卓又是个粗暴的人,敢于妄为,进京之后便专擅朝权,把少帝废掉,立刘协为帝,就是汉献帝。于是袁绍逃到东部。东部的州郡,纷纷起兵讨伐董卓。董卓把洛阳烧毁,逃到西京长安。其实东部起兵的人,并不想跟董卓打,而是各自占据地盘,互相争夺,天下从此就分裂了。
三国的局面,从董卓起兵算起,一直到晋武帝把东吴灭掉,天下才算统一。分裂扰乱的局面,一共91年。
曹操的父亲名叫曹嵩,沛国谯县人(今安徽亳县)。曹操生于公元155年,字孟德,小名阿瞒。他年轻时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工学业、不修品行,但有识人之士看出他的机智警敏和随机应变。有个叫桥玄的人对他说:天下要大乱,不是命世之才不能解救,能搞定的,就是你了!
曹操平定黄巾军时显露头角,被封为西园八校尉之一,跟天下诸侯一起讨伐董卓。董卓死后,他发展了自己的势力,南征北战,先后战胜了吕布、袁术,并接受了张绣的投降。他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仓亭(今河南管县)打败袁绍的两场仗很漂亮,其中一次还是以少胜多。他在52岁的时候,基本统一了中原地区。而11年前,他已“挟天子以令诸侯”。
史家吕思勉在《三国史话》里讲,令曹操登上权力顶峰的关键是他的兵力而非“挟天子”,东吴孙权、蜀地刘邦并没因为汉献帝在曹操那儿就放弃跟他的抗衡。
曹操会用人是各家史书里都写到的。“唯才是举”就出自他的《求贤令》。因为识人善用,他的政策往往能够向“众多选择里较好的那一个”靠拢。像“挟天子以令诸侯”、募民屯田、招怀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充实编户、恢复租调制度等政治和经济策略,均出自部下的建议和他自己的判断。
曹操一生杀人无数,但并非涂炭生灵。攻打陶谦那一次用兵很残暴,《三国志》里说“所过多所残戮”。吕思勉先生认为,这不像是曹操做的事,估计是他收编的青州黄巾军所为——张角本是强盗,所以他手下的兵难于约束。
至于“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吕思勉说,那是《三国演义》妆点附会的话。他比较《三国志》、《后汉书》、《魏书》里的记载,判断说,曹操路过故人吕伯奢家将其家人杀掉,或吕伯奢儿子想要打劫曹操而被曹所杀,都有可能,不过其中并无陈宫这个人出现,所以也不可能有这句对话。
赤壁之战是曹操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这场战事,已被拍成电影《赤壁》。
“他真是一个时代英雄。”梁满仓说。
古直悲凉,有吞吐宇宙气象
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公元196-220年)。这时期的政治大权完全操纵在曹操手里。“建安风”文学阵容颇强,曹操是开创者。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都爱好文学,喜欢招揽文士,所以在他们周围聚集了许多文人。“建安风”除了“三曹”,还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同时代还有一个才女蔡琰(文姬)。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李剑冰老师向记者娓娓道来:曹操留下来20多首作品,数量不多,但质量很高。《短歌行》是对酒当歌,抒建功立业之情;《薤露行》与《蒿里行》记录董卓兵乱期间的社会现实,堪称“诗史”,可与杜甫的“三吏三别”相媲美,表达了像“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这样的情怀。“曹操的《步出夏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