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阐述创新设计在公路勘察设计中的理解与应用,为公路勘察设计提供了参考借鉴意义。
【关键词】公路勘察;创新设计;动态跟踪设计
1.新的设计理念
公路勘察设计过程中全面贯彻“六个坚持,六个树立”的新理念,坚持“标准选线、地形选线、地质选线、自然环保选线、安全选线”的选线理念,遵循对自然生态环境“最大限度的保护、最小程度的破坏、强力度的恢复”的原则。充分结合我国的现有国情和地区差异性,应坚持“经济、和谐、安全、环保舒适、自然”的原则,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高素质设计人员的环保景观设计意识,设计理念,灵活运用技术标准,减少公路建设对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做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相协调,将公路建设成自然之路、环保之路、生态之路。
2.公路设计中充分体现
“以人为本”的思想公路设计应注重“以人为本”,一切以人为中心,从人的本性出发,注重人的价值。因此设计时应将安全放在首位,更多地从道路使用者以及受道路影响的人的角度出发,将“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贯穿始终,提高公路的安全性,减少事故的发生率。路线选线应结合不同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和不同的自然风光,设计出能给人以充分享受自然的优美线形,让人觉得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服务区的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特色构思,突出功能,凸现服务。服务区的位置至关重要,视线应开阔,以环境优美,依山傍水为佳。服务区的污水及油污应设置分离地,净化后方可排入沟槽与河流。服务区的建筑设计要紧密结合自然特点和当地人文进行创意,外形独特,风格融入当地的风土人情。在公路设计中应最大程度地节约有限的资源,坚持保护生态的平衡发展,坚持以人为本,适应自然的原则。
3.公路勘察设计应遵循
公路与自然的融合统一公路选线应以不破坏自然环境为前提,大限度地尊重原始地形、地貌。对公路所经区域须进行环境影响分析评价,并充分抓好落实。尊重当地的民风、民俗及民情,构筑物的设计应考虑到民族特色,应将公路与村寨融合为一体,反映民族文化,体现
民族特色。采取有效措施,造景与借景相结合,美化环境,融入自然。公路路树采用当地树種、花草,品种应与周围树种和花草相一致,不求统一,不求高度一致,不求线形直顺,以自然为原则,只求与自然相融合。应注意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原有地物地貌。对受公路切割的土地水系有完整系统的恢复设计,结合取土、弃土对沿线两侧土地进行必要的土地整治和环境修复,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实施的痕迹。
4.公路勘察设计中设计创新的体现
4.1路线设计
4.1.1公路路线线长、点多、面广,难免要穿过地质不良路段和山体滑坡及岩溶地质发育路段。在线形设计中必须充分加强前期工作的调查力度,对路线所经过路段进行地质勘察,尽量绕避不良地质路段,以避免公路对自然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因此在路线设计中还要有“动”的理念,需要架设桥梁和设计隧道来绕开困难路段,同时车辆在路上行驶,人的视线随沿途景观连续运动,选择、利用、创造景观需要用连续手法实现,这种连续可以通过形态、质地和色彩的渐进来完成。
4.1.2公路沿线的山岭、坡地、河流、自然风景区及名胜古迹组构了美丽的风景,千变万化的植被体现出一种自然美。公路作为一种构筑物,既要满足车辆通行的基本要求,又要达到自然景观与再造景观的和谐统一,因此在路线设计中要有“势”的理念。线形走向要与山川、河流、大地的势相吻合,不能强拉直线、硬切山梁、横跨山谷,尽量避免长直线;要顺势而为,线形连贯,圆滑平顺,自然流畅,给人以良好视觉效果。
4.1.3路线方案选择要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还应强调安全、环保、社会等因素。应选择有利于自然环境和对环境影响小的方案,选择纵坡平缓、线形均衡和行车安全的方案,选择少占耕地、有利于社会协调发展的方案。
4.1.4路线景观设计的关键是景观环保选线和路线平纵指标的掌握,应充分重视公路自身线形协调设计,公路线形与结构物协调设计和公路线形与环境协调设计,并以运行车速进行安全检查。
4.2排水设计
4.2.1挖方段将明排水沟变为暗沟在路基挖方路段及低填路段,将常规的明排水沟更新为暗排水沟,在暗沟顶部设置浅形的与自然边坡融为一体的土质圆弧汇水区,汇集雨水进入暗沟,再通过暗沟排出路基,增加了公路与自然的融合,减少了人工开挖的痕迹。
4.2.2对地形比较平坦路段,汇水量不大的路段,路基边沟设置为浅碟形排水沟,以集中路面雨水,排入涵洞、沟渠与河流中。
4.2.3对于用地困难路段或地形比较陡峻路段,将排水沟设置为城市排水沟的形式,将排水沟设置在行车道的范围内,既节约了土地,又大大节约了工程投资。集水井可以根据具体的汇水面积大小设置,困难路段内相应增设横向排水涵洞,将雨水排至路基外。
4.3边坡设计
公路边坡设计的理念应紧密结合自然、地貌和当地植被,因地制宜,相互交融。边坡坡率设计应根据水文、周边环境灵活采用不同坡率,避免单一边坡,以接近自然。合适时边坡应尽量放缓,边坡坡脚、坡顶地形平坦,应与原地貌融为一体。对挖方边坡设计,对不同坡率相交的折线,使其贴近自然边坡。坡面防护采用多种生态防护技术,使之跟周边环境相融合,看不出明显差异。
4.4景观设计
在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给司机的精神造成高度的紧张,千篇一律的设施使司机感到枯燥、乏味,这给安全行驶埋下了隐患。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及生活环境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人们的出行不再满足于位置转移的心态,而是要求在出行办事的同时能尝试到轻松的感觉,特别是旅游公路,游客众多,要求公路的运行环境是高质量的。因此既要满足安全、快速、便利、舒适的同时,又要做到美观漂亮。在新理念要求下,充分利用“露、透、封、诱”的原理和线形设计“动”的理念,将沿线景点、景观实现渐进连续、和谐统一,给人以景随路移,路在景中的感觉。为此,公路设计中不仅要注意到道路的安全性、可驶性、便利性和耐久性,同时要引入环保、美化、人文的概念。
5.动态跟踪设计
公路是系统工程,与周围环境、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联系紧密。设计方案是在野外勘察、调查、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形成,只有当设计方案在现场赋予实施过程中,才能完全证明设计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公路在实施期间,加强对设计成果符合性、准确性的跟踪,对设计成果与现场情况不符合之处或可以优化之处及时进行优化变更和动态跟踪设计。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新材料的诞生可能会比设计时领先很多,所以有必要结合科技的发展,对工程进行更科学、更先进的完善设计,增加设计的后续服务意识,提高对设计的认识,加强对设计成果的完善和管理。
6.结束语
新的设计理念要在公路设计中广泛应用,需要经过长期实践来总结,积累经验。要求广大设计人员要在“精、细、灵”上多下工夫,坚持“以人为本”,贴近自然、融入自然、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现代文明的发展方向,是经济建设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施工和管理人员都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提高公路建设水平。施工中加强动态设计,提供优越的跟踪服务,将设计理念在施工中体现,将公路建设成为“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环保之路、生态之路。■
【参考文献】
[1]葛爱民.创新设计在公路勘察设计中应用[J].中国建设信息,2010,(03).
[2]吴英彪,王秀焕.应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程设计[J].中国勘察设计,2008,(03).
【关键词】公路勘察;创新设计;动态跟踪设计
1.新的设计理念
公路勘察设计过程中全面贯彻“六个坚持,六个树立”的新理念,坚持“标准选线、地形选线、地质选线、自然环保选线、安全选线”的选线理念,遵循对自然生态环境“最大限度的保护、最小程度的破坏、强力度的恢复”的原则。充分结合我国的现有国情和地区差异性,应坚持“经济、和谐、安全、环保舒适、自然”的原则,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高素质设计人员的环保景观设计意识,设计理念,灵活运用技术标准,减少公路建设对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做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相协调,将公路建设成自然之路、环保之路、生态之路。
2.公路设计中充分体现
“以人为本”的思想公路设计应注重“以人为本”,一切以人为中心,从人的本性出发,注重人的价值。因此设计时应将安全放在首位,更多地从道路使用者以及受道路影响的人的角度出发,将“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贯穿始终,提高公路的安全性,减少事故的发生率。路线选线应结合不同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和不同的自然风光,设计出能给人以充分享受自然的优美线形,让人觉得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服务区的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特色构思,突出功能,凸现服务。服务区的位置至关重要,视线应开阔,以环境优美,依山傍水为佳。服务区的污水及油污应设置分离地,净化后方可排入沟槽与河流。服务区的建筑设计要紧密结合自然特点和当地人文进行创意,外形独特,风格融入当地的风土人情。在公路设计中应最大程度地节约有限的资源,坚持保护生态的平衡发展,坚持以人为本,适应自然的原则。
3.公路勘察设计应遵循
公路与自然的融合统一公路选线应以不破坏自然环境为前提,大限度地尊重原始地形、地貌。对公路所经区域须进行环境影响分析评价,并充分抓好落实。尊重当地的民风、民俗及民情,构筑物的设计应考虑到民族特色,应将公路与村寨融合为一体,反映民族文化,体现
民族特色。采取有效措施,造景与借景相结合,美化环境,融入自然。公路路树采用当地树種、花草,品种应与周围树种和花草相一致,不求统一,不求高度一致,不求线形直顺,以自然为原则,只求与自然相融合。应注意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原有地物地貌。对受公路切割的土地水系有完整系统的恢复设计,结合取土、弃土对沿线两侧土地进行必要的土地整治和环境修复,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实施的痕迹。
4.公路勘察设计中设计创新的体现
4.1路线设计
4.1.1公路路线线长、点多、面广,难免要穿过地质不良路段和山体滑坡及岩溶地质发育路段。在线形设计中必须充分加强前期工作的调查力度,对路线所经过路段进行地质勘察,尽量绕避不良地质路段,以避免公路对自然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因此在路线设计中还要有“动”的理念,需要架设桥梁和设计隧道来绕开困难路段,同时车辆在路上行驶,人的视线随沿途景观连续运动,选择、利用、创造景观需要用连续手法实现,这种连续可以通过形态、质地和色彩的渐进来完成。
4.1.2公路沿线的山岭、坡地、河流、自然风景区及名胜古迹组构了美丽的风景,千变万化的植被体现出一种自然美。公路作为一种构筑物,既要满足车辆通行的基本要求,又要达到自然景观与再造景观的和谐统一,因此在路线设计中要有“势”的理念。线形走向要与山川、河流、大地的势相吻合,不能强拉直线、硬切山梁、横跨山谷,尽量避免长直线;要顺势而为,线形连贯,圆滑平顺,自然流畅,给人以良好视觉效果。
4.1.3路线方案选择要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还应强调安全、环保、社会等因素。应选择有利于自然环境和对环境影响小的方案,选择纵坡平缓、线形均衡和行车安全的方案,选择少占耕地、有利于社会协调发展的方案。
4.1.4路线景观设计的关键是景观环保选线和路线平纵指标的掌握,应充分重视公路自身线形协调设计,公路线形与结构物协调设计和公路线形与环境协调设计,并以运行车速进行安全检查。
4.2排水设计
4.2.1挖方段将明排水沟变为暗沟在路基挖方路段及低填路段,将常规的明排水沟更新为暗排水沟,在暗沟顶部设置浅形的与自然边坡融为一体的土质圆弧汇水区,汇集雨水进入暗沟,再通过暗沟排出路基,增加了公路与自然的融合,减少了人工开挖的痕迹。
4.2.2对地形比较平坦路段,汇水量不大的路段,路基边沟设置为浅碟形排水沟,以集中路面雨水,排入涵洞、沟渠与河流中。
4.2.3对于用地困难路段或地形比较陡峻路段,将排水沟设置为城市排水沟的形式,将排水沟设置在行车道的范围内,既节约了土地,又大大节约了工程投资。集水井可以根据具体的汇水面积大小设置,困难路段内相应增设横向排水涵洞,将雨水排至路基外。
4.3边坡设计
公路边坡设计的理念应紧密结合自然、地貌和当地植被,因地制宜,相互交融。边坡坡率设计应根据水文、周边环境灵活采用不同坡率,避免单一边坡,以接近自然。合适时边坡应尽量放缓,边坡坡脚、坡顶地形平坦,应与原地貌融为一体。对挖方边坡设计,对不同坡率相交的折线,使其贴近自然边坡。坡面防护采用多种生态防护技术,使之跟周边环境相融合,看不出明显差异。
4.4景观设计
在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给司机的精神造成高度的紧张,千篇一律的设施使司机感到枯燥、乏味,这给安全行驶埋下了隐患。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及生活环境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人们的出行不再满足于位置转移的心态,而是要求在出行办事的同时能尝试到轻松的感觉,特别是旅游公路,游客众多,要求公路的运行环境是高质量的。因此既要满足安全、快速、便利、舒适的同时,又要做到美观漂亮。在新理念要求下,充分利用“露、透、封、诱”的原理和线形设计“动”的理念,将沿线景点、景观实现渐进连续、和谐统一,给人以景随路移,路在景中的感觉。为此,公路设计中不仅要注意到道路的安全性、可驶性、便利性和耐久性,同时要引入环保、美化、人文的概念。
5.动态跟踪设计
公路是系统工程,与周围环境、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联系紧密。设计方案是在野外勘察、调查、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形成,只有当设计方案在现场赋予实施过程中,才能完全证明设计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公路在实施期间,加强对设计成果符合性、准确性的跟踪,对设计成果与现场情况不符合之处或可以优化之处及时进行优化变更和动态跟踪设计。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新材料的诞生可能会比设计时领先很多,所以有必要结合科技的发展,对工程进行更科学、更先进的完善设计,增加设计的后续服务意识,提高对设计的认识,加强对设计成果的完善和管理。
6.结束语
新的设计理念要在公路设计中广泛应用,需要经过长期实践来总结,积累经验。要求广大设计人员要在“精、细、灵”上多下工夫,坚持“以人为本”,贴近自然、融入自然、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现代文明的发展方向,是经济建设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施工和管理人员都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提高公路建设水平。施工中加强动态设计,提供优越的跟踪服务,将设计理念在施工中体现,将公路建设成为“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环保之路、生态之路。■
【参考文献】
[1]葛爱民.创新设计在公路勘察设计中应用[J].中国建设信息,2010,(03).
[2]吴英彪,王秀焕.应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程设计[J].中国勘察设计,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