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理念下的作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核心素养的作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就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作文教学策略进行阐述。
关键词:作文教学;兴趣培养;策略探究
新课标中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作文教学中深深感到,小学生作文存在着很多令人担忧的弊病。如胡编乱造、抄袭内容空洞、感情贫乏。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长期被这样的问题困扰,如何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为其注入股股清流?如何将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到我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真正实现让孩子们“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为此,就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作文教学策略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首先要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两点尝试。(1)通过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即生活,生活即作文”,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活动,获取写作素材。我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带学生到操场上开展拔河比赛、丢手绢等活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2)学校、家庭联手,通过参观、实践等多种途径丰富学生生活。周末组织研学实践、参观界石铺红军纪念馆、参观会宁红军会师楼、重走宁夏六盘山红军路等,带领学生走进社会、重温历史。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正是有了这样的体验,才有了一篇篇精美的作文。
二、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积累语言,拓宽写作的思路,培养写作兴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另一方面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和描述事物的能力。第一,以语文教学为基地,充分依托语文课堂进行积累。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课本的功能,以语文课堂为基地,引导学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此外,在学习不同题材的文章时,除了引导学生领略课文的主要内容外,更要让学生了解每篇课文的表达方式、写作方法,并根据文本内容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仿写训练。第二,坚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背诵经典。坚持组织学生开展“诵经典、讲经典”活动。每周安排一节经典诵读课,学生每天晨读10分钟《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这样学生在写作时能很好地引用古诗文。第三,“课前三分钟演讲”重积累。语文教学中,我坚持“课前三分钟演讲”,学生在演讲的准备过程中把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归纳、整理。组织语言,理清思路,并写成文字。为了演讲,好多学生养成了作摘抄、写随笔、诵美文的好习惯。学生有了大量的语言储备,又怎能建造不好语言能力的大厦呢?
三、优化作文课堂教学,教给学生写作方法;作文评语鼓励多一点,增强学生写作信心
小学生才刚刚进入写作的起点,需要教师一点点扶持着走好写作的第一步。怎样才能指导他们走好这一步呢?我认为应该重视语文课每一单元的作文课。自开展作文教学探究以来,我坚持上好每一节作文课,探究总结出了“课堂辅导—当堂习作—合作修改—阳光评价”的作文教学模式。我惊喜地发现,随着多姿多彩的作文课堂的开展,学生有了积极的写作兴趣,并在每个单元写出了相当精彩的文章。
四、优秀习作多元化精彩展示,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作文展示旨在使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激发写作的兴趣。作文展示我主要按以下四步走。
第一步,课前三分钟我朗读。每次作文教学活动结束后,我精选出好的习作,在课前让学生朗读。我这样做的用意有二:一是鼓励写得好的学生树立起写作的信心,激发他们写作展示的兴趣;二是拓宽其他学生的视野,为他们提供极好的范文以取长补短。第二步,“作文园地”我展示。为了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我在教室设计了“作文园地”,选出优秀的作文贴出来。我让学生把优秀习作办成手抄报或制成精美的作文集,在班级内展出,以此鼓励学生。第三步,校刊《向阳花》投稿我能行。我将学生的优秀习作进行收集整理后,组织学生向校刊《向阳花》投稿。由于校刊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而受到学生的喜爱,看到自己的作文发表在校刊上,学生都有一种极大的成就感。第四步,作文竞賽我参与。组织学生参加作文竞赛,激发学生的写作成就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学校每学年组织一次作文竞赛,我结合学校活动,先在班级里组织作文竞赛,然后选学生参加学校作文竞赛,这样层层选拔,有利于激发全体学生的写作热情。
总之,从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通过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使其积累大量写作素材。通过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开阔了学生的写作思路,作文题材俯首可拾,佳作妙语信手拈来。作文由“空洞无物”到“灵性四射”,营造了“我手写我心”的习作氛围,培养了学生的作文素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策略探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 2672)系列论文。
关键词:作文教学;兴趣培养;策略探究
新课标中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作文教学中深深感到,小学生作文存在着很多令人担忧的弊病。如胡编乱造、抄袭内容空洞、感情贫乏。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长期被这样的问题困扰,如何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为其注入股股清流?如何将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到我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真正实现让孩子们“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为此,就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作文教学策略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首先要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两点尝试。(1)通过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即生活,生活即作文”,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活动,获取写作素材。我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带学生到操场上开展拔河比赛、丢手绢等活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2)学校、家庭联手,通过参观、实践等多种途径丰富学生生活。周末组织研学实践、参观界石铺红军纪念馆、参观会宁红军会师楼、重走宁夏六盘山红军路等,带领学生走进社会、重温历史。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正是有了这样的体验,才有了一篇篇精美的作文。
二、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积累语言,拓宽写作的思路,培养写作兴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另一方面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和描述事物的能力。第一,以语文教学为基地,充分依托语文课堂进行积累。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课本的功能,以语文课堂为基地,引导学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此外,在学习不同题材的文章时,除了引导学生领略课文的主要内容外,更要让学生了解每篇课文的表达方式、写作方法,并根据文本内容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仿写训练。第二,坚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背诵经典。坚持组织学生开展“诵经典、讲经典”活动。每周安排一节经典诵读课,学生每天晨读10分钟《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这样学生在写作时能很好地引用古诗文。第三,“课前三分钟演讲”重积累。语文教学中,我坚持“课前三分钟演讲”,学生在演讲的准备过程中把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归纳、整理。组织语言,理清思路,并写成文字。为了演讲,好多学生养成了作摘抄、写随笔、诵美文的好习惯。学生有了大量的语言储备,又怎能建造不好语言能力的大厦呢?
三、优化作文课堂教学,教给学生写作方法;作文评语鼓励多一点,增强学生写作信心
小学生才刚刚进入写作的起点,需要教师一点点扶持着走好写作的第一步。怎样才能指导他们走好这一步呢?我认为应该重视语文课每一单元的作文课。自开展作文教学探究以来,我坚持上好每一节作文课,探究总结出了“课堂辅导—当堂习作—合作修改—阳光评价”的作文教学模式。我惊喜地发现,随着多姿多彩的作文课堂的开展,学生有了积极的写作兴趣,并在每个单元写出了相当精彩的文章。
四、优秀习作多元化精彩展示,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作文展示旨在使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激发写作的兴趣。作文展示我主要按以下四步走。
第一步,课前三分钟我朗读。每次作文教学活动结束后,我精选出好的习作,在课前让学生朗读。我这样做的用意有二:一是鼓励写得好的学生树立起写作的信心,激发他们写作展示的兴趣;二是拓宽其他学生的视野,为他们提供极好的范文以取长补短。第二步,“作文园地”我展示。为了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我在教室设计了“作文园地”,选出优秀的作文贴出来。我让学生把优秀习作办成手抄报或制成精美的作文集,在班级内展出,以此鼓励学生。第三步,校刊《向阳花》投稿我能行。我将学生的优秀习作进行收集整理后,组织学生向校刊《向阳花》投稿。由于校刊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而受到学生的喜爱,看到自己的作文发表在校刊上,学生都有一种极大的成就感。第四步,作文竞賽我参与。组织学生参加作文竞赛,激发学生的写作成就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学校每学年组织一次作文竞赛,我结合学校活动,先在班级里组织作文竞赛,然后选学生参加学校作文竞赛,这样层层选拔,有利于激发全体学生的写作热情。
总之,从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通过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使其积累大量写作素材。通过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开阔了学生的写作思路,作文题材俯首可拾,佳作妙语信手拈来。作文由“空洞无物”到“灵性四射”,营造了“我手写我心”的习作氛围,培养了学生的作文素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策略探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 2672)系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