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培养学生能力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来源 :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gomq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对探索精神、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素质教育;能力培养;探索;综合;创新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怎样才能完成好这一任务呢?我认为在教学中应着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应注重探索精神的培养
  坚持对知识探索式的学习观念,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精神。它要求学生不盲目接受和被动记忆课本和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进行自我探索,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再次发现人类以往积累的知识的参与式活动。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知识系统,学习科学并不是为了记忆和背诵真理,而是为了认识和不断更新真理。教学中强调的应该是发现真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取结果。要结合课程教学进行知识探源,把握其发展变化趋势;要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任何科学知识都是人类艰苦奋斗不断探索的结晶,以此弘扬科学人文精神;要鼓励学习中的探究和怀疑,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怀疑和问题是我们学习、观察、实践和发展知识的源泉。
  学习探索还是对知识整体及知识间联系的把握。我们的传统教学很少教会学生从总体上观察学科知识系统,把握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和本质特征,而这些正是创新教育鼓励学生以更宽广的视角,从分割的学科课程里“重新发现”的关键所在。
  二、应注重综合能力培养
  综合能力就是将现有的知识重新组合为新知识的能力,新组合的独特和新颖标志着创新。我们的教育对象将要面对的是一个从学科知识高度分化走向高度综合的社会,国家创新能力的获得是快速的知识共享与持续的新的组合应用的结果。
  课程学习中的知识重组通常包括三种不同的层次:一是将某学科课程内部的知识进行重组;二是将不同学科课程的知识进行重组;三是将学科课程所包容的知识与未能包容的知识进行重组。三种层次的重组,后一个比前一个要求更高。课堂教学可以从第一层次入手,希望学生最终能够做到跨学科和跨出课程规定的内容去自学,把进入现代社会所必须掌握的知识重新组合、融会贯通,运用这种重新组合的知识解决复杂的问题,从而内化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通过把课程中学到的知识与课外获得的大量的新知识的重组,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
  三、应注重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创造意识是驱使个体进行创造行为的心理动机,没有创造意识的人不可能进行创造发明。许多调查结论都指出:学生普遍具有创造潜能,在适当的教育下,它可能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发展和显现。所以,创新意识的培养必须从青少年时期开始。
  创造意识是创新素质培养的前提,因为创新素质不仅表现为新思想、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发明创造,而且表现为善于发现问题、求新求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創新意识包括强烈的创造激情、探索欲、求知欲、好奇心、进取心等心理品质,也包括具有远大的理想、不畏艰险的勇气、锲而不舍的意志等非智力因素。
  逐渐培养创造“前所未有”事物的能力,则可从创新层面的重新发现尤其是重新组合着手。无论用“无中生有”说明创造,还是用“有中生新”描述创新,都没有阐明“有”是如何从“无”、“新”是如何从“有”里产生的。事实上,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创造发明,都有原有事物的再次发现的重新组合,产生质变后才表现为“前所未有”,是“有中生有”任何人都无法脱离自己的经历凭空设想,即使是科幻作品所创造的外星人,也不过是作家思想表象里原有“部件”的再次发现和重新组合而已。例如,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黑色火药,无非是按“一硝二磺三木炭”的重新组合,才具有了新功能和新特征。马克思和恩格斯经过继承和扬弃,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部分重新组合,从而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马克思主义。因此,注意培养中小学生再次发现和重新组合的品质,就是为他们的创造能力营造基础。
  四、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竟争协作精神。这就要针对传统教育的薄弱环节,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到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素质教育的实践必须勇于打破教学常规,逐步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代之以讨论式的“小组作业”;要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鼓励学生关心社会改革,关注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主动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要提倡学生扩大阅读面和社会交往面,学会阅读资料、收集信息、调查研究、自行选择完成力所能及的探索课题和论文;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断,如多媒体和网络教学,为学生独立探索和自学创造条件;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学习和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会生活;要加强课程学习的实践动手操作,不仅鼓励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而且思考和讨论如何将其发明运用于实践生产生活中;要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如辩论会、讲演会、发明比赛、美育节、夏令营等,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要继续改革对学生的考试评价方式,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切实摆在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首要位置。实践能力的培养空间,实际上就是过去多种教育形式的重新组合,使之具有新的指向和新的作用。
  总之,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更新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在实践中始终把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综合能力、创造意识及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主旋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代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十分必要。怎样创设情境呢?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①语言描述情境;②生活展现情境;③音乐渲染情境;④实物演示情境;⑤表演体会情境。  关键词:方法;创设;运用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深化,我们共同探讨的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创造教育等,在一些教改实验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这些教育都是通过情境教学实现的,几乎一切教学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的,离开教学情境,也就难以教学
期刊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常用的手段,教师通常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促使学生深入了解文本深层次的内涵。但是有的教师问的很随意,问得没有深度,因而零碎的问题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打磨”掉了语文课的“神采”。  例如:有的老师教《盘古开天地》的问题是:盘古是个怎样的人?有的老师教《草原》的问题是:草原美在哪里?有的老师教《太阳》的问题是太阳有什么特点……按照这样的套路,那么写人的文章就可以问: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叙
期刊
摘 要:小学口语交际,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口语交际,历来都是教师在教学中比较头疼的事,很多教师花费了很多精力,结果收效甚微,所以,往往会跳过该内容,直接进行习作练习。借此机会和同仁交流,以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  关键词:提高;高年级;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是以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与人交往意识和习惯,提高交际能力为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具有日
期刊
摘 要:中考是每个初中生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初中思想品德复习的量较大、知识点多,而且理论性、灵活性强,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参与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等。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就必须选择正确有效的复习方法。本文就思想品德中考复习进行三方面探究。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中考复习;学习方法;新课程  初中思想品德中考复习的容量较大、知识点多,而且理论性、灵活性强,要在有限
期刊
摘 要:现在地理未被列为高考的重要科目,所以学生难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就非常需要教师运用情感、意志等因素,以生动活泼的高超教学艺术激发他们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地理教学;兴趣;培养方法  在目前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普遍偏低的情况下,地理教学如何以趣激疑,以疑引思,以思强趣,强趣求新呢,我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上好第一节课,点起学习兴趣的第一把火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最佳起点,首先要
期刊
摘 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少教师在教学中沿袭传统学科的教学方法,甚至把学习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教育等同起来,这样大大降低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应有价值。设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目的。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习能力、想象力、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最终,让
期刊
摘 要: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还未完善,说话的完整性、准确性、简洁性往往不够。而且习惯于用生活语言来表达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学习的初始阶段,我们认为未尝不可,但长此以往,会阻碍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发展。因此,要从低年级就开始加强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规范性,在教学中尽可能给学生多创造一些“说”的机会,让学生能“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语言  低年级学生年龄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而探究式学习总是围绕具体的问题展开,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主要从创设问题情境的必要性、方法和注意问题等方面对其进行初探。  关键词:高中化学;创设问题情境;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它要求学生由原来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探究式学习”总是围绕具体问题
期刊
摘 要: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培育应根据学生生理与心理特征,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英语学科的特点出发,激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兴趣,锻炼学习意志,培养合作精神。  关键词:英语教学;效率;情感;培育;方法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愿望的心理体验。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情感体验,反之,就会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情感体验。在英语教學中,教师应通过恰当的方法,激起
期刊
摘 要:国内不少学者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主张把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具体化为常规教育内容加以落实。探讨其构成环节、落实方法和途径,因而生成了思维教育的理念,将思维教育内容列入三维教学目标的过程与方法之中;具体做法是:实践“问题导学”的模式,将思维教育目标问题化;借鉴最近发展区理论,将所精选的问题层级化;结合教材和高考题材,将思维水平评估科学化;结合教材和高考题材,将思维水平评估科学化。  关键词:高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