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常有人问我,老王,国人在美投资房产,可能犯的错误是什么呢?我说那可就太多了,不胜枚举啊。那么,最大最普遍的错误是什么呢?我琢磨一下回答,应该是“买新房出租”这个战略了。受国内思维的影响,国人一般把房子新旧看得很重,到了美国依然是要求“买新房,越新越好”,然后由于自己一般不过来住,买了房子又出租给别人。这个大概是最大的失误之一。
怎么挑好房子
任何地产都分成两个部分,上面的房子(建筑)和下面的地皮。这个概念在国内是没有的,因为我国的地皮都属于国家财产,你只有70年的使用权,但是在美国,地皮就是你私人的。
那么,我们说一个地产保值、增值,说的是什么呢?一定是底下那块地皮。原因很简单,上面的建筑从建成的那一天起,就肯定是一直在折旧,越来越旧,断然没有越住越新的道理。那么,地面建筑就永远是贬值的。而且和新车一样,最开始几年贬值是最快的。我们寻求的保值增值,一定是靠下面地皮来完成的。如若不信,大家可以看看美国的地产税账单,那里面地皮价值和房屋价值是分开列的。你把一个地产几十年的地产税账单放在一起,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这个规律:地皮增值,建筑贬值。
所以投资地产,却买最新的房屋,不注意下面的地皮。这个和投资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尤其是纽约、加州等热点地区,还经常出现这种规律,由于地皮多年开发后已经很紧张,越是新建的楼盘,占地越小,可以说是双重不利于投资。而最好的社区,比如PALO ALTO、曼哈顿,楼盘普遍都比较老旧。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例。一个是面积仅仅140平方米的小平房,70年历史了,小区无任何设施。另一个是新房,300平方米。小区有游泳池、健身房等各种服务。看起来后面的房产好很多。实际上,前一个的房产价值160万美元左右,后者价值仅仅80万美元。
原因就在于前者处于Palo Alto,和乔布斯、扎克伯格一个小区。地皮价值可能就有140万,破烂房屋仅仅价值20万。而后者在一个很一般的区,土地价值大概20万,而新建房屋价值则是60万。
不仅于此,如果我们分别投资于这两个地产,后果会是什么呢?假设过去30年,增值幅度都是一倍,那么前者土地增值一倍到280万,房屋还是20万(实在太破,贬无可贬),价值是300万美元。而后者,土地增值一倍到40万,房屋则折旧贬值到30万,价值反而跌到70万。这就是“买新屋出租”的真实后果。
有人说,可是前者那么破的房屋,住起来实在难受。这其实是混淆了投资和自住的区别。如果你自己不住仅仅是出租,只要租客不在乎,愿意给钱,你有必要给他新屋的享受么?如果我要自住呢?老王不禁乐了,这里是美国啊,你的土地就是你自己的,你要是觉得老屋子住得难受,你扒掉重新建一个不就全新了么?
所以说,不要盲目追求新屋,不要把国内的概念来套美国。多看看土地吧,那才是真实的永远属于你的“不动产”。顺便侃个大山,最近洛杉矶地区很多华人进驻,也就有些黑心的地产商开发出了针对华人的骗子地产,大发黑心财,其骗术的精华,还是在这个土地和房屋的关系上。
如果我在美国拥有一个500万美元的宅子,正常地区是什么感觉呢?我应该看不见邻居,应该独自拥有一大块土地。这块土地才是我宅子价值的精华所在,500万的宅子,土地大概会值400万。
但是国人没有这概念,就会有地产商专门开发一种很奇怪的住宅。说起来是豪宅,比如建筑面积到了600平方米甚至1000平方米。可是好几幢挤在一起,大家都可以直接从窗户借酱油了。打麻将不需要电话,站阳台上喊一嗓子“三缺一”就可以了。
开发商会振振有词地宣传,我的价格绝不虚高,你不信去看隔壁老外,也是一模一样的宅子,开价就是500万。我这个当然应该卖500万。而且我还给你们一个封闭小区呢,服务好得很呢,邻居交流也方便呢。
你没注意到,那块占80%价值的土地啊,被缩水到不知多少了。只看房子不看地,在美那是不行的。
如何规避地产陷阱
接下来我们来集中讲讲国内投资美国地产的几类陷阱。
第一类陷阱,就是被华丽的包装欺骗。目前国内包装美国的不良地产,一般是用下面这类的文字来误导的:“发展迅速”,“离×××大学/机构只有×××里”,“设施齐全,商店林立,生活方便”。
这些不一定是假话,正因为如此才可怕。这里面是文化差异。这些在国人面前看来是房产价值保障的东西,在美国是一文不值的。投资美国,就必须学会美国思维,或者说寻找到美国思维的专业帮助。
老王也来包装一个美国地产:“旧金山地区重镇,特有的地中海气候四季如春,地区发展被评为美国最快的前×××名,离斯坦福大学只有10里,与乔布斯、扎克伯格的豪宅仅10里,拥有著名超豪华购物中心,全美闻名的高尔夫球场,离湾区最好医院仅10分钟,无敌海滩,世界著名旅馆云集,豪宅、名宅、无敌宅,独家推出,回报率高达××,新建房,立可入住。”
怎么样,看起来眼热么?是不是很有投资的冲动?我再告诉你,这里面一句假话都没有。可是,你知道这究竟是哪里的地产么?以East Palo Alto为例,硅谷犯罪率最高的地区,地产界著名的烂区,没有任何当地的正常人会在这里投资地产。在这里投资确实是“有利可图,回报可观”,前提是你得能把房子租出去,还得能在吸毒、贩毒、持枪(很可能还是非法持枪)的房客身上把房租收上来。
第二类陷阱,就是好像投资美国地产,只有住宅一条路。事实上美国地产投资形式是非常丰富的。有些客户需要投资的资金达到上百万美元,这种情况下,强烈建议进行商业地产投资。
商业地产投资有什么好处呢?相对于住宅,最大的优势是租客的稳定,成本的低廉和法律的优势。租客稳定,是说一般商业出租都是一租很多年,很少出现年年换租客,年年找租客的麻烦。成本低廉,是说不同于个人租客,商业租客都会自己打理房屋的整修、维护等工作。无需半夜被修水管的电话叫起,或者需要雇用人工来维护。至于法律的优势,那更是极其重要的。要知道,美国法律是保护穷人的,当租客和房东产生纠纷,尤其是租客付不出房租的情况下,法律是严重偏向租客的,原因很简单,作为房东,你的损失不过是租金收入,而房客有可能是穷困潦倒,一旦被赶出去就要睡大街了。美国显然会认定,如果一定要让一方受损失,那么宁可是房东亏钱,而不是让房客睡大街。
因此,美国多数地区都有保护租客的法律,使得你要赶走一个坏租客极其困难,成本巨大。有时候租客要是也精通法律,赶一年都赶不出去是很容易发生的。甚至有这种笑话,要赶走一个坏租客,最佳方式不是去找警察,而是私下再给这位租客一笔现金,请他走路。这个老王自己就曾经做过。而商业地产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现在无非是商业纠纷,说赶就赶,易如反掌。
第三类陷阱,就是“买便宜”,说美国地产处于低谷期,就是要抄底,要买便宜的。所以专门寻找那种跌了50%,乃至90%以上的地产去购买。心里期待则是成倍,甚至数倍的回报。这不是一个正确的理智的投资期待。
这类期待往往有一个误解是,美国缺钱了,所以这些便宜美国人看着也买不起,只能让我们中国人来捡。实际上,由于体制不同,美国政府缺钱,和美国民间缺钱,完全是两回事。美国民间资本非常雄厚,又处于当地,信息灵通,真有这类投资机会,基本国人是拿不到的,或者不可能比美国人还先拿到。早在2008年,还在金融海啸期间,老王在国内谈投资美国地产,都是被人嘲笑的时候,美国民间大量的基金,私募,甚至个人资本就已经全面入市。老王自己也参与其中,获利颇丰。而目前在国内出售的所谓机会,往往都是华而不实,甚至有信息隐瞒的。如果你也在美国多年,就会深有体会,遇到这类机会肯定会问一句:“为什么这么好的机会不在美国当地直接融资,而要费尽力气搬过太平洋呢?”
一个美国地产,看起来很简单,其实里面门道很多,内幕不少。老王和大家聊了几期专栏,也不敢说全部说透了。可见投资需谨慎啊。
怎么挑好房子
任何地产都分成两个部分,上面的房子(建筑)和下面的地皮。这个概念在国内是没有的,因为我国的地皮都属于国家财产,你只有70年的使用权,但是在美国,地皮就是你私人的。
那么,我们说一个地产保值、增值,说的是什么呢?一定是底下那块地皮。原因很简单,上面的建筑从建成的那一天起,就肯定是一直在折旧,越来越旧,断然没有越住越新的道理。那么,地面建筑就永远是贬值的。而且和新车一样,最开始几年贬值是最快的。我们寻求的保值增值,一定是靠下面地皮来完成的。如若不信,大家可以看看美国的地产税账单,那里面地皮价值和房屋价值是分开列的。你把一个地产几十年的地产税账单放在一起,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这个规律:地皮增值,建筑贬值。
所以投资地产,却买最新的房屋,不注意下面的地皮。这个和投资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尤其是纽约、加州等热点地区,还经常出现这种规律,由于地皮多年开发后已经很紧张,越是新建的楼盘,占地越小,可以说是双重不利于投资。而最好的社区,比如PALO ALTO、曼哈顿,楼盘普遍都比较老旧。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例。一个是面积仅仅140平方米的小平房,70年历史了,小区无任何设施。另一个是新房,300平方米。小区有游泳池、健身房等各种服务。看起来后面的房产好很多。实际上,前一个的房产价值160万美元左右,后者价值仅仅80万美元。
原因就在于前者处于Palo Alto,和乔布斯、扎克伯格一个小区。地皮价值可能就有140万,破烂房屋仅仅价值20万。而后者在一个很一般的区,土地价值大概20万,而新建房屋价值则是60万。
不仅于此,如果我们分别投资于这两个地产,后果会是什么呢?假设过去30年,增值幅度都是一倍,那么前者土地增值一倍到280万,房屋还是20万(实在太破,贬无可贬),价值是300万美元。而后者,土地增值一倍到40万,房屋则折旧贬值到30万,价值反而跌到70万。这就是“买新屋出租”的真实后果。
有人说,可是前者那么破的房屋,住起来实在难受。这其实是混淆了投资和自住的区别。如果你自己不住仅仅是出租,只要租客不在乎,愿意给钱,你有必要给他新屋的享受么?如果我要自住呢?老王不禁乐了,这里是美国啊,你的土地就是你自己的,你要是觉得老屋子住得难受,你扒掉重新建一个不就全新了么?
所以说,不要盲目追求新屋,不要把国内的概念来套美国。多看看土地吧,那才是真实的永远属于你的“不动产”。顺便侃个大山,最近洛杉矶地区很多华人进驻,也就有些黑心的地产商开发出了针对华人的骗子地产,大发黑心财,其骗术的精华,还是在这个土地和房屋的关系上。
如果我在美国拥有一个500万美元的宅子,正常地区是什么感觉呢?我应该看不见邻居,应该独自拥有一大块土地。这块土地才是我宅子价值的精华所在,500万的宅子,土地大概会值400万。
但是国人没有这概念,就会有地产商专门开发一种很奇怪的住宅。说起来是豪宅,比如建筑面积到了600平方米甚至1000平方米。可是好几幢挤在一起,大家都可以直接从窗户借酱油了。打麻将不需要电话,站阳台上喊一嗓子“三缺一”就可以了。
开发商会振振有词地宣传,我的价格绝不虚高,你不信去看隔壁老外,也是一模一样的宅子,开价就是500万。我这个当然应该卖500万。而且我还给你们一个封闭小区呢,服务好得很呢,邻居交流也方便呢。
你没注意到,那块占80%价值的土地啊,被缩水到不知多少了。只看房子不看地,在美那是不行的。
如何规避地产陷阱
接下来我们来集中讲讲国内投资美国地产的几类陷阱。
第一类陷阱,就是被华丽的包装欺骗。目前国内包装美国的不良地产,一般是用下面这类的文字来误导的:“发展迅速”,“离×××大学/机构只有×××里”,“设施齐全,商店林立,生活方便”。
这些不一定是假话,正因为如此才可怕。这里面是文化差异。这些在国人面前看来是房产价值保障的东西,在美国是一文不值的。投资美国,就必须学会美国思维,或者说寻找到美国思维的专业帮助。
老王也来包装一个美国地产:“旧金山地区重镇,特有的地中海气候四季如春,地区发展被评为美国最快的前×××名,离斯坦福大学只有10里,与乔布斯、扎克伯格的豪宅仅10里,拥有著名超豪华购物中心,全美闻名的高尔夫球场,离湾区最好医院仅10分钟,无敌海滩,世界著名旅馆云集,豪宅、名宅、无敌宅,独家推出,回报率高达××,新建房,立可入住。”
怎么样,看起来眼热么?是不是很有投资的冲动?我再告诉你,这里面一句假话都没有。可是,你知道这究竟是哪里的地产么?以East Palo Alto为例,硅谷犯罪率最高的地区,地产界著名的烂区,没有任何当地的正常人会在这里投资地产。在这里投资确实是“有利可图,回报可观”,前提是你得能把房子租出去,还得能在吸毒、贩毒、持枪(很可能还是非法持枪)的房客身上把房租收上来。
第二类陷阱,就是好像投资美国地产,只有住宅一条路。事实上美国地产投资形式是非常丰富的。有些客户需要投资的资金达到上百万美元,这种情况下,强烈建议进行商业地产投资。
商业地产投资有什么好处呢?相对于住宅,最大的优势是租客的稳定,成本的低廉和法律的优势。租客稳定,是说一般商业出租都是一租很多年,很少出现年年换租客,年年找租客的麻烦。成本低廉,是说不同于个人租客,商业租客都会自己打理房屋的整修、维护等工作。无需半夜被修水管的电话叫起,或者需要雇用人工来维护。至于法律的优势,那更是极其重要的。要知道,美国法律是保护穷人的,当租客和房东产生纠纷,尤其是租客付不出房租的情况下,法律是严重偏向租客的,原因很简单,作为房东,你的损失不过是租金收入,而房客有可能是穷困潦倒,一旦被赶出去就要睡大街了。美国显然会认定,如果一定要让一方受损失,那么宁可是房东亏钱,而不是让房客睡大街。
因此,美国多数地区都有保护租客的法律,使得你要赶走一个坏租客极其困难,成本巨大。有时候租客要是也精通法律,赶一年都赶不出去是很容易发生的。甚至有这种笑话,要赶走一个坏租客,最佳方式不是去找警察,而是私下再给这位租客一笔现金,请他走路。这个老王自己就曾经做过。而商业地产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现在无非是商业纠纷,说赶就赶,易如反掌。
第三类陷阱,就是“买便宜”,说美国地产处于低谷期,就是要抄底,要买便宜的。所以专门寻找那种跌了50%,乃至90%以上的地产去购买。心里期待则是成倍,甚至数倍的回报。这不是一个正确的理智的投资期待。
这类期待往往有一个误解是,美国缺钱了,所以这些便宜美国人看着也买不起,只能让我们中国人来捡。实际上,由于体制不同,美国政府缺钱,和美国民间缺钱,完全是两回事。美国民间资本非常雄厚,又处于当地,信息灵通,真有这类投资机会,基本国人是拿不到的,或者不可能比美国人还先拿到。早在2008年,还在金融海啸期间,老王在国内谈投资美国地产,都是被人嘲笑的时候,美国民间大量的基金,私募,甚至个人资本就已经全面入市。老王自己也参与其中,获利颇丰。而目前在国内出售的所谓机会,往往都是华而不实,甚至有信息隐瞒的。如果你也在美国多年,就会深有体会,遇到这类机会肯定会问一句:“为什么这么好的机会不在美国当地直接融资,而要费尽力气搬过太平洋呢?”
一个美国地产,看起来很简单,其实里面门道很多,内幕不少。老王和大家聊了几期专栏,也不敢说全部说透了。可见投资需谨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