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企业的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企业文化的精神层,属于企业上层建筑,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是企业文化的深层内核,它具有推动企业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增强企业“合力”和“活力”等功能。
【关键词】精神文化 企业 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J21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85(2011)01-00-0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企业的精神文化作为企业发展进步的精神力量,是企业形象的象征之一,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没有优秀的企业精神文化,就没有优秀的企业。
1 打造学习型组织、提升企业创新力
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古人云“一日不读书,心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许多权威人士也断言,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21世纪,科技和人才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21世纪的成功企业必将是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团队。可以认为,学习型组织是企业文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组织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能力的必然追求。为此,企业党组织要按照十六大和全国人大会议提出的“建设学习型社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把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当学习型员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不断提升企业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据了解,许多企业都把“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之类带有开创精神的语言作为本企业队伍的精神支柱,把创新摆到了重要位置。
创建学习型组织,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增强企业员工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要运用多种形式,不失时机地向干部职工灌输五种理念,即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理念;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思路在学习中、创新在学习中的理念;学习一生、幸福一生的理念;要么选择学习,要么就被淘汰的理念。要以努力学习为荣,以锐意创新为荣,以积极进取为荣,以创造性劳动为荣。
创建学习型组织,还要努力形成一个无人不学习、无时不学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环境。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劳动、知识、人才、创造都离不开学习。要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目标,同步组织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站队、学习型班组、学习型小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员工系列活动,在企业内部大力营造“处处是学习场所,人人争当学习标兵”的良好气氛,切实把党和国家的要求落到实处。
2 实施企业文化管理模式、提升企业凝聚力
企业的精神文化是从属于组织管理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具有无形管理功能。先人说过,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和高尚的民族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一个企业,没有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企业精神,也就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企业精神文化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企业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它能够以大量的微妙的方式,沟通员工相互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交流,使员工在企业精神文化指导下,产生对企业目标、准则、观念、产品要求的认同感,作为企业一员的使命感,对本职工作的自豪感以及对企业的归属感。员工的这种认同感、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的建立,对增强企业凝聚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纵观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轨迹,大体经历了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三个阶段。当前许多成功企业虽然看上去是三种模式共存并用,但是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文化管理,是精神文化引导的作用。因为精神文化管理强调人的因素和人本管理,是建立在员工具有较高主体精神境界的基础之上的。日本最大的摩托车厂——本田技研公司创始人本田一郎说得尤其深切:“思想比金钱更多地主宰着世界,好的思想可以产生金钱,当代人的格言应该是:思想比金钱更厉害”。在胜东社区管理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在“热爱胜东、求真务实、优质服务、争创一流”的胜东精神鼓舞下,始终保持了与时俱进、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团结一致争创一流,实现了管理局双文明单位五联冠,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推动了企业管理向高层次、科学化管理方向迈进。
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在不同时期,也要赋予企业精神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用新思想、新理念和新的价值目标激活人的潜能,始终保持企业的强大凝聚力。
3 强化企业的精神文化、提升企业影响力
在现代企业竞争中,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宝贵经验,企业形象越好、知名度越高,企业的影响力、竞争力也就越强。企业的精神文化作为企业形象构成的一个组成部分,无疑也对企业影响力和竞争力产生很大的作用,可以说,作为企业内部群体心理定势的主导意识的精神文化也主导着企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如,长虹公司“以产业报国、民族昌盛为己任”和海尔公司“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价值观、大庆油田创业时期的“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和“铁人精神”等精神文化的典型,都对企业形象及其影响力和竞争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现代企业的精神文化确立以后,需要不断地对其强化,使它始终在员工的意识中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有关企业的一切活动,无论是生产、经营、销售、科技、教育,还是生活、服务、社区文化活动等都自觉地以企业的精神文化作为指导来开展。强化企业的精神文化一般采用多方引导的方式来完成:一是领导者和重要当事人的反复宣传灌输和以身作则的引导;二是大力宣传体现企业精神的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三是发动员工对企业的精神文化的培育和强化提出建议,从而逐渐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强化精神文化,要发挥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充分依靠值得信赖的爱岗敬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找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结合点,努力使精神文化成为全体干部职工一致的信念追求和共同的价值目标,要切实加强文化设施和文化阵地建设,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作用,大力塑造胜利精神文化形象,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关键词】精神文化 企业 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J21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85(2011)01-00-0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企业的精神文化作为企业发展进步的精神力量,是企业形象的象征之一,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没有优秀的企业精神文化,就没有优秀的企业。
1 打造学习型组织、提升企业创新力
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古人云“一日不读书,心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许多权威人士也断言,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21世纪,科技和人才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21世纪的成功企业必将是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团队。可以认为,学习型组织是企业文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组织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能力的必然追求。为此,企业党组织要按照十六大和全国人大会议提出的“建设学习型社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把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当学习型员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不断提升企业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据了解,许多企业都把“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之类带有开创精神的语言作为本企业队伍的精神支柱,把创新摆到了重要位置。
创建学习型组织,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增强企业员工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要运用多种形式,不失时机地向干部职工灌输五种理念,即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理念;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思路在学习中、创新在学习中的理念;学习一生、幸福一生的理念;要么选择学习,要么就被淘汰的理念。要以努力学习为荣,以锐意创新为荣,以积极进取为荣,以创造性劳动为荣。
创建学习型组织,还要努力形成一个无人不学习、无时不学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环境。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劳动、知识、人才、创造都离不开学习。要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目标,同步组织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站队、学习型班组、学习型小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员工系列活动,在企业内部大力营造“处处是学习场所,人人争当学习标兵”的良好气氛,切实把党和国家的要求落到实处。
2 实施企业文化管理模式、提升企业凝聚力
企业的精神文化是从属于组织管理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具有无形管理功能。先人说过,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和高尚的民族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一个企业,没有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企业精神,也就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企业精神文化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企业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它能够以大量的微妙的方式,沟通员工相互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交流,使员工在企业精神文化指导下,产生对企业目标、准则、观念、产品要求的认同感,作为企业一员的使命感,对本职工作的自豪感以及对企业的归属感。员工的这种认同感、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的建立,对增强企业凝聚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纵观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轨迹,大体经历了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三个阶段。当前许多成功企业虽然看上去是三种模式共存并用,但是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文化管理,是精神文化引导的作用。因为精神文化管理强调人的因素和人本管理,是建立在员工具有较高主体精神境界的基础之上的。日本最大的摩托车厂——本田技研公司创始人本田一郎说得尤其深切:“思想比金钱更多地主宰着世界,好的思想可以产生金钱,当代人的格言应该是:思想比金钱更厉害”。在胜东社区管理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在“热爱胜东、求真务实、优质服务、争创一流”的胜东精神鼓舞下,始终保持了与时俱进、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团结一致争创一流,实现了管理局双文明单位五联冠,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推动了企业管理向高层次、科学化管理方向迈进。
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在不同时期,也要赋予企业精神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用新思想、新理念和新的价值目标激活人的潜能,始终保持企业的强大凝聚力。
3 强化企业的精神文化、提升企业影响力
在现代企业竞争中,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宝贵经验,企业形象越好、知名度越高,企业的影响力、竞争力也就越强。企业的精神文化作为企业形象构成的一个组成部分,无疑也对企业影响力和竞争力产生很大的作用,可以说,作为企业内部群体心理定势的主导意识的精神文化也主导着企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如,长虹公司“以产业报国、民族昌盛为己任”和海尔公司“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价值观、大庆油田创业时期的“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和“铁人精神”等精神文化的典型,都对企业形象及其影响力和竞争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现代企业的精神文化确立以后,需要不断地对其强化,使它始终在员工的意识中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有关企业的一切活动,无论是生产、经营、销售、科技、教育,还是生活、服务、社区文化活动等都自觉地以企业的精神文化作为指导来开展。强化企业的精神文化一般采用多方引导的方式来完成:一是领导者和重要当事人的反复宣传灌输和以身作则的引导;二是大力宣传体现企业精神的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三是发动员工对企业的精神文化的培育和强化提出建议,从而逐渐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强化精神文化,要发挥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充分依靠值得信赖的爱岗敬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找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结合点,努力使精神文化成为全体干部职工一致的信念追求和共同的价值目标,要切实加强文化设施和文化阵地建设,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作用,大力塑造胜利精神文化形象,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