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化学教学要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是一重要途径。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高中阶段又是学生知识增长与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高中化学教学寻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应是每位教师追求的根本目标。可以采用兴趣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 探究性教学等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教学.
【关键词】高中化学 有效教学 教学理念 兴趣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274-02
就新课程理念下,对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
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和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所教课程、教学方式、教学能力和所教学生的个体性认识。教师的教学理念反映在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上,对教师的教育行为起决定性作用,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
转换课堂角色。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强调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新课标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理念,转变角色。要求“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过程,更是一种师生相互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双边活动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
尊重学生个性。《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指出:“普通高中新课程应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因而,高中化学教学要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更具弹性和更丰富的课程内容,使“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促进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学生有个性地发展作为出发点,把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学习,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
更新知识储备。新课标的开放性特征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应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化学科学知识,还应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标要求化学教师要有复合型的知识素养,也就是说,教师除了具备更加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①化学与STS相关的知识。当代化学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是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联系,其核心是全面反映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与社会的联系使学生的视野与思维更加开阔。②较丰富的化学史知识,通过化学史渗透科学方法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品德。③结合教材内容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意识。使学生对社会伦理准则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情感,从而培养起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度的创造精神。
提高教学能力。目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化学新课程教学的重点。为此,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组织自己的各项教学实践活动,包括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与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课堂讲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教学设计中的创新能力,同时掌握一些新的技能,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二、加强课堂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重点在实验的探究,特别是实验的设计。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建立假说→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重建知识→能力形成。如在探究苯的分子结构时,可先让学生根据苯的碳氢元素质量组成求出苯的分子式C6H6,然后提出对苯分子结构的猜想假设,学生按照学习烷烃、烯烃、炔烃的经验,很自然地提出苯分子中应该有不饱和键的假设,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做苯与酸性高锰酸钾和溴水反应的实验,当学生发现实验现象与假设不符合时,就会产生想知道苯的真实结构的迫切愿望,从而去积极主动地思考。最后经过师生讨论得出苯的分子结构,同时教师还可介绍凯库勒发现苯的结构式的故事,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乐趣,从而保证化学新课程的有效实施。
三、兴趣化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和教材的编写风格及新课标的理念,都需要运用兴趣化教学策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常见的教学方法有:
(1)实验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通过做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设疑法。“学则须疑”,通过设疑引发学生兴趣,然后经过讨论分析,明白道理,从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3)竞争法。学习需要营造竞争的氛围,使压力变为动力。例如在进行元素化合物教学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化学方程式背默比赛,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开展化学课外活动,通过制作教具、模型,举办化学讲座,化学课外实验,化学竞赛,化学晚会,化学墙报,化学展览会,参观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进行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撰写化学小论文等等活动,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有理有趣。这些活动能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能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实验操作基本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因而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心理特征、知识层次和能力要求,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广阔空间。
五、加强有效训练,正确面对高考
有效教学是一种瞄准成果的教学,“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教学不是有效教学的特征。新课程的实施是立足于未来的长期教育行为,追求教育的长效应,并不与应对高考互为矛盾。从化学试题的命题策略和原理来看,考试改革与化学教育发展动态是相适应的。“立足基础知识、考查综合能力、体现课程改革”是当代高考试卷的考查重点,教师要据此关注课改下的命题模式,增强考试的适应性和训练的有效性。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我们不难发现,相当数量的基本题是课本基础知识的变形,加工和发展,充分体现出教材的示范性和典型性。因此在习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中知识的形成过程和例题的典型作用,深入浅出,举一反三地加以推敲、延伸和适当变形,一定要让学生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克服“题海战术”的机械训练。即使在复习的后阶段进行综合训练时,也要不断联系基础知识,有针对性地加强基础习题的有效训练。
进行化学实验的复习时,教师要注意将化学问题或化学实验置于生产、生活和社会的实际背景中,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生产的联系,认识化学在解决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人的生活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让学生看到真实有用的化学,这样的训练才会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以提升,在面对高考试题时也会倍感亲切,才能轻松作答。
总之,有效教学是一门艺术,充满了挑战,呼唤着智慧。高中化学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提高用教育理论指导和反思教育实践的意识和能力,丰富教育思想,使我们的化学教学更趋合理和有效。
参考文献:
[1]王金福;思想模型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化学教育;2000年09期
[2]宋心琦;有关化学实验改革的想法与建议[J];化学教育;2001年03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 有效教学 教学理念 兴趣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274-02
就新课程理念下,对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
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和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所教课程、教学方式、教学能力和所教学生的个体性认识。教师的教学理念反映在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上,对教师的教育行为起决定性作用,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
转换课堂角色。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强调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新课标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理念,转变角色。要求“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过程,更是一种师生相互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双边活动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
尊重学生个性。《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指出:“普通高中新课程应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因而,高中化学教学要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更具弹性和更丰富的课程内容,使“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促进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学生有个性地发展作为出发点,把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学习,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
更新知识储备。新课标的开放性特征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应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化学科学知识,还应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标要求化学教师要有复合型的知识素养,也就是说,教师除了具备更加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①化学与STS相关的知识。当代化学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是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联系,其核心是全面反映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与社会的联系使学生的视野与思维更加开阔。②较丰富的化学史知识,通过化学史渗透科学方法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品德。③结合教材内容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意识。使学生对社会伦理准则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情感,从而培养起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度的创造精神。
提高教学能力。目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化学新课程教学的重点。为此,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组织自己的各项教学实践活动,包括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与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课堂讲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教学设计中的创新能力,同时掌握一些新的技能,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二、加强课堂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重点在实验的探究,特别是实验的设计。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建立假说→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重建知识→能力形成。如在探究苯的分子结构时,可先让学生根据苯的碳氢元素质量组成求出苯的分子式C6H6,然后提出对苯分子结构的猜想假设,学生按照学习烷烃、烯烃、炔烃的经验,很自然地提出苯分子中应该有不饱和键的假设,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做苯与酸性高锰酸钾和溴水反应的实验,当学生发现实验现象与假设不符合时,就会产生想知道苯的真实结构的迫切愿望,从而去积极主动地思考。最后经过师生讨论得出苯的分子结构,同时教师还可介绍凯库勒发现苯的结构式的故事,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乐趣,从而保证化学新课程的有效实施。
三、兴趣化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和教材的编写风格及新课标的理念,都需要运用兴趣化教学策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常见的教学方法有:
(1)实验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通过做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设疑法。“学则须疑”,通过设疑引发学生兴趣,然后经过讨论分析,明白道理,从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3)竞争法。学习需要营造竞争的氛围,使压力变为动力。例如在进行元素化合物教学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化学方程式背默比赛,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开展化学课外活动,通过制作教具、模型,举办化学讲座,化学课外实验,化学竞赛,化学晚会,化学墙报,化学展览会,参观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进行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撰写化学小论文等等活动,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有理有趣。这些活动能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能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实验操作基本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因而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心理特征、知识层次和能力要求,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广阔空间。
五、加强有效训练,正确面对高考
有效教学是一种瞄准成果的教学,“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教学不是有效教学的特征。新课程的实施是立足于未来的长期教育行为,追求教育的长效应,并不与应对高考互为矛盾。从化学试题的命题策略和原理来看,考试改革与化学教育发展动态是相适应的。“立足基础知识、考查综合能力、体现课程改革”是当代高考试卷的考查重点,教师要据此关注课改下的命题模式,增强考试的适应性和训练的有效性。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我们不难发现,相当数量的基本题是课本基础知识的变形,加工和发展,充分体现出教材的示范性和典型性。因此在习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中知识的形成过程和例题的典型作用,深入浅出,举一反三地加以推敲、延伸和适当变形,一定要让学生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克服“题海战术”的机械训练。即使在复习的后阶段进行综合训练时,也要不断联系基础知识,有针对性地加强基础习题的有效训练。
进行化学实验的复习时,教师要注意将化学问题或化学实验置于生产、生活和社会的实际背景中,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生产的联系,认识化学在解决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人的生活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让学生看到真实有用的化学,这样的训练才会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以提升,在面对高考试题时也会倍感亲切,才能轻松作答。
总之,有效教学是一门艺术,充满了挑战,呼唤着智慧。高中化学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提高用教育理论指导和反思教育实践的意识和能力,丰富教育思想,使我们的化学教学更趋合理和有效。
参考文献:
[1]王金福;思想模型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化学教育;2000年09期
[2]宋心琦;有关化学实验改革的想法与建议[J];化学教育;2001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