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缘起于美国次级房贷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不断蔓延,中国内地房地产业在政府先严后松的监管下,依然有人不慎失足落水。
2008年2月,位于北京广安门内大街南侧的盖了近十年的“东华金座”曝出骗贷丑闻,从而揭开了京城第一烂尾楼的盖头,也拉下了谢根荣的神秘面纱。这位红极一时的地产商名列2003年《新财富》杂志“中国400富人榜”第163名,三度跻身胡润百富榜——2005年初入榜时,个人资产达7亿元。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查明:2000年9月,为筹措收购东华金座项目的缺口资金,华尔森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谢根荣召集高管开会,决定以该项目为诱饵向银行融资。此后,华尔森多名高管安排一批人员,提供虚假证明文件,与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分行所属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丰台、朝阳、房山、西单五家支行签订虚假《个人住房贷款借款合同》555份,获得贷款6.6亿元,完美上演了中国版的“庞氏骗贷案”。
谢根荣的轰然倒地,给2011年舆论风暴眼中的北京故宫又添了“一重门”,同时,推倒了饱受诟病的文物鉴定的又一张多米诺骨牌。
媒体报道:建行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原支行行长颜林壮在2002年就发现东华金座项目有问题,于是就和副行长赵峰找到谢根荣。谢根荣通过事先准备好的虚假企业财务报表等材料,使颜林壮等人认为华尔森集团是一家很有实力的企业。谢根荣还带领他们参观了根荣陈列馆,指着一件“金缕玉衣”说:“全世界只有两件,专家已经做过鉴定,市场估价24亿元。”还出示了有五位国内顶级古董鉴定专家签字的评估报告。最终,两名银行高层做出了决定——发放企业贷款,盘活东华金座项目。
2009年12月,谢根荣一审获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谢根荣和华尔森集团让我想起年轻时喝过的华尔森啤酒,味道比不上燕京和龙象,但比许多外地啤酒好得多。还让我想起住在草岚子的两位朋友:谢根荣的草岚子拆迁开发让我们已经很难见到。更让我回味的,是2005年一个阴雨蒙蒙的秋日。
当日,我和中国文物报社的一位朋友应其银行朋友之邀,随银行工作人员赴北京西城月坛北小街的华尔森大厦,评估准备从银行抵押贷款的谢根荣收藏的文物艺术品。
面色黝黑、身材不高、体型壮实的谢荣根身着深色西服,笑容可掬地迎接我们一行人。显然,他把我和朋友当成了同行的银行工作人员。
谢根荣和牛福忠将银行工作人员引到别室交谈,一个衣着整齐的男服务生引导我们观赏根荣陈列馆里琳琅满目的藏品。
同样,没有人让我们摸一摸这些“宝贝”,可能是因为每个展柜的醒目处都贴有某某鉴定的证书吧。首先看到的是一套辽代风格的金属面具和网衣。良渚风格的玉器也有几十件,尺寸不大。南宋官窑风格的青瓷几件。南方坑口特征的青铜器几十件,尺寸也不大。印象最深的,是一件明代中期景德镇窑场烧制的青花狮子盘球纹菱口大盘,径可过尺,确为真品。
陈列厅中央的玻璃柜中,静静地躺着两具用红线穿起来的“金缕玉衣”,与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两套金缕玉衣相仿,极具气派。
根荣陈列馆的展品中,唯明中期青花绘狮子盘球菱口盘不用上手即可判为真,时价5000元左右。包括“金缕玉衣”等其他藏品的真假,我们的意见是:若“金缕玉衣”为真,必是盗墓所得,而私人收藏出土文物是法律所禁止的;再者,盗墓的可能性为零,因此,它只可能是假的。今天的新老玉片混穿之说,不过是一个博弈的说辞罢了。
沸沸扬扬的“汉代玉凳案”与“金缕玉衣案”是如出一辙的错误,给文物界的不良影响难以估量,而各种情绪化的认知都使事情的真相失真、扭曲和偏离。何况,居心叵测的人还要借机上前踹上一脚呢。
谢根荣的定罪,首先,法律判定是其利用东华金座房地产项目,伪造555份房贷合同,骗取贷款6.6亿元,而不是利用假文物骗贷;其次,在给谢根荣藏“金缕玉衣”出具鉴定意见的六人中,仅两人是文博系统的退休专家。况且,这些“文物专家”只是在这场骗局中扮演了一个可怜的角色,围着“金缕玉衣”绕了一圈,就被当成了万恶之源、众矢之的!
根据媒体报道,谢根荣的兄长称,从1998年开始,谢根荣用华尔森公司的钱收集古玩。古玩大部分都是从浙江湖州南浔镇的“江南一条街”买的,大部分都是赝品。买古董的钱人公司账,入账的价格都是谢根荣定的。曾在华尔森集团担任执行总裁的郎某认为,公司出钱买谢根荣收集的古玩,“买了一些文物,用意就是向外洗出大量的现金”。其实那些文物不值多少钱,谢根荣对外号称这些文物总价值几十亿元,“一些懂道的朋友看完后都说不真”。由此看来,谢根荣十分清楚自己的收藏品实为何物。“文物专家们”只是一个和银行行长一样可以用钱使来唤去的“道具”,只不过花费要少得多。
谁会相信,银行高管发放几个亿的贷款和发放555份《个人住房贷款借款合同》如此简单:只看了几个人签名的证书就相信了,就放贷了?这是在挑战中国金融界精英的智慧和严密的银行监管制度。若果真如此,饱受资金短缺之苦的中小企业早就发展起来了,也不至于出现温州企业的倒闭潮和企业家的跑路潮了。
有多少房地产商“空手套白狼”,用虚假按揭的方法从银行获取资金?这是业界公开的秘密。按贷款额的比例提取回扣,更是行业的潜规则。只不过谢根荣没玩好,倒在了房价滞涨和酷爱收藏的不归路上。谢根荣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难道,连同最近被判死刑的吴英,都要怪在“金缕玉衣”上?
试想,如果谢根荣的资金链没有马上断裂,房子盖得再快一些,拖到政府出台应对金融危机的非常“4+10”救市举措,他今天会是胜过往昔百倍的房地产大鳄,可以买更多的宾利、劳斯莱斯、奔驰、宝马,花更多的招待费,在钓鱼台租更多的房,吃更贵的饭,喝更多的拉菲和茅台,到澳门输更多的钱,到更多的地方投资拉动GDP,给各省市政府、企业和慈善机构赞助、捐赠更多的钱,修更多的路;买更多的高尔夫俱乐部会员卡和更多的“金缕玉衣”,顺便再开家古玩城。当然,他也可以为拆迁“钉子户”而指派打手暴力威逼、断水断电,甚至肆意践踏个人尊严和私人财产,即使血流遍地,也难受到任何惩罚;也许,仍能参政议政。 更重要的是,他依然可以继续借贷、拿地、盖房。会有人说那两件“金缕玉衣”是假的吗?
人们在口诛笔伐几位“专家”的同时,是否想过,谢根荣是怎样立项、报批、融资、拿地、开工的?这几十个职能部门的印章,不会也是那几位文物鉴定专家帮谢根荣刻的吧?
仅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吃喝就花费了3000多万元,肯定不是谢根荣一个人吃的。如果能知道与他一同进餐者的名单,我们一定会发现,各色人等都有,其中不乏有求于他者,但更多的一定是他有求于人者。
媒体需要反思,在拼命追逐社会热点、探寻事件真相和吸引公众注意力的同时,是否具备了理性和逻辑性,合乎法律理念,并将之传达出来。
在当今社会,无论商场、职场,还是官场、情场,或多或少的有着许多大大小小、或明或暗的“圈子”。一不小心,这些美丽的“圈子”就会变成绞人的圈套。
人的一生有很多路要走,关键处只有几步。有时,同样的路,不同的人走出了迥然不同的结果,甚至影响到了一生一世。圈子与圈套恰如天堂与地狱,两者之间仅一墙之隔。
文博界应该感谢谢根荣给我们敲了一记警钟。文博界的广大同仁们既没有挥一挥手带来几片云彩的本事,也没有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情怀,那就要本分做人,什么钱能拿,什么钱不能拿,“金缕玉衣”就是一个很好的镜鉴。“我爱钱,更爱真理”或许离我们普通人还很远,但以“拿钱凭良心,工作要认真”的标准做人做事应该不难。如此,就不会被人请去违规鉴定,就不会昧心拿钱写证书,就不会糊涂地看物不上手,就不会有如此尴尬的窘境。
谢根荣案也给热衷于文物艺术品投资的金融资本和那些文交所的参与者们一记棒喝。在此案曝光前,能引起多少人怀疑呢?文物艺术品真的那么光彩照人吗!
今天的人们过多地讲求回报,尤其是近年文物艺术品的市场暴利宣传,让逐利者贪求“以一博万”,文雅者自诩“种德收福”。文物工作的职业特点要求从业者比其他行业更加坚守诚实守信的义务和责任。尤其是今天的文博行业,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们眼里看的、手中摸的每一件文物,都凝聚和传承着历史和文化,我们有责任把每一天的工作当做接受历史的洗礼,把每一次与受众的交谈当成文化的传承。我们要通过我们的辛勤劳动,让诚信的思想和美德的传承从文物行业这座广厦影响到整个社会。
别人管不了,难道还管不了自己吗?这不是什么大话,因为我和朋友的华尔森大厦之行,除了谢根荣和牛福忠的两张名片外,没有拿任何人的一分钱。
2008年2月,位于北京广安门内大街南侧的盖了近十年的“东华金座”曝出骗贷丑闻,从而揭开了京城第一烂尾楼的盖头,也拉下了谢根荣的神秘面纱。这位红极一时的地产商名列2003年《新财富》杂志“中国400富人榜”第163名,三度跻身胡润百富榜——2005年初入榜时,个人资产达7亿元。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查明:2000年9月,为筹措收购东华金座项目的缺口资金,华尔森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谢根荣召集高管开会,决定以该项目为诱饵向银行融资。此后,华尔森多名高管安排一批人员,提供虚假证明文件,与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分行所属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丰台、朝阳、房山、西单五家支行签订虚假《个人住房贷款借款合同》555份,获得贷款6.6亿元,完美上演了中国版的“庞氏骗贷案”。
谢根荣的轰然倒地,给2011年舆论风暴眼中的北京故宫又添了“一重门”,同时,推倒了饱受诟病的文物鉴定的又一张多米诺骨牌。
媒体报道:建行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原支行行长颜林壮在2002年就发现东华金座项目有问题,于是就和副行长赵峰找到谢根荣。谢根荣通过事先准备好的虚假企业财务报表等材料,使颜林壮等人认为华尔森集团是一家很有实力的企业。谢根荣还带领他们参观了根荣陈列馆,指着一件“金缕玉衣”说:“全世界只有两件,专家已经做过鉴定,市场估价24亿元。”还出示了有五位国内顶级古董鉴定专家签字的评估报告。最终,两名银行高层做出了决定——发放企业贷款,盘活东华金座项目。
2009年12月,谢根荣一审获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谢根荣和华尔森集团让我想起年轻时喝过的华尔森啤酒,味道比不上燕京和龙象,但比许多外地啤酒好得多。还让我想起住在草岚子的两位朋友:谢根荣的草岚子拆迁开发让我们已经很难见到。更让我回味的,是2005年一个阴雨蒙蒙的秋日。
当日,我和中国文物报社的一位朋友应其银行朋友之邀,随银行工作人员赴北京西城月坛北小街的华尔森大厦,评估准备从银行抵押贷款的谢根荣收藏的文物艺术品。
面色黝黑、身材不高、体型壮实的谢荣根身着深色西服,笑容可掬地迎接我们一行人。显然,他把我和朋友当成了同行的银行工作人员。
谢根荣和牛福忠将银行工作人员引到别室交谈,一个衣着整齐的男服务生引导我们观赏根荣陈列馆里琳琅满目的藏品。
同样,没有人让我们摸一摸这些“宝贝”,可能是因为每个展柜的醒目处都贴有某某鉴定的证书吧。首先看到的是一套辽代风格的金属面具和网衣。良渚风格的玉器也有几十件,尺寸不大。南宋官窑风格的青瓷几件。南方坑口特征的青铜器几十件,尺寸也不大。印象最深的,是一件明代中期景德镇窑场烧制的青花狮子盘球纹菱口大盘,径可过尺,确为真品。
陈列厅中央的玻璃柜中,静静地躺着两具用红线穿起来的“金缕玉衣”,与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两套金缕玉衣相仿,极具气派。
根荣陈列馆的展品中,唯明中期青花绘狮子盘球菱口盘不用上手即可判为真,时价5000元左右。包括“金缕玉衣”等其他藏品的真假,我们的意见是:若“金缕玉衣”为真,必是盗墓所得,而私人收藏出土文物是法律所禁止的;再者,盗墓的可能性为零,因此,它只可能是假的。今天的新老玉片混穿之说,不过是一个博弈的说辞罢了。
沸沸扬扬的“汉代玉凳案”与“金缕玉衣案”是如出一辙的错误,给文物界的不良影响难以估量,而各种情绪化的认知都使事情的真相失真、扭曲和偏离。何况,居心叵测的人还要借机上前踹上一脚呢。
谢根荣的定罪,首先,法律判定是其利用东华金座房地产项目,伪造555份房贷合同,骗取贷款6.6亿元,而不是利用假文物骗贷;其次,在给谢根荣藏“金缕玉衣”出具鉴定意见的六人中,仅两人是文博系统的退休专家。况且,这些“文物专家”只是在这场骗局中扮演了一个可怜的角色,围着“金缕玉衣”绕了一圈,就被当成了万恶之源、众矢之的!
根据媒体报道,谢根荣的兄长称,从1998年开始,谢根荣用华尔森公司的钱收集古玩。古玩大部分都是从浙江湖州南浔镇的“江南一条街”买的,大部分都是赝品。买古董的钱人公司账,入账的价格都是谢根荣定的。曾在华尔森集团担任执行总裁的郎某认为,公司出钱买谢根荣收集的古玩,“买了一些文物,用意就是向外洗出大量的现金”。其实那些文物不值多少钱,谢根荣对外号称这些文物总价值几十亿元,“一些懂道的朋友看完后都说不真”。由此看来,谢根荣十分清楚自己的收藏品实为何物。“文物专家们”只是一个和银行行长一样可以用钱使来唤去的“道具”,只不过花费要少得多。
谁会相信,银行高管发放几个亿的贷款和发放555份《个人住房贷款借款合同》如此简单:只看了几个人签名的证书就相信了,就放贷了?这是在挑战中国金融界精英的智慧和严密的银行监管制度。若果真如此,饱受资金短缺之苦的中小企业早就发展起来了,也不至于出现温州企业的倒闭潮和企业家的跑路潮了。
有多少房地产商“空手套白狼”,用虚假按揭的方法从银行获取资金?这是业界公开的秘密。按贷款额的比例提取回扣,更是行业的潜规则。只不过谢根荣没玩好,倒在了房价滞涨和酷爱收藏的不归路上。谢根荣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难道,连同最近被判死刑的吴英,都要怪在“金缕玉衣”上?
试想,如果谢根荣的资金链没有马上断裂,房子盖得再快一些,拖到政府出台应对金融危机的非常“4+10”救市举措,他今天会是胜过往昔百倍的房地产大鳄,可以买更多的宾利、劳斯莱斯、奔驰、宝马,花更多的招待费,在钓鱼台租更多的房,吃更贵的饭,喝更多的拉菲和茅台,到澳门输更多的钱,到更多的地方投资拉动GDP,给各省市政府、企业和慈善机构赞助、捐赠更多的钱,修更多的路;买更多的高尔夫俱乐部会员卡和更多的“金缕玉衣”,顺便再开家古玩城。当然,他也可以为拆迁“钉子户”而指派打手暴力威逼、断水断电,甚至肆意践踏个人尊严和私人财产,即使血流遍地,也难受到任何惩罚;也许,仍能参政议政。 更重要的是,他依然可以继续借贷、拿地、盖房。会有人说那两件“金缕玉衣”是假的吗?
人们在口诛笔伐几位“专家”的同时,是否想过,谢根荣是怎样立项、报批、融资、拿地、开工的?这几十个职能部门的印章,不会也是那几位文物鉴定专家帮谢根荣刻的吧?
仅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吃喝就花费了3000多万元,肯定不是谢根荣一个人吃的。如果能知道与他一同进餐者的名单,我们一定会发现,各色人等都有,其中不乏有求于他者,但更多的一定是他有求于人者。
媒体需要反思,在拼命追逐社会热点、探寻事件真相和吸引公众注意力的同时,是否具备了理性和逻辑性,合乎法律理念,并将之传达出来。
在当今社会,无论商场、职场,还是官场、情场,或多或少的有着许多大大小小、或明或暗的“圈子”。一不小心,这些美丽的“圈子”就会变成绞人的圈套。
人的一生有很多路要走,关键处只有几步。有时,同样的路,不同的人走出了迥然不同的结果,甚至影响到了一生一世。圈子与圈套恰如天堂与地狱,两者之间仅一墙之隔。
文博界应该感谢谢根荣给我们敲了一记警钟。文博界的广大同仁们既没有挥一挥手带来几片云彩的本事,也没有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情怀,那就要本分做人,什么钱能拿,什么钱不能拿,“金缕玉衣”就是一个很好的镜鉴。“我爱钱,更爱真理”或许离我们普通人还很远,但以“拿钱凭良心,工作要认真”的标准做人做事应该不难。如此,就不会被人请去违规鉴定,就不会昧心拿钱写证书,就不会糊涂地看物不上手,就不会有如此尴尬的窘境。
谢根荣案也给热衷于文物艺术品投资的金融资本和那些文交所的参与者们一记棒喝。在此案曝光前,能引起多少人怀疑呢?文物艺术品真的那么光彩照人吗!
今天的人们过多地讲求回报,尤其是近年文物艺术品的市场暴利宣传,让逐利者贪求“以一博万”,文雅者自诩“种德收福”。文物工作的职业特点要求从业者比其他行业更加坚守诚实守信的义务和责任。尤其是今天的文博行业,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们眼里看的、手中摸的每一件文物,都凝聚和传承着历史和文化,我们有责任把每一天的工作当做接受历史的洗礼,把每一次与受众的交谈当成文化的传承。我们要通过我们的辛勤劳动,让诚信的思想和美德的传承从文物行业这座广厦影响到整个社会。
别人管不了,难道还管不了自己吗?这不是什么大话,因为我和朋友的华尔森大厦之行,除了谢根荣和牛福忠的两张名片外,没有拿任何人的一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