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私有财产理论

来源 :知音励志·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ke_ic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私有财产作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的核心概念和马克思思想的重要理论,与异化劳动、共产主义等内容密切相关,它既是异化劳动的产物,也是劳动借以外化的手段,同时还是共产主义产生原因。
  【关键词】私有财产;异化劳动;共产主义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秘密和诞生地,而私有财产占据着重要地位,一方面,从目录上看,提到私有财产的次数最多,如“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私有财产的关系”等等;另一方面,从内容上看,私有财产概念不仅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还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成为马克思思想中不可忽视的理论之一。
  1 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
  私有财产是财产的一种形式,指私人占有的财产。对马克思而言,私有财产概念是伴随着外化劳动概念的产生而产生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写道:“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即工人对自然界和对自身的外在关系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国民经济学家认识到劳动是私有财产的本质,马克思由此指出四种异化:第一,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第二,劳动本身的异化;第三,人的本质的异化;第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而异化劳动导致的结果是,劳动者与劳动的异化关系生产出资本这种劳动的异化的主体性感性形式,从而也生产出私有财产关系,私有财产是劳动者同自然界和自己本身异化关系的产物。在马克思看来,私有财产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并非一直存在,也不会永远存在,而是具有一定的社会根源和基础。因此,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关系无非是,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异化了的主体性本质,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感性存在。
  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马克思指出:“私有财产一方面是外化劳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劳动借以外化的手段,是这一外化的实现。”也就是说,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甚至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表现出同一性。
  2 私有财产的关系
  马克思指出:“私有财产的关系潜在地包含着作为劳动的私有财产的关系和作为资本的私有财产的关系,以及这两种表现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说,私有财产的关系是劳动、资本以及二者的关系。这种关系必然会经历三种运动:
  (1)二者直接或间接的统一;
  (2)二者的对立;
  (3)二者各自同自身的对立。
  首先,私有财产的关系表现为抽象的劳动和抽象的劳动者的关系。马克思说,私有财产的关系作为劳动的关系,是一种异化的劳动,是人作为单纯的劳动人的抽象存在,因而这种劳动人最终也会沦为现实的非存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把人当作商品,在这个意义上说,人只不过是工人。一旦工人不能作为劳动者存在,他就会沦为马克思称为“幽灵”的那些人,他们无法通过劳动获得维持生存的需要,他们的自由得不到保证,他们的存在也得不到承认。
  其次,私有财产的关系表现为抽象的资本和抽象的资本家的关系。马克思说,私有财产的关系作为资本的关系,资本成了一种抽象存在的对象,对象的一切自然的和社会的规定性都消失不见,私有财产也丧失了自己的自然的和社会的特质,这就导致同一个资本无论在何种条件下都是同一的。如果说人的劳动变成了人的抽象的存在方式,那么资本本身也变为了同样抽象的存在之物。这些都是人的自由的真正喪失,无论他是劳动者还是资本家。
  最后,私有财产的关系表现为抽象劳动和抽象资本的对立。劳动和资本的对立是作为矛盾来理解的对立,是私有财产的自我矛盾。私有财产存在的矛盾性表明,资本在资本家那里,是工人的对立面,是造成工人非人化、成为现实的非存在的重要原因。
  3 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作为扬弃了的私有财产的积极表现,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这表明马克思没有完全否认私有财产的存在价值,而是从私有财产的肯定性出发明确了私有财产的存在意义。马克思提出了三种形式的共产主义:
  首先是一种粗陋的共产主义。一方面,它试图用强制的方法把不能作为私有财产被占有的一切所消灭,试图抛弃人的个性。另一方面,它又用公妻制来反对婚姻,也就是打算把妇女变为公有的和共有的财产,企图把一切平均化、普遍化。它代表着一种平均主义,是从私有财产的普遍性来看待私有财产关系。
  其次是一种政治上的共产主义。它一方面主张依靠国家的力量实现共产主义,认为能够通过国家这个共同体完成对私有财产的普遍占有,另一方面又主张废除国家的形式来完成共产主义,以为可以通过对国家这个共同体的否定来扬弃私有财产。虽然比粗陋的共产主义进步一些,但二者都有共同点,就是不理解私有财产的积极本质,因此,它们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私有财产的限制,马克思称它们为尚未完成的共产主义。
  最后是马克思意义上的真正的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积极的扬弃,它并非对私有财产本身完全的否定,而是把物质财富从阶级结构和经济结构中解放出来。它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它的最终目的不是消灭私有财产,而是消灭资本主义社会的私有制;第二,它的核心思想是实现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第三,共产主义是未来的,因为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并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
  综上所述,私有财产不仅伴随着异化劳动概念的出现而出现,而且私有财产的关系是劳动、资本以及二者的关系,同时对私有财产的扬弃还产生了共产主义。因此,私有财产理论是马克思思想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理论,在马克思思想中占据一定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陈古于(1992-),女,彝族,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现为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王倩怡(1992-),女,云南省曲靖市人。现为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 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其他文献
体育教学科研是体育教学创新改革的重要活动。近年来,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许多高校对体育教学科研的信息化发展问题进行了多次探讨,并制定出了一系列发展策略。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体育教学科研信息化发展的依据,然后结合信息化核心内容提出了体育教学科研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对策,最后提出了其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化;体育教学;体育科研;科研创新  1 体育教学科研信息化发展的提出  信息化
期刊
目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事业的发展,素质教育成为社会中全面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知识的运用能力,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目标。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积极的探究发挥情景教学的优势,调动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是教师应充分重视的一个教学问题。本文将简要分析,用情景教学调动学生思维方面的相关内容,旨在进一步促进相关教学活动的顺利开
期刊
小学语文课堂怎样恰当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小学生学习兴趣、人生目标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我们要一起不断研究做好小学语文课堂激励性评价,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评价中坚持正面引导原则,对学生的不同回答采取不同的激励性评价。  【关键词】激励性评价;提高;语文课堂;效果  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
期刊
近几年来,随着中法贸易往来的频繁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学习法语,然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很多学生针对法语的学习存在很多的困难,尤其是针对于法语阅读的学习,更是困难重重。接下来,本文将结合法语阅读学习阻碍因素以及对策分析,探讨提升法语阅读学习的方法以及对策。  【关键词】法语;阅读学习;困难;对策  1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中外贸易合作往来的增加,我国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高,学习外
期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接触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提高这门课的教学实效性,并使这门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并受益终身的课程,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基础》课的实践教学。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实效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是大学生在大学里接触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
期刊
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可能用过“学完了生字词,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的读读课文”、“ 刚才我们学习的是第一段,下面我们接着学习第二段”这一类的话来衔接进行教学过渡。一节课下来给人感觉整个课堂教学显得断断续续生硬发涩。这其实是没有考虑教学过渡的艺术性。艺术的教学过渡,会使教学全过程节奏清晰,又环环相扣,浑然一体。本文作者从五个方面介绍了过渡的常用方法。  【关键词】教学过渡;导引性;衔接性  教学目标这
期刊
乡村教师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人格魅力之美、教师素质之高、生活条件之艰苦、乡土情环之浓是他们的群体特征。最美乡村教师的人格魅力之美体现在他们的心灵之美、理想之美、淡泊之美、奉献之美、坚守之美;教师素质之高体现在他们的师德之高、言传身教;生活环境之苦体现在他们条件之苦和待遇之差;乡土情怀之浓体现在他们的责任之重和身份之多。  【关键词】最美;乡村教师;群体特征  1 什么是最美乡村教师  
期刊
学校教育包括德育与智育,德育应该被放在首位,没有德,其他地方再优秀也没有意义,反而其他地方越优秀对他人和社会的破坏性越大。作为老师,首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要做道德的楷模,也要做道德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在课堂是要占领德育的制高点,在教学中不断渗透德育。  【关键词】德育;理想;以身作则;德育渗透;教育家  邓小平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做有理想,有文化
期刊
高中班主任是学生的重要导师,是学校发展必不可少的师资力量力量。班主任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本文研究分析了高中班主任个人素养修炼。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个人素养  在参加工作6年后的一次继续教育培训中,我与我的大学班主任相遇了,曾经的班主任是来跟中学教师交流并探讨高中生的教育问题的。他说现在他所任教的大学中的学生大部分基础知识水平差,呈下滑趋势,而且大学生的自控能力差、缺乏刻苦耐劳精
期刊
一些机密性的文件对于保密工作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一旦文件信息泄露,可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和严重后果。为了保证涉密文件的安全,本文基于二维码技术,设计了相应的保密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涉密文件全生命周期的保密管理,保证文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