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标指出,当今教育我们应当把目光更多的投向学生本身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教师主宰课堂。而在课堂上学生的“说”的能力与权利更是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本文浅谈了创设儿童诉说空间,起步于原汁原味的话,将“说”落实于真实生活,宽容对待儿童的说几个方面内容。
[关键词] 诉说空间 原汁原味 真实生活 宽容
儿童的生活是真实可感的现场,是儿童随意就能调动身心感受的。其中儿童的生活风貌,生活秩序和文化感觉,有着成人难以关注和捕捉的童年密码,因而我们要给予儿童更大的空间去说,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与思考,将教师的课堂还与学生的课堂,在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观点的交流情景下,自然而然的归纳出真理,扩宽思维广度。
那么在我们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的将说的权利还于儿童呢?
一、还儿童自由的诉说空间
在教学中,有的孩子看上去不怎么表达自己看法,不要以为他们不会说话,其实孩子是有很多话的,天下最啰嗦的不是孩子吗?天下最“吵”的地方常常就是孩子聚集的地方。可是,为什么当我们需要孩子说话的时候他们就反而不会说了呢?那是因为我们要他们说的不是自己的话,我们都给说话硬性定了一个最终目标,孩子主观上会尽量想往那个目标靠近,可是又怕出错、偏离,于是选择以不说来回避错误。所以,很多时候,教师就只好代孩子说话了。其实有很多问题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正确与错误,孩子们的思想是充满着新颖与创造的,如果让孩子们把自己的世界,自己的感想写清楚,尽情地表达出来,肯定是一个精彩的世界!如果孩子在表达时的确存在困难,老师就应该辅助他们,给予适当的指导,而不是代替他们说话。所以,在儿童说话的过程中,我们要怀着一颗爱心,用智慧和敏感去发现儿童可能有的困难,也要去明白儿童到底想表达什么,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们一些帮助,让儿童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尽情地说出他们的观点与内心。
二、让儿童说原汁原味的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低年级儿童原汁原味的话也许是幼稚的,却充满情趣。比如,我在实习期间,一位老师要求学生描述一下南京中山陵,有的同学说道:“我在中山陵看到了三个孙中山,一个站着,一个坐着,一个躺着。”一段有趣甚至傻傻的话语,只有孩子才能说出来的话,给语言插上了情趣的翅膀。原味语言,真实语言,质朴语言。听者不仅被童言引笑了,同时被他的至真至纯打动。歌德说:我的每个字都是从我的生命深处抠出来的。一个“抠”字,带着体验,带着真诚,带着勤奋,只要从生命中“抠”出来的语言,一定会打动人心。因此,培养儿童说出真情实感,回归自然本真状态,相信这样的语言是最纯净,最有感染力的。
三、将“说”落脚于真实生活
其实,孩子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就看老师是不是把这些生活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自由表述。语言的学习与创造即“我要说”“我要写”都必须基于心灵的自由,他们只要有了自我亲身体验,内心感悟,就会有说话的素材与说话的欲望,整个过程才会自然、自觉,才会个性飞扬。我们要尽量从孩子的角度想想,调动他们的生活体验,让他们说出身边可见、可亲、可感、可闻的人、事、物。
在我实习的班级中,他们的班主任曾今开展过“养蚕宝宝行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获得感悟和真知。养蚕宝宝开始融入他们的生活,观察,成了每天的一门必修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断引发孩子运用眼,耳,嘴,手等感官观察研究。从蚕的进食到结茧,一个个细小的变化都逃不过孩子们的法眼,每天老师又会与孩子们交流,今天与蚕宝宝接触下来发生的故事,孩子们踊跃的发言,无形中训练了他们说的能力。上述案例中,孩子们充分动口,动手,动脑,经历的是一段段真实的探究历程。他们每天观察着,讨论着,记录着,好奇心与求知欲愈发强烈,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不仅获取了关于蚕的知识与经验,更可贵的是获得了探究体验的机会,从而有更多可以去表达,可以让说真正源于生活,源于实践。
四、以宽容心对待儿童的说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发现,儿童表达最高兴时连表情动作都在配合着兴奋的情绪,眉飞色舞甚至手舞足蹈,如果此时老师冷不丁来个批评,犹如一盆冷水,就可能浇灭创造之花。作为老师,我们要有博大的胸怀,不仅看到学生外在的说话成果,更要看到儿童内心的说话意愿,着意的培养和涵养。全盘接纳优点和缺点是一种宽容,用智慧和爱心发现儿童“沙中黄金”是一种宽容,在进步或困难时给以激励和帮助,让儿童找到自己的言语之路,更是一种宽容。儿童只有得到充分的宽容,才会享有话语的尊严,才能感受到自由创造的冲动,才会享受对世界的认识,并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在逐步的引导下,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完善自我,获得生存和生命成长的力量。
当然,任何做法都有适度性。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真诚地给予儿童说话的权利,但不能听之任之。表达不仅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习惯,不良习惯一旦养成,纠正就要花成倍的时间和精力,只有促进发展的关怀才是真正的关怀。浙江大学王尚文先生说:语言不仅仅是人际交往的工具,而且是人的生命中最美丽的花朵,培养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就是培养人本身。教学中,我们的目光要聚焦到人的发展上,在珍视童真童趣,增强成就感和自信心的同时,还要努力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用发展的价值观重视学生说话的语言质量,打好语言文字基本功,悉心培养个人内涵。
请真诚地还儿童说话的权利,相信在说实话,说心里话,说真情实感的话的过程中,儿童会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以自然自由的身心状态健康成长,努力成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周惠英.与“真”对话,演绎“真”精彩 [J].江苏教育研究,2013,182期.
[3].顾晓红.探寻小学阅读教学的“最佳途径”[J].江苏教育研究,2012,175期.
[关键词] 诉说空间 原汁原味 真实生活 宽容
儿童的生活是真实可感的现场,是儿童随意就能调动身心感受的。其中儿童的生活风貌,生活秩序和文化感觉,有着成人难以关注和捕捉的童年密码,因而我们要给予儿童更大的空间去说,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与思考,将教师的课堂还与学生的课堂,在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观点的交流情景下,自然而然的归纳出真理,扩宽思维广度。
那么在我们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的将说的权利还于儿童呢?
一、还儿童自由的诉说空间
在教学中,有的孩子看上去不怎么表达自己看法,不要以为他们不会说话,其实孩子是有很多话的,天下最啰嗦的不是孩子吗?天下最“吵”的地方常常就是孩子聚集的地方。可是,为什么当我们需要孩子说话的时候他们就反而不会说了呢?那是因为我们要他们说的不是自己的话,我们都给说话硬性定了一个最终目标,孩子主观上会尽量想往那个目标靠近,可是又怕出错、偏离,于是选择以不说来回避错误。所以,很多时候,教师就只好代孩子说话了。其实有很多问题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正确与错误,孩子们的思想是充满着新颖与创造的,如果让孩子们把自己的世界,自己的感想写清楚,尽情地表达出来,肯定是一个精彩的世界!如果孩子在表达时的确存在困难,老师就应该辅助他们,给予适当的指导,而不是代替他们说话。所以,在儿童说话的过程中,我们要怀着一颗爱心,用智慧和敏感去发现儿童可能有的困难,也要去明白儿童到底想表达什么,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们一些帮助,让儿童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尽情地说出他们的观点与内心。
二、让儿童说原汁原味的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低年级儿童原汁原味的话也许是幼稚的,却充满情趣。比如,我在实习期间,一位老师要求学生描述一下南京中山陵,有的同学说道:“我在中山陵看到了三个孙中山,一个站着,一个坐着,一个躺着。”一段有趣甚至傻傻的话语,只有孩子才能说出来的话,给语言插上了情趣的翅膀。原味语言,真实语言,质朴语言。听者不仅被童言引笑了,同时被他的至真至纯打动。歌德说:我的每个字都是从我的生命深处抠出来的。一个“抠”字,带着体验,带着真诚,带着勤奋,只要从生命中“抠”出来的语言,一定会打动人心。因此,培养儿童说出真情实感,回归自然本真状态,相信这样的语言是最纯净,最有感染力的。
三、将“说”落脚于真实生活
其实,孩子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就看老师是不是把这些生活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自由表述。语言的学习与创造即“我要说”“我要写”都必须基于心灵的自由,他们只要有了自我亲身体验,内心感悟,就会有说话的素材与说话的欲望,整个过程才会自然、自觉,才会个性飞扬。我们要尽量从孩子的角度想想,调动他们的生活体验,让他们说出身边可见、可亲、可感、可闻的人、事、物。
在我实习的班级中,他们的班主任曾今开展过“养蚕宝宝行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获得感悟和真知。养蚕宝宝开始融入他们的生活,观察,成了每天的一门必修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断引发孩子运用眼,耳,嘴,手等感官观察研究。从蚕的进食到结茧,一个个细小的变化都逃不过孩子们的法眼,每天老师又会与孩子们交流,今天与蚕宝宝接触下来发生的故事,孩子们踊跃的发言,无形中训练了他们说的能力。上述案例中,孩子们充分动口,动手,动脑,经历的是一段段真实的探究历程。他们每天观察着,讨论着,记录着,好奇心与求知欲愈发强烈,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不仅获取了关于蚕的知识与经验,更可贵的是获得了探究体验的机会,从而有更多可以去表达,可以让说真正源于生活,源于实践。
四、以宽容心对待儿童的说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发现,儿童表达最高兴时连表情动作都在配合着兴奋的情绪,眉飞色舞甚至手舞足蹈,如果此时老师冷不丁来个批评,犹如一盆冷水,就可能浇灭创造之花。作为老师,我们要有博大的胸怀,不仅看到学生外在的说话成果,更要看到儿童内心的说话意愿,着意的培养和涵养。全盘接纳优点和缺点是一种宽容,用智慧和爱心发现儿童“沙中黄金”是一种宽容,在进步或困难时给以激励和帮助,让儿童找到自己的言语之路,更是一种宽容。儿童只有得到充分的宽容,才会享有话语的尊严,才能感受到自由创造的冲动,才会享受对世界的认识,并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在逐步的引导下,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完善自我,获得生存和生命成长的力量。
当然,任何做法都有适度性。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真诚地给予儿童说话的权利,但不能听之任之。表达不仅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习惯,不良习惯一旦养成,纠正就要花成倍的时间和精力,只有促进发展的关怀才是真正的关怀。浙江大学王尚文先生说:语言不仅仅是人际交往的工具,而且是人的生命中最美丽的花朵,培养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就是培养人本身。教学中,我们的目光要聚焦到人的发展上,在珍视童真童趣,增强成就感和自信心的同时,还要努力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用发展的价值观重视学生说话的语言质量,打好语言文字基本功,悉心培养个人内涵。
请真诚地还儿童说话的权利,相信在说实话,说心里话,说真情实感的话的过程中,儿童会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以自然自由的身心状态健康成长,努力成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周惠英.与“真”对话,演绎“真”精彩 [J].江苏教育研究,2013,182期.
[3].顾晓红.探寻小学阅读教学的“最佳途径”[J].江苏教育研究,2012,17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