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性之善恶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rui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立足于历史事实,并结合笔者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对古人基于人性的理解,围绕《告子篇》的一些言论观点,来进行剖析探讨。以探索古人对人性善恶的真实理解,希望通过对本文的研究,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告子的思想,以及他的才华学识。并丰富国内相关的哲学研究理论。
  关键词:告子篇;人性;善惡;哲学研究
  “人之初,性本善”,这句侩炙人口的三字经真言,出自于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学家孟子。自古以来便深入人心,流芳百世。无论古人或现代人,对它皆是朗朗上口,以至于流传千古,成为现代教学课程中不可缺少的经典佳句。然而,告子是与孟子同时代的著名儒家学者,却对孟子的观点抱有出入,他认为,“人性本无善也无恶”,这一观点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他与孟子之间的辩论,也一直成为古今辩点。但是,直至到了现代社会,人们对告子的学说观点,仍然有极大的不熟知与不认同。
  一、关于告子其人
  所谓《告子篇》,主要出自于孟子的论著《孟子.告子篇》,并分为上下两篇。在里面,主要撰录了孟子与告子的一些辩论。两人可谓观点各异,辩议精彩纷呈。无论是在古代社会,或是在现代社会,都引发了人们极大的关注,也一直古今学术界难以渗透,并提出精辟专业见解的难点。
  而要细说《告子篇》,首先,我们就先要对告子本人做出一翻了解。在历史上,告子其人并非知名学者,甚至真名也难以考究。有人认为,他是战国时代的思想家,游历各国的学者,并且是墨子的学生;有的人则认为他是孟子的学生,《告子篇》便是与孟子的师生交流及辩论所出的产物。更有人认为,历史本并没有告子这个人,《告子篇》仅是一些后人的杜撰而已。
  但是,无论告子是否真有其人,至少《告子篇》历史上,是真实存在过的,并且数千年以来,一直对人们的思想带来极大的启示与冲击影响。更何况《告子篇》也是真真实实地收录在孟子的著作当中。笔者认为,如果真没有告子这个人物,那么,孟子又何以收录两人的辩论对谈呢?孟子的学生又何以对两人的交谈做收集、整理,让《告子篇》流传于千古后世呢?孟子做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没必要杜撰出告子这个人物,以此来欺骗世人,并且所收录的观点还是反驳他的人。
  综上,笔者认为,告子在历史上,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只不过他并非像孔子、庄子、孟子这些名家一样,在古代社会上有极大的名气,更加没有自己的言论和著作。而让他得以让世人熟知的,还是他与孟子之间精辟的辩论。
  据《墨子·公孟篇》的记载,告子其人是真实存在的,并与当时的墨家学派代表墨子有交触。墨子的学生对告子抱有两种观点,有人认为,告子这个人只有言论,但自身没有修为,行为极其恶劣,建议墨子将告子开除。但墨子认为,“能够称誉我的言论,而不学我的行为,总要比一无是处要强”。也即他认为,告子即使在他人眼中并没有修为,但他并没有诋毁墨子的言论,为人仁义,也很明辩是非。由此可见,墨子对告子的个人才华和品德,是颇为认同和赞赏的;
  另有学生认为:“告子能胜任行仁义的事。”对此,墨子又认为,虽然告子能行仁义之事,但自身一定要实行它,才能让德行相匹配。他认为告子虽然口能称道,但在政治才学方面,只付诸于言论的抱负,而没做出真正有意义的实践。因此,他认为告子的言论与他本身的行为自相矛盾的,也则担心告子行仁义的行为无法持久,所以,他便建议告子先调整好自身的矛盾,再来谈论政治。
  二 、关于《告子篇》的思想价值
  关于《告子篇》中,告子所提出的“性无善无不善也”言论,是反驳孟子的“性本善”论,以及“性本恶”论的。这在当时,对这两位知名的思想学家,是极大的不敬,且存在根本上的思想对立。因为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人自出生之始,他们的本性都是善良无害的。对此笔者认为,这主要与孟子出生于好仁礼的鲁国有关,鲁国不倡议战乱,而主张行礼仪之乐,因此,故孟子有性本善之说;而荀子则出生于战乱动荡的赵国,赵国连年征战,哀鸿遍野,民不聊生,故有性本恶的感叹。
  那么,告子何以认为“性本无善也无恶”呢?反观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之说,我们不难发现,孔子并没有就人性的善恶,做出深入的详谈。他仅仅强调,人们的性情是可以相似、接近的,但是,习惯则可以有很大的不同。有现代学者甚至认为,孔子实在称得上为精明的思想家,话只留三分,他抛出了问题,却不指出问题的本质,让自己陷入纠纷,但反而,以让后人对人性的本质提出了多种不同的观点和异议。
  综上,如果仅以人性之善、之恶,来解释和区分人性,是较为概要和片面的。试问人性若无向善之心,何以谈爱?国家与人民又谈何发展?更别说建立和平之邦了。因此不难解释,何以孟子的性善论,更能得到人们的支持和喜爱。但是,无论是孟子或是荀子,他们都是祟敬和发扬孔子儒家学说的后人,在自己的论著与学说方面,也有极大的造诣,对世人的教化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1]。只不过,基于年代不同,处境不同,对人性之善恶这两种各异的观点,并不能说两位学者就全面解释了人性的全面。
  反观告子的“性本无善也无恶”,笔者反而认为,这番学说更为客观和独到。这便是告子留给世人的争议所在。《告子篇》中,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天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也。”
  以上,告子主要认为,人性就像水的流势一样,遇到缺口和压力,自会随之流动。在观点上,他是偏向于认为,人本来是没有与生俱来的善良、邪恶的,但是,如若遇到险恶的境遇或形势变化,这才会使他们的内心发生变化,从而引发了行为的变化;而孟子的理解,他并不一定是全然否定告子的观点,他仅在告子的观点上加以澄清,则他认为,人的善恶就像水的流向一样,本来就是没有固定的形状和走向的,但是,如果受到外力的拍打而发生变化,使它倒流,那这能说是水的本性吗?它是受形势的压迫才如此的,同样,如果一个人受到威胁导致他违逆了自己的本意,去做一些自己不愿做的坏事,那么,他本身的善良和本意发生了变化,也同样是这样的道理。   客观来说,上述的观点,孟子并非全盘否定告子,甚至是赞同和认可告子的。只不过,他更具有深意,在告子的本意上加上了诠释,则他同样是认为人性,本来就是无对错。但是,如果遇到形势的逼迫,你难道还认为,一个人变得邪恶,去做一些他本来不想做的坏事,故意改变的吗?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一切都是源于外界的压力和破坏啊。
  鑒于以上,《告子篇》告子的言论,被收录于孟子的著作当中,并一直流传至今。告子与孟子之间的精采辩言,表面上看,人们认为他存在不敬,是不尊重前辈的行为,是在挑战前辈的学说。实际上,这是对他的不公平,也容易使后人误认为,孟子十分反对告子的言论。事实上,告子的言论观点,是极有思想内涵的,同时也体现了他的才华、品质,以及对人性的客观理解,有他独到的思想文化价值,对身处当时时代的理解。因此,这对后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以及我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是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及贡献价值的。
  三、《告子篇》给现代人的思想冲击
  一直以来,我国学术界对告子的研究颇少,对告子其人的了解也知之甚少。这主要是告子并非知名名家,另也与不见其有知名著作流传的缘故,从而导致数千年以来,他的言论难以得到认可,更别说有专门的研究成果出现了。
  《告子篇》中,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孟子曰:“何以谓仁内义外也?”告子又答:“彼长而我长之,非有长于我也;犹彼白而我白之,从其白于外也,故谓之外也。”孟子又说:“异于白马之白也,无以异于白人之白也;不识长马之长也,无以异于长人之长欤?且谓长者义乎?长之者义乎?”告子答:“吾弟则爱之,秦人之弟则不爱也,是以我为悦者也,故谓之内。长楚人之长,亦长吾之长,是以长为悦者也,故谓之外也。”孟子反问“耆秦人之炙,无以异于耆吾炙,夫物则亦有然者也,然则耆炙亦有外与?”
  以上,告子认为,人肚子一饿,自然就想到食物,男女年纪一大,就会想到色。所以故有“食色,性也”之说。他又认为,仁是从心内发出,并非从外来,义是从外来并非心内出。
  对他的言论,孟子反问道:“你如何将仁理解为内,义理解为外?”告子于是回答道,“我敬重一个上了年纪的人,这是很自然的,就好像白的东西,当然认为他是白的,所以我说义是人外的。”孟于反驳道,“白马的白自然和白人是没有两样的,但不知敬老马之长与敬老人之长也是一样吗?再说因他年长才去敬他,还是我自心对长者起敬,是合义呢?”告子就说,“我的亲兄弟,我自然是亲近喜爱他的,但是对别人,我不会亲近他,因此,仁爱是发自我的内心,是出于内在的。敬重别人,只是因为他年纪大了,才会去敬重他,因此说义是在外。”孟子又反问道:“我爱吃秦人的食物和自己的食物,没有区别,道理是一样的,那么,喜爱食物的义理,也是在外的吗?”
  从两位大家的辩论中,可以看出,告子认为“食色,性也”,人肚子饿了,自然会想要吃食物,这种本能是天生的。而人的性格,是源于后天形成的,所以有所区分,而无谓人性本来就存在善良或邪恶的说法。按这样的解释,是合乎情理和人性的,但孟子十分挑剔,或许他并不认为告子的解释算得上仁义,不理解告子的真正为人和才华,因此才说,敬重一个人,是发自内心的敬重,而不是因为他年纪大了,才刻意想起要去敬重,这比起你认为一个人老了,才会去尊重,更加合理。
  且不管孟子是否对告子存在异议,但他的观点,也是十分牢固和合乎情理的。从两位学者的对立来看,笔者虽然认为,告子在学说方面,比不上孟子有高深的造诣。但如果说告子的观点和个人才华,是浅薄不具有文化内涵的,这未免太过武断。反而可思见,告子的确十分有才华,且不屈不挠,有敢于挑战大学者的气魄,以及文人那种不卑不亢的正直风骨。他并没有因孟子的发问和叼难而去学其他人一样,只一味奉承附就孟子的观点,而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且继续辩论列证。单凭这一点,就足于印证墨子对他的评价------“不诋毁他人,为人仁义,明辩是非”,他的胸怀十分坦荡的,对世人以及当时古代的社会风气,人情世故,也是十分了解的。因此,他才不赞成孟子所说的“人性本善”之学说。
  岁月的光阴,几经流逝辗转,历史的车轮已来到21世纪的现代社会。随着时代的变化,现代人的性格习惯,也十分多变和多元化,现代社会之所以存在法律,强调政治、立法的重要性,旨在于约束人类的不良行为,维护社会的健康秩序,以避免出现动乱和违法事件,扰乱社会与大自然的的正常运作。
  如果依照孟子的“人性本善”论的见解,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与社会,所有的事物应当是健康、文明、美好的。事实上,现代社会的一切秩序与运作,也远比远古的封建时代文明和先进,人们更加丰衣足食,更加讲文明,更加有上进奋发的精神,从而使各国的科技、经济、文明等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换而言之,法律为什么还存在?个别的违法犯罪行为,为什么还存在?因此,我们不能全面地认为孟子的“人性本善”,是正确的,是没有漏洞的,同理,荀子的“人性本恶”也一样。因此,更可以说告子的“人性无善也无恶”的说法,更能客观地解释了人性,能够立足于社会的发展和[2]。如果在古代,他的观点是代表异类,是一种新颖、得不到认同的存在,然而,在现代社会,却十分精辟和适用,这也可以印证他并非是一个不学无术,夸夸其谈的思想学。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多自古闻名海内外,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背景。它汇集了无数思想学家、教育学家的文化底蕴和思想精髓,而无论是孟子的性本善论,或是荀子所提的性本恶论,其本意,都是教导人类向善,修正齐身,礼仪仁爱的儒家学说[3]。
  本文主要围绕《告子篇》的相关内容,结合告子与孟子的辩论,展开研究探讨,从而探讨古人对人性善恶的理解,以及《告子篇》对现代人所带来的思想冲击及影响。告子做为一个历史真名不详,不为人熟知的游走学者,其观点言论,十分鲜明独到,在古代也颇有争议。因此,对他的本人和学说观点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使人们对人性有更全面的认知与了解。
  参考文献:
  [1] 方朝晖.《儒家修身九讲》(第二版)导言部分[A].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01
  [2] 傅佩荣.《傅佩荣译解孟子》 [A].北京:线装书局,2006:203-227
  [3]陈瑛,林桂榛. “人性”新探[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1):25-29.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 )
其他文献
摘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遵循的基本规律,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关键性作用。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在系统总结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做到全面从严治党,就必须深入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自身规律,把从严治党决策部署变为实际行动,唯此,才能扎扎实实地把党
期刊
摘要: 人类的服装行为首先表现为他的主体意识,因此,服装所体现的必然是人的生存状态,以及由此而决定的人的自我意识和他同现实世界的关系。当我们置身于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真实的生存空间的时候,无不被那古朴天真而又绚丽多彩的审美积淀和生存经验所深深地震撼,从而感受到那里的人们于一针一线,一花一叶中坚守着的精神家园,这正是他们千百年来历经磨难却生生不息的根源。这些服装的样式、色彩、图案,构成了演绎民族传统和
期刊
摘要:社会工作者的每一次助人的过程都是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和专业伦理实践的过程。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受到人与环境的双重影响。青少年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期,青少年社会工作一定是充分尊重青少年的特点,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文章以在石家庄市少年儿童保护教育中心的社工实务服务为例,分析服务过程中时遇到的伦理困境以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青少年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 伦理困境  一、研究背景  石家
期刊
摘要:在政工工作中,要把人本化的教育观念作为其工作的核心。在进行具体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做到以人为本的要点,同时在实际开展工作的时候,要有效的提高自己的教育和管理水平。从而做好相关的思想和教育工作,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关键字:政工工作;人本教育  在政工工作中,一定要重视人本教育和管理,在具体工作开展的时候,要对员工的日常思想变化做出准确的分析和把握。从而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具
期刊
摘要: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推动力,更是当代大学生不断发展与提升能力的关键,因此,必须要把对于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放在重要的位置。本文主要从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含义﹑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结构﹑测量﹑以及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展望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对于改进大学生的学习行为,推动大学生圆满完成学业,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向前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动机研究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学习
期刊
在拓跋鲜卑建立北魏政权的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北魏社会的贫富分化现象一直是困扰其政权的一个严重问题,从道武帝拓跋珪重建代国到孝文帝元宏改革,北魏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了较快的发展,随着其自身封建化的不断加深,北魏社会的贫富分化也在不断加剧,各种社会矛盾纷纷激化,最终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垮台。  一、北魏社会贫富分化的形成  北魏社会的贫富分化是随着北魏社会封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而不断加剧。北魏前期由于生产力水平
期刊
摘要:随着语言的发展,第二语言的习得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和研究。本文在介绍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内容上,重点分析了学习者个体差异中年龄、动机、语言学能、认知方式、性格等五个最主要的因素与二语习得的关系,并由此探讨了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教师有责任认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建立自然、互动、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环境。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个体差异;外语教学  个体差异是指“每个人所具有的、持续的
期刊
摘要: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招生人数日益猛增,在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的同时,高校青年教师已逐步成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主力军,如何有效培育青年教师成长发展,使青年教师能够真正融入到共青团工作中来,已成为新时期、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的新课题,高校共青团要采取有效措施,主动将培育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纳入到共青团的工作中来,根据自身特点,形成长效机制,做好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培育工作。  关键
期刊
摘 要:新闻策划是编辑通过对新闻资源的开发与配置,实现最佳传播效果的创造性活动。大型活动的新闻报道,尤其需要新闻策划。独具匠心的策划,能让大型活动的新闻报道准备充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游刃有余,在媒体竞争中占得先机。  关键词:大型活动 策划 新闻报道  对于媒体尤其是地方媒体来说,在日常的新闻报道中,内容和素材往往有限,因此很难出彩。大型活动内容较为重大、持续时间较长、系列活动
期刊
摘要:柯达伊教学法以其深刻的哲学思想、高标准的艺术、审美要求,成为当代最具影响的音乐教学体系之一。其探讨了一系列音乐教育观念和实践中的根本问题,是基础的音乐教育体系。将柯达伊手势教学法融入教学实践中,能使抽象化的音高具体化、形象化,遇到的音准难题迎刃而解,更有助于演唱者理解和吸收演唱技巧、经验,使演唱者方便明了。  关键词:柯达伊教学;科尔文手势;  科尔文手势借助七种不同手势和在身体前方不同的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