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以书成 书以画出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031570176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画,是绘画题材中的一个强项。历代画人物的画家诸多,出类拔萃、独树一帜的亦不少,如清代名震南北的“扬州八怪”中的黄慎就是其中之一。
  黄慎(1687-约1770年),原名盛,字公懋、躬懋,康熙六十年(1721年)更名慎,雍正四年(1726年)更字恭寿,号瘿瓢山人(简称瘿瓢子、瘿瓢),别号东海布衣、苍玉洞人、糊涂居士等,清福建宁化(今福建属县)人。雍正初年起,长期寓居扬州。出身微贱,幼年丧父,受命于母而学画,始拜同里画家上官周为师。由于其折节发愤、坚持不懈、呕心钻研、勤学苦练,终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精诗文,善书画,多才多艺。书法上宗法唐书法大师怀素,以草书取胜;绘画上,则以人物画为最,并兼工山水、花卉。尤其在中年以后,擅长运用狂草笔法作画,意韵天成,形成一种粗犷之中见精炼的独特风貌,达到了“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的炉火纯青境界。所以,他的人物画为画坛所推崇、人们所喜爱。
  黄慎的《拈花老人图》(图1)是幅纸本、设色、写真与写意相结合的水墨画,画面纵167厘米,横79.5厘米。展现的是一位面貌粗豪、健壮厚实的老人形象。以粗犷潇洒的手法、不为形似所拘的笔调,塑造了一位须发披散,头戴草环,脚穿草鞋,身着褪色旧布袍,腰携酒葫芦,右手持木拐杖,左手拈美艳花朵的生动朴素、情趣有加的老人。拈花的左手之下,像似还有个布袋,袋中还装着盛开的花朵,即从别地“拈”来的花。拈花、集花、观花,表达出“老人”对花观赏的人生乐趣,体现出其审美观念上的独钟情愫。这种笔墨简括、形神俱足的画风,正是黄慎人物画的绝妙处,耐人深思,让人暇想。“拈花”老人的上空,是一派掩盖天灵的悬崖;脚下,则是野草丛生的土岭,上上下下均有一种看云作雾的意态,标示出画中之人是来自山野民间、朴素无饰的老者。这正是黄慎人物画塑造的形象,除神仙、佛像、历史人物之外,更多是从民间生活中取材的特点,表现出黄慎的现实生活情操、以民为本的意识理念,内容新颖、形象生动、形式活泼,当是黄慎人物画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画面左上方,有画家以他最得心应手的狂草体所书款识(图2)。此“款识”乃是一首耐人寻味的七言题画诗:吞云作雾遍天涯,不问人间路几赊。摄着草鞋霜雪健,手中都是十洲花。后署“乾隆九年六月写于芝山堂。宁化黄慎”。下钤“黄慎”白文印、“瘿瓢”朱文印。
  精妙而脍炙人口的题画诗,在向赏画者指点迷径。说画中“老人”“摄着草鞋”在风霜雨境里健步。此“摄”字,古与“蹑”字通,作“吞云作雾”般的“遍天涯”地行走。“吞云作雾”,原为“吞云吐雾”,指修道者绝谷养气之状,源出《梁书·沈约传》的《郊居赋》。“遍天涯”行径中也“不问人间路几赊”。此“赊”,古也作“赊”,这里作遥远解,即不问路途之遥。“遍天涯”的目标,则是“手中都是十洲花”,即“拈”到“十洲”之中最美的花。此“十洲”,是传说中地处八方大海里的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洞,都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从神仙之地,“拈”出神仙之花,可知其“遍天涯”之行的艰辛与不易。因为只有信道、修道者信仰神仙和神仙之境,所以画中的拈花老人,当是位来自民间的道徒抑或居士。其实画中之意,正是画家艺术情操的表达:为了绘画艺术上达到尽善尽美的目标追求,他也像拈花老人那样,敢于在风霜雪境中健步“遍天涯”,去“拈”出神仙之地最美的“神仙”之花,而不问这种追求的“人间路几赊”。诗、画相配,意韵无穷也。
  黄慎既是画坛名家,又是著名书法大家。其师宗晋、唐、五代、宋、元各大家,楷、行、隶、篆各体样样精湛,尤以草书为最。他得唐代草书大家怀素精髓,又能师古而不泥古,还能不趋时尚,敢于标新立异,自成一家风格。《中国清代艺术史》论其草书是“点画纷披,散而有序,极古劲之致,得物外之趣”;《中国书画》则评其草书“实开书道中兴之先声”。评价可谓高矣!此题画诗的狂草书法,正是黄慎“不趋时尚,敢于标新立异”的范例之作。
  诗、书、画紧密配合,相得益彰,三位一体般地共同将《拈花老人》推至顶巅地位。
  “乾隆九年”,即甲子年,公元1744年。可知此画、此诗、此书,皆是黄慎五十八岁上的作品。
  黄慎对自己的绘画,人生中还有个自评自判的习惯。凡是他认为的得意之作,均自作题画诗于其上;次者,则不作题画诗,仅标出作画的年与月;再次者,而只署“瘿瓢”二字。此《拈花老人图》,不仅有“瘿瓢”钤印,又有“乾隆九年六月”年月之标,更有七言题画诗,足见此画在画家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时至今日,尚能欣赏到此画,可谓幸事也!(责编:李禹默)
其他文献
做为中国古代冷兵器的王者,剑出现的时间,由于实物和记载的缺失,至今没有定论。但早在西周时期,由于能刺能砍的实战性和很强的装饰性,青铜剑就已成为随身武器的主流。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春秋早期又出现了由新材质铁制做的剑器。做为古代兵器剑的佩饰,玉剑饰是古代玉器在春秋以后出现的重要类型,在铜剑和铁剑上都有使用。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M2001曾出土有后来被称为“天下第一剑”的玉镶铜柄铁剑,江苏六合县程桥出土的春
期刊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存,尤其是在新石器时代距今7000年至4000年左右,在黄河上游地区,包括青海在内的中国远古先民进入到了一个十分繁荣的时期,而舞蹈艺术也从那个时期就绽放出了鲜艳的蓓蕾。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最具特征的文化遗存,我国黄河流域不仅是世界上最早烧制和使用彩陶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彩陶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而地处黄河上游的青海和甘肃,新石器时代彩陶遗存
期刊
今年六月,由陶雅网等单位主办的“第二届中华古代陶器精华展暨古陶文化艺术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大学博物馆举办。参展作品由全国15家著名民办古陶博物馆和古陶学会,以及数十位古陶器收藏家提供。展出的200多件珍贵的古代陶器艺术品,涉及史前仰韶和马家窑等远古文化彩陶、崧泽文化彩绘陶、良渚文化黑陶,大汶口文化的黑陶和白陶等。其中有许多最新发现的古陶器品种和样式,为国内首次发现。  近年来,民间收藏家不仅收藏和保
期刊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书法热在艺术界蔓延,一直延续至今。书法市场的火热带动了无数爱好者对书法艺术的痴迷与追逐,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代书法创作的发展。与此同时,书法大赛、书法大展将许多非大家、非名家的作品抬到很高的地位,于是在书法界便出现了一大批书法大师、大家、圣手等荒诞现象。那么,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背后是否有推手?谁又是最终的受益者?  “头衔热”  一条私下操作的潜规则  如果“有幸”接
期刊
2014年挟着呼啸的寒风与市场面低潮带来的影响匆匆而过了,这一年在我们这个行业承载了很多的喜与悲,很多的收获与失去。也许正因为我们行色过于匆匆,上天可能会安排一些事件让我们反思,让我们沉淀,让我们修整夯实后再扬帆起航。  同样,我们《收藏界》杂志也经历了一些变动与改革,为了扩大影响,向“国际化的《收藏界》”更迈进一步,《收藏界》从一本成功的国内邮发期刊转型为一本国际期刊,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放弃国内的
期刊
号称国内最大最早的艺术品电商哈嘿(Hihey)艺术网近日曝出被艺术家集体维权事件,数十位艺术家质疑其拖欠交易款和未交还作品,双方对此各执一词并将诉诸法律手段解决。当下艺术品电商风头正劲之时,维权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刺激了其他机构、艺术家、投资人等各方参与者,是资金链、经营方式还是商业模式问题?作为一起典型案例,哈嘿的走向无疑将对中国艺术品电商行业带来触动和反思。  “维权门”始末  事件缘起于8月
期刊
彩绘陶与彩陶虽只是一字之差,却是两种不同的陶器。彩陶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烧成后,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等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达到装饰美化的效果。彩绘陶则是在陶胎烧成之后在其表面进行彩绘的陶器,又称烧后彩绘陶。与在陶坯上画彩、彩料和坯体压磨在一起、经高温焙烧而成的彩陶不同,彩绘陶主要是在泥质灰陶上作画,首先将陶器
期刊
平日里提起“寄生”,基本上大家脑子里立马显现的,一般也就植物寄生或动物寄生一类,相信很少有人会把“寄生”一词跟战争啊、骑兵啊什么的联系到一块儿。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寄生”(图1)时,也不曾想到这器物名号会叫“寄生”。  我当时是在一古玩店,在一堆北朝邺城陶俑中第一次见到此器物。  众所周知,在已出土的遗物中,北朝邺城的陶俑,艺术表现内容极其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可以说是我国雕塑史上
期刊
“路遥文学奖”文学周活动开启  继首届“路遥文学奖”颁奖盛典圆满举办后,“路遥文学奖”文学周活动随之开启。此次文学周活动,自3月30日开始,至4月8日结束。  首届“路遥文学奖”颁奖盛典已于3月29日在青岛举行。首届“路遥文学奖”颁奖盛典由该奖项的发起人、《收藏界》杂志社社长高玉涛和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编剧葛水平联袂主持。高玉涛全程用陕北普通话主持,他说这是对路遥的另一种致敬。路遥是陕北人,所以在
期刊
“现在书画市场出现大面积抛货,藏家又不愿意接货只是观望。”周先生收藏书画多年,看过跌宕起伏的行情,对近期市场的变动感到忧心,“抛货潮太大将影响艺术品市场信心。”  据雅昌最新研究报告,2014年春拍中国书画板块成交率比2013年春拍、2012年春拍分别降低3%和4%。  行家陈老板经营书画10余年,有丰富的市场操作经验。“要是不急用钱,就可以把画先放着等机会,如果急用就要降价卖了。”他告诉记者,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