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教材中有《沉香救母》《哪吒闹海》《开天辟地》《普罗米修斯盗火》《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分布于低、中、高各年级。如何在神话体裁的教学中凸显其本体价值,笔者就此作了一些思考。
一、探寻神话起源,凸显神话教学的文化价值
神话,这一缕来自远古的文明之光,照见的是蒙昧混沌中的人类对宇宙之初最本真的追问和最奇异的幻想。它包含着先民们对世界、对自然的不懈探索,书写着我们祖先勤劳勇敢、大胆创造的品质,寄托着他们改造生活、追求幸福的希望。各民族的神话故事又因其孕育的土壤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民族特色,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神话文化传统。因此,阅读神话,探寻神话的起源,是引领学生了解各民族神话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路径。在教学中,这一环节处理得当,往往能凸显神话教学的文化价值。试以《开天辟地》教学为例:
师:老师想问一问,你是谁?从什么地方来?
(生回答自已的姓名及家乡)
师:你怎么会来到你的家乡,来到这个世界上?
生:是妈妈把我生下来的啊。
生:因为我的父母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
师:那你的父母又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人类又从哪里来的呢?
生:人类是从类人猿进化而来的。然后就有了我们的祖先,就有了我们。
师:感谢你,小小的科学家。我想向你请教一下,云、气、明媚的太阳、皎洁的月亮又是从哪里来的?
生:(沉思)我还没有想好。
生:是大神盘古变化而来的。
师:这是一个神话,名字叫作——
生:(齐)开天辟地。
师:能给大家简单地说说你还知道哪些美丽的神话故事吗?
生:我知道女娲补天的神话,女娲炼出五色石把天补起来了,所以天才会这么漂亮。
生:女娲还捏了很多泥人,这些泥人就变成我们的祖先了。
师:大家说得真好。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创作这些美丽的神话吗?
生:因为他们不知道人是怎么来的,所以他们就编出了美丽的神话。
生:因为他们像我们一样,搞不清世界上很多事物的来源。比如说云啊、雾啊,什么的。
师:人们想从这样的神话中得到他们不能理解的事物的答案,他们也希望借助神的力量让他们获得幸福。
面对今天有着一定科学素养的学生,如何让他们与神话产生共鸣,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当然不能否认科学,但是对于孩子,对于童年,过度理性是一种悲哀,保护他们的幻想就是呵护童心,神话教学正是唤起学生丰富幻想、引领他们探寻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这个片段中,教师以不断深入的追问,引领学生从一个小小的“我”的诞生开始,思考人类乃至宇宙的起源,这样的问题是为了引领他们感知宇宙的宏大和神秘,感知远古时代先民创作神话的原因,从而了解神话创作的起源。引领他们探寻文明的源头,相遇古人的精神,这正是神话教学的文化价值所在。
二、体会神奇情节,凸显神话教学的思维价值
每一个神话里,都有一个石破天惊的故事。它神异的想象、奇妙的构思展现了我们先人大胆的创造和充满智慧的思维。教学中应充分引导学生体会神话的神奇情节,并以此为契点,引领他们心随神话一起飞,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游奇妙无边的想象世界,凸显神话教学的思维价值。例如,在《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教学中,可抓住“躲”“悄悄地”“插进”“偷去”等动词体会盗火情节的紧张和神秘气氛。而在宙斯惩罚普罗米修斯的这段描写中,则根据文本,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读后感悟,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宙斯的残忍、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后,突出这段故事描写的神奇,引导学生根据文本想象并延伸神奇的情节,设计情境如下:
普罗米修斯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坚强,和残忍的宙斯斗争。
烈日天天烧灼着他,普罗米修斯感到( ),可是痛苦的炙烤和烧灼过后,普罗米修斯的皮肤居然又奇迹般地复原了;
暴雨一次次淋湿了他,普罗米修斯……
鹫鹰一次次啄食他的肝脏,普罗米修斯……
……普罗米修斯……
学生根据提示大胆想象普罗米修斯经受的种种磨难和奇妙的结果,充分展示了他们奇特的幻想和智慧的创造。
而教学《嫦娥奔月》一课,可设计这样的话题,引导学生张开思辨和幻想的双翼,深入体会全文情节的神奇和巧妙:
师:此时,逢蒙近在眼前,假如嫦娥没有吞下仙丹,结果会怎样?
生:也许,吞下仙丹的就是逢蒙,这样的人一旦吞下仙药,他也会突然间飞起来,成为一个神仙。
师:一个怎样的神仙?
生:一个可怕的神仙,他会利用他的神力做很多的坏事。
生:逢蒙本来就贪得无厌,如果吃了仙药,一定会长生不老,作恶多端,危害百姓。
生:而且,那样可能连后羿都不是他的对手了,如果嫦娥不把仙药吃了,而让逢蒙抢了,可能会害了后羿,还有很多乡亲。
师:那么,人类就要面临一场可怕的灾难了。所以,嫦娥吃下仙药的选择是迫于无奈,是对付逢蒙的唯一办法。
学生阅读作品,首先追求的就是情节的曲折离奇。以上两例,教师充分利用了神话情节神奇的特点和学生追求情节的阅读心理,打开他们思维的闸门,引领他们展开大胆的想象,促进了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凸显了神话教学对学生的思维影响。
三、丰盈神话形象,凸显神话教学的情感价值
神话形象寄托着人们对自然力和神力的崇拜,同时也承载着人们对勤劳、坚强、勇敢等优秀品质的尊崇。神话中的人物和人物精神在人们的心中已有积淀和认同,形成了每个人(包括孩子)精神生长的强大根系。因此,在教学中,不断丰盈神话形象,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心中对神话形象和神话精神的认同感,让神话形象成为承载学生情感诉求的载体,凸显神话教学的情感价值。
如在《开天辟地》教学中,教者通过这样的片段,丰盈了盘古的形象。
(出示:1.有个叫盘古的大神,昏睡了一万八千年。2.这样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体也长得极长了。)
这两个一万八千年,在科学的计算中应该是一样长的,可是在情感的天平上,你觉得哪个更长?为什么?
生:我觉得第二个一万八千年更长,因为盘古顶天立地地站着,站这么长时间,多累啊!
生:我也觉得第二个更长,因为第一处是写大神昏睡,第二处是写大神顶天立地,比昏睡一万八千年困难多了。
师:能用一个词语形容他的这种精神吗?
生:我觉得盘古是个执著的人,他能坚持这么久,真不容易!
生:我觉得盘古是个坚持不懈的大神。
生:我想用“坚韧顽强”来赞扬盘古。
师:能读出你们的感受吗?(生读略)
以上课例,教师通过两个“一万八千年”的比较,深入浅出,让盘古伟大的形象在学生脑海中屹立起来,激起学生内心对正面神话形象的深度认同和喜爱。
再如,在教学《哪吒闹海》一课时,则可以紧扣一个“闹”字,通过对闹海经过的阅读感悟,引导深入体验哪吒、龙王的心理感受,感悟哪吒的神通广大和勇敢坚强的精神。
以上两例,主人公都是学生喜欢的神话人物,孩子深深热爱并崇敬他们,所以在教学中,不断丰盈这些美好的形象,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神话精神的认同,激起他们内心的归属感和敬畏感,实现神话教学的情感价值。
在实际教学中,还可利用正面反面人物对比、故事情节扩充等方式,进一步丰盈人物形象,激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凸显神话教学的情感价值。
四、品味朴素文字,凸显神话教学的语言价值
神话来自民间,语言大都比较素朴简洁,基本没有大段的抒情写景,但充满了奇妙的想象,有一种单纯的诗性美。神话故事还经常在叙述中运用结构相似的句式,构成重复回环的美。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他们喜欢的一种表达方式。因为在重复的叙述中,他们找到了熟悉的感觉,体会到与文本的亲密关系。
一位教师在教学《沉香救母(二)》第2自然段时这样排列:
一路上,
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
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
饿了就采几只野果充饥,
渴了就捧几口泉水喝喝。
脚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
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
他一点儿也不在乎。
很快,学生就发现了句子的相似之处,教师又带领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句式的整齐,及音韵和谐之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开天辟地》化生万物一段的教学中,一位教师就课文中整齐的句式,设计了“他的( ),变成了( )”的句式指导想象说话,学生们依托文本,展开联想,答案十分丰富:
生1:他的头发,变成了覆盖大地的青草。
生2:他的手指,变成了高耸入云的山峰。
生3:他的骨骼,变成了坚硬的山石。
生4:他的身躯,变成了肥沃的土地。
学生们在神话中习得语言,不仅因为神话自身语言的简洁明了,还因为神话给了他们广阔的幻想空间。在这美丽的天空下,他们愿意展开想象之翅,尽情遨游。在这样的飞翔中,他们不仅饱览了神话语言的美景,还收获了自身参与创作的快乐,从而凸显了神话教学的语言价值。
(作者单位:扬州市邗江实验学校)
一、探寻神话起源,凸显神话教学的文化价值
神话,这一缕来自远古的文明之光,照见的是蒙昧混沌中的人类对宇宙之初最本真的追问和最奇异的幻想。它包含着先民们对世界、对自然的不懈探索,书写着我们祖先勤劳勇敢、大胆创造的品质,寄托着他们改造生活、追求幸福的希望。各民族的神话故事又因其孕育的土壤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民族特色,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神话文化传统。因此,阅读神话,探寻神话的起源,是引领学生了解各民族神话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路径。在教学中,这一环节处理得当,往往能凸显神话教学的文化价值。试以《开天辟地》教学为例:
师:老师想问一问,你是谁?从什么地方来?
(生回答自已的姓名及家乡)
师:你怎么会来到你的家乡,来到这个世界上?
生:是妈妈把我生下来的啊。
生:因为我的父母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
师:那你的父母又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人类又从哪里来的呢?
生:人类是从类人猿进化而来的。然后就有了我们的祖先,就有了我们。
师:感谢你,小小的科学家。我想向你请教一下,云、气、明媚的太阳、皎洁的月亮又是从哪里来的?
生:(沉思)我还没有想好。
生:是大神盘古变化而来的。
师:这是一个神话,名字叫作——
生:(齐)开天辟地。
师:能给大家简单地说说你还知道哪些美丽的神话故事吗?
生:我知道女娲补天的神话,女娲炼出五色石把天补起来了,所以天才会这么漂亮。
生:女娲还捏了很多泥人,这些泥人就变成我们的祖先了。
师:大家说得真好。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创作这些美丽的神话吗?
生:因为他们不知道人是怎么来的,所以他们就编出了美丽的神话。
生:因为他们像我们一样,搞不清世界上很多事物的来源。比如说云啊、雾啊,什么的。
师:人们想从这样的神话中得到他们不能理解的事物的答案,他们也希望借助神的力量让他们获得幸福。
面对今天有着一定科学素养的学生,如何让他们与神话产生共鸣,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当然不能否认科学,但是对于孩子,对于童年,过度理性是一种悲哀,保护他们的幻想就是呵护童心,神话教学正是唤起学生丰富幻想、引领他们探寻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这个片段中,教师以不断深入的追问,引领学生从一个小小的“我”的诞生开始,思考人类乃至宇宙的起源,这样的问题是为了引领他们感知宇宙的宏大和神秘,感知远古时代先民创作神话的原因,从而了解神话创作的起源。引领他们探寻文明的源头,相遇古人的精神,这正是神话教学的文化价值所在。
二、体会神奇情节,凸显神话教学的思维价值
每一个神话里,都有一个石破天惊的故事。它神异的想象、奇妙的构思展现了我们先人大胆的创造和充满智慧的思维。教学中应充分引导学生体会神话的神奇情节,并以此为契点,引领他们心随神话一起飞,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游奇妙无边的想象世界,凸显神话教学的思维价值。例如,在《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教学中,可抓住“躲”“悄悄地”“插进”“偷去”等动词体会盗火情节的紧张和神秘气氛。而在宙斯惩罚普罗米修斯的这段描写中,则根据文本,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读后感悟,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宙斯的残忍、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后,突出这段故事描写的神奇,引导学生根据文本想象并延伸神奇的情节,设计情境如下:
普罗米修斯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坚强,和残忍的宙斯斗争。
烈日天天烧灼着他,普罗米修斯感到( ),可是痛苦的炙烤和烧灼过后,普罗米修斯的皮肤居然又奇迹般地复原了;
暴雨一次次淋湿了他,普罗米修斯……
鹫鹰一次次啄食他的肝脏,普罗米修斯……
……普罗米修斯……
学生根据提示大胆想象普罗米修斯经受的种种磨难和奇妙的结果,充分展示了他们奇特的幻想和智慧的创造。
而教学《嫦娥奔月》一课,可设计这样的话题,引导学生张开思辨和幻想的双翼,深入体会全文情节的神奇和巧妙:
师:此时,逢蒙近在眼前,假如嫦娥没有吞下仙丹,结果会怎样?
生:也许,吞下仙丹的就是逢蒙,这样的人一旦吞下仙药,他也会突然间飞起来,成为一个神仙。
师:一个怎样的神仙?
生:一个可怕的神仙,他会利用他的神力做很多的坏事。
生:逢蒙本来就贪得无厌,如果吃了仙药,一定会长生不老,作恶多端,危害百姓。
生:而且,那样可能连后羿都不是他的对手了,如果嫦娥不把仙药吃了,而让逢蒙抢了,可能会害了后羿,还有很多乡亲。
师:那么,人类就要面临一场可怕的灾难了。所以,嫦娥吃下仙药的选择是迫于无奈,是对付逢蒙的唯一办法。
学生阅读作品,首先追求的就是情节的曲折离奇。以上两例,教师充分利用了神话情节神奇的特点和学生追求情节的阅读心理,打开他们思维的闸门,引领他们展开大胆的想象,促进了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凸显了神话教学对学生的思维影响。
三、丰盈神话形象,凸显神话教学的情感价值
神话形象寄托着人们对自然力和神力的崇拜,同时也承载着人们对勤劳、坚强、勇敢等优秀品质的尊崇。神话中的人物和人物精神在人们的心中已有积淀和认同,形成了每个人(包括孩子)精神生长的强大根系。因此,在教学中,不断丰盈神话形象,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心中对神话形象和神话精神的认同感,让神话形象成为承载学生情感诉求的载体,凸显神话教学的情感价值。
如在《开天辟地》教学中,教者通过这样的片段,丰盈了盘古的形象。
(出示:1.有个叫盘古的大神,昏睡了一万八千年。2.这样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体也长得极长了。)
这两个一万八千年,在科学的计算中应该是一样长的,可是在情感的天平上,你觉得哪个更长?为什么?
生:我觉得第二个一万八千年更长,因为盘古顶天立地地站着,站这么长时间,多累啊!
生:我也觉得第二个更长,因为第一处是写大神昏睡,第二处是写大神顶天立地,比昏睡一万八千年困难多了。
师:能用一个词语形容他的这种精神吗?
生:我觉得盘古是个执著的人,他能坚持这么久,真不容易!
生:我觉得盘古是个坚持不懈的大神。
生:我想用“坚韧顽强”来赞扬盘古。
师:能读出你们的感受吗?(生读略)
以上课例,教师通过两个“一万八千年”的比较,深入浅出,让盘古伟大的形象在学生脑海中屹立起来,激起学生内心对正面神话形象的深度认同和喜爱。
再如,在教学《哪吒闹海》一课时,则可以紧扣一个“闹”字,通过对闹海经过的阅读感悟,引导深入体验哪吒、龙王的心理感受,感悟哪吒的神通广大和勇敢坚强的精神。
以上两例,主人公都是学生喜欢的神话人物,孩子深深热爱并崇敬他们,所以在教学中,不断丰盈这些美好的形象,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神话精神的认同,激起他们内心的归属感和敬畏感,实现神话教学的情感价值。
在实际教学中,还可利用正面反面人物对比、故事情节扩充等方式,进一步丰盈人物形象,激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凸显神话教学的情感价值。
四、品味朴素文字,凸显神话教学的语言价值
神话来自民间,语言大都比较素朴简洁,基本没有大段的抒情写景,但充满了奇妙的想象,有一种单纯的诗性美。神话故事还经常在叙述中运用结构相似的句式,构成重复回环的美。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他们喜欢的一种表达方式。因为在重复的叙述中,他们找到了熟悉的感觉,体会到与文本的亲密关系。
一位教师在教学《沉香救母(二)》第2自然段时这样排列:
一路上,
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
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
饿了就采几只野果充饥,
渴了就捧几口泉水喝喝。
脚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
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
他一点儿也不在乎。
很快,学生就发现了句子的相似之处,教师又带领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句式的整齐,及音韵和谐之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开天辟地》化生万物一段的教学中,一位教师就课文中整齐的句式,设计了“他的( ),变成了( )”的句式指导想象说话,学生们依托文本,展开联想,答案十分丰富:
生1:他的头发,变成了覆盖大地的青草。
生2:他的手指,变成了高耸入云的山峰。
生3:他的骨骼,变成了坚硬的山石。
生4:他的身躯,变成了肥沃的土地。
学生们在神话中习得语言,不仅因为神话自身语言的简洁明了,还因为神话给了他们广阔的幻想空间。在这美丽的天空下,他们愿意展开想象之翅,尽情遨游。在这样的飞翔中,他们不仅饱览了神话语言的美景,还收获了自身参与创作的快乐,从而凸显了神话教学的语言价值。
(作者单位:扬州市邗江实验学校)